第391章
  陶哥儿被她说得呜呜地抱着她的手哭。
  王熙凤湿润了眼睛,把他抱在怀里,怜惜无比:“没了娘的孩子,总归是辛苦的。
  “我自幼母亲不在身边,我知道的。
  “但是王娘娘跟你保证,以往如何待你姐姐,以后也如何待你,绝不让别人欺负了你去,好不好?”
  陶哥儿哭得抽抽搭搭:“可我娘,我娘不让我管别人叫娘……”
  “那当然!你只有一位母亲,就是先皇后!”王熙凤忙压低了声音,“哪怕日后你父皇真的纳了新后,你也可以只称她皇后娘娘,而非母亲!
  “我们这些人自然更是如此!
  “谁让你叫娘,谁就是心怀不轨,哥儿一定离她远些!”
  陶哥儿泪眼朦胧地看她:“真的?”
  “自然是真的。”王熙凤温柔地也摸摸他的脑门,“不热了。饿不饿?”
  陶哥儿摸摸肚子,怯怯地看着王熙凤:“有一点点。”
  “那咱们便吃饭!”王熙凤立即叫人进来摆膳,“小米山药青菜粥,里头加了盐的,就这样吃就很好。”
  永宁长公主留神看那粥里,青菜剁得碎碎的,山药则早蒸熟碾成了泥茸,小米熬得粘稠喷香,混在一起,既养脾胃又添气力。
  当下又放心三分。
  且看着王熙凤亲手喂了陶哥儿吃完一碗粥,这才含笑让她回去:“你也赶紧收拾收拾去。只怕治丧的章程就要下来了。”
  王熙凤站起来,一边擦手一边叹气道:“听说这个月闹了不少故事儿出来,这才气坏了太上。
  “皇上心里不得劲儿,只怕今儿叫了宗室王公和宰辅重臣们进来,少不得要责骂一番先出了这口恶气。
  “且三位的丧礼赶在一起办,烦难是必然的。礼部也未必经过这样的国丧。
  “公主先帮我照看着孩子们,我得去一趟徐太妃那里,跟李宣仪碰个面,把宫里的事情接回来。”
  永宁忙点头:“那你快去忙!”
  “饮羽殿孩子多,哥儿又要养病,经不起吵闹。
  “我一会儿会跟李宣仪商量,我们俩以后去她那里处置宫中事务,完事儿了我再回来,倒能睡个踏实觉。”
  王熙凤再念叨一句,又摸一把陶哥儿的脑门,嘱咐他安心休养、听永宁姑姑的话,这才又快步走了。
  “来去一阵风一样……”潘闻扒着门框看王熙凤风风火火的背影,惊艳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永宁公主噗嗤一声笑,捏了儿子的耳朵,小声问他:“明儿给你也寻个这样利落的媳妇,怎样?”
  潘闻点头如小鸡啄米:“好好好!”
  眼睛一亮,“她妹妹……”
  “她妹妹比你大五岁呢!”永宁公主一巴掌拍在儿子后脑勺上,“异想天开!”
  潘闻撅了嘴。
  陶哥儿躺在床上,听得直笑,咳嗽起来:“王二小姐跟林家大姑娘可是一个性子……”
  潘闻立时拧了眉:“那可快算了罢!”
  永宁公主在旁,怦然心动。
  第528章 结尾
  徐太妃听说王熙凤回宫过来请安,第一时间便将李宣仪也请了过来,手里仅有的半本账目也整整齐齐地收拾好了放在桌上等着她。
  王熙凤进门、请安,被叫起、请坐。
  紧接着徐太妃便含笑道:“听说贵妃要晋皇贵妃了?看来早先咱们娘儿两个说的话,要应到如今了呢!”
  “哟,太妃娘娘说的是哪句?妾身可忘了!”王熙凤故意逗她。
  徐太妃翻个白眼,哼笑一声:“国丧期间,不得调笑!皇贵妃要肃穆些!”
  王熙凤抿着嘴笑:“是!谨遵太妃娘娘懿旨!”
  二人相视而笑。
  李宣仪抵达时,王熙凤正扭头叮嘱安儿:
  “……跟蔡尚食说,太妃太嫔们口味不同,让她别糊弄,亲自给几位都请个安,问一问爱吃的不爱吃的。
  “早先尚食局想来也留过消息,可时日久远,谁知道太妃太嫔们的口味没个变化呢?
  “别等着被人家指着鼻子说懈怠了再来补救,差事想在头里。记住了没有?”
  安儿一一听了表示记下:“回头就去说。”
  李宣仪袅袅婷婷走进来,先恭敬给徐太妃和王熙凤都行了礼,再问二位有什么示下。
  徐太妃立即摆手让她们走:“我一辈子没管过这么多事儿,累也累死了。贵妃总算是回来了,你们俩快拿着账目离了我这里!”
