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段嬷嬷脸色大变,忙伸手扶住她:“何事这般郑重?!”
  “梅姐姐有了身孕,已经三个月多了!”王熙凤笑靥一展,然后瞬间收起,满面凝重,“然而昨夜杨昭训以妾身赠香不公为名,大闹宜秋宫,梅姐姐动了胎气!
  “这是东宫七年来再闻胎讯,妾身实在担心再出纰漏!
  “如今宫务都在妾身头上,有些事务发生之时,妾身不得不分神处理。
  “还请嬷嬷移驾,前往镇守!”
  段嬷嬷大喜,忘了尊卑,双手紧紧地抓着王熙凤的手:“当真?!是梅良媛?!”
  “正是!”
  “我马上就去!这就去!来人,提了我的包袱,跟上!”
  段嬷嬷风一样,比王熙凤跑得还要快!
  王熙凤在她身后,笑意盈盈,格外灿烂。
  第212章 喜讯入宫
  大明宫含元殿,太子正被礼部一群人簇拥在大殿上,指指点点着此处站、此处跪、此处换冕旒、此处受朝拜,等等等等。
  忽然有小黄门推门而入,不顾一众吹胡子瞪眼的礼部老古董,提着袍子往里跑,一边喜气洋洋地扬声大叫:
  “恭喜太子殿下、贺喜太子殿下!东宫梅良媛诊出喜脉!”
  太子正被烦得躁郁,一听这个消息,顿时大喜,脸上不由自主便露出笑容,然而见迎面而来的小黄门并不熟悉,下意识地回头去看庆海。
  庆海不慌不忙上前一步,恰恰拦在那小黄门之前,乐呵呵地问:“好家伙!这可是大喜事!敢问是东宫哪位主子使来报的信?”
  “回庆公公的话,是王良娣吩咐了给梅良媛请脉的御医来报太子,皇上和皇后娘娘那边太子妃已经使人过去了。
  “小的是含元殿后边儿的守门内侍,那位御医依足规矩不肯进来,只在大殿院门外恭候,让小的来禀报太子一声。”
  小黄门笑得谄媚。
  太子和礼部的人都点头赞叹:“这位御医倒也守礼。”
  太子便看众人。
  礼部知道这是大事,个个都识时务得很,先笑着一同恭喜太子,又都大方地表示放他半天假:
  “想必皇上皇后也急着找那御医询问详情,太子殿下不如带着那御医先进去一趟。
  “正好臣等将这仪式再捋一遍,午饭后您回来,咱们一气儿走完也就是了。”
  太子笑着朝众人点了点头:“如此,孤先进去了。
  “各位再议一会儿。把所有的环节都商议定了,使人往东宫说一声,孤便过来。”
  然后大步离开。
  礼部众人打着哈哈看着他走远,便也三三两两要往外走。
  其中一个山羊胡子凑到礼部尚书跟前,低声嗤笑:“您老听见了,让咱们都议定了再去请呢!”
  “你还有脸说!让太子在这里站着,立等你们吵架。你们早干嘛去了?!”老尚书恨不得啐他,横了个白眼,转头叫侍郎过来吩咐,
  “你带着他们在这里,先吵,吵完了定好了,把章程落纸,拿给我看。
  “我看完了没问题了,再去请太子殿下过来。”
  侍郎惭愧欠身答应。
  老尚书便扫一眼众人,敲打道:“陛下老早就说过,太子的性子随他老人家,又急又烈。
  “各位,陛下金口玉言,从不闹虚的。
  “这个话,你们得往心里去!”
  一甩袖子,慢慢弓着腰擦着步子去了。
  众人面面相觑,有几个隐约不服。
  侍郎瞥见,沉吟片刻,问了一句:“去年底罢免了一批官员,你们还记得吗?”
  众人:“这怎么能不记得?”
  “那时候恰是太子监国,罢免的人从四品的知府,到九品的主事,京里京外,加起来得有二三十个。”
  礼部侍郎说到这里,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拍拍手,朗声道,“来,文书记下,咱们从头一起再捋一遍。
  “有异议的,现在赶紧说。说完了,统一了,下晌太子再来时,便就只有这一个方案,再不许有第二个声音了!”
  众人参差不齐地答应。
  便又有一个站在侍郎旁边,就如同闲聊一般,跟另一边的同僚道:
  “禅让大典,往前三四百年都没有过了。咱们有些疏漏和拿不准是正常的。
  “但此事重大,拿来出风头、博太子爷的关注,可不大是时候啊!”
