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东殿传出消息来,王承徽摸着那些布爱不释手,笑吟吟喜滋滋:“等过些年和恪出嫁,这个给她压箱底!”
堂堂太子长女,过些年出嫁时,说不得已经是当朝公主了!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过时的花样!?
更何况,凭什么好布料,它也撑不过十年啊!
太子只能深吸一口气,把愤怒咽下去。
如今……不是时候……
忙过一下午,太子去了吴良媛院子里吃晚饭,然后散步去了宜秋宫。
吴良媛百般撒娇都没留住太子。
太子含笑警告她:“你也留心门户,他们查到昨夜那贼也往你这里逛了一圈儿。”
吴良媛顿时吓得脸色发白:“妾害怕,殿下别走!”
“别害怕。孤让人巡查。你只要自己别乱走就行。”太子笑眯眯,“后殿都是妇孺,自然都胆小。孤都得去看一眼。”
“殿下!”吴良媛还要撒娇时,一眼看见眷眷在旁使劲儿使眼色,只得勉强挤出个笑容来,“妾一定听您的话,关紧门户。
“陶哥儿和爇姐儿年幼,必定比妾更需要殿下。
“殿下快去陪伴他们为是。”
太子这回露出了真心笑容:“还是你懂事。”
临走看看她屋里的熏笼,不动声色地告诉庆海:“这个熏笼旧了,乌漆麻乎的不好看。你跟内坊说,前儿才做出来的那个掐丝珐琅铜熏笼,给这边送个新的来。”
吴良媛勉强笑了笑:“多谢殿下!”
出了宜春宫,太子阴沉着脸问庆海:“怎么吴家很有钱吗?太子妃的熏笼都是铜的,怎么她能直接用赤金?!”
“足金的软,做不来熏笼呢。想是金包铜的,图个鲜亮。太子爷别为这么点子小事动怒。”庆海忙把手炉递过来。
太子冷着脸不肯接。
宜春宫往东不远便是承恩殿,太子神色冷漠地从门前过去,连看都不愿意看过去一眼。
竹青躲在门内看得一清二楚,狠狠地咬着嘴唇,却又知道不能露出明显的怨愤神情,低着头疾行回了后殿。
此刻太子妃也刚刚用过晚饭,正逗着陶哥儿玩耍。见竹青气色不对,便笑着对翁嬷嬷道:“听殿下说,只怕要给哥儿寻西席启蒙了。
“嬷嬷辛苦这一程,如今总算有了个好结果,也是我们的缘分好。”
翁嬷嬷挑挑眉:“太子妃娘娘说的是。”转身抱着陶哥儿,柔声道,“哥儿大了,该上学了,大约就用不到嬷嬷陪着了。
“以后好好听爹爹、母亲的话,领师父的教导,好生读书。
“等哥儿大了,出息了,再贴告示说要见嬷嬷,嬷嬷一见告示,立即就来看哥儿,好不好?”
没有任何铺垫,忽然便要分离?!
这个消息对于陶哥儿简直如晴天霹雳,一把抱住翁嬷嬷,哇地一声便大哭起来:“我不!我不要嬷嬷走!”
太子妃嘴角一僵,忙下了炕,去抱陶哥儿:“没那么快!乖乖先别哭……”
“我不!都是你!”陶哥儿眼里喷着火,一把打开太子妃的手,扯着嗓子尖叫,“当初姐姐就是这样,才跟我玩了半个月,你就把她送走了!
“还有紫棠!她把我从小抱到大,也是你,非要安排她份外的差事,结果她也被赶走了!
“如今嬷嬷奉皇命前来,照看我快三年了,处处尽心、时时陪伴!你又要送她走!
“你是不是不想让人待我好?只要待我好的人你全要弄走?!
“你到底是不是是我娘?我是不是被你偷来的别人的孩子?!”
陶哥儿口齿清楚、逻辑清晰,竟然把周岁的事情都想起来,放在一处跟太子妃大闹,满地打滚,大哭大喊!
竹青早在听见陶哥儿第一声哭时,便给小宫女使了个眼色。
小宫女会意,低头出去了一个,另一个则把窗子开了一道缝。屋里的哭闹立时便传了出去!
再看太子妃,已经被这几句话戳得五脏都要漏了!
气得全身发抖,一眼看见竹青,破口大骂:“他一个小小的四岁孩童,从哪里去知道这些混账话?
“说,是不是你这贱婢教的!?
“我看你家世仆,以为你伺候得仔细,才提拔你来做细活,照看太子这唯一的子嗣!
