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和恪笑着说明了缘故,又天真笑道:“明儿十五以后我就要去永宁姑姑的府里住着读书啦,到时候我穿了皇祖母赐给我的衣裳,去给姑姑看!”
“哎哟,那她可就该怨我了。她的东西,我私自就给了人!”墨皇后的笑容有些冷。
和恪再能说会道,也不过是个刚刚踏进九虚岁的小姑娘,哪里就能应付得来墨皇后这忽远忽近、忽热忽冷的态度了?
当下便只嗫嚅了一句:“姑姑不是那样的人……”
墨皇后冷笑一声:“那就是本宫小人之心了?”
和恪二话不说便跪了下去:“和恪惭愧。只顾着珍惜姑姑的衣裳,却辜负了皇后娘娘的一片慈心,都是和恪的错!
“和恪这就去换衣裳!”
墨皇后的脸色缓了缓:“嗯。这就对了。”
和恪忙飞奔进了内间,喊纪嬷嬷:“帮我换衣!”
纪嬷嬷趁机近身,声音压低:“郡主,还是不该换的。”
“再不换就有‘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了。王娘娘说,好汉不吃眼前亏。”
和恪也低声回了一句,忙换上了宫女们早已准备好了的玉色小袄和绯红裙子,再穿上石青色长比甲,款款出门去见皇后。
墨皇后只一眼,便哽咽着滚了泪下来,吸了吸鼻子,就让和恪坐在了自己的下手:“使了一趟拳,又来回折腾衣裳,累吧?
“快着,给郡主端了热饮子和点心上来!”
一叠声地唤人。
宫女端了一碟双色马蹄糕、一碟绿豆糕并一盏牛乳茶来。
和恪谢了皇后,便小口地吃了一块马蹄糕。
正吃着,外头有人来报:“国舅派了十二哥儿回京,赶着初二求见,来给皇后娘娘磕头拜年呢!”
墨皇后惊喜:“哎哟!我们晟哥儿来了?快让他进来!”
和恪忙把剩下的马蹄糕放下,便要站起来回避。
墨皇后笑着止住她:“你是郡主,他不过是个白身,你避着他做什么?你坐着,吃你的!
“我这个侄孙今年一十三岁,淘气得很。只是我自幼看大的,所以他跟着家里一离开京城,我也想得慌。
“我见见,说几句话,就打发他回去。”
她这边说着,那边一个高个儿的英气少年已经大步走了进来,撩袍跪倒,口称皇后,大礼参拜。
墨皇后高兴得合不拢嘴,满眼都是星光。
和恪见状,低下头,伸手又摸了一块马蹄糕吃了起来。
那边姑祖母和侄孙们亲亲热热地聊天,和恪便在这里专心地吃糕喝茶。
只是她记着王熙凤和纪嬷嬷的叮咛,寒日里少用凉性饮食,所以那盘绿豆糕一块都没动,却把一碟子马蹄糕吃了个干干净净。
吃完了,拽了手帕,慢条斯理地擦干净了手指,却仍旧低头不语。
纪嬷嬷站在她旁边,却看见墨皇后的目光频频看过来,但和恪却因为低着头,丁点儿没有发现。
终于,墨皇后勉强笑着,打发了墨行晟离开。
再看向和恪时,脸上实实在在地多了恼恨。
——说到这里,纪嬷嬷叹了口气:“皇后娘娘忽然便翻了脸,指着点心说郡主挑食。
“郡主倒机灵,知道不该还嘴,便跪着认错,再多的一个字都不说。
“皇后直骂了两刻钟,说郡主骄狂,又说不爱惜粮食,又是什么挑吃挑穿,甚至说郡主连‘毋固获’都做不到,只怕前儿除夕宴的机灵都是被人教出来蒙骗陛下的。
“郡主一个小孩子家,哪见过这种场面、听过这种罪名,自然委屈地哭。”
王熙凤勃然大怒!
第175章 当年择婿
“哟!”王熙凤森然一声笑,“合着,皇后娘娘压根不是冲和恪,而是冲着我来的?
“八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自然是任由我这个养母撮弄!
“是我教了她那些话,让她在陛良娣之位?
“若皇后娘娘是这样想,那倒容易了!
“明儿我就去大明宫给她和陛下磕头,请他们把我这个良娣免了,废为庶人、打入冷宫!
“我一个字儿不多说,我带着和恪再封宫十年!”
王熙凤越说越生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母亲!”和恪的身影忽然出现在门边,瘪着嘴,眼泪汪汪,只穿着睡裤小衣,裹着大氅,站在外头。
王熙凤心疼得红了眼圈儿,伸开双臂:“快过来!可不能冷着了!这时候闹了病,可得少吃多少好吃的呢!”
