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贾家本就是江南的百年大族,我们四家联手,虽然不敢说呼风唤雨,却也是岿然不动。
“如今的确比不得以前那样烈焰烹油、花团锦簇,但好歹也是国公后裔、富贵荣华。
“不过是送个女儿入宫罢了!谁家不送呢?
“甄家如今就有一个妃子就不提了,早年间四王送了三个女儿,六公送了七个姑娘。不过是时日久远,人没了罢了!
“怎么到了我们家也选上了人入宫,就成了闹腾了,就不知足了?”
王熙凤定定地看着喋喋不休的大姑母,忽然觉得三年不见,这位贵妇人已是老态毕现。
鬓边多了几缕银丝,眼角唇边皱纹明显,原本威势盛大的丹凤眼,如今眼皮也耷拉下来,成了最刻薄的三角眼。
大约,她不是故意扭曲,而是的确理解不了稍稍隐晦的信息了。
贾敏看着王熙凤变幻的表情,轻轻地拉了拉贾王氏的袖子:“二嫂,你听良娣娘娘说完。”
什么?
她还没说完?
贾王氏猛地住了口,脸上露出心虚。
在荣国府,除了老太太跟前她需要避讳一二,其他人的话,她已经习惯了打断、抢话、断章取义。
入宫前的王熙凤,曾经也是她惯常如此对待的人,只是后头忽然寸步不让起来,就很没意思了。
怎么自己忽然又激动得忘了这一条了呢?
贾王氏一边反省,一边忙止住话头,讪讪地道歉:“我一时迷糊了……良娣请接着说。”
“原本,我应该只说到这里便够了。”王熙凤的目光从迷茫的贾王氏移到懵懂的薛王氏,最后落在若有所思的贾敏脸上。
真是一声叹息。
这三家的主母,在这种大事上,竟都如此迟钝。
“既然你们都听不懂,我便再加一句。年前,太子便已经监国了。”王熙凤言尽于此,再不肯往下说,甚至都不给三个人反应的时间,便扬声向外:
“安儿,人呢?!”
安儿在外头答应一声,接着便朝着众宫人发狠:
“一个个的都哪里钻沙去了?
“打量着主子今儿招待亲戚,不好意思跟你们翻脸是不是?
“还不都给我滚回来伺候呢?!
“一天天没个尊卑上下的,借着风儿就飘了,忘了自己的身份!
“早早晚晚的,活该轮到你们的好下场!”
一顿指桑骂槐。
贾王氏三人脸上都流露出尴尬神情。
王熙凤假作头疼地扶额:“这妮子跟了大明宫赐出来的嬷嬷姑姑做徒弟,好的没学着,光学会怎么倚势欺人了!”
一时安儿带着人恭顺进来,又是伺候刚才哭过的贾王氏和贾敏净面,又是伺候薛王氏净手,又是排开桌椅准备午膳,又是殷勤着服侍了王熙凤喝茶润喉。
差事、态度,无可指摘。
贾王氏三个人只觉得一口气哽在喉头。
另一边,暖阁里的四个孩子挑来挑去,最后竟然凑在一起,踢起了毽子。
贾宝玉自是要给和恪凑趣,再者毕竟也是个淘气的男童,很快就学会了。跟着和恪一对一地踢起来。
林黛玉和薛宝钗哪里玩过这个?!傻眼之余,忽然跟对方生了比较之心。
两个人都咬紧了牙关,掖好了裙子,在殿中的地上,一个两个的屈膝提踵,努力地去踢到那毽子。
和恪和宝玉都玩得见了汗,转身瞧见这两位的姿势,一起放声大笑起来。
林黛玉顿时便红了眼,恼道:“我们不会的,刚开始学,哪有不难看的?郡主若是连这个都要取笑,我们为什么要学?
“横竖我在家里又不会玩这样戏法,我娘、我舅母我外祖母也都不玩这等游戏!
“郡主如今既然已经有了能陪你玩的了,那就恕臣女蠢钝,我不玩了!”
薛宝钗平静地擦了汗,也往后退了一步:“民女前两天偶感风寒,有些脚软,郡主恕罪,民女也陪不得了。”
和恪一见林黛玉真恼了,吓一跳,忙上前去拽了她赔不是,又给宝钗也道歉:“是我不对,我不该笑你们。”
贾宝玉也嘻嘻地笑着上来作揖:“宝姐姐,林妹妹,都是我不好,我若是也学不会,那郡主就不得不玩别的了!
“你们恼我就好,千万不要恼恨郡主!”