“你竟这般不识好歹,教给哥儿这等胡言乱语,不孝忤逆……”
忽然一个声音响起,冷冷清清:“太子妃,你慎言。”
顿时,满室一静。
太子走进来,卸了斗篷,摘了帽子,走到陶哥儿面前,温和地露出笑容:“陶哥儿,爹爹抱。”
陶哥儿一头扎进太子怀里,委屈地放声大哭:“母亲要赶翁嬷嬷走!爹爹,我不读书,不启蒙,是不是翁嬷嬷就不会走了?”
“胡说!”太子轻叱着,坐到炕边,把孩子抱在膝上,含笑道,“你刚才自己也说了,嬷嬷是奉皇命来照看你的。
“别说是闲杂人等的只言片语,便是爹爹,也不敢在未请皇命的情况下,让嬷嬷离开东宫、离开你。
“嗯,爹爹再给你吃个定心丸。
“以后,只要不是你皇爷爷、皇祖母需要翁嬷嬷回宫伺候,爹爹跟你保证,翁嬷嬷的去留,全由你们两个人商量着办。
“不论是谁,哪怕是爹爹,也不得干涉,好不好?”
陶哥儿停了哭声,眼泪汪汪地看着太子:“真的?爹爹不骗我?”
“爹爹什么时候骗过你?”太子笑。
陶哥儿张了张嘴,看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拿着帕子捂了眼睛落泪的太子妃一眼,话在舌尖儿转了一圈,换了另一句:
“口说无凭,爹爹要给我立字据!”
太子抱着儿子呵呵大笑:“孤的长子,真是聪慧!”
第110章 母子
“爹爹给你立了字据,那你应该做些什么呢?”太子真的将“翁嬷嬷日后去留,除皇帝皇后旨意外,唯由翁氏与端郡王商定即可”一句话落在了纸上。
陶哥儿立即怯怯地去牵太子妃的袖子:“母亲,刚才我口不择言,说错话了。您别生气。儿子给您赔罪!”
太子妃拿着手帕捂着脸,一言不发,却甩开了袖子。
太子眸光一冷:“太子妃,陶哥儿才四岁。你想说什么,孤刚才已经都听见了。翁嬷嬷究竟是为什么来的这里,你还记得吧?”
太子妃手指一颤。
“晨起孤跟你说的话,你还记得吗?”太子又说了一句。
太子妃惶恐地放下手帕:“殿下!”
“你是他母亲,他是你儿子。只要你不像先李氏那样行径,孩子就是你的,谁都抢不走。”太子说着,站了起来。
陶哥儿扑上去抱住了他的腿,满眼期待:“爹爹不走!”
“乖儿子。爹爹看了你娘和你,也得去看看别人。爹爹身为一家之主,不能厚此薄彼啊!”太子温声说着,摸了摸陶哥儿的脑袋。
陶哥儿委屈地瘪了嘴:“从今儿起,爹爹会很忙很忙,儿子很难才能见爹爹一面呢!”
太子心头一软,直接把他抱了起来:“嗯,那你随爹爹一起,去走一圈儿?”
“殿下不必。他还年幼,不懂这些。”太子妃忙站起来朝着陶哥儿伸出手,“母亲抱抱吧?”
“倒也无妨。”太子没有把孩子给她,“夜来闹贼,想着她们会吓破胆。都是各家娇生惯养出来的女儿,如果孤零零地一个人在宫里防贼,想想也是可怜。
“孤晚上还有公务要处置。此刻也不过是饭后走一圈,都看一眼,权当散食了。”
太子妃这才宽心下来,脸上也露出真心微笑:“那殿下早些回去,早办完了事,也好早些休息。”
“嗯。”太子不欲多与她言,却吩咐翁嬷嬷,“嬷嬷跟着来吧。”
太子妃看着大步走出去的背影,咬住了嘴唇,豆大的眼泪落了下来。
竹青示意众人退下,这才上前递了一块新帕子,又低声宽慰:“为了东宫体面而已……”
“你没听出来么?他这还是在怨我!”太子妃哭道,“若是我回来便问贼情,然后安抚好了众人,他便能专心致志地处置外头的公务。
“如今本该是我的份内差事,却都落在了他头上。
“他已经厌弃我了……”
却是半点不提前头骂竹青的话——她们主仆自是有默契,彼此心知肚明那是太子妃借机在痛骂翁嬷嬷。
竹青沉默了片刻,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低声道:“娘娘,您只要不出错,有陶哥儿这个嫡长子在,寿康宫早晚是您的。
“做多,错多……”
太子妃猛地抬头,狠狠地瞪着她。
竹青止住话头,无奈地看着她,叹了口气,还是续道:“有翁嬷嬷在,兴许您不能肆意亲近小郡王,可旁人也不能。
“不仅不能肆意亲近,也绝无可能戕害、引诱、带坏了小郡王。
“哪怕是太子殿下,也让她三分。这样一来,她岂不是对待咱们陶哥儿更加认真上心呢?
