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她上头还有太子妃,还有太子,还有宫中的规矩。宝兄弟,你若是这样不听话,不如我请了姨母牵着你走路罢?”
宝钗十分谨慎,说完这句话,便不再给宝玉歪缠自己的机会,噔噔噔跑上前去,拉了母亲的手,仰头小声告状:
“宝兄弟老想跑开,我管不住他。母亲,你让姨母拉着他些。”
贾王氏忙回头把自己的宝贝儿子牵在手里,柔声叮嘱:“这是宫里,规矩大,你可仔细些。”
贾宝玉十分不满,隔着两个大人朝薛宝钗做鬼脸。
薛宝钗只当没看见。
转过墙角,眼前便是一座规规矩矩的四方宫殿。引路的内侍仍旧如上回薛王氏入宫时一般,带着他们从侧面的小门进东殿后门。
薛王氏看着熟悉的路径,小声告诉贾王氏:“姐儿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位郡主是太子长女,金贵得很。
“她能有如今的位份,都是谨小慎微熬来的,姐姐你待她宽和着些。”
贾王氏冷冷地看了一眼自家的傻妹妹,只觉得厌烦,木然转开脸,一声不吭,专心走路。
谁知等她们进了东殿外间,却被拦住了。
红豆微笑着让她们等:“巧得很,我们东宫僚属的内眷过来给良娣拜年,家里的姐儿又是小郡主的好友,里头正说亲热话。
“夫人太太们都是良娣的骨肉血亲,想来不会怪罪她,只请你们略坐一坐罢?”
倒是茶点安排得周周到到,也都安排了妥帖的座位。
薛王氏觉得很正常:自家人才不会争这些所谓的体面长短。
既然接待的是官眷,那就是在办太子殿下那边的正差,跟自己家这等亲戚相聚的私事相比,自是那边更要紧些。
贾王氏却知道:这是王熙凤给她的下马威。
今日之事,未必好办了。
里间传来小姑娘们嬉闹的笑声,还有两个大人的声音在担心喝止:“别跑别跑!仔细磕碰着!大年下的,莫要给我们做祸!”
贾王氏微微一愕:这声音,好耳熟!
旁边宝玉却已经听了出来,欢天喜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是姑妈和林妹妹!母亲,她们是跟着咱们一起来的么?
“咱们快进去!我都好些日子没见着林妹妹了!
“老祖宗原说今儿姑妈会带着林妹妹回府,谁知我还没等着,你就偏要带我出门!
“如今可好了!原来她知道我想她了,所以她也赶着进宫,来等我呢!”
拍手便笑。
薛宝钗听了,脸色微变。
薛王氏见贾王氏僵住不语,只得自己忙伸手拉住宝玉:“宝哥儿!这不是外头自家,莽撞不得!
“里间是女子内室,你虽然不大,却也不能无诏硬闯!”
话音未落,便听一位年老嬷嬷的声音威严响起:“何人喧哗?无礼!”
贾王氏拉着薛王氏便冷笑:“这就是你那好侄女……”
一语未了,里间儿王熙凤的笑声便传了出来:“哎哟哟!敢是我那两位姑妈都来了?
“今儿可真是太巧了!
“你们一家子,没在外头相聚,怎么倒都跑到我这里来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谋划好了,要来算计我呢!”
第168章 白首倾盖
王熙凤把和恪揽在怀里,笑吟吟地看着对面一溜三张椅子坐着的三位贵妇人,和三个孩子。
“既然都见过了,那就别把孩子们拘在这里了。
“和恪,你带三个弟弟妹妹去你暖阁里玩。这个弟弟娇气得很,在家里说一不二的,你要小心着,别让他欺负了那两个去。”
王熙凤笑吟吟。
贾王氏的脸色有些难看:“凤丫头,你弟弟什么时候欺负过人?”
“王太太,这是咱们东宫良娣,正三品。请你心里多存些对皇家的敬畏,不要再口出这等狂言了。”孟姑姑静静地站在王熙凤身边,寸步不离。
贾王氏面上一窘,看向王熙凤:“妾只是想表达一点骨肉间的亲近之意,还请良娣不要见怪。”
“小姑姑跟我也很亲,但上回来时,我还只是个承徽,她也半分不曾轻视我。”王熙凤笑眯眯,“大姑姑你么,上来就标榜自己的辈分,想来是意欲拿这辈分、甚或是孝道之类的话,压着我替你做事吧?”
贾王氏的脸都憋红了。
王熙凤没理她,又看向和恪:“行了,你们玩儿去吧!”
