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好啦好啦,我不会耽误你们太久哒!”和恪活泼地笑嘻嘻,“林大人,我听说你有一个女儿?她几岁啦?”
  “呃,回郡主的话,小女今年周岁六岁。”林如海莫名。
  和恪哦了一声,接着便问:“你既然已经是东宫属官,那过年时,你夫人肯定会来东宫朝贺。
  “我一个人也无聊。你记得来的时候,让你夫人带上你女儿,让她来陪我玩。”
  林如海心内吃惊,但面上还是镇定地微笑着:“是,遵郡主令。”
  和恪嘻嘻地笑着歪歪头:“陶哥儿很喜欢你。你温和有礼,心思干净。这一点很难得。
  “林大人,京城居,大不易。尤其人心芜杂,亲朋良莠,最是容易乱人心智。
  “你若有意东宫,就请一直干净下去。若是心有别属,就痛快些辞了这差事。
  “旁的都还好说,我弟弟可是最要紧的。
  “若因你一时摇摆,误了我弟弟的学业,那我爹一怒,别说你,便是姑苏林氏的百年基业,也一样是承受不起的。”
  这一番话,绝不是一个九岁的女娃娃能说得出来的!
  林如海心里掀起滔天巨浪,眼中闪过惊惧,却不敢多说多问,只得存了万分谨慎,恭恭敬敬长揖:“是,谢郡主教诲!”
  和恪笑眯眯,神态绝似熙凤:“不客气!林大人,告辞啦!”
  蹦蹦跳跳地带着景黎回了宜秋东殿。
  林如海看着她的背影擦汗。
  长赢笑了起来,想一想,提点了他一句:“林大人别介意。我们郡主早慧,原也胆小安静,但这不是跟着王承徽长了三年么,所以说话做事都有些凌厉。您习惯了就好了。”
  “呃,敢问内官,王承徽是?”林如海试探。
  长赢笑意更深:“就是令亲贾府二太太的内侄女,三年前入了东宫,做了太子承徽的那一位。”
  林如海恍然:“原来如此。”
  见长赢笑得意味深长,忙小意解释,“大约是因在下刚刚入京,宫中贵人又是内眷,内兄尚未寻得合适机会,所以在下……”
  “三年。”长赢伸了三根手指到他眼前,笑意盈盈,又收回去,只管大步走路,“林大人这边请。”
  一听这内官这样简单粗暴地结束了这个话题,林如海心里有些不安。
  王家有个女儿送入东宫为嫔御了么?
  怎么他进了贾府,只听说了贾家大姑娘送进了大明宫做女史呢?
  经过光天殿,长赢往前指:“前面就是丽正殿。林大人初来,小人带您从正门绕进去吧。”
  林如海叉手道谢。
  再往前走了两步,林如海忽然觉得后背一冷,不由得便想回头,但却凭着自己强大的控制能力,硬生生扳了回来。
  有人在偷窥自己。
  且带着恶意。
  自己是初次进东宫,按说不该有人会对自己有恶意,所以这一次,是冲着……端郡王来的?
  端郡王如今是东宫唯一的子嗣,所以冲着他来的,若不是某个愚蠢至极的嫔御,便只可能是不愿让如今这位太子稳坐东宫的人。
  是……先废太子的人么?
  还是外头那些亲王郡王们……
  林如海心里慢慢转着不知多少念头,就这样垂眉顺目,跟在长赢身后,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丽正殿。
  殿门外的守卫仍然是景顺。
  长赢远远地跟他点了个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走上台阶,长赢不曾通报,先小声跟景顺介绍:“这便是林大人。”
  景顺朝着林如海拱手:“林大人。”
  林如海还礼不迭。
  “这是东宫宫门郎,专司丽正殿,景顺。”顿一顿,长赢忽然坏笑,“景顺曾经伺候过王承徽三个月。”
  林如海惊讶。
  景顺翻了个白眼,只对林如海道:“林大人,太子已经在等您了。小人这就替您通传。”
  林如海欠身谢他。
  “东宫右谕德林海,求见太子!”
  “传。”殿内太子的声音接声响起。
  殿门打开,林如海恭谨入内,大礼参拜。
  殿门关上。
  ………………………………
  “所以太子跟林如海说了什么,你们谁都不知道?”
  夜来,王熙凤指着黑猫和乌鸦兄弟,呵呵冷笑,“我要你们有何用?”
  一殿猫鸟都缩着脖子,怂着。
  “废物。”王熙凤回到床上坐下。
  黑猫拖着尾巴缓缓走过来,盘在床脚,想了想,忽然抬头:“喵。”
  “哦?落定了?”王熙凤面露喜色,“那就好!
