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我的意思是,四夷不稳,兄弟不靖。陛下现在就是揣着一万个疑虑。
  “偏偏这件事情里,还有肃王的手笔——他鼓动了逍遥王,给皇帝私库里扔了老鼠。
  “这事儿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
  “谁知道肃王后来有没有借着这件事,又跟逍遥王或者逍遥王的母妃,做出了别的什么呢?”
  孟姑姑皱眉:“逍遥王的母妃,宋太嫔?”
  “对!”王熙凤微微一笑,“咱们这位宋太嫔,可跟众人不同。
  “她是江南出身,歌女,孤儿。
  “且在那样动荡的时候,她竟然能悄悄地生了个孩子不说,还能让这个孩子平安长大,并跟上头十八个哥哥的封号都不同,竟让太上亲手写了‘逍遥’二字做封号!
  “这一回太上带着诸位太妃太嫔去别宫,连病中的太后娘娘都没留在宫中,偏咱们这位宋嫔,无声无息地便留了下来。”
  孟姑姑眉心轻轻一跳,低声道:“还真是!她住的临波殿,似乎跟临照殿相邻,都挺偏远的。
  “而且,太上离宫时,她都没来送!”
  王熙凤笑了笑,点头:“是啊。她在禅让大典前一天摔断了腿。
  “因为有血光冲撞的嫌疑,所以她一个字都没提,硬生生扛到了禅让大典结束,才令人悄悄地告诉了太上。
  “太医去看,说是拖延了,怕是不大好。所以只能留在宫中休养。
  “前儿听说,只怕是要落个终身的残疾,两条腿长短不同了。而且,以后阴天下雨,必定如万蚁啃噬一般奇痒、红肿。”
  孟姑姑哑然。
  “原本,我不该乱猜疑。可我发现了一条怪事,”
  王熙凤招手叫她附耳过来,“给她看腿的乃是先前一直给甄氏请脉的江南籍御医,也姓宋。”
  孟姑姑吃了一惊:“也姓宋,还是江南籍贯?”
  王熙凤笑着点了点头,轻叹一声,懒洋洋靠在了榻上:“最有意思的是,张院判不是跟着去了别宫么?
  “昨儿别宫传信回来,说是张院判就被太上和太后留在别宫了。
  “让太医院再擢一名医术精湛的御医,顶替张院判的院判之职,有了这个名分,再伺候皇后娘娘和后宫诸位妃嫔,就合适了。
  “然后呢,张院判竭力推举了这位宋某。
  “接着便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张院判乃是左判,还有一位右判和一位院使。
  “这二位却齐心协力地不肯让这位宋某上位,而是推荐了另一位御医,姓赵。”
  孟姑姑听得一愣一愣的。
  “太医院里这样热闹,听说陛下听了冷笑了许久。”王熙凤也笑,“这群太医争权夺利,这不算什么。
  “可宋御医与宋太嫔、甄太嫔,甚至还有张院判的关系,却十分耐人寻味。”
  孟姑姑轻轻叹气,同情地看向王熙凤:“难为贵妃了,要这样抽丝剥茧、寻根溯源。”
  “我这算什么?只是闲着听来的消息杂七杂八地在一起,我理了理。
  “最烦心的想来是陛下。”王熙凤弯起嘴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肃王还悬在外头不知会闹什么幺蛾子,宫里又影影绰绰地冒出来一个逍遥王。
  第303章 吃碗面
  “当皇帝就是心累。”崇昭帝都觉得自己有些命苦,好容易盼来了面食,却一眼瞧见面上盖了厚厚的一层酱牛肉。
  “这么油腻,就是尚食给朕预备的膳食?”
  一看就没食欲。
  庆海看他一眼,那个嫌弃不耐烦的表情,令人不禁便回忆起丽正殿跟着宜秋宫小厨房菜谱吃饭的那段时光。
  “叫送膳的尚食进来。”庆海索性复刻当年的程序,第一便是把尚食局的头目弄来说清楚。
  蔡香椿低着头、拘谨地进了殿,被叫着一直到了高台之下才跪倒见驾。
  “这碗面上盖这么多肉,是你的主意,还是别人的主意?”庆海当着崇昭帝的面儿问她。
  蔡香椿战战兢兢,但还是强撑着颤抖回答:“回庆公公的话,紫宸殿传话让比着饮羽殿备膳。
  “饮羽殿今天有四位尝试新面,但是浇头各自用的不同,乃是:牛肉、木须素面和什锦鸡丁。
  “木须素面是翟县主的,公主和她的陪读都是什锦鸡丁,这牛肉面则是贵妃娘娘专门吩咐的。
  “奴婢想着,陛下午后只怕还要忙碌一大段时间,所以擅自做主给陛下端了一碗跟贵妃娘娘一模一样的面来。”
  崇昭帝惊讶地指着面前几乎可称海碗的面,问她:“贵妃吃得了这么多?还要这样多的肉?”