和恪临走前,上下打量了一番贾王氏,又扭脸看了看贾宝玉,忽然嫌弃地对他道:“你可别跟你娘似的,跟谁都没个分寸胡言乱语。
“我的嬷嬷可是皇后娘娘赐的,她可不管你是谁,到时候你挨了责罚,可别怪我没事先说下!”
和恪今儿仍旧穿了火红的坎肩褂子,里头却是一件白色的貂袄,偏又利落地束了腰身。她本来就比这三个年长,个头儿又高,如今大步行走,越发显得英姿飒爽、卓然不群。
贾宝玉看着她,满眼里都是羡慕欣赏,哪里还会管她话里话外的阴阳怪气?当下斯文笑着拱手:“是,定如郡主所言。”
竟然还不错,挺知礼的。
和恪眨了眨眼,一手牵了黛玉,一手招呼着宝钗,直奔暖阁。
薛宝钗走在后头,仍旧跟宝玉并列,轻轻抿了抿嘴,含笑道:“上回见郡主时,倒还没听说林姑娘也跟郡主熟识。”
“我老师教过我一句话,有人白首如新,有人倾盖如故。我与林姑娘,便是倾盖如故的交情。只见了一面,我便喜欢她,她也喜欢我。”
和恪便如同护崽的母鸡一般,半个身子都挡在林黛玉的前面,斜睨着薛宝钗道,“不过,看在你母亲对我娘很好的份儿上,我虽不喜欢你,也不会为难你。”
“你……娘?”宝钗睁大了眼,“凤姐姐……啊,王良娣,不是说,只是陪伴你守孝三年吗?”
和恪志得意满,却转回头对林黛玉笑道:“我上回跟你说,我一定要让王娘娘给我当母亲,你看,我做到了吧?
“前儿除夕夜宴上,皇爷爷要封王娘娘做良娣,她推辞不肯,说没有功劳,皇爷爷就说她把我抚育成这般模样,就是最大的功劳!
“然后就把我记在王娘娘名下,然后王娘娘做这个良娣就绝绝对对的名正言顺了!”
林黛玉嫣然一笑:“恭喜郡主,也恭喜良娣娘娘!”
“嗯嗯!我可真高兴呀!”和恪欢天喜地。
贾宝玉和薛宝钗都被她的笑容晃花了眼,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林黛玉虽然因为看得多了,并不至于发呆,但还是被她的情绪感染,握着她的手摇了摇:“我也替郡主高兴!”
和恪牵着黛玉,一路蹦蹦跳跳的。
纪嬷嬷在旁边看着,笑容慈祥。
贾宝玉偷看了她一眼,想了想,小声问宝钗:“宝姐姐,你上回来,见着这位嬷嬷没有?她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凶的样子。”
“见过。不凶。但很讲规矩。”宝钗平心静气,大大方方。
宝玉看着她的样子,忽然有些不开心:“宝姐姐,虽然我跟你打探旁人是不好,但是你这样的态度,让我觉得自己很小人。
“宝姐姐,你是故意的吗?”
宝钗看他一眼:“宝兄弟进了宫便懂了事,真是难得。我不是故意的,我一直都这么说话。只是你会跟着自己的心境百般理解而已。”
宝玉忍不住停下了脚步,定定地看着她的背影,半晌,才微微提高声音,问了一句:“宝姐姐,你心里若这样厌弃我,又为什么要每月来我家一趟,跟我一起玩笑吃喝?”
宝钗站住,回头,冷静地看着他,许久,回答:“你还小,还不懂什么叫人情往来、什么叫姻亲故旧。”
纪嬷嬷在旁边,看着宝钗,眼泛异彩。
倒真看不出来,这小姑娘的性子,原来并不绵软宽广,原来竟有如此硬的骨头。
——若是这般模样的姑娘,给郡主做伴读,却也不错。
和恪和林黛玉耳朵里都听见了这一桩官司,但是谁都没回头。
进了暖阁里间儿,和恪躲在门后,悄悄往外看了一眼,才小声问林黛玉:“你这个表兄,有点儿憨。你爱跟他玩儿吗?”
“不爱。在贾府的时候,也没办法,又没别人。”林黛玉也小声告诉和恪,“贾家有三个姐妹,二姐姐木头一样,跟她说不来几句话就没意思了。
“三妹妹倒是个精明的,也跟我同岁,可是庶出。她亲姨娘和亲兄弟都混账得很,我娘不让我跟她多来往。
“四妹妹太小,去年刚断奶。
“这一家子里,就这个表兄还能说一两句话,我也就只好跟他一起玩。
“但是他有些夹杂不清,动不动就要拿着我跟这个比,跟那个比。虽然比完了都说还是我好,可凭什么要拿我跟旁人比啊?
