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后头这一句加的,志得意满。
终究还是有些翘尾巴。
王熙凤暗暗弯了弯嘴角:“去吧。”
富贵儿起身飞跑而去。
唯剩了夏守忠时,王熙凤见他还不走,挑眉看他。
只见此老一丝不苟地正冠、掸衣、撩袍,双膝跪倒,肃穆参拜:“奴才夏守忠,恭贺主子荣升良娣!”
王熙凤有一丝恍惚。
匆匆自大明宫归来,太子妃伤重,东宫虽然谈不上一片愁云惨雾,但各宫也都是屏息静气、迅速陷入黑暗。
就连她晋升良娣这么大的喜事,没有一个人敢公然过来,大礼庆祝。
大家都是静悄悄地赶紧上了床,将今夜之事,慢慢思量去者。
夏守忠这一拜,竟是她收到的第一份认真的贺喜。
“子时早过,如今已是新春。奴才给主子拜年,祝良娣主子福禄双全,万事亨通!”夏守忠又是一个头叩在地上。
哟!
还真是!
昨儿那一场搅和了除夕守岁,竟然就这么恍惚着,险些把新年给忘了!
王熙凤严肃了一早上,此刻也不由得笑了出来:“你倒是会讨巧!趁着人家都忙活差事,且来等这个巧宗儿!”
弯腰亲手扶了夏守忠的胳膊肘一把,“行,我领你这个情!你也新春康健,平安顺遂。
“快去办差,等你们回来,我一道再赏!”
夏守忠笑着答应:“好嘞!那奴才去了。”起身,大步出了宜秋西殿后门。
王熙凤看着他一夜之间似乎年轻了十岁的雀跃背影,不由得笑骂:“老东西,一肚子名利,这回可遂了愿了!”
乌金不知何时蹲坐在廊下,抬头看着王熙凤:“喵。”
王熙凤也回头看它一眼,然后将目光投向了丽正殿的方向,轻轻自语:“哦?这个时候,见自己了?”
丽正殿。
一刻钟前。
被劝着倒下打个盹儿的太子朦胧入梦。
他似乎穿了大礼服,身上衮袍、头上冕旒,微微有些重。
只是坐的地方,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丽正殿,更不像是大明宫。
这处宫殿虽然烛火通明,但目光可及的殿外,却都是一片黑沉沉的雾气缭绕,间或甚至能听见哭泣和惨叫。
这是何地?
太子有些疑惑,想要张口呼唤庆海和长赢,却似乎又觉得此刻他应该叫来的是自己的朝臣属下:“崔判何在?”
“殿下。”一个满面泛白、身材瘦小的陌生人凭空出现,却诧异地看着他,“您这是,阳魂回来了?”
回来?
此处,难道是我的地方?
太子念头微转,便觉此处的确熟悉无比。
面前的宽大条案,似乎比大明宫含元殿里父皇用的那个,只大不小。
上头垒得满满的奏本簿册,倒是跟丽正殿差不多。
他熟练地伸手去拿朱笔,却发现案上没有:“孤的笔呢?”
“呃?”那位崔判凝神打量着他。
把他看得有些恼怒:“无礼!谁教你这样直视孤的?”
崔判却没有半分退却,皱着眉又往前走了两步,几乎要趴在大案上,与他隔案相望:“殿下,您这阳魂,似乎瞧见人家的前世了?
“这样可不好!
“您不是说,此番历劫,是要借他人之刀斧,一口气修订好这一朝的差错生死簿么?
“您这阳魂心里若是一直防备人家,那该用她时,放不开手脚,那可如何是好?”
太子隐约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自己应该有一件大事要做,此刻却进程极慢,不由得慢慢焦躁起来,脱口而出:
“她本就是个毒妇!孤见了便见了!
“若她不毒,这斧正生死簿的事情,孤又怎么会交给她呢?
“只是此孽畜阴险,迁延四五年了,却仍旧只批去了几个无关紧要之名。
“孤若是再不醒,只怕她仗着有人撑腰,浑水摸鱼了这一世,也未可知!”
他发着脾气,却又有些不敢面对崔判,便从案后离开,下地乱走。
崔判在他身后,轻轻叹了一声:“殿下,您是要去照三生镜么?”
什么三生镜?
太子愕然,抬头,迎面一个大大的穿衣镜,耸立眼前。
镜子里,自己穿着一身从未见过的冠服站在那里。
不,这身衣服,自己见过。
这是……那些经变壁画里,地府阴司第一殿,秦广王,的服饰……
太子看向镜中人的脸。
那是自己的脸,但是,苍老许多,似乎是,十年后的模样。
长髯,剑眉,还有眼角鼻翼的深刻皱纹。
自己,不就是秦广王么?
