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所以,这样的表态,总能够堵上你们的嘴的了吧?!
一众宗室终于安静了下来,不再试图作妖。
而康王也擦着汗,低头喝酒,再不肯多说一个字。
倒是墨皇后,想要说什么,偏头看了忠肃王一眼,顺便就看见了涂着厚厚一层粉、把自己化得惨白的一张脸、头上却累赘地戴了一整套红宝头面的忠肃王妃。
再看一眼正在被皇帝亲手喂了一勺蛋羹的陶哥儿,挤出个笑容:“和恪,带着哥儿下去吧,让你皇爷爷好好吃饭。”
升平帝却头也不抬地冷声道:“你不想含饴弄孙,朕很想。皇后,你今天的话多了一点,是不是也跟你小儿子一样,吃得醉了?朕要不要也赏你一碗醒酒汤?”
墨皇后垂眸,脸色难看:“是,臣妾谢陛下。”
王熙凤仍旧冷冷地看着她,伸手端了酒杯,仰头干了一杯。
到底上了年纪,大明宫又多年不闻婴啼,升平帝喂孩子的动作便有些生疏。
和恪想要帮忙,却被一位女官不动声色地预先捧了碗碟,又极为顺手地拿了手巾帮忙给陶哥儿擦嘴。
这位女官,正是贾元春。
王熙凤看见她冒了头,眉梢一挑,微微坐正了些,也挺直了后背。
便在此时,升平帝一抬头,看清了帮忙的人,忽然想起一般,笑了笑,回头看墨皇后道:“不是说要让人家小姐妹团聚么?怎么还把这贾女史留在了身边当差?”
“已经见过了。”贾元春柔顺垂眸。
一眼看过去,竟跟刚才墨皇后的表情,如出一辙。
升平帝恍惚地多看了她一眼,眼神倏然一利,口角含笑:“哦?这么快么?”
转开脸,在人群中找了一会儿,终于看见了王熙凤,呵呵轻笑:“王承徽坐得有点儿远,朕都看不见了。
“来,你到前面来。”
正菜来了。
所以,这才是把自己等四人叫到大明宫来的正经缘故吧?
王熙凤款款起身,利落却端庄,不紧不慢地走到高台下,跟太子桌案齐平的位置,双膝跪倒,大礼参拜:“妾东宫承徽王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升平帝呵呵轻笑:“起来吧。本来你们好好地在东宫自在守岁,吃吃喝喝,只怕正是快活。
“大晚上却被我们叫来这里,只能在角落里枯坐,想必以你那活泼性子,早就坐不住了吧?”
王熙凤站起身来,低头又屈膝一礼,口中却绝不正面回话:“妾不敢。”
“罢了。朕把你叫出来,是为了酬功。”升平帝说着,瞪了太子一眼,“太子只忙着前朝,便忘了后院。
“太子妃又不好自专。
“你替朕教导出来了一个极好的孙女,这个孙女又把她弟弟也照看得极好。
“王氏,你功劳不小,朕得赏你。”
王熙凤连忙跪倒:“妾只是照顾郡主饮食起居,读书等事,皆由太子、太子妃安排,皇后娘娘所赐女官教授,妾岂敢贪天之功?
“更不要说小郡王乃是太子妃亲手教诲,一日夜须臾不曾远离。小郡王能有今日明事理、重亲情之语,皆是太子和太子妃言传身教之功。
“妾并无半丝半缕的功劳!还请陛下收回赏赐!”
升平帝假做生气:“朕说你有功,你就有功!
“他们两个教导他们自己的孩子,那是分内事,是应该的!
“更何况,当初选秀,朕说过,你若读过书,一个良娣也做得!
“这三年,你陪伴郡主读书之事,朕已尽知。
“算你凛行圣旨!
“那朕便兑换诺言,晋封你为东宫良娣!”
第156章 为母则刚
所以,上回太子刚说完的,皇帝催他给自己晋封的话,不是说着玩,而是真的!
可太子心里并不想这么快就给自己更高的地位,他还有疑虑和隐忧。
原本,这等儿子后院的小事,皇帝并不至于当众插手,可贾元春在这里一晃,皇帝正好有个由头打宗室的脸,自己便成了那个万众瞩目的靶子。
一个不安好心的表姐,一个老而不死的帝王。
真是配合默契得很呢!
王熙凤心里冷静地嘲讽,面上却显出惊骇来,结结巴巴地拒绝:“妾,妾不行……
“妾读了书,可守不得规矩、吃不下委屈……
“妾,妾天天惹太子生气,惹太子妃生气,惹吴良媛生气,还惹梅良媛和耿良媛生气……
“妾还,还揍过小郡主呢!