  蔡香椿肯定点头:“不仅如此,贵妃娘娘还要了四个凉菜。”
  手往崇昭帝面前的食盘上指,“都是凉菜,只让点缀了辣椒油和香醋。
  “饮羽殿来传话时,还绘声绘色地说,把这素菜挑一碟子爱吃的,拌在面里,味道必定更好。”
  崇昭帝便看那四碟子菜:菠菜、苋菜、黄瓜、丝瓜。
  嗯,看着这嫩绿的样子,似乎是好了点。
  他迟疑片刻,便指了指菠菜和黄瓜丝:“拌一拌看。”
  庆海便上前,把两个碟子里的菜各拨了一半进面碗,想一想,又把菠菜碟子的凉拌汁都篦了也倒进面碗,然后慢慢地拌匀。
  一股酸辣混在卤牛肉里的香气,在他高高挑起搅拌的面条中间,直直冲进了崇昭帝的鼻子。
  皇帝没忍住,咽了一口口水。
  庆海知趣地再拌了两三下,便将面碗推到了皇帝面前。
  觉出饿来的崇昭帝抓了筷子,连一开始的试探都省略了,直接挑了一大筷子面,大口开吃。
  这一吃,酣畅淋漓。
  一碗面很快见了底,只剩了一点残汤。
  那满满的牛肉,甚至还有剩下的两个半盘的菠菜和黄瓜丝,半点不剩地都进了帝王的肚子里。
  蔡香椿在底下站着,轻轻地松了口气。
  爱吃就好。
  “嗯,这面很不错,筋道爽滑。浇头也想得巧。你们贵妃娘娘是会吃。”
  崇昭帝照例饭后起身在大殿里溜达散食。
  早就口水四溢的庆海可怜巴巴地问他:“陛下可要出门逛逛?”
  崇昭帝点了个头,才余光一扫看见庆海的哭脸,登时便是一笑:
  “郭建他们吃完饭了,朕正好去看看宫门禁卫的情形,一会儿回来。
  “你们也吃饭吧,不必跟着了。”
  庆海喜出望外:“是!奴才谢陛下恩典!”
  单等着崇昭帝离开大殿,立刻抓着蔡香椿小声问:“这面和浇头可有多的?”
  蔡香椿忙点头,也小声答:“饮羽殿也吩咐过的,给陛下送面来时,要预备四人份的。
  “这里还有三碗。”
  庆海大喜:“太好了!”
  扬声叫了鉴忠鉴诚,三个人一人一份,大快朵颐,吃了个肚儿圆。
  “还得是咱们贵妃娘娘,做事就是圆全!”
  景顺站在殿门边,看一眼崇昭帝离开的方向,再回头看一眼蹲在偏殿角落里大口吃面的三位,自己都没发现,他已经是满面幽怨。
  就没自己的份吗?
  怎么能这样区别对待呢?
  就因为自己曾经当过眼线,就这么不招人待见,连一碗面都不给吃吗?
  他正郁闷,蔡香椿从他身边擦肩而过,连半个眼神都没给他。
  景顺更加郁闷了。
  第二天很快来临。
  一大早,尚食局便奉命将席面的菜单都送去了各宫。
  其余五尚也各自将端阳节礼送了过去。
  王熙凤甚至请莫皇后开了宫门,允许各宫妃嫔往母家也送了节礼出去。
  崇昭帝听见,又是一板脸:“怎么这样事儿多?”
  “这原是应该的。这是大典之后的第一个要紧节日,各宫都应该跟母家报个平安,也恢复走动。
  “日后这都是常例。”庆海小声地解释,“别说各宫娘娘了,内务府也以您的名义,往各重臣、宗室的府上赐了礼物下去。”
  崇昭帝板着脸站起来:“原以为她会让后宫安安静静地过日子,谁知道她这喜欢热闹的性子还是改不了!
  “不行,朕要去敲打一二!”
  摆手命庆海,“传话过去,午膳朕去皇后那里,晚膳去她那!”
  然后便往外走。
  庆海愣了愣:“那陛下现在是去哪里?”
  “去看看梅氏。”崇昭帝说着,大步流星往后宫而去。
  庆海的眼睛都瞪圆了。
  这是,一整个端午节,要留在后宫了?
  那是不是……
  庆海不假思索地屁颠屁颠跟在后头小跑,跟上来,小声问:“那奴才要不要让尚寝局去铺排一下?”
  崇昭帝疑惑:“铺排哪里?”
  “还能哪里?自然是饮羽殿。”庆海一句话脱口而出,接着便看见崇昭帝的脸阴沉了下来,下意识住了步子,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