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王熙凤的眉心顿时拧成了疙瘩:“都这个时辰了,早就宵禁了,肃王也才回去?”
  “肃王没走。今儿跑去皇后宫里住去了。”庆海道。
  王熙凤顿时冷笑一声,转了话头:“明儿还要早起么?能不能多睡会儿?老这么忙累,铁打的也受不住啊!”
  庆海忙点头道:“陛下今儿也这么说,让太子明儿午膳后再过去呢。”
  王熙凤眉目舒展:“这样好。”
  顿一顿,又摆手道,“可万万不要告诉旁人了。明儿就直接让殿下睡个懒觉就好。我回去也不跟后殿说。”
  庆海连连点头,满面感激,长揖到地。
  王熙凤白他一眼,转身走开。
  这时候,太子示意御医住手,自己坐了起来:“庆海。”
  御医悄无声息地告退离开。
  庆海满面带笑、屁颠屁颠地过去,给太子把长发梳好,然后扶了他坐在了食案之后。
  王熙凤先行礼,也不多寒暄,直接盛了碗汤奉给他:“鸡皮酸笋汤,给殿下醒酒的。殿下看看合不合口。”
  太子试了一口,嗯了一声,几口喝完,觉得胸口一直哽着的烦腻终于落下去了一半。
  又嗯了一声,把碗又递还给王熙凤。
  阿凤会意,又盛了一碗。
  太子连喝三碗,长长舒了口气,往后一靠,手掌轻轻滑过心口,闭上眼靠在榻上,漫声问道:“今儿东宫有什么新闻么?”
  问着话,却朝着王熙凤的方向指了指。
  庆海立即挪了个厚蒲团给王熙凤。
  “有喜信儿!”王熙凤笑着坐下,绘声绘色地描述,“昨儿周奉仪睁眼了!大家都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好了,昨儿还不敢报给您和太子妃。
  “今儿上午我赶着又去看,周奉仪已经能认得人了!
  “我赶忙请了太医去看,太医说,周奉仪已经过了那个大坎儿,如今竟只要再休养三两个月,便可望好了!
  “我已经禀报了太子妃娘娘,娘娘可高兴了。原要使人去大明宫跟您说的,但又怕您正好在皇后跟前,便先作罢了。”
  太子睁开了眼:“周奉仪,真醒了?”
  “是。就是看着我一脸茫然,问我是谁。”王熙凤掩唇而笑,“她们进宫那时,我已经封殿,所以她竟没见过我。”
  太子沉吟了一会儿,道:“你打算把她挪去哪里呢?”
  王熙凤莫名:“马上就要搬进大明宫了,她现在又动不得,便好好在佛堂院养病罢,挪她做甚?”
  顿一顿,试探道,“殿下也听见那个谣言了?”
  太子挑眉:“什么谣言?”
  王熙凤便把莫名出现的“施昭训身怀异术是妖人”和自己让人散播出去的“梅良媛腹中乃是神女临凡”的两个流言都说了。
  太子眉目清冷:“王良娣,你好大的胆子啊。”
  王熙凤忙起身跪倒:“妾知罪。”
  “既然知罪,便自己补救罢。”太子疲惫地揉了揉头,伸手指了指桌上的碧粳粥。
  王熙凤忙起身,给他盛了粥端过去。
  太子慢条斯理地吃了一碗粥,又问:“还有别的吗?”
  “哦,今儿下晌,吴良媛要换姑姑……”王熙凤又把下午的把戏说了一遍,笑道,“妾带着她们去了太子妃跟前。
  “太子妃真是宽厚慈爱,极好说话,当即便明断,让穆姑姑跟了李承徽,万俟姑姑跟了吴良媛。
  “太子妃还说,内坊前儿使过去送春装的一个宫女一个姑姑,两个人都很好,让把她们拨去承恩殿,顶了万俟姑姑和竹青姑娘的窝儿。
  “妾身已经传话给内坊了,把那两个人找出来,教好了规矩再送去承恩殿呢。”
  太子垂眸喝粥,半天才吃下去一碗。
  王熙凤只做看不见他额上暴起来的青筋,又笑着道:“这是几件大的。还有一件小的——”
  说着,伸手接了太子的空碗,又盛了大半碗,再双手奉回去,
  “今儿梅姐姐的午觉,又一口气睡了一个时辰!”
  太子的脸色这才好转,翘了嘴角,把粥接过去,笑道:“段嬷嬷也由着她?”
  “可不是!”王熙凤笑呵呵,“我听说了,巴巴地赶过去劝她,饮食睡眠,还是要节制规律些,不然明儿真生个懒丫头,她可莫要失望。
  “结果,段嬷嬷在旁边张嘴就训斥了我一顿!