乳燕投林一般,和恪直接扑进了她的怀里,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王熙凤便使眼色让纪嬷嬷等人都退下,自己抱着和恪躲进床帐里说悄悄话。
“想来皇后是在哪里受了气了。
“年节期间,她不好罚下人,又惹不起皇上,你爹爹又忙,太子妃又养伤,人家永宁公主和忠肃亲王都在宫外过年——
“她一个出气筒都没有。正好你撞上去,所以迁怒你。”
和恪却不信这话:“谁能给皇后娘娘气受?”
“多着呢!”王熙凤叹气,“譬如我吧,你今儿上午也看见了,我两个姑姑都来了。
“你们走了,宫女内侍们也都退下。没了旁人,她们俩劝我我也得听着,数落我我也得听着,除了想要唆使我做什么事,我能顶回去不做,但被挖苦讽刺一两句,那是必然的。”
顿一顿,轻声问和恪,“墨家从台郡派人回来不容易,你真没听见皇后跟那个什么晟哥儿聊些什么?”
和恪想了想,道:“大概听见是在寒暄,问了这个问那个。嗯,好像是在让他记得要去永宁公主府拜年的时候,稍稍提高了一点声音。”
永宁公主府?
墨家是永宁公主的舅家,回京拜年的晚辈去公主府是必然的礼数,有什么好强调的?
忽然,王熙凤心中一动,又问和恪:“既然说那哥儿才十三,家里必不放心他自己回京,可说了是跟哪位叔伯一起回来的?”
和恪眨眨眼:“好像是墨家的三房大爷,皇后娘娘的一位侄儿,说是先前也中过进士的。不知怎么没在京,这回还是护送侄子,这才来了一趟。”
听着似乎也没什么异常。
王熙凤按下心中的一点疑惑,又哄了和恪几句,便搂着她,看着小丫头终于放下了心思,偎依在自己身边沉沉睡去。
再一次给她掖好被子、放好帐子,自己又穿上家常裙袄,披了斗篷走出来,再度叫了纪嬷嬷来,仔细盘问她这位三房的大爷和那少年的过往。
纪嬷嬷细细地回忆了半晌,忽然脸色一变,身子便是一晃。
王熙凤心里一紧,伸手扶住她,轻声问:“嬷嬷,您知道什么,都告诉我。和恪的事情,您放心,不论是什么,都包在我身上。”
纪嬷嬷表情复杂地看着她,半晌,才低声问:“哪怕是皇后娘娘的好意?”
“只要和恪不愿意,再好的好意,也是逼迫。”王熙凤笑眯眯,“我最擅长解决逼迫别人的人了。
“不管她是谁。”
纪嬷嬷不知为什么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件事:宫中传言,王家老太太和王子腾原本是不打算让王熙凤入东宫、打算要替她求免选的,但是她自己非要进宫,所以王老太太才气死了……
她深吸一口气,将知道的旧事一股脑告诉了面前这位稳如泰山的王良娣:
“永宁公主十六岁时,陛下开始为她择婿,那时皇后娘娘已经是福妃了。
“皇后娘娘想让公主嫁回墨家,陛下不同意,那时还是承王的太子殿下也不同意。
“后来墨家办花会,请了永宁公主去赏花,还请了许多少爷小姐们。其中便有如今的驸马和今次护送墨行晟回来的那位三房大爷。
“若论文章,其实墨家三房大爷当年做个状元也足够,这一条是陛下亲口承认的。
“只是他是娘娘的亲侄儿,这一层关系在,陛下便不好点他为魁,怕天下物议沸腾。好好的经也让歪嘴和尚念邪了。
“所以最后,这位大爷只取了二甲十三名。
“到底嫁给谁,是陛下最后让公主自己选的。公主选了如今的驸马,理由却是仰慕其才华。
“想必,墨家在这件事上,一直是不大服气的。
“那位三房大爷便说要替伯叔父亲孝敬长辈,回了台郡祖宅……”
王熙凤的脸色沉了下去:“所以才要给和恪穿上当年永宁公主的衣服,让墨家的小爷相看,让人家挑剔她!
“这才是皇后娘娘发现郡主一口气吃了一盘糕点的生气之处。
“她觉得,和恪行止不像个大家闺秀,她的侄孙会因轻视而看不上和恪,会让她在娘家的侄孙跟前丢脸……
“呵呵!”