第171章 禄蠹道理
这话一说,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带了不善的目光去看贾宝玉。
林黛玉张口便道:“我自与郡主说话,恼不恼,与你什么相干?
“郡主愿意跟我讲道理、愿意迁就我,那也是我们闺阁中的友情,又与你什么相干?!
“笑话我和薛姑娘的除了郡主,还有你。
“你一介男子,与我们女子同戏,本就不合礼法。是因着彼此年幼,大家才潦草过去。怎地你还得意起来?还都揽在自己身上?
“你自己都还没道歉赔不是,你还想替别人背账,请问你有几个脑袋、脸皮几尺厚?!”
贾宝玉被她一顿臭骂,脸上红红紫紫,当即一个长揖:“对不起,是我错了。我不该笑,哪怕是无心的,我也不该笑……
“我罪该万死……请林妹妹莫要生气,也莫要厌弃了我……”
这一回,薛宝钗开了口:“宝兄弟言重了。没什么罪不罪的,也没什么恼不恼的。
“我们只是不爱玩这个游戏,如今对郡主实话实说而已。
“至于你学这游戏学得快,那是你的好处。
“你贾家以武力建功,方有如今家业。打从进京,只听说你家有人读书,却从未听说有人绍继祖业、修习骑射的。
“我看宝兄弟手脚灵活、悟性极高,既然不爱读书,那去好生习武,日后走一走武举的路子,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啊!”
三言两语,把话题转了方向。
林黛玉越听越好笑,也不生气了,拉着和恪,抿紧了嘴,却无论如何也压不住上扬的嘴角。
宝玉一开始还认真低头听着,后来不仅紧紧皱起了眉头,直直盯着薛宝钗的脸,责问道:“宝姐姐,你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儿,如何入了禄蠹一流?
“我不想做官,也不会科考。不论文举武举,我都不考。
“前儿你在我们家跟我祖母和母亲说话,就话里话外地炫耀王家表兄和你哥哥读书如何如何。
“是,他们上学读书了。也许明儿能考个秀才、中个举人,那又如何呢?
“他们若要入仕,不是一样得请托,得靠着王家贾家在朝中的人脉,弄了好地方好官职,然后再回头‘惠及族人’?
“这有什么意思?”
他话音未落,只听啪地一声响,却是和恪怒不可遏地拍了一掌桌案!
“贾宝玉,你大胆!”
刚才还说得无比痛快的宝玉忽然反应过来,这不是在自己家,也不是跟那群无限宠溺自己的姐妹们玩笑——
这是东宫!
面前的是太子的长女和恪郡主!
贾宝玉顿时觉得头皮发麻,撩袍便跪了下去:“小民该死!小民狂妄了,口出妄言,实在是年幼无知、管窥蠡测……
“小民该死,求郡主恕罪!”
和恪脸色铁青,指着他刚要说话,纪嬷嬷上前拦住了,笑一笑,温和道:
“良娣那边摆膳,正派了人来请郡主和三位小姐少爷呢。
“今儿不过是玩闹罢了。
“他们三个都比郡主年幼,童言无忌。林家姐儿的话郡主受得,那贾家哥儿的话,郡主就也该受得。
“文武科考、选拔官吏,这都是国之大计。
“哪里就是一个小小的六岁孩童能理解透彻的?便是郡主自己,不也是一知半解么?
“若您这个年纪便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良娣又何苦要亲口求了太子,特特给您择了先生教导呢?”
和恪被她劝得收回了手,但仍旧握着拳背在了身后,冷冷地看着跪在地上发抖的贾宝玉,咬牙道:
“罢了,念你年幼无知,饶你了。”
目光一错瞧见薛宝钗和林黛玉都噤若寒蝉,只得硬挤出个笑,上前一把拉了林黛玉:“走,吃饭去。”
贾宝玉腿软得爬不起来,还是薛宝钗拉了他一把。
四个人怎么来的暖阁,便又怎么回了内殿。
王熙凤一眼瞧见和恪铿锵的走路姿势,便知有事发生,只作不知,笑着招手叫了和恪坐在自己身边:
“你过来,我得盯着你,不然又只吃肉不吃青菜了。我知道冬天的菜色单一,但也要吃,不然明儿该上火了。”
其余三个告座上前,各自挨着自己母亲坐了,乖乖让宫女们服侍着洗手吃饭。
薛王氏觉得气氛不对,悄悄向女儿挑了挑眉。
薛宝钗的目光往宝玉那里一溜。
薛王氏便看宝玉,却见他战战兢兢的,筷子都拿不稳,什么吃的都等着贾王氏喂到嘴里才匆匆嚼嚼咽了。
“如今的确比不得以前那样烈焰烹油、花团锦簇,但好歹也是国公后裔、富贵荣华。
“不过是送个女儿入宫罢了!谁家不送呢?
