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太子收了轻视之心,认真点头:“诚如大师所言,孤会记住的。”
  二人正说话,庆海从外头进来,满面笑容地告知太子:“良媛良娣去佛堂院上香,奉仪醒了,太医说,已经好了,不用吃药,只要小心饮食即可。”
  太子脸上浮现笑容:“极好。”
  又转向了因,合十礼赞:“我佛慈悲。禅师请安坐,孤须得去见母后一趟。”
  礼貌离开。
  墨皇后看着满面笑容的太子兴冲冲来告诉她周奉仪已经醒来的事情,不由烦心起来,在榻上翻了个身,脸朝里:
  “好了。我累了。你出去吧。”
  太子噎住。
  海嬷嬷在旁看着,小意上前缓颊:“周氏醒了,那咱们十姑娘就少些罪孽,想来缠绵病榻多年,也就有望痊愈了。”
  也就是说,周奉仪的命保住了,那墨怀茵就不是杀人的罪过。对于墨家的名声、墨皇后的名声来说,是大好事。
  这才是太子高兴地来告诉墨皇后消息的原因。
  墨皇后却满腔恼怒,翻身而起,转身死死地盯着太子,低声怒问:“三年了,周氏为什么还没死?不仅没死,她竟然还醒过来了!
  “墨家的女儿跋扈狠毒,亲手殴伤人命——我因为这个,被皇上、被妃嫔、被宗室,整整蔑视了三年!
  “如今,你即将登基为帝,此事才渐渐不为人提起。
  “可就在这等时候,你竟然让她醒了!
  “醒来做什么?醒来提醒众人,墨家还有这样一盆污水在身上么?
  “有一个这样的外家,于你有什么好处?!”
  太子无力地看着她,半晌,自嘲一笑:“是啊,母后也知道问我,这样的事,于我有什么好处。
  “当年父皇给我挑拣新人充实后殿,本没有怀茵表妹。
  “她是怎么就进了我东宫的呢?
  “墨家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气,母后能亲自把大舅舅赶回祖籍,想必早已心知肚明。
  “既然如此,母后为什么不能劝他们再隐忍数年,等着做承恩公、天子舅、正儿八经的外戚呢?
  “您是不是忘了,父皇从来没想过要废了我,但是却动了许久的脑筋,如何才能在不影响我的情况下,废了您。”
  墨皇后勃然大怒:“你不孝!”
  “母亲,你的儿子是太子,太子不孝,当废位。”
  太子的全身都散发着颓丧的无力感。
  他垂着头,轻轻地问,“先前你还曾当着儿子的面,阻止父皇禅位的决议。
  “您是因为不爱儿子,所以不想让儿子当皇帝;还是因为儿子无能,所以不想让儿子当皇帝;亦或者,您是因为想让十七弟当皇帝,所以才要阻止我当皇帝?”
  海嬷嬷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哭着颤声道:“太子殿下,慎言啊!”
  太子抬起头来,失神地看着墨皇后:“母亲,父皇退位后会迁去别宫休养。儿子打算恳求父皇,让他带着旁人去别宫,把您留下。
  “儿子得好好孝顺您,不能让您心里只有十七弟,从没有我。”
  墨皇后顿时慌了:“你这话什么意思?你信不信我把这些都告诉皇上,真的让他废了你?!”
  “十七弟鲁莽急躁,没有担当。十一哥和十五弟躯体有缺。十九太小。
  “所以父皇无论如何都不会废了我,说不定,还会因为您挑拨我们父子关系,直接让您也开始卧病。”
  太子唇齿清晰,声音轻缓,如同淬了冰、酿了毒的话,一字一句,如同尖刀,狠狠地扎进了墨皇后的心里!
  “母后,安生些吧。许多事,我不说,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而是因为我知道,一旦我说了,咱们母子情分就算是到了头儿了。”
  太子木然说完,身子晃了晃,往后退开一步,撩袍跪倒,轻轻叩了个头,“当着佛菩萨,我今天把该说不该说的,已经都说了。
  “母亲日后要怎样行事,我都绝不再拦着,也不会多劝一个字。
  “往后,您只行皇后、太后的职责,再不必跟我论什么母子。
  “您多保重。
  “臣告退。”
  墨皇后直瞪瞪地看着他沉静起身,开门出去,一口气憋在胸口,许久,喉咙里忽然挤出来一句:“逆子……”
  双眼一闭,往后倒了下去!
  第232章 哄他开心
  不过三五息,气昏倒的墨皇后便悠悠醒转。
  海嬷嬷一个人都没敢告诉,只苍白着脸小声地哭:“娘娘!那是太子,皇上说过最像他的儿子!您忘了皇上是怎么越过先孝仁皇后,亲自下旨处置那些皇子妃了?