  王熙凤和李宣仪都轻笑起来。
  “差事忙,我也就不跟太妃娘娘虚客气了。大事完后,咱们娘儿们再一处坐着罢!”
  王熙凤干脆地站起来,即刻便告辞。
  出了太妃宫室,李宣仪乖顺得很:“去饮羽殿么?”
  “我那里人太多,还是去你那里。以后也是。”王熙凤摇头。
  李宣仪眨了眨眼:“啊?以后?”
  “你少给我作怪!我昨儿就跟皇上说过了,以后都让你帮着我管事。
  “皇上的旨意也传了出去,晋我的皇贵妃的同时,也晋你为妃,日后协理六宫。”
  王熙凤拉了她的手,拖着便上了自己的辇车,令人起驾。就着轮声碌碌,轻声告诉她,
  “皇上疼孩子。
  “如今和恪跟端王都在我那里。
  “宫里接二连三办丧事,两个孩子只怕是一个也不敢让另辟宫室出去住。
  “那这一年半载的,宫中诸事,只有烦你费心。
  “待你有了好消息,咱们再议。”
  李宣仪听得连连点头,连声称好。
  王熙凤没料到她这样痛快,竟然半句推辞的话都没有。忽然又想起来,不由低声笑道:
  “怎么?忙不迭接了宫务,怕皇上让你帮着养陶哥儿?”
  李宣仪不好意思地笑,又点头,轻声答道:
  “先帝和先皇后都看重端王,陛下也正经让礼部预备册封东宫。
  “偏哥儿还年幼,必得有一位心地纯良的妃嫔做养母。
  “原是您最合适,可您那儿又有和恪公主。
  “妾身没出息,万没那个胆量养育太子……”
  这倒是个清醒的人。
  王熙凤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嗯,我知道了,回头有机会,替你禀报陛下!”
  李宣仪满面感激。
  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便都顺了过来。
  崇昭帝果然把宗室王公、勋贵重臣们都狠狠敲打了一顿,一直到了午错时分,才让人来跟王熙凤送国丧章程。
  来人一进门,王熙凤便愣住,惊喜交加:“我的庆公公啊,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快快,来人,看座,上最好的茶点来!”
  竟是庆海。
  走了一遭皇陵,庆海比先前多了定性,这时候虽然也笑得高兴,却没了先前的轻狂。
  当下欠一欠身,先把章程节略郑重呈给王熙凤,又传了崇昭帝的口谕,最后才坐下跟她叙旧。
  又笑道:“因太上之前擢了令尊做太常寺少卿,如今正管此事,陛下便也请了他老人家过来。
  “刚才说话间,皇上说,原本想提拔先皇后的舅父梁某做刑部侍郎,可先皇后贤惠,坚决辞了。
  “令尊竟然打断皇上的话,说英明无过于皇上,刑部如今的最要紧的差事乃是四王八公勾连的不法事。
  “这件大案牵涉太广,中间又夹杂着先废太子和先帝的脸面,外人不敢办,宗亲们又总碍着亲戚情分狠不下心。
  “先皇后的舅父梁某,乃是未来太子爷的亲舅爷,皇亲国戚一条先占上了,不论是国事还是家事,恰好都管得!
  “且早先因着先皇后,梁某小心谨慎,也从未牵涉过早年间的大乱,最是洁身自好,干干净净,审旧事时比谁的腰杆子都硬。
  “所以,这刑部侍郎一职,竟是非他不可,舍他其谁!”
  这个人选倒真是合适!
  为了太子的前程和未来局面,这位梁某必定是无枉无纵、除恶务尽!
  且他跟这几系都算得上是对头,杀了谁他也不心疼!
  父亲当机立断,拦得好!
  王熙凤装着目瞪口呆:“然后,皇上听了?”
  “是!皇上大喜,说这件事他只是模模糊糊的念头,唯有王大人看得透彻,竟是最得当的!
  “当下就传了旨意,想来此刻,梁郎中已经是梁侍郎,明儿就要去刑部上差了呢!”
  庆海乐呵呵地喝了口茶,又赞了两句王子服“深体圣意”,躬身告退。
  王熙凤忙命安儿封了个红包,又命景黎送出去,最后才试探着又问一句:“戴相怎样了?”
  “戴公求了去皇陵守着太上。陛下准了,让钱罡服侍着老内相过去。”
  庆海笑着看向王熙凤,“还是娘娘会调教人。陛下跟钱罡说了几句话,差点儿就舍不得放人。
  “还嘱咐他呢,让服侍了戴公百年之后,赶紧回来上差。”
  王熙凤微微松了肩膀,似笑非笑:“庆公公抬举,我可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