“孤用得着照三生镜么?”他恼怒地转身,“孤是秦广王,孤难道连这个都不知道!?”
第160章 那个位置
所谓的东宫免朝,免的是内外命妇的朝贺,而非众臣对太子的新年贺正。
太子只得按照礼部的安排,四更挣扎着爬起来,在内侍的催促下梳洗更衣,然后匆匆赶往大明宫——梦中之事也就忘记了大半。
然后中间再回来接受众臣的朝贺时,便听说了王熙凤索要名册、借调长赢、值守承恩殿等等举措,松口气,赞一声:“不错。”
才要走时,却又被告知:“东宫嫔御家中女眷递牌子请见,王良娣准了太子妃舅母、主客郎中妻白氏、吴良媛母亲董氏、梅良媛母齐氏,于大明宫朝见皇后毕,到东宫与各家女儿相见。”
太子脚步一顿:“太子妃母亲没有请见?”
“听说是甘蓝姑娘表示,太子妃想见白氏。”
太子:“那她自己娘家呢?”
“王良娣说,没功夫,回头再说。”
太子一愣,刚要说话,外头庆海跑进来:“爷,走着说吧?”
“嗯。算了。”太子大步往外,再不问后殿之事。
偌大一座东宫,前殿静静悄悄,后殿热热闹闹。
各家的娘家人都跑了来,不敢打扰太子妃,便到承恩殿前院台阶前朝上磕了头,然后到外间恭维新晋的王良娣两句,再就紧紧地拉着自家女儿的手回去说私房话。
王熙凤知道耿思渺已经没有娘家人,不免寂寞,便将和恪送过去:“外头乱哄哄的,我忙得焦头烂额,耿姐姐疼疼我,替我看着和恪点儿,省得她淘气乱跑。”
耿思渺面上顿时有光,高兴地搂着和恪百般怜爱:“看你娘多疼你,我带你捏面人儿吧?”
和恪乐得咯咯的,甚至吵吵着要学揉面。
两个人玩了个不亦乐乎。
王熙凤很守规矩,说在外殿侍疾,便一步都不往内殿挪,甚至还在外殿召见了几个内坊、膳房、佛堂、射殿等地的值守管事。
所以太子妃的舅母白氏进了内间看见裹得僵直地躺在床上、气息微弱的自家外甥女时,一丁点儿都没忍着,边哭边骂。
这白氏年近五旬,两鬓斑白。
太子妃自幼不得母亲看重,却得外家呵护,在舅舅家长住过三年多。因其母为长姐,梁舅舅为幼弟,那时的白氏尚未产育,便极为疼爱这个外甥女。
两人相处得便如亲母女一般。
待太子妃回到莫家,白氏满心挂念,时常带信送礼物,年节期间必定接回舅家小住。
直到太子妃入宫,白氏又生了第三个儿子,两厢都忙起来,才渐渐走动如寻常亲戚,但心底的情谊到底不同。
一听说她伤着了,白氏差点儿心疼得晕过去,立时便往东宫递帖子要来探望,没想到当下便被告知:准了,太子妃已经醒来,点名要见您。
白氏几乎是从大明宫飞过来的,一路上焦心如焚。
“舅母……”当下,太子妃含着两包泪,依恋地拉了白氏的手,罕见地露出小女儿的脆弱之态。
白氏见她要哭,忙自己忍了泪,低声安抚:“我都听说了。好孩子,你舅舅让我跟你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皇上、太子和满满当当的宗室,都认定了咱们陶哥儿的位子,日后……那个位置是保了的!旁的咱们什么都不要,只要那个!
“你不惜己身也要救下儿子,这慈母之名,就坐稳了!便这一条,你只不犯大错,哪怕太子,也奈何不了你!
“至于那个什么女史,便给她个天做胆,后头没人指使,她敢这么算计你和太子!?
“如今那指使的偷鸡不着蚀把米,反折损了这一员大将,谁知还有什么后手?你不要想别的,什么宫权,什么伴读,什么新宠,那都是虚的,镜花水月而已!
“你只把身子养好了!然后把陶哥儿养大了!
“二三十年后,有的是你的好日子!”
太子妃脸上光辉莹白,含笑点头:“嗯,我听舅舅的!”
“这就对了。”白氏放了心,这才转头问甘蓝,“那个王良娣是怎么回事?怎么在承恩殿外殿坐着不走了?”