堂堂太子长女,过些年出嫁时,说不得已经是当朝公主了!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过时的花样!?
更何况,凭什么好布料,它也撑不过十年啊!
太子只能深吸一口气,把愤怒咽下去。
如今……不是时候……
忙过一下午,太子去了吴良媛院子里吃晚饭,然后散步去了宜秋宫。
吴良媛百般撒娇都没留住太子。
太子含笑警告她:“你也留心门户,他们查到昨夜那贼也往你这里逛了一圈儿。”
吴良媛顿时吓得脸色发白:“妾害怕,殿下别走!”
“别害怕。孤让人巡查。你只要自己别乱走就行。”太子笑眯眯,“后殿都是妇孺,自然都胆小。孤都得去看一眼。”
“殿下!”吴良媛还要撒娇时,一眼看见眷眷在旁使劲儿使眼色,只得勉强挤出个笑容来,“妾一定听您的话,关紧门户。
“陶哥儿和爇姐儿年幼,必定比妾更需要殿下。
“殿下快去陪伴他们为是。”
太子这回露出了真心笑容:“还是你懂事。”
临走看看她屋里的熏笼,不动声色地告诉庆海:“这个熏笼旧了,乌漆麻乎的不好看。你跟内坊说,前儿才做出来的那个掐丝珐琅铜熏笼,给这边送个新的来。”
吴良媛勉强笑了笑:“多谢殿下!”
出了宜春宫,太子阴沉着脸问庆海:“怎么吴家很有钱吗?太子妃的熏笼都是铜的,怎么她能直接用赤金?!”
“足金的软,做不来熏笼呢。想是金包铜的,图个鲜亮。太子爷别为这么点子小事动怒。”庆海忙把手炉递过来。
太子冷着脸不肯接。
宜春宫往东不远便是承恩殿,太子神色冷漠地从门前过去,连看都不愿意看过去一眼。
竹青躲在门内看得一清二楚,狠狠地咬着嘴唇,却又知道不能露出明显的怨愤神情,低着头疾行回了后殿。
此刻太子妃也刚刚用过晚饭,正逗着陶哥儿玩耍。见竹青气色不对,便笑着对翁嬷嬷道:“听殿下说,只怕要给哥儿寻西席启蒙了。
“嬷嬷辛苦这一程,如今总算有了个好结果,也是我们的缘分好。”
翁嬷嬷挑挑眉:“太子妃娘娘说的是。”转身抱着陶哥儿,柔声道,“哥儿大了,该上学了,大约就用不到嬷嬷陪着了。
“以后好好听爹爹、母亲的话,领师父的教导,好生读书。
“等哥儿大了,出息了,再贴告示说要见嬷嬷,嬷嬷一见告示,立即就来看哥儿,好不好?”
没有任何铺垫,忽然便要分离?!
这个消息对于陶哥儿简直如晴天霹雳,一把抱住翁嬷嬷,哇地一声便大哭起来:“我不!我不要嬷嬷走!”
太子妃嘴角一僵,忙下了炕,去抱陶哥儿:“没那么快!乖乖先别哭……”
“我不!都是你!”陶哥儿眼里喷着火,一把打开太子妃的手,扯着嗓子尖叫,“当初姐姐就是这样,才跟我玩了半个月,你就把她送走了!
“还有紫棠!她把我从小抱到大,也是你,非要安排她份外的差事,结果她也被赶走了!
“如今嬷嬷奉皇命前来,照看我快三年了,处处尽心、时时陪伴!你又要送她走!
“你是不是不想让人待我好?只要待我好的人你全要弄走?!
“你到底是不是是我娘?我是不是被你偷来的别人的孩子?!”
陶哥儿口齿清楚、逻辑清晰,竟然把周岁的事情都想起来,放在一处跟太子妃大闹,满地打滚,大哭大喊!
竹青早在听见陶哥儿第一声哭时,便给小宫女使了个眼色。
小宫女会意,低头出去了一个,另一个则把窗子开了一道缝。屋里的哭闹立时便传了出去!
再看太子妃,已经被这几句话戳得五脏都要漏了!
气得全身发抖,一眼看见竹青,破口大骂:“他一个小小的四岁孩童,从哪里去知道这些混账话?
“说,是不是你这贱婢教的!?
“我看你家世仆,以为你伺候得仔细,才提拔你来做细活,照看太子这唯一的子嗣!