“我又不稀罕他的那个‘还是林妹妹好’。
“我好不好,跟他什么相干?他觉得好不好,又跟我什么相干?”
宝钗十分谨慎,说完这句话,便不再给宝玉歪缠自己的机会,噔噔噔跑上前去,拉了母亲的手,仰头小声告状:
“宝兄弟老想跑开,我管不住他。母亲,你让姨母拉着他些。”
贾王氏忙回头把自己的宝贝儿子牵在手里,柔声叮嘱:“这是宫里,规矩大,你可仔细些。”
贾宝玉十分不满,隔着两个大人朝薛宝钗做鬼脸。
薛宝钗只当没看见。
转过墙角,眼前便是一座规规矩矩的四方宫殿。引路的内侍仍旧如上回薛王氏入宫时一般,带着他们从侧面的小门进东殿后门。
薛王氏看着熟悉的路径,小声告诉贾王氏:“姐儿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位郡主是太子长女,金贵得很。
“她能有如今的位份,都是谨小慎微熬来的,姐姐你待她宽和着些。”
贾王氏冷冷地看了一眼自家的傻妹妹,只觉得厌烦,木然转开脸,一声不吭,专心走路。
谁知等她们进了东殿外间,却被拦住了。
红豆微笑着让她们等:“巧得很,我们东宫僚属的内眷过来给良娣拜年,家里的姐儿又是小郡主的好友,里头正说亲热话。
“夫人太太们都是良娣的骨肉血亲,想来不会怪罪她,只请你们略坐一坐罢?”
倒是茶点安排得周周到到,也都安排了妥帖的座位。
薛王氏觉得很正常:自家人才不会争这些所谓的体面长短。
既然接待的是官眷,那就是在办太子殿下那边的正差,跟自己家这等亲戚相聚的私事相比,自是那边更要紧些。
贾王氏却知道:这是王熙凤给她的下马威。
今日之事,未必好办了。
里间传来小姑娘们嬉闹的笑声,还有两个大人的声音在担心喝止:“别跑别跑!仔细磕碰着!大年下的,莫要给我们做祸!”
贾王氏微微一愕:这声音,好耳熟!
旁边宝玉却已经听了出来,欢天喜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是姑妈和林妹妹!母亲,她们是跟着咱们一起来的么?
“咱们快进去!我都好些日子没见着林妹妹了!
“老祖宗原说今儿姑妈会带着林妹妹回府,谁知我还没等着,你就偏要带我出门!
“如今可好了!原来她知道我想她了,所以她也赶着进宫,来等我呢!”
拍手便笑。
薛宝钗听了,脸色微变。
薛王氏见贾王氏僵住不语,只得自己忙伸手拉住宝玉:“宝哥儿!这不是外头自家,莽撞不得!
“里间是女子内室,你虽然不大,却也不能无诏硬闯!”
话音未落,便听一位年老嬷嬷的声音威严响起:“何人喧哗?无礼!”
贾王氏拉着薛王氏便冷笑:“这就是你那好侄女……”
一语未了,里间儿王熙凤的笑声便传了出来:“哎哟哟!敢是我那两位姑妈都来了?
“今儿可真是太巧了!
“你们一家子,没在外头相聚,怎么倒都跑到我这里来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谋划好了,要来算计我呢!”
第168章 白首倾盖
王熙凤把和恪揽在怀里,笑吟吟地看着对面一溜三张椅子坐着的三位贵妇人,和三个孩子。
“既然都见过了,那就别把孩子们拘在这里了。
“和恪,你带三个弟弟妹妹去你暖阁里玩。这个弟弟娇气得很,在家里说一不二的,你要小心着,别让他欺负了那两个去。”
王熙凤笑吟吟。
贾王氏的脸色有些难看:“凤丫头,你弟弟什么时候欺负过人?”
“王太太,这是咱们东宫良娣,正三品。请你心里多存些对皇家的敬畏,不要再口出这等狂言了。”孟姑姑静静地站在王熙凤身边,寸步不离。
贾王氏面上一窘,看向王熙凤:“妾只是想表达一点骨肉间的亲近之意,还请良娣不要见怪。”
“小姑姑跟我也很亲,但上回来时,我还只是个承徽,她也半分不曾轻视我。”王熙凤笑眯眯,“大姑姑你么,上来就标榜自己的辈分,想来是意欲拿这辈分、甚或是孝道之类的话,压着我替你做事吧?”
贾王氏的脸都憋红了。
王熙凤没理她,又看向和恪:“行了,你们玩儿去吧!”
和恪临走前,上下打量了一番贾王氏,又扭脸看了看贾宝玉,忽然嫌弃地对他道:“你可别跟你娘似的,跟谁都没个分寸胡言乱语。
“我的嬷嬷可是皇后娘娘赐的,她可不管你是谁,到时候你挨了责罚,可别怪我没事先说下!”