  “还说,和恪如今长得多好,怎么我给她当娘,还不甘心了?明儿果然生了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就不打算疼爱和恪了!
  “——怎么从来没人告诉我,段嬷嬷抢白起人来,真个的,直冲人的肺管子就去了?”
  说着,一脸气哼哼。
  太子终于笑出了声:“别说孤这丽正殿,便是当年的承王府,上上下下,哪一个没被嬷嬷骂过?
  “如今嬷嬷肯骂你,是因为她拿你当了自己人,你可别不识好歹!”
  “这个好歹妾身是识不了的,都留给梅姐姐罢!”王熙凤双手挡在脸前连连摆开。
  两个人一起笑了几声。
  王熙凤这才微微敛了笑容:“不过,梅姐姐本性就疏懒,有孕之后身心都放松下来,难保不会补过了头。
  “太子上回说要指一位圣手来照看她。妾身恳请,必要请一位能压得住段嬷嬷的太医来。
  “不然,只怕嬷嬷会悄悄地不听太医的话,惯着梅姐姐继续犯懒。
  “这种足不出户、坐不如躺的状态,妾身在家时听人说过,可是十分不利于生产呢!”
  第221章 上上大吉
  “之前……先李庶人生和恪之前,精神好得很,还天天出门逛。但太子妃怀陶哥儿的时候,怀相就不大好,在床上躺了三四个月。
  “想来也是要看个人体质。
  “孤跟父皇说过了,请太医院的妇科圣手孔老太医过来照看梅氏。这两日老太医偶感风寒,说的是五日后来东宫值守。
  “到时候你跟孔老太医好好问问清楚,让他交待段嬷嬷,想来就妥当了。”
  事涉梅若芹的孕事,太子耐心极了。
  王熙凤连连点头,放了心。
  太子看她模样,几口喝完了碗里的粥,又把碗递过去,示意再来些,笑道:“你这小小年纪,倒比产育过的人还要谨慎周全。”
  “殿下也知道的,妾身自幼也是有父母仔细呵护过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也是有人手把手教导过的。
  “虽然后头遭了变故,孤身长了几年,有些愤世嫉俗;但该怎么着才算得上亲人,妾心里明镜一般。
  “自从进了东宫,梅姐姐和耿姐姐照看妾身,比亲姐妹也不差什么。
  “如今她有了身孕,对妾身和耿姐姐来说,便如同我二人的孩子一样的。
  “所以妾身才格外上心。”
  王熙凤说着,把粥碗添满端过去,却见太子的眉梢高高挑起,显然是有些其他的意见想要发表。
  她反应过来,立即又绽开笑颜:“更何况,这应该是太子爷入主大明宫后降生的第一个孩子,带着吉祥的好兆头来的!
  “妾身既然领了这良娣的俸禄,自然要尽心尽力地护着这个孩子、来报答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了!”
  太子神情微霁,低头喝了粥,放了碗匙。
  王熙凤见状,知道他这是不吃了,忙向走得远远的庆海和鉴忠示意。
  众人向前,该收桌子的收桌子,该伺候盥洗的伺候盥洗。
  唯有王熙凤,小心翼翼地站在旁边,等着太子的下一段话。
  收拾清爽了,太子推案而起,在大殿上漫步。王熙凤急忙跟上。
  “前儿又有人在父皇跟前提起水溶,孤便搭了个话。最后说到水溶的亲事时,孤便说了贾女史的爱慕之情。
  “父皇很高兴,说这两家本就是世交,彼此长辈都是看着两家的孩子长大的,知根知底。
  “因此巴巴地让人挑个黄道吉日来。
  “钦天监便要了二人的八字去合。
  “今儿下晌,肃王进宫,来送他府上和永宁府上给母后抄的祈福经卷。
  “后来到了父皇跟前,说着说着便提到母后挂心贾女史,又想替她求情。
  “父皇立即便命钦天监来报,说是八字合过了,上上大吉,三天后,也就是十九便是最近的黄道吉日。
  “所以,到了那一天,父皇便会传旨赐婚。”
  太子说完,感慨地一声浩叹,负手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轻笑一声,道,“原来只有孤一个人,是一直想要做孤臣、纯臣,与谁都不曾有过交接。”
  王熙凤气哼哼:“肃王真是八爪鱼一样,哪里都要伸一只手进去!贾家的事儿他想张罗就张罗去,做什么没达到目的就灌殿下的酒?
  “殿下也真是好脾气,您怎么就依着他喝了呢?当着陛下,想要推脱多容易呢!”
  太子听着这话里总是心疼自己,心头微暖,笑道:“他是想灌我的酒,我也是看着他一口气憋得难受的样子,心里痛快,倒也的确想喝两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