“你竟这般不识好歹,教给哥儿这等胡言乱语,不孝忤逆……”
忽然一个声音响起,冷冷清清:“太子妃,你慎言。”
顿时,满室一静。
太子走进来,卸了斗篷,摘了帽子,走到陶哥儿面前,温和地露出笑容:“陶哥儿,爹爹抱。”
陶哥儿一头扎进太子怀里,委屈地放声大哭:“母亲要赶翁嬷嬷走!爹爹,我不读书,不启蒙,是不是翁嬷嬷就不会走了?”
“胡说!”太子轻叱着,坐到炕边,把孩子抱在膝上,含笑道,“你刚才自己也说了,嬷嬷是奉皇命来照看你的。
“别说是闲杂人等的只言片语,便是爹爹,也不敢在未请皇命的情况下,让嬷嬷离开东宫、离开你。
“嗯,爹爹再给你吃个定心丸。
“以后,只要不是你皇爷爷、皇祖母需要翁嬷嬷回宫伺候,爹爹跟你保证,翁嬷嬷的去留,全由你们两个人商量着办。
“不论是谁,哪怕是爹爹,也不得干涉,好不好?”
陶哥儿停了哭声,眼泪汪汪地看着太子:“真的?爹爹不骗我?”
“爹爹什么时候骗过你?”太子笑。
陶哥儿张了张嘴,看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拿着帕子捂了眼睛落泪的太子妃一眼,话在舌尖儿转了一圈,换了另一句:
“口说无凭,爹爹要给我立字据!”
太子抱着儿子呵呵大笑:“孤的长子,真是聪慧!”
第110章 母子
“爹爹给你立了字据,那你应该做些什么呢?”太子真的将“翁嬷嬷日后去留,除皇帝皇后旨意外,唯由翁氏与端郡王商定即可”一句话落在了纸上。
陶哥儿立即怯怯地去牵太子妃的袖子:“母亲,刚才我口不择言,说错话了。您别生气。儿子给您赔罪!”
太子妃拿着手帕捂着脸,一言不发,却甩开了袖子。
太子眸光一冷:“太子妃,陶哥儿才四岁。你想说什么,孤刚才已经都听见了。翁嬷嬷究竟是为什么来的这里,你还记得吧?”
太子妃手指一颤。
“晨起孤跟你说的话,你还记得吗?”太子又说了一句。
太子妃惶恐地放下手帕:“殿下!”
“你是他母亲,他是你儿子。只要你不像先李氏那样行径,孩子就是你的,谁都抢不走。”太子说着,站了起来。
陶哥儿扑上去抱住了他的腿,满眼期待:“爹爹不走!”
“乖儿子。爹爹看了你娘和你,也得去看看别人。爹爹身为一家之主,不能厚此薄彼啊!”太子温声说着,摸了摸陶哥儿的脑袋。
陶哥儿委屈地瘪了嘴:“从今儿起,爹爹会很忙很忙,儿子很难才能见爹爹一面呢!”
太子心头一软,直接把他抱了起来:“嗯,那你随爹爹一起,去走一圈儿?”
“殿下不必。他还年幼,不懂这些。”太子妃忙站起来朝着陶哥儿伸出手,“母亲抱抱吧?”
“倒也无妨。”太子没有把孩子给她,“夜来闹贼,想着她们会吓破胆。都是各家娇生惯养出来的女儿,如果孤零零地一个人在宫里防贼,想想也是可怜。
“孤晚上还有公务要处置。此刻也不过是饭后走一圈,都看一眼,权当散食了。”
太子妃这才宽心下来,脸上也露出真心微笑:“那殿下早些回去,早办完了事,也好早些休息。”
“嗯。”太子不欲多与她言,却吩咐翁嬷嬷,“嬷嬷跟着来吧。”
太子妃看着大步走出去的背影,咬住了嘴唇,豆大的眼泪落了下来。
竹青示意众人退下,这才上前递了一块新帕子,又低声宽慰:“为了东宫体面而已……”
“你没听出来么?他这还是在怨我!”太子妃哭道,“若是我回来便问贼情,然后安抚好了众人,他便能专心致志地处置外头的公务。
“如今本该是我的份内差事,却都落在了他头上。
“他已经厌弃我了……”
却是半点不提前头骂竹青的话——她们主仆自是有默契,彼此心知肚明那是太子妃借机在痛骂翁嬷嬷。
竹青沉默了片刻,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低声道:“娘娘,您只要不出错,有陶哥儿这个嫡长子在,寿康宫早晚是您的。
“做多,错多……”
太子妃猛地抬头,狠狠地瞪着她。
竹青止住话头,无奈地看着她,叹了口气,还是续道:“有翁嬷嬷在,兴许您不能肆意亲近小郡王,可旁人也不能。
“不仅不能肆意亲近,也绝无可能戕害、引诱、带坏了小郡王。
“哪怕是太子殿下,也让她三分。这样一来,她岂不是对待咱们陶哥儿更加认真上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