终究还是有些翘尾巴。
王熙凤暗暗弯了弯嘴角:“去吧。”
富贵儿起身飞跑而去。
唯剩了夏守忠时,王熙凤见他还不走,挑眉看他。
只见此老一丝不苟地正冠、掸衣、撩袍,双膝跪倒,肃穆参拜:“奴才夏守忠,恭贺主子荣升良娣!”
王熙凤有一丝恍惚。
匆匆自大明宫归来,太子妃伤重,东宫虽然谈不上一片愁云惨雾,但各宫也都是屏息静气、迅速陷入黑暗。
就连她晋升良娣这么大的喜事,没有一个人敢公然过来,大礼庆祝。
大家都是静悄悄地赶紧上了床,将今夜之事,慢慢思量去者。
夏守忠这一拜,竟是她收到的第一份认真的贺喜。
“子时早过,如今已是新春。奴才给主子拜年,祝良娣主子福禄双全,万事亨通!”夏守忠又是一个头叩在地上。
哟!
还真是!
昨儿那一场搅和了除夕守岁,竟然就这么恍惚着,险些把新年给忘了!
王熙凤严肃了一早上,此刻也不由得笑了出来:“你倒是会讨巧!趁着人家都忙活差事,且来等这个巧宗儿!”
弯腰亲手扶了夏守忠的胳膊肘一把,“行,我领你这个情!你也新春康健,平安顺遂。
“快去办差,等你们回来,我一道再赏!”
夏守忠笑着答应:“好嘞!那奴才去了。”起身,大步出了宜秋西殿后门。
王熙凤看着他一夜之间似乎年轻了十岁的雀跃背影,不由得笑骂:“老东西,一肚子名利,这回可遂了愿了!”
乌金不知何时蹲坐在廊下,抬头看着王熙凤:“喵。”
王熙凤也回头看它一眼,然后将目光投向了丽正殿的方向,轻轻自语:“哦?这个时候,见自己了?”
丽正殿。
一刻钟前。
被劝着倒下打个盹儿的太子朦胧入梦。
他似乎穿了大礼服,身上衮袍、头上冕旒,微微有些重。
只是坐的地方,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丽正殿,更不像是大明宫。
这处宫殿虽然烛火通明,但目光可及的殿外,却都是一片黑沉沉的雾气缭绕,间或甚至能听见哭泣和惨叫。
这是何地?
太子有些疑惑,想要张口呼唤庆海和长赢,却似乎又觉得此刻他应该叫来的是自己的朝臣属下:“崔判何在?”
“殿下。”一个满面泛白、身材瘦小的陌生人凭空出现,却诧异地看着他,“您这是,阳魂回来了?”
回来?
此处,难道是我的地方?
太子念头微转,便觉此处的确熟悉无比。
面前的宽大条案,似乎比大明宫含元殿里父皇用的那个,只大不小。
上头垒得满满的奏本簿册,倒是跟丽正殿差不多。
他熟练地伸手去拿朱笔,却发现案上没有:“孤的笔呢?”
“呃?”那位崔判凝神打量着他。
把他看得有些恼怒:“无礼!谁教你这样直视孤的?”
崔判却没有半分退却,皱着眉又往前走了两步,几乎要趴在大案上,与他隔案相望:“殿下,您这阳魂,似乎瞧见人家的前世了?
“这样可不好!
“您不是说,此番历劫,是要借他人之刀斧,一口气修订好这一朝的差错生死簿么?
“您这阳魂心里若是一直防备人家,那该用她时,放不开手脚,那可如何是好?”
太子隐约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自己应该有一件大事要做,此刻却进程极慢,不由得慢慢焦躁起来,脱口而出:
“她本就是个毒妇!孤见了便见了!
“若她不毒,这斧正生死簿的事情,孤又怎么会交给她呢?
“只是此孽畜阴险,迁延四五年了,却仍旧只批去了几个无关紧要之名。
“孤若是再不醒,只怕她仗着有人撑腰,浑水摸鱼了这一世,也未可知!”
他发着脾气,却又有些不敢面对崔判,便从案后离开,下地乱走。
崔判在他身后,轻轻叹了一声:“殿下,您是要去照三生镜么?”
什么三生镜?
太子愕然,抬头,迎面一个大大的穿衣镜,耸立眼前。
镜子里,自己穿着一身从未见过的冠服站在那里。
不,这身衣服,自己见过。
这是……那些经变壁画里,地府阴司第一殿,秦广王,的服饰……
太子看向镜中人的脸。
那是自己的脸,但是,苍老许多,似乎是,十年后的模样。
长髯,剑眉,还有眼角鼻翼的深刻皱纹。
自己,不就是秦广王么?