王熙凤冷笑一声,“多谢嬷嬷告知。”
纪嬷嬷叹了口气,庆幸道:“其实,虽然今儿挨了骂,却也是好处。想来日后皇后娘娘不会再打和恪的主意便是。”
“哎哟,那她可就该怨我了。她的东西,我私自就给了人!”墨皇后的笑容有些冷。
和恪再能说会道,也不过是个刚刚踏进九虚岁的小姑娘,哪里就能应付得来墨皇后这忽远忽近、忽热忽冷的态度了?
当下便只嗫嚅了一句:“姑姑不是那样的人……”
墨皇后冷笑一声:“那就是本宫小人之心了?”
和恪二话不说便跪了下去:“和恪惭愧。只顾着珍惜姑姑的衣裳,却辜负了皇后娘娘的一片慈心,都是和恪的错!
“和恪这就去换衣裳!”
墨皇后的脸色缓了缓:“嗯。这就对了。”
和恪忙飞奔进了内间,喊纪嬷嬷:“帮我换衣!”
纪嬷嬷趁机近身,声音压低:“郡主,还是不该换的。”
“再不换就有‘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了。王娘娘说,好汉不吃眼前亏。”
和恪也低声回了一句,忙换上了宫女们早已准备好了的玉色小袄和绯红裙子,再穿上石青色长比甲,款款出门去见皇后。
墨皇后只一眼,便哽咽着滚了泪下来,吸了吸鼻子,就让和恪坐在了自己的下手:“使了一趟拳,又来回折腾衣裳,累吧?
“快着,给郡主端了热饮子和点心上来!”
一叠声地唤人。
宫女端了一碟双色马蹄糕、一碟绿豆糕并一盏牛乳茶来。
和恪谢了皇后,便小口地吃了一块马蹄糕。
正吃着,外头有人来报:“国舅派了十二哥儿回京,赶着初二求见,来给皇后娘娘磕头拜年呢!”
墨皇后惊喜:“哎哟!我们晟哥儿来了?快让他进来!”
和恪忙把剩下的马蹄糕放下,便要站起来回避。
墨皇后笑着止住她:“你是郡主,他不过是个白身,你避着他做什么?你坐着,吃你的!
“我这个侄孙今年一十三岁,淘气得很。只是我自幼看大的,所以他跟着家里一离开京城,我也想得慌。
“我见见,说几句话,就打发他回去。”
她这边说着,那边一个高个儿的英气少年已经大步走了进来,撩袍跪倒,口称皇后,大礼参拜。
墨皇后高兴得合不拢嘴,满眼都是星光。
和恪见状,低下头,伸手又摸了一块马蹄糕吃了起来。
那边姑祖母和侄孙们亲亲热热地聊天,和恪便在这里专心地吃糕喝茶。
只是她记着王熙凤和纪嬷嬷的叮咛,寒日里少用凉性饮食,所以那盘绿豆糕一块都没动,却把一碟子马蹄糕吃了个干干净净。
吃完了,拽了手帕,慢条斯理地擦干净了手指,却仍旧低头不语。
纪嬷嬷站在她旁边,却看见墨皇后的目光频频看过来,但和恪却因为低着头,丁点儿没有发现。
终于,墨皇后勉强笑着,打发了墨行晟离开。
再看向和恪时,脸上实实在在地多了恼恨。
——说到这里,纪嬷嬷叹了口气:“皇后娘娘忽然便翻了脸,指着点心说郡主挑食。
“郡主倒机灵,知道不该还嘴,便跪着认错,再多的一个字都不说。
“皇后直骂了两刻钟,说郡主骄狂,又说不爱惜粮食,又是什么挑吃挑穿,甚至说郡主连‘毋固获’都做不到,只怕前儿除夕宴的机灵都是被人教出来蒙骗陛下的。
“郡主一个小孩子家,哪见过这种场面、听过这种罪名,自然委屈地哭。”
王熙凤勃然大怒!
第175章 当年择婿
“哟!”王熙凤森然一声笑,“合着,皇后娘娘压根不是冲和恪,而是冲着我来的?
“八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自然是任由我这个养母撮弄!
“是我教了她那些话,让她在陛良娣之位?
“若皇后娘娘是这样想,那倒容易了!
“明儿我就去大明宫给她和陛下磕头,请他们把我这个良娣免了,废为庶人、打入冷宫!
“我一个字儿不多说,我带着和恪再封宫十年!”
王熙凤越说越生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母亲!”和恪的身影忽然出现在门边,瘪着嘴,眼泪汪汪,只穿着睡裤小衣,裹着大氅,站在外头。
王熙凤心疼得红了眼圈儿,伸开双臂:“快过来!可不能冷着了!这时候闹了病,可得少吃多少好吃的呢!”