“甄家如今就有一个妃子就不提了,早年间四王送了三个女儿,六公送了七个姑娘。不过是时日久远,人没了罢了!
“怎么到了我们家也选上了人入宫,就成了闹腾了,就不知足了?”
王熙凤定定地看着喋喋不休的大姑母,忽然觉得三年不见,这位贵妇人已是老态毕现。
鬓边多了几缕银丝,眼角唇边皱纹明显,原本威势盛大的丹凤眼,如今眼皮也耷拉下来,成了最刻薄的三角眼。
大约,她不是故意扭曲,而是的确理解不了稍稍隐晦的信息了。
贾敏看着王熙凤变幻的表情,轻轻地拉了拉贾王氏的袖子:“二嫂,你听良娣娘娘说完。”
什么?
她还没说完?
贾王氏猛地住了口,脸上露出心虚。
在荣国府,除了老太太跟前她需要避讳一二,其他人的话,她已经习惯了打断、抢话、断章取义。
入宫前的王熙凤,曾经也是她惯常如此对待的人,只是后头忽然寸步不让起来,就很没意思了。
怎么自己忽然又激动得忘了这一条了呢?
贾王氏一边反省,一边忙止住话头,讪讪地道歉:“我一时迷糊了……良娣请接着说。”
“原本,我应该只说到这里便够了。”王熙凤的目光从迷茫的贾王氏移到懵懂的薛王氏,最后落在若有所思的贾敏脸上。
真是一声叹息。
这三家的主母,在这种大事上,竟都如此迟钝。
“既然你们都听不懂,我便再加一句。年前,太子便已经监国了。”王熙凤言尽于此,再不肯往下说,甚至都不给三个人反应的时间,便扬声向外:
“安儿,人呢?!”
安儿在外头答应一声,接着便朝着众宫人发狠:
“一个个的都哪里钻沙去了?
“打量着主子今儿招待亲戚,不好意思跟你们翻脸是不是?
“还不都给我滚回来伺候呢?!
“一天天没个尊卑上下的,借着风儿就飘了,忘了自己的身份!
“早早晚晚的,活该轮到你们的好下场!”
一顿指桑骂槐。
贾王氏三人脸上都流露出尴尬神情。
王熙凤假作头疼地扶额:“这妮子跟了大明宫赐出来的嬷嬷姑姑做徒弟,好的没学着,光学会怎么倚势欺人了!”
一时安儿带着人恭顺进来,又是伺候刚才哭过的贾王氏和贾敏净面,又是伺候薛王氏净手,又是排开桌椅准备午膳,又是殷勤着服侍了王熙凤喝茶润喉。
差事、态度,无可指摘。
贾王氏三个人只觉得一口气哽在喉头。
另一边,暖阁里的四个孩子挑来挑去,最后竟然凑在一起,踢起了毽子。
贾宝玉自是要给和恪凑趣,再者毕竟也是个淘气的男童,很快就学会了。跟着和恪一对一地踢起来。
林黛玉和薛宝钗哪里玩过这个?!傻眼之余,忽然跟对方生了比较之心。
两个人都咬紧了牙关,掖好了裙子,在殿中的地上,一个两个的屈膝提踵,努力地去踢到那毽子。
和恪和宝玉都玩得见了汗,转身瞧见这两位的姿势,一起放声大笑起来。
林黛玉顿时便红了眼,恼道:“我们不会的,刚开始学,哪有不难看的?郡主若是连这个都要取笑,我们为什么要学?
“横竖我在家里又不会玩这样戏法,我娘、我舅母我外祖母也都不玩这等游戏!
“郡主如今既然已经有了能陪你玩的了,那就恕臣女蠢钝,我不玩了!”
薛宝钗平静地擦了汗,也往后退了一步:“民女前两天偶感风寒,有些脚软,郡主恕罪,民女也陪不得了。”
和恪一见林黛玉真恼了,吓一跳,忙上前去拽了她赔不是,又给宝钗也道歉:“是我不对,我不该笑你们。”
贾宝玉也嘻嘻地笑着上来作揖:“宝姐姐,林妹妹,都是我不好,我若是也学不会,那郡主就不得不玩别的了!
“你们恼我就好,千万不要恼恨郡主!”