“和恪,快跟你皇爷爷说,我罚你那事儿,快说快说!”
和恪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太子,最后看着升平帝的脸色,平静地表示:“揍过,罚过,不止一回。
“小时候我不懂事,写大字偷懒,还扯谎。被罚过半个时辰的兔跳。
“不听话偷吃了半碗糖,被打了手批子。
“摔坏了嬷嬷的珠钗,赖给宫女,被问出来,还迁怒宫女罚她跪,被王承徽亲手摁在膝盖上打过屁股……”
众人脸上的表情开始精彩。
王熙凤的脸色顿时一变,高声截断了和恪的话:“那都是郡主三年前刚跟着妾时的事儿,那会儿小郡主才五岁!”
升平帝看着王熙凤,缓缓地露出了一个微笑:“孩子为了证明你是个严格正直的好母亲,不惜坦承幼时的劣行;你为了证明孩子是个好孩子,不惜君前失仪高声喧哗……
“王氏,你心里有孩子,孩子心里有你。这样的情义,不是亲母女,胜似亲母女。
“这样吧,朕做主,和恪记在你的名下。
“而作为郡主之母,你来做这个良娣,名正言顺、势在必行!”
王熙凤的嘴被堵了个严严实实。
她求救一样看向太子。
太子微笑着看她:“你莫看我。
“让父皇出面做主给你晋位,已经是我和太子妃失职。若此刻还顺着你的心思、由着你往后躲,那岂不是忤逆父皇?
“你也乖一点,不要抗旨!”
王熙凤尴尬地转过脸来,朝上磕头下去:“妾,谢陛下隆恩!”
升平帝很是满意,看着旁边已经激动得站不住了的孙女,忽然想起当年先废太子出事,元后一夜白头。
母子之情,血肉相连,从来就比跟父亲更亲。
然而那个可恶的李良娣,竟然曾那般折磨过这个可怜的孩子……
升平帝怜爱地拍了拍孙女的头:“去吧。去给你母亲行礼。”
和恪被这一声说得热泪直直坠落,先噙着泪跪下给升平帝磕了个头:“和恪谢皇爷爷疼惜!”
然后站起来飞奔下高台,直接扑进了王熙凤的怀里,哇地一声大哭出来:“娘!”
王熙凤被她这一下闹得手忙脚乱,自己也不禁滚下泪来:“你这孩子……”手上却已经下意识地把她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她的巧姐儿,跟她分开时,也不过八岁而已……
这一幕看得众人的鼻子都微微发酸。
尤其是梅若芹和耿思渺,眼圈儿都红了,帕子都掩住了嘴,眼中也都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更别提吴良媛,早已嫉妒得脸上挂了相。
“好啦好啦,这是大喜事。又是大年下,哭什么?该开心才是。”太子妃终于在正确的时间说了正确的话,态度还极为和善,“快快给皇上谢恩,然后去席上吃酒庆祝去!”
两人这才互相擦着泪分开,恭敬跪好,给帝后叩头,又转了方向,给太子和太子妃也磕了头,这才起身,恭顺地往后退去。
东宫嫔御那边早有宫人过来,将王熙凤的席次挪到了吴良媛之前不说,还额外加了一张椅子和一副碗筷,让新鲜出炉的母女二人安安稳稳地坐了下来。
吴良媛明知道此刻应该闭上嘴,可到底还是不甘,咬了咬嘴唇,趁着大殿上重新开始了其他话题的说笑,倾身过去,低声道:“王良娣,今儿你这鞋上的珠子,可是白染了!”
“不妨事。我的侍女手巧,就如吴良媛的侍女周到一般,绝不会委屈了我的。”王熙凤回眸一笑。
吴良媛轻轻地咬紧了牙,不再吭声。
大过年的,众人都穿着绛红朱紫系的应着红红火火的景儿,唯有她别出心裁地穿了清丽新雅的葱绿素色,原想着能令人耳目一新。
可谁知道,这个明显被拿来做挡箭牌的王氏,竟然得了这么大的彩头——
良娣。
东宫除了太子妃,可就是良娣了。
待太子日后登基,良娣至少是一个妃位……
吴良媛低头吃酒,小口小口的,极度斯文,却又极快,顷刻之间,已是三杯下肚。
眷眷站在她身后,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动不动。
宴席到了后半程,升平帝多喝了几杯,已有醉态,便哄陶哥儿:“去跟你爹爹说,让他放心,他疼你,他老子也疼他。”
墨皇后在旁微笑着看着,又命贾元春:“陛下乏了,你抱着陶哥儿下去,还给他父亲。”
一众宗室终于安静了下来,不再试图作妖。
而康王也擦着汗,低头喝酒,再不肯多说一个字。
倒是墨皇后,想要说什么,偏头看了忠肃王一眼,顺便就看见了涂着厚厚一层粉、把自己化得惨白的一张脸、头上却累赘地戴了一整套红宝头面的忠肃王妃。
再看一眼正在被皇帝亲手喂了一勺蛋羹的陶哥儿,挤出个笑容:“和恪,带着哥儿下去吧,让你皇爷爷好好吃饭。”
升平帝却头也不抬地冷声道:“你不想含饴弄孙,朕很想。皇后,你今天的话多了一点,是不是也跟你小儿子一样,吃得醉了?朕要不要也赏你一碗醒酒汤?”