乳燕投林一般,和恪直接扑进了她的怀里,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王熙凤便使眼色让纪嬷嬷等人都退下,自己抱着和恪躲进床帐里说悄悄话。
“想来皇后是在哪里受了气了。
“年节期间,她不好罚下人,又惹不起皇上,你爹爹又忙,太子妃又养伤,人家永宁公主和忠肃亲王都在宫外过年——
“她一个出气筒都没有。正好你撞上去,所以迁怒你。”
和恪却不信这话:“谁能给皇后娘娘气受?”
“多着呢!”王熙凤叹气,“譬如我吧,你今儿上午也看见了,我两个姑姑都来了。
“你们走了,宫女内侍们也都退下。没了旁人,她们俩劝我我也得听着,数落我我也得听着,除了想要唆使我做什么事,我能顶回去不做,但被挖苦讽刺一两句,那是必然的。”
顿一顿,轻声问和恪,“墨家从台郡派人回来不容易,你真没听见皇后跟那个什么晟哥儿聊些什么?”
和恪想了想,道:“大概听见是在寒暄,问了这个问那个。嗯,好像是在让他记得要去永宁公主府拜年的时候,稍稍提高了一点声音。”
永宁公主府?
墨家是永宁公主的舅家,回京拜年的晚辈去公主府是必然的礼数,有什么好强调的?
忽然,王熙凤心中一动,又问和恪:“既然说那哥儿才十三,家里必不放心他自己回京,可说了是跟哪位叔伯一起回来的?”
和恪眨眨眼:“好像是墨家的三房大爷,皇后娘娘的一位侄儿,说是先前也中过进士的。不知怎么没在京,这回还是护送侄子,这才来了一趟。”
听着似乎也没什么异常。
王熙凤按下心中的一点疑惑,又哄了和恪几句,便搂着她,看着小丫头终于放下了心思,偎依在自己身边沉沉睡去。
再一次给她掖好被子、放好帐子,自己又穿上家常裙袄,披了斗篷走出来,再度叫了纪嬷嬷来,仔细盘问她这位三房的大爷和那少年的过往。
纪嬷嬷细细地回忆了半晌,忽然脸色一变,身子便是一晃。
王熙凤心里一紧,伸手扶住她,轻声问:“嬷嬷,您知道什么,都告诉我。和恪的事情,您放心,不论是什么,都包在我身上。”
纪嬷嬷表情复杂地看着她,半晌,才低声问:“哪怕是皇后娘娘的好意?”
“只要和恪不愿意,再好的好意,也是逼迫。”王熙凤笑眯眯,“我最擅长解决逼迫别人的人了。
“不管她是谁。”
纪嬷嬷不知为什么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件事:宫中传言,王家老太太和王子腾原本是不打算让王熙凤入东宫、打算要替她求免选的,但是她自己非要进宫,所以王老太太才气死了……
她深吸一口气,将知道的旧事一股脑告诉了面前这位稳如泰山的王良娣:
“永宁公主十六岁时,陛下开始为她择婿,那时皇后娘娘已经是福妃了。
“皇后娘娘想让公主嫁回墨家,陛下不同意,那时还是承王的太子殿下也不同意。
“后来墨家办花会,请了永宁公主去赏花,还请了许多少爷小姐们。其中便有如今的驸马和今次护送墨行晟回来的那位三房大爷。
“若论文章,其实墨家三房大爷当年做个状元也足够,这一条是陛下亲口承认的。
“只是他是娘娘的亲侄儿,这一层关系在,陛下便不好点他为魁,怕天下物议沸腾。好好的经也让歪嘴和尚念邪了。
“所以最后,这位大爷只取了二甲十三名。
“到底嫁给谁,是陛下最后让公主自己选的。公主选了如今的驸马,理由却是仰慕其才华。
“想必,墨家在这件事上,一直是不大服气的。
“那位三房大爷便说要替伯叔父亲孝敬长辈,回了台郡祖宅……”
王熙凤的脸色沉了下去:“所以才要给和恪穿上当年永宁公主的衣服,让墨家的小爷相看,让人家挑剔她!
“这才是皇后娘娘发现郡主一口气吃了一盘糕点的生气之处。
“她觉得,和恪行止不像个大家闺秀,她的侄孙会因轻视而看不上和恪,会让她在娘家的侄孙跟前丢脸……
“呵呵!”
王熙凤冷笑一声,“多谢嬷嬷告知。”
纪嬷嬷叹了口气,庆幸道:“其实,虽然今儿挨了骂,却也是好处。想来日后皇后娘娘不会再打和恪的主意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