  “肃王再孝顺再好,他不入皇上的眼……
  “您自己说过的,肃王殿下、永宁公主和整个儿墨家的荣华富贵,都指着太子呢!
  “……何况,就算您跟太子赌气,您也得保重自个儿啊!您若有个好歹,老奴不用说千刀万剐,太子可怎么说得清?
  “儿女再胡闹,他也是您的亲骨肉啊!”
  墨皇后心里又懊恼又委屈,又知道不能真的让外人听见这种事情,只能自己拿了手帕狠狠地堵着嘴,呜呜咽咽地痛哭了一场。
  而就守在门外的孙虔,礼貌地拦阻了包括住持了因在内的许多人的求见之后,悄悄地叫了一个小沙弥,附耳轻轻说了几句话。
  来时的好心情再也不见,太子随意寻了个借口,沉默地提前离开了大慈恩寺。也没有去大明宫面见升平帝,而是回了东宫。
  后殿听说他回来,还以为他会去看望梅良媛或者周奉仪,谁知消息传来:太子去了崇仁殿,陪着小郡王听林谕德讲课去了。
  太子妃和王熙凤都很诧异。
  二人不约而同都派了人过去打听缘故,又被庆海以同样不着调的理由敷衍走了。
  直到了晚上,丽正殿传话:“王良娣今晚侍膳。”
  王熙凤换了身清爽素雅的裙衫,好奇地走去。
  可太子又没有跟她提起大慈恩寺内的任何事情,而是按着和恪与陶哥儿的衣食住行细节问了个清清楚楚。
  因这两个孩子如今的事情都是王熙凤一手操办,自是回答得清清楚楚。
  “陶哥儿爱吃什么?”
  “各种水果。不过他脾胃虚寒,最近妾都让膳房想法子把水果做熟了再给他吃……”
  “他最爱吃什么水果?”
  “甜的。西瓜、梨子、柿子,差不多这是他最爱的三样了。”
  太子出了一会儿神,才道:“永宁也喜欢吃柿子,尤其爱吃冻柿子。后来她去了太后跟前,就不大吃了
  “我幼时爱吃李子,太医说要适量。但因为没人管我,有一次,我就吃伤了。
  “十七喜欢吃西瓜。小时候母亲也不让他多吃。后来他习武,身子越来越结实。再去母亲宫里的时候,母亲每次都给他预备西瓜。”
  王熙凤听见这话,便知道只怕是他又跟墨皇后吵架了,便引着他往别处琢磨:“您现在爱吃什么水果?
  “妾记得太医说,让您多吃些苹果。
  “前儿妾还特意嘱咐膳房,若是哪天您跟和恪、陶哥儿一起吃饭,就做拔丝苹果给你们吃呢。”
  太子扯了扯唇角:“我不挑。时令水果,有什么吃什么。”
  王熙凤看着今天晚膳吃得格外少的太子,脑子一转,娇笑着小声请求:“殿下,周奉仪醒了,您去看她一眼吧?
  “她胆子小,今儿醒的时候,梅姐姐恰好又在院子里。她就把心思都寄托到神泽庇佑上了。
  “深宫妇人,信佛信道的原也没有什么,妾身也很虔诚。
  “可若她信得过了分,事事都想听佛菩萨、和尚尼姑的,难保以后不会有些什么人鬼鬼祟祟地借着神佛的名义,撺掇她做些不妥当的事。
  “您去看她一眼,跟她说一句这是太医的功劳。回头妾身再敲敲边鼓,说不得就能让她走得更加中正平和一些,您说呢?”
  太子摇头:“孤现在没空理她。”
  王熙凤塌了肩膀,又想了想,道:“那您去看看梅姐姐?她今儿上午累着了,睡了一大觉,刚才我来之前听说她大吃了一顿。
  “不然您去陪着她散散步,消消食?”
  “不想去。”太子坦承,“今天孤的心情不大好,不想哄人开心。”
  心情不好?
  既然能说到这个词儿,就说明快要好转了——
  王熙凤眼珠儿一转,悄笑道:“今儿贾女史接了赐婚的旨意,妾下晌请太医给她看过。太医说,她再休养个三五天便可以起身。
  “不然,咱们放她回府去备嫁?还是送她回皇后娘娘那边,让她从宫里回家?
  “要不,您去瞧瞧她?骂她一顿,出出气?”
  太子往后靠在椅子上,两眼望天:“没兴致。能挪动了你就把她送回皇后那儿吧。毕竟是她的女史,跟咱们没什么关系。”
  她,咱们。
  能这样明确地将皇后和东宫切割开,看来这回跟皇后闹了一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