“孤用得着照三生镜么?”他恼怒地转身,“孤是秦广王,孤难道连这个都不知道!?”
第160章 那个位置
所谓的东宫免朝,免的是内外命妇的朝贺,而非众臣对太子的新年贺正。
太子只得按照礼部的安排,四更挣扎着爬起来,在内侍的催促下梳洗更衣,然后匆匆赶往大明宫——梦中之事也就忘记了大半。
然后中间再回来接受众臣的朝贺时,便听说了王熙凤索要名册、借调长赢、值守承恩殿等等举措,松口气,赞一声:“不错。”
才要走时,却又被告知:“东宫嫔御家中女眷递牌子请见,王良娣准了太子妃舅母、主客郎中妻白氏、吴良媛母亲董氏、梅良媛母齐氏,于大明宫朝见皇后毕,到东宫与各家女儿相见。”
太子脚步一顿:“太子妃母亲没有请见?”
“听说是甘蓝姑娘表示,太子妃想见白氏。”
太子:“那她自己娘家呢?”
“王良娣说,没功夫,回头再说。”
太子一愣,刚要说话,外头庆海跑进来:“爷,走着说吧?”
“嗯。算了。”太子大步往外,再不问后殿之事。
偌大一座东宫,前殿静静悄悄,后殿热热闹闹。
各家的娘家人都跑了来,不敢打扰太子妃,便到承恩殿前院台阶前朝上磕了头,然后到外间恭维新晋的王良娣两句,再就紧紧地拉着自家女儿的手回去说私房话。
王熙凤知道耿思渺已经没有娘家人,不免寂寞,便将和恪送过去:“外头乱哄哄的,我忙得焦头烂额,耿姐姐疼疼我,替我看着和恪点儿,省得她淘气乱跑。”
耿思渺面上顿时有光,高兴地搂着和恪百般怜爱:“看你娘多疼你,我带你捏面人儿吧?”
和恪乐得咯咯的,甚至吵吵着要学揉面。
两个人玩了个不亦乐乎。
王熙凤很守规矩,说在外殿侍疾,便一步都不往内殿挪,甚至还在外殿召见了几个内坊、膳房、佛堂、射殿等地的值守管事。
所以太子妃的舅母白氏进了内间看见裹得僵直地躺在床上、气息微弱的自家外甥女时,一丁点儿都没忍着,边哭边骂。
这白氏年近五旬,两鬓斑白。
太子妃自幼不得母亲看重,却得外家呵护,在舅舅家长住过三年多。因其母为长姐,梁舅舅为幼弟,那时的白氏尚未产育,便极为疼爱这个外甥女。
两人相处得便如亲母女一般。
待太子妃回到莫家,白氏满心挂念,时常带信送礼物,年节期间必定接回舅家小住。
直到太子妃入宫,白氏又生了第三个儿子,两厢都忙起来,才渐渐走动如寻常亲戚,但心底的情谊到底不同。
一听说她伤着了,白氏差点儿心疼得晕过去,立时便往东宫递帖子要来探望,没想到当下便被告知:准了,太子妃已经醒来,点名要见您。
白氏几乎是从大明宫飞过来的,一路上焦心如焚。
“舅母……”当下,太子妃含着两包泪,依恋地拉了白氏的手,罕见地露出小女儿的脆弱之态。
白氏见她要哭,忙自己忍了泪,低声安抚:“我都听说了。好孩子,你舅舅让我跟你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皇上、太子和满满当当的宗室,都认定了咱们陶哥儿的位子,日后……那个位置是保了的!旁的咱们什么都不要,只要那个!
“你不惜己身也要救下儿子,这慈母之名,就坐稳了!便这一条,你只不犯大错,哪怕太子,也奈何不了你!
“至于那个什么女史,便给她个天做胆,后头没人指使,她敢这么算计你和太子!?
“如今那指使的偷鸡不着蚀把米,反折损了这一员大将,谁知还有什么后手?你不要想别的,什么宫权,什么伴读,什么新宠,那都是虚的,镜花水月而已!
“你只把身子养好了!然后把陶哥儿养大了!
“二三十年后,有的是你的好日子!”
太子妃脸上光辉莹白,含笑点头:“嗯,我听舅舅的!”
“这就对了。”白氏放了心,这才转头问甘蓝,“那个王良娣是怎么回事?怎么在承恩殿外殿坐着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