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夏守忠便和如儿过来,再加上巧桂和富贵儿,四个人抱着和恪去逛整个儿的东宫后殿。
  才半天,和恪的笑容便大了些。
  待到晚上吃饭时,和恪看着桌上的碗碟便直了眼。
  一碟八珍糕,一碟豆沙包,一碗鸡蛋羹,一碗八宝粥,一碗阳春面,一道山药木耳炒芹菜,一道玉米豌豆炒鸡丁,一个清蒸马蹄大肉圆,一个鲜核桃仁拌菠菜。
  怎么竟然有肉?!
  和恪的眼神中除了恐慌还有鄙视。
  守孝的人,不能吃肉!
  所以就连她在太子妃娘娘的殿里,也是茹素的。肉菜都是娘娘和弟弟的!
  “你这么小,不吃荤菜,明儿就长不起个子、身子也好不了。”王熙凤指挥着安儿把两道肉菜都挪到和恪跟前,“别听旁人拿腔拿调地吓唬你。
  “你们小孩儿家家的,就得什么都吃几口、什么都不忌讳,这才能长得好。
  “你把身体养好了,不这么细细弱弱、病病歪歪的,就是对太子、对先李庶人,最大的孝顺。
  “何况如今是你皇爷爷的万寿节间,你是他老人家的亲孙女,你不得沾沾喜气儿?
  “乖孩子,听话,咱们不出去宣扬,只是好好吃饭罢了。”
  和恪眨眨眼,抿了抿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儿含着笑,先盛了两勺鸡蛋羹,伸了过去:“郡主乖乖的,先垫垫肠胃,啊~”
  和恪下意识地张大了嘴。
  啊,这鸡蛋羹里还放了火腿和香菇丁,好好吃啊!
  她只觉得自己还没解了馋,一小碗鸡蛋羹已经没了!
  “这是八宝粥,再配着八珍糕,吃起来最养脾胃了。”如儿轻声细语说着,舀了粥,又喂到了她嘴边。
  这个是可以喝的。
  何况里头的葡萄干和花生都是自己爱吃的东西。
  和恪乖乖地张嘴。
  粥还没嚼完咽下去,如儿的一勺肉圆已经等在了旁边:“这里头肉糜并不多,怕天儿晚了,郡主吃了不克化,只当面丸子吃,添了点儿肉味儿罢。”
  和恪犹豫了一下。
  可勺子里的马蹄肉圆实在是太香了!
  一口下去,肉糜细腻,马蹄鲜脆,越嚼越香!
  就这么着,如儿一边低声解释,一边一勺一勺地喂过去。
  和恪也就迷迷糊糊、乖顺老实地,吃完了半碗鸡蛋羹、半碗八宝粥、半个肉圆、两勺鸡丁、几片山药木耳、几筷子菠菜核桃仁儿,并两块八珍糕、一个豆沙包。
  那原本瘪瘪的小肚子,吃了个圆鼓鼓!
  王熙凤一大碗阳春面下肚,再毫不避讳地把剩下的两个素菜、八珍糕和豆沙包一扫而光。唯有两个荤菜,剩了大半,赏给了如儿。
  旁边孟姑姑看得直皱眉:“五岁的小姑娘,不能吃这么些!”
  “吃完了出去逛一圈儿就好了。都不是什么实着东西!”王熙凤不以为意,招手令人,“景顺,你和安儿陪着郡主在院子里回廊下走走。
  “若是无聊,便去梅良媛屋里,让她找几个适合小姑娘的游戏玩玩。
  “我自幼玩得都是骑马打仗、上树掏鸟,可教不得和恪!”
  就这样一整天下来,和恪都没等到太子和太子妃进东宫,便高高兴兴、香香甜甜地睡着了。
  第91章 由它
  在大明宫忙了一天的太子和太子妃,回来之后只问了一句“郡主和王承徽相处得好”,便没力气再问详情了。
  又过了几天,万寿节正日子的头一天,下午的时候,太子妃忽然提前回来了。
  半个时辰后,便传话让梅、耿二人穿了礼服出去,还通知了王熙凤殿中的和恪。
  “来了。”王熙凤正在上夏守忠的课,闻言便是一点头,打量一下和恪,道,“这样就很好。就这么过去吧。”
  和恪不明白,有些慌张。
  王熙凤便跟她解释:“承恩殿西边的宜春宫,不是空出来了吗?你皇爷爷便送了几个人过来,跟梅良媛、耿承徽和我一样,陪伴太子妃娘娘和太子殿下。
  “这些事与你们孩子无关。所以你不用说话,也不用做什么,只要在场就好。
  “一会儿去了承恩殿,太子妃娘娘让你站,你就站;让你坐,你就坐。她若没吩咐,你就帮忙看着陶哥儿。
  “接下来太子和太子妃会更忙,所以等那几个人都来了,你就跟太子妃娘娘说饿了,然后回来吃饭睡觉。
  “懂了吗?”