  那同僚心领神会,立即拈须笑道:“总有一两个不开眼的。如今好了,太子殿下明摆着不愿多事,中规中矩最好。”
  礼部侍郎含笑,连连点头:“正是如此。”
  这一来一回、一唱一和,众人都明白过来,再无一人胡搅蛮缠,仪式进行得格外顺利,不提。
  再说太子。
  出了含元殿后门,被那小黄门一溜小跑带着,大步流星直到院外,果然见黄数恭敬规矩地站在当地等候。
  不禁笑容满面地上前:“原来是黄子通!孤就说这是谁这么守礼规矩呢!”
  黄数笑着先打一躬,然后撩袍单膝跪倒:“见过太子,恭喜殿下!”
  太子伸手把他拽起来,笑着问:“快给孤说说,是怎么回事?怎么忽然想起来要给梅良媛请脉了?”
  黄数低声将事情经过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只把王熙凤对杨昭训放的话略略摘了些精要,又模糊了一下时间次序:
  “……王良娣便跟杨昭训说了梅良媛的喜讯,让她赶着收拾一下,说晚上见了太子禀报了,要给她换地方住。
  “杨昭训便又吓晕了。臣请了脉,见只是惊惧,王良娣心里又惦记着梅良媛,便安排了臣开药后即刻来给殿下报喜,自己则又回了正殿。
  “臣出来令人熬了药给杨昭训送进去,然后便立即进宫来了。”
  太子听了,先哼一声,又赞了一句:“倒是父皇给孤选的这个良娣好,分得清轻重缓急。”
  又提醒,“过会儿见了父皇母后……”
  黄数含笑躬身:“陛下和皇后娘娘必定十分高兴。
  “梅良媛性情恬淡、身康体健,都三个多月了才开始不适害喜。亏得王良娣是个细心的,定要让臣去看一眼,不然只怕还要再来几个月才知道喜讯呢!”
  太子满意点头,又问:“你妇科可还拿手?”
  “太医院的妇科圣手乃是王院判。”黄数下意识退避,“第二厉害的则是孔吏目。臣实在是排不上号。”
  太子皱眉:“孔?”
  “孔璨,山东杏林名家,十三年前由山东巡抚举荐入京。他老人家的医术医德,有口皆碑。只因年迈,如今只在大明宫值守,很少去东宫。”
  黄数想了想,又添了一件事,“十年前宋嫔难产,恰巧王院判丁忧离京,整个太医院噤若寒蝉。还是孔老先生一力承担,才保住了宋嫔娘娘和逍遥王母子平安。”
  太子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那孤记得,老头儿本事大、脾气也大。
  “他不错!那孤一会儿就跟父皇要了这位孔太医去给梅良媛保胎!”
  黄数含笑点头。
  太子偏头看他,笑着拍他的肩:“你也不错,不争功、不抢风头,循规蹈矩。是个好大夫!”
  黄数堆了笑,躬身下去:“太子如此夸奖,臣愧不敢当。只盼能如太子所言,长长远远地在大明宫,当个好大夫罢!”
  太子大笑:“好!明儿孤就升你做吏目!先给孤管两年药房去!”
  黄数噎住。
  庆海跟着笑,轻轻推了他一把:“好差事啊黄吏目!”
  黄数忙笑着称是:“可见太子殿下是真要提拔小人了!”
  第213章 八面玲珑
  与此同时,王熙凤从丽正殿出来,并没有直接回后殿,而是脚步一转去了陶哥儿如今读书居住的崇仁殿。
  时间掐得正正好,林如海一节课刚刚讲完,领着有些头晕脑胀的陶哥儿出来走走。
  王熙凤戴着帷帽,倒也不太介意如林如海这等日后显然会常来常往的外男,但为了防止日后口舌生事,便往后撤了半步,侧在跟着的夏守忠身后,笑着跟他二人见礼:
  “想来这位便是林谕德了。妾身是宜春宫良娣王氏,找我们端郡王说句话,可使得?”
  林如海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这便是众人口中那位关键性人物、对自家小女儿十分怜惜、却又与一众血亲闹得不可开交的、大名鼎鼎的王熙凤王良娣。
  一眼瞥过去,只觉得果然体态妖娆,忙低了头看着地上,和声道:“臣林海,见过王良娣。
  “郡王早起到现在已经上了一个多时辰的课,正该休息一刻钟。
  “如此,良娣与郡王且叙话,臣告退。”
  说完,又弯一弯腰,低头退后而去。
  王熙凤笑着答了一声“慢走”,又招手小声叫端郡王:“陶哥儿快来,我是你王娘娘!”
  陶哥儿这时候已经把她当了自己人,快步过去,笑着点头:“王娘娘,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