墨皇后垂眸,脸色难看:“是,臣妾谢陛下。”
王熙凤仍旧冷冷地看着她,伸手端了酒杯,仰头干了一杯。
到底上了年纪,大明宫又多年不闻婴啼,升平帝喂孩子的动作便有些生疏。
和恪想要帮忙,却被一位女官不动声色地预先捧了碗碟,又极为顺手地拿了手巾帮忙给陶哥儿擦嘴。
这位女官,正是贾元春。
王熙凤看见她冒了头,眉梢一挑,微微坐正了些,也挺直了后背。
便在此时,升平帝一抬头,看清了帮忙的人,忽然想起一般,笑了笑,回头看墨皇后道:“不是说要让人家小姐妹团聚么?怎么还把这贾女史留在了身边当差?”
“已经见过了。”贾元春柔顺垂眸。
一眼看过去,竟跟刚才墨皇后的表情,如出一辙。
升平帝恍惚地多看了她一眼,眼神倏然一利,口角含笑:“哦?这么快么?”
转开脸,在人群中找了一会儿,终于看见了王熙凤,呵呵轻笑:“王承徽坐得有点儿远,朕都看不见了。
“来,你到前面来。”
正菜来了。
所以,这才是把自己等四人叫到大明宫来的正经缘故吧?
王熙凤款款起身,利落却端庄,不紧不慢地走到高台下,跟太子桌案齐平的位置,双膝跪倒,大礼参拜:“妾东宫承徽王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升平帝呵呵轻笑:“起来吧。本来你们好好地在东宫自在守岁,吃吃喝喝,只怕正是快活。
“大晚上却被我们叫来这里,只能在角落里枯坐,想必以你那活泼性子,早就坐不住了吧?”
王熙凤站起身来,低头又屈膝一礼,口中却绝不正面回话:“妾不敢。”
“罢了。朕把你叫出来,是为了酬功。”升平帝说着,瞪了太子一眼,“太子只忙着前朝,便忘了后院。
“太子妃又不好自专。
“你替朕教导出来了一个极好的孙女,这个孙女又把她弟弟也照看得极好。
“王氏,你功劳不小,朕得赏你。”
王熙凤连忙跪倒:“妾只是照顾郡主饮食起居,读书等事,皆由太子、太子妃安排,皇后娘娘所赐女官教授,妾岂敢贪天之功?
“更不要说小郡王乃是太子妃亲手教诲,一日夜须臾不曾远离。小郡王能有今日明事理、重亲情之语,皆是太子和太子妃言传身教之功。
“妾并无半丝半缕的功劳!还请陛下收回赏赐!”
升平帝假做生气:“朕说你有功,你就有功!
“他们两个教导他们自己的孩子,那是分内事,是应该的!
“更何况,当初选秀,朕说过,你若读过书,一个良娣也做得!
“这三年,你陪伴郡主读书之事,朕已尽知。
“算你凛行圣旨!
“那朕便兑换诺言,晋封你为东宫良娣!”
第156章 为母则刚
所以,上回太子刚说完的,皇帝催他给自己晋封的话,不是说着玩,而是真的!
可太子心里并不想这么快就给自己更高的地位,他还有疑虑和隐忧。
原本,这等儿子后院的小事,皇帝并不至于当众插手,可贾元春在这里一晃,皇帝正好有个由头打宗室的脸,自己便成了那个万众瞩目的靶子。
一个不安好心的表姐,一个老而不死的帝王。
真是配合默契得很呢!
王熙凤心里冷静地嘲讽,面上却显出惊骇来,结结巴巴地拒绝:“妾,妾不行……
“妾读了书,可守不得规矩、吃不下委屈……
“妾,妾天天惹太子生气,惹太子妃生气,惹吴良媛生气,还惹梅良媛和耿良媛生气……
“妾还,还揍过小郡主呢!