  和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让如儿帮忙擦了手脸,临走时,忽然仰起脸来看向王熙凤:“王承徽,是不是,爹爹又要纳妾了?”
  一殿皆静。
  “嗯,是的。”王熙凤摸了摸她的小脑袋,“不过呢,你爹爹是太子,所以这不好直接叫纳妾。
  “咱们都只会说,东宫又要进嫔御了。”
  和恪安静地点了点头,然后跟着如儿出去,拉了等在外头的梅若芹的手,去了承恩殿。
  这里夏守忠已经没心思讲课了,看了孟繁霜一眼。
  可王熙凤却泰然自若地看着他:“继续啊!后来呢?吕后为什么会放过薄姬和代王的?她不是连她儿子求情都不曾放过赵王如意么?”
  夏守忠叹了口气,只好努力让自己再度集中精神,往下讲解:“薄姬的出身……”
  竟然如此坐得住。
  孟繁霜看着王熙凤的表情,若有所思地走开了。
  酉时。
  王熙凤即将开始吃饭。
  孟繁霜实在是忍不住了,过来在桌边坐下,压低了声音,问她:“真不在意吗?太子刚刚连着传你去侍膳?”
  “哦对了。”王熙凤抬头看向夏守忠,“我小姑姑现在的情况,若是有可能,烦请夏掌事帮我留意着些。五七天告诉我一次就好。”
  夏守忠看了无奈的孟繁霜一眼,选择按照王熙凤的话做事,欠了欠身,道:“因为万寿节各府的敬献,宫里赐了不少东西出来。
  “荣府的敬献又多又珍稀,永昌驸马和乐善郡王又在皇上跟前给说了几句好话,皇上便让皇后娘娘赐了那位贾女史恩典:
  “准许她在万寿节正日子、众臣和内外命妇入宫拜寿时,跟她家里人见一面。”
  王熙凤眉梢轻挑:“皇上慈悲!”
  “令大姑母便传话给了令小姑母,说了这件事,所以大约就在今明两天,令小姑母会带着令堂兄王礼和薛氏的哥儿姐儿,去一趟贾府。”
  夏守忠深深地看了王熙凤一眼,低下了头。
  可王熙凤却并不在意,反倒莞尔一笑:“我们家里,我父亲、我二叔、大姑姑、小姑姑,四个孩子都是我祖母所出。
  “我父亲和二叔都回了江南,京里只剩了她们亲姐儿两个,自然是要亲近亲近的。
  “至于什么孝不孝的,也就是太子殿下这样在意。
  “所谓移孝为忠,王家姑娘们又不读书,从哪里懂得去?”
  就这样轻飘飘的,便把个“不孝不忠”的大帽子,端端正正地戴在了王家老姐妹两个的头上了。
  夏守忠还没来得及表示什么,便听着王熙凤又略带着些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
  “只是可惜了两个哥儿。
  “往后想出头时,可万万别让人想起来这件事儿。不然的话,随便什么人参上一本,他们的前程,可就全交代了。”
  前头的话听着,像是想让夏守忠传进薛王氏的耳朵里,警她悔改的。
  可后头这一句加的,怎么反而像是在吩咐他们按兵不动,以后好用此事拿捏王礼和薛蟠呢?
  夏守忠有点儿琢磨不透,只得抬眼试探:“可是说呢!薛家太太哪怕不在意侄儿的前程,也该在关乎儿女一生的大事上用些心计才是。”
  “我早就说过,我小姑姑是个嘴碎心软的人,耳根子也软。这还是王家的篱笆不牢,我们大姑太太送了得力会说话的人去了我们小姑太太身边了。”
  王熙凤笑眯眯的,“罢了,各人有命,不管了。
  “这么爱作死,由她去吧。”
  然后,低头吃饭,很认真地吃饭。
  孟繁霜目瞪口呆。
  她不是在跟这位祖宗说太子要纳新人的事儿吗?
  怎么她连一个字儿的回答都没有,反而转脸去关心薛家那孤儿寡母去了?!
  这这这!
  有些恼怒的孟繁霜抬起了手。
  她想拍桌子。
  就在此刻,一直趴在桌子底下的黑猫忽然站直了身子,看向外头,还喵了一声。
  王熙凤听见了,也往外看去。
  从西边传来了一阵吹吹打打的声音。
  “哟,来了。”只简单评价了这一句,王熙凤把含在嘴里的饭菜嚼吧嚼吧咽了,便又动手去夹菜。
  孟繁霜和夏守忠以及殿内的几个宫女内侍,都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们承徽真是太稳当了!
  可他们却没瞧见,王熙凤的脚在桌子底下,已经冲着黑猫抖成了磕头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