  “他能留在京城,便不会搅进江南盐政那个烂泥潭里去,也就能多活几年。
  “他好好活着,我们林妹妹,才能好好地长大……”
  第140章 缺钱
  林如海和陶哥儿相处和睦,又在太子跟前应对得体,当天便定下来了郡王西席一事。
  于是,转过天来,林如海迁转至东宫做谕德的旨意,便送到了荣国府。
  甚至来传旨的人,正是带着林如海走遍东宫的长赢。
  长赢看着林如海,笑得极为灿烂,甚至过去亲手扶起:“林大人,太子妃说,端郡王启蒙乃是她的第一件大事。
  “您如今住在国公府,虽然尊夫人骨肉团聚,却离着东宫有些远。
  “因此央了太子,又禀奏了陛下,特赐您宅院一座,就在东宫边儿上。
  “虽然小,胜在近。何况听说您家里人口简单,唯有妻女而已,想来应该够住了。
  “那宅子俱是修整好的,只要略掸掸尘便能搬进去。如今东宫已经派了人去收拾,想来一两天也就收拾好了,绝不耽误您过年。
  “另外,郡王爷担心您久不至京城,风俗习惯和水土都不大熟悉了,所以送了您两个小内侍做长随,如今正在宅子里安排清扫。”
  林如海的汗都要冒出来了,挣扎着一定跪倒,冲着东宫的方向磕头:“尚无尺寸之功,便得如此殊宠,实在愧不敢当!”
  贾氏一门也都跟在后头跪着,听着赐下的这些恩典,看着长赢相待的亲热劲儿,再想想昨日归来后林如海借口累了并不曾告诉自己等人东宫见闻,贾家的几位爷们儿的脸色越发阴郁起来。
  “哦对了,郡主说,她跟您的约定,请您一定别忘了。”长赢笑着说完最后一句,拂尘一摆,告辞,
  林如海擦着汗送他,也被拦了。
  听到“郡主”二字时,贾氏众人都懵懂,唯有贾王氏和贾母二人瞬间便想到了王熙凤,对视一眼,贾母便笑着叫住林如海:
  “如海啊,你与郡主,怎会有约定?约了什么?”
  林如海哦了一声,忙如实回答:“昨日入宫见郡王时,郡主恰在一起玩耍。
  “郡主不知从哪里听说,我膝下尚有一女,便叮嘱我,若是内子入宫拜谒太子妃时,一定带上小女,她想见见。
  “郡主抬举,小婿怎敢推辞?便答应下来。”
  说完,叹了口气,顿足道,“郡主原说是年下该入宫拜年时……
  “可如今东宫以太子妃的名义赐下宅院,只怕夫人明日便要带着玉儿进宫一趟了。”
  后头这话却是向着妻子贾敏说的。
  贾敏才过三十,鬓边却已经有了一两线银丝,形销骨立,十分憔悴。
  她手里还牵着一个六岁的小姑娘,面薄腰纤,娇弱不胜,正是他们的独生女儿林黛玉。
  贾母便看着贾敏,迟疑了片刻,道:“敏儿大病初愈,只怕撑不住往东宫拜谒的这一趟;玉儿也怯弱,出门只怕不妥。
  “不然,让你二嫂子去东宫谢个恩便罢?”
  贾敏拉着林黛玉的手微微一紧,但接到母亲的示意,只好看向林如海:“老爷,母亲说的是。”
  “不可。”林如海心平气和,却寸步不让,“岳母有所不知,今日来传旨的这位黄门,便是昨日领着我去见太子妃、郡王和太子的东宫属人。
  “他是太子跟前最得宠的近侍之一,领着典设局的六品典设郎,太子坐卧的一应铺陈、洒扫等近身之事,都由他掌管。
  “他与我叙话时,提到过我的家小,我没说敏儿病了。和恪郡主当着他的面提到让我妻女入宫,我也没说敏儿病了。
  “刚才出来接旨,敏儿也没报病,反而就跟在我身边,进退得宜,行动自如。
  “待到该去东宫谢恩之时,却要报一个重病,这是藐视东宫,要问罪的。
  “岳母若是担心敏儿和孩子撑不住,那就暂且让她们到新宅子里,由郡王赐下来的内侍帮着调理一下饮食,寻太医仔细看看,将养数日。
  “东宫那里,我自己去磕头谢恩也就是了。
  “待到年下,无论如何,也是要进宫磕头的。到时候再去不迟。”
  一句话,便是不许任何旁人“替”贾敏和林黛玉入宫。
  贾母不悦。
  贾敏也低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