第171章 禄蠹道理
这话一说,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带了不善的目光去看贾宝玉。
林黛玉张口便道:“我自与郡主说话,恼不恼,与你什么相干?
“郡主愿意跟我讲道理、愿意迁就我,那也是我们闺阁中的友情,又与你什么相干?!
“笑话我和薛姑娘的除了郡主,还有你。
“你一介男子,与我们女子同戏,本就不合礼法。是因着彼此年幼,大家才潦草过去。怎地你还得意起来?还都揽在自己身上?
“你自己都还没道歉赔不是,你还想替别人背账,请问你有几个脑袋、脸皮几尺厚?!”
贾宝玉被她一顿臭骂,脸上红红紫紫,当即一个长揖:“对不起,是我错了。我不该笑,哪怕是无心的,我也不该笑……
“我罪该万死……请林妹妹莫要生气,也莫要厌弃了我……”
这一回,薛宝钗开了口:“宝兄弟言重了。没什么罪不罪的,也没什么恼不恼的。
“我们只是不爱玩这个游戏,如今对郡主实话实说而已。
“至于你学这游戏学得快,那是你的好处。
“你贾家以武力建功,方有如今家业。打从进京,只听说你家有人读书,却从未听说有人绍继祖业、修习骑射的。
“我看宝兄弟手脚灵活、悟性极高,既然不爱读书,那去好生习武,日后走一走武举的路子,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啊!”
三言两语,把话题转了方向。
林黛玉越听越好笑,也不生气了,拉着和恪,抿紧了嘴,却无论如何也压不住上扬的嘴角。
宝玉一开始还认真低头听着,后来不仅紧紧皱起了眉头,直直盯着薛宝钗的脸,责问道:“宝姐姐,你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儿,如何入了禄蠹一流?
“我不想做官,也不会科考。不论文举武举,我都不考。
“前儿你在我们家跟我祖母和母亲说话,就话里话外地炫耀王家表兄和你哥哥读书如何如何。
“是,他们上学读书了。也许明儿能考个秀才、中个举人,那又如何呢?
“他们若要入仕,不是一样得请托,得靠着王家贾家在朝中的人脉,弄了好地方好官职,然后再回头‘惠及族人’?
“这有什么意思?”
他话音未落,只听啪地一声响,却是和恪怒不可遏地拍了一掌桌案!
“贾宝玉,你大胆!”
刚才还说得无比痛快的宝玉忽然反应过来,这不是在自己家,也不是跟那群无限宠溺自己的姐妹们玩笑——
这是东宫!
面前的是太子的长女和恪郡主!
贾宝玉顿时觉得头皮发麻,撩袍便跪了下去:“小民该死!小民狂妄了,口出妄言,实在是年幼无知、管窥蠡测……
“小民该死,求郡主恕罪!”
和恪脸色铁青,指着他刚要说话,纪嬷嬷上前拦住了,笑一笑,温和道:
“良娣那边摆膳,正派了人来请郡主和三位小姐少爷呢。
“今儿不过是玩闹罢了。
“他们三个都比郡主年幼,童言无忌。林家姐儿的话郡主受得,那贾家哥儿的话,郡主就也该受得。
“文武科考、选拔官吏,这都是国之大计。
“哪里就是一个小小的六岁孩童能理解透彻的?便是郡主自己,不也是一知半解么?
“若您这个年纪便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良娣又何苦要亲口求了太子,特特给您择了先生教导呢?”
和恪被她劝得收回了手,但仍旧握着拳背在了身后,冷冷地看着跪在地上发抖的贾宝玉,咬牙道:
“罢了,念你年幼无知,饶你了。”
目光一错瞧见薛宝钗和林黛玉都噤若寒蝉,只得硬挤出个笑,上前一把拉了林黛玉:“走,吃饭去。”
贾宝玉腿软得爬不起来,还是薛宝钗拉了他一把。
四个人怎么来的暖阁,便又怎么回了内殿。
王熙凤一眼瞧见和恪铿锵的走路姿势,便知有事发生,只作不知,笑着招手叫了和恪坐在自己身边:
“你过来,我得盯着你,不然又只吃肉不吃青菜了。我知道冬天的菜色单一,但也要吃,不然明儿该上火了。”
其余三个告座上前,各自挨着自己母亲坐了,乖乖让宫女们服侍着洗手吃饭。
薛王氏觉得气氛不对,悄悄向女儿挑了挑眉。
薛宝钗的目光往宝玉那里一溜。
薛王氏便看宝玉,却见他战战兢兢的,筷子都拿不稳,什么吃的都等着贾王氏喂到嘴里才匆匆嚼嚼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