和恪今儿仍旧穿了火红的坎肩褂子,里头却是一件白色的貂袄,偏又利落地束了腰身。她本来就比这三个年长,个头儿又高,如今大步行走,越发显得英姿飒爽、卓然不群。
贾宝玉看着她,满眼里都是羡慕欣赏,哪里还会管她话里话外的阴阳怪气?当下斯文笑着拱手:“是,定如郡主所言。”
竟然还不错,挺知礼的。
和恪眨了眨眼,一手牵了黛玉,一手招呼着宝钗,直奔暖阁。
薛宝钗走在后头,仍旧跟宝玉并列,轻轻抿了抿嘴,含笑道:“上回见郡主时,倒还没听说林姑娘也跟郡主熟识。”
“我老师教过我一句话,有人白首如新,有人倾盖如故。我与林姑娘,便是倾盖如故的交情。只见了一面,我便喜欢她,她也喜欢我。”
和恪便如同护崽的母鸡一般,半个身子都挡在林黛玉的前面,斜睨着薛宝钗道,“不过,看在你母亲对我娘很好的份儿上,我虽不喜欢你,也不会为难你。”
“你……娘?”宝钗睁大了眼,“凤姐姐……啊,王良娣,不是说,只是陪伴你守孝三年吗?”
和恪志得意满,却转回头对林黛玉笑道:“我上回跟你说,我一定要让王娘娘给我当母亲,你看,我做到了吧?
“前儿除夕夜宴上,皇爷爷要封王娘娘做良娣,她推辞不肯,说没有功劳,皇爷爷就说她把我抚育成这般模样,就是最大的功劳!
“然后就把我记在王娘娘名下,然后王娘娘做这个良娣就绝绝对对的名正言顺了!”
林黛玉嫣然一笑:“恭喜郡主,也恭喜良娣娘娘!”
“嗯嗯!我可真高兴呀!”和恪欢天喜地。
贾宝玉和薛宝钗都被她的笑容晃花了眼,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林黛玉虽然因为看得多了,并不至于发呆,但还是被她的情绪感染,握着她的手摇了摇:“我也替郡主高兴!”
和恪牵着黛玉,一路蹦蹦跳跳的。
纪嬷嬷在旁边看着,笑容慈祥。
贾宝玉偷看了她一眼,想了想,小声问宝钗:“宝姐姐,你上回来,见着这位嬷嬷没有?她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凶的样子。”
“见过。不凶。但很讲规矩。”宝钗平心静气,大大方方。
宝玉看着她的样子,忽然有些不开心:“宝姐姐,虽然我跟你打探旁人是不好,但是你这样的态度,让我觉得自己很小人。
“宝姐姐,你是故意的吗?”
宝钗看他一眼:“宝兄弟进了宫便懂了事,真是难得。我不是故意的,我一直都这么说话。只是你会跟着自己的心境百般理解而已。”
宝玉忍不住停下了脚步,定定地看着她的背影,半晌,才微微提高声音,问了一句:“宝姐姐,你心里若这样厌弃我,又为什么要每月来我家一趟,跟我一起玩笑吃喝?”
宝钗站住,回头,冷静地看着他,许久,回答:“你还小,还不懂什么叫人情往来、什么叫姻亲故旧。”
纪嬷嬷在旁边,看着宝钗,眼泛异彩。
倒真看不出来,这小姑娘的性子,原来并不绵软宽广,原来竟有如此硬的骨头。
——若是这般模样的姑娘,给郡主做伴读,却也不错。
和恪和林黛玉耳朵里都听见了这一桩官司,但是谁都没回头。
进了暖阁里间儿,和恪躲在门后,悄悄往外看了一眼,才小声问林黛玉:“你这个表兄,有点儿憨。你爱跟他玩儿吗?”
“不爱。在贾府的时候,也没办法,又没别人。”林黛玉也小声告诉和恪,“贾家有三个姐妹,二姐姐木头一样,跟她说不来几句话就没意思了。
“三妹妹倒是个精明的,也跟我同岁,可是庶出。她亲姨娘和亲兄弟都混账得很,我娘不让我跟她多来往。
“四妹妹太小,去年刚断奶。
“这一家子里,就这个表兄还能说一两句话,我也就只好跟他一起玩。
“但是他有些夹杂不清,动不动就要拿着我跟这个比,跟那个比。虽然比完了都说还是我好,可凭什么要拿我跟旁人比啊?
“我又不稀罕他的那个‘还是林妹妹好’。
“我好不好,跟他什么相干?他觉得好不好,又跟我什么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