“和恪,快跟你皇爷爷说,我罚你那事儿,快说快说!”
和恪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太子,最后看着升平帝的脸色,平静地表示:“揍过,罚过,不止一回。
“小时候我不懂事,写大字偷懒,还扯谎。被罚过半个时辰的兔跳。
“不听话偷吃了半碗糖,被打了手批子。
“摔坏了嬷嬷的珠钗,赖给宫女,被问出来,还迁怒宫女罚她跪,被王承徽亲手摁在膝盖上打过屁股……”
众人脸上的表情开始精彩。
王熙凤的脸色顿时一变,高声截断了和恪的话:“那都是郡主三年前刚跟着妾时的事儿,那会儿小郡主才五岁!”
升平帝看着王熙凤,缓缓地露出了一个微笑:“孩子为了证明你是个严格正直的好母亲,不惜坦承幼时的劣行;你为了证明孩子是个好孩子,不惜君前失仪高声喧哗……
“王氏,你心里有孩子,孩子心里有你。这样的情义,不是亲母女,胜似亲母女。
“这样吧,朕做主,和恪记在你的名下。
“而作为郡主之母,你来做这个良娣,名正言顺、势在必行!”
王熙凤的嘴被堵了个严严实实。
她求救一样看向太子。
太子微笑着看她:“你莫看我。
“让父皇出面做主给你晋位,已经是我和太子妃失职。若此刻还顺着你的心思、由着你往后躲,那岂不是忤逆父皇?
“你也乖一点,不要抗旨!”
王熙凤尴尬地转过脸来,朝上磕头下去:“妾,谢陛下隆恩!”
升平帝很是满意,看着旁边已经激动得站不住了的孙女,忽然想起当年先废太子出事,元后一夜白头。
母子之情,血肉相连,从来就比跟父亲更亲。
然而那个可恶的李良娣,竟然曾那般折磨过这个可怜的孩子……
升平帝怜爱地拍了拍孙女的头:“去吧。去给你母亲行礼。”
和恪被这一声说得热泪直直坠落,先噙着泪跪下给升平帝磕了个头:“和恪谢皇爷爷疼惜!”
然后站起来飞奔下高台,直接扑进了王熙凤的怀里,哇地一声大哭出来:“娘!”
王熙凤被她这一下闹得手忙脚乱,自己也不禁滚下泪来:“你这孩子……”手上却已经下意识地把她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她的巧姐儿,跟她分开时,也不过八岁而已……
这一幕看得众人的鼻子都微微发酸。
尤其是梅若芹和耿思渺,眼圈儿都红了,帕子都掩住了嘴,眼中也都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更别提吴良媛,早已嫉妒得脸上挂了相。
“好啦好啦,这是大喜事。又是大年下,哭什么?该开心才是。”太子妃终于在正确的时间说了正确的话,态度还极为和善,“快快给皇上谢恩,然后去席上吃酒庆祝去!”
两人这才互相擦着泪分开,恭敬跪好,给帝后叩头,又转了方向,给太子和太子妃也磕了头,这才起身,恭顺地往后退去。
东宫嫔御那边早有宫人过来,将王熙凤的席次挪到了吴良媛之前不说,还额外加了一张椅子和一副碗筷,让新鲜出炉的母女二人安安稳稳地坐了下来。
吴良媛明知道此刻应该闭上嘴,可到底还是不甘,咬了咬嘴唇,趁着大殿上重新开始了其他话题的说笑,倾身过去,低声道:“王良娣,今儿你这鞋上的珠子,可是白染了!”
“不妨事。我的侍女手巧,就如吴良媛的侍女周到一般,绝不会委屈了我的。”王熙凤回眸一笑。
吴良媛轻轻地咬紧了牙,不再吭声。
大过年的,众人都穿着绛红朱紫系的应着红红火火的景儿,唯有她别出心裁地穿了清丽新雅的葱绿素色,原想着能令人耳目一新。
可谁知道,这个明显被拿来做挡箭牌的王氏,竟然得了这么大的彩头——
良娣。
东宫除了太子妃,可就是良娣了。
待太子日后登基,良娣至少是一个妃位……
吴良媛低头吃酒,小口小口的,极度斯文,却又极快,顷刻之间,已是三杯下肚。
眷眷站在她身后,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动不动。
宴席到了后半程,升平帝多喝了几杯,已有醉态,便哄陶哥儿:“去跟你爹爹说,让他放心,他疼你,他老子也疼他。”
墨皇后在旁微笑着看着,又命贾元春:“陛下乏了,你抱着陶哥儿下去,还给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