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在打斗掀起的灰尘中,赵南玉抬起的左手衣袖里飞出了一只两寸长的短箭,那根箭失仿佛幽灵一般,直飞向胡笙的胸膛。
这是在打斗中突然飞出的暗箭,等到胡笙发现它的时候,他手中的刀已经快要砍到赵南玉持刀的右手,他们两人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转瞬间那闪着蓝光的幽灵箭失已经靠近胡笙,他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放弃了攻击,旋身躲开了那一道暗箭。
赵南玉用出自己的底牌时早已经想到了脱身之法,他趁着胡笙躲避的时候,双手拍地飞身爬了起来,却没有继续对胡笙攻击,而是飞快的后退,抓住了旁边一个带着银头冠的男人。
“胡笙你个狗娘养的。”他骂完一句,发泄了心中的怒火,这才说道,“你放过我这一次,我保证不会追究你,还会给你二十万两银子做酬谢。”
他看到胡笙漫步向他走来,就仿佛看到了一个勾魂使者,越发用力的掐住了人质的脖子,让那人一张黑红的面皮直接发青了。赵南玉说话的声音开始打哆嗦,“你不要杀我,你要是杀了我,一分钱也得不到。”
胡笙的声音很平静,仿佛多年老友,一起探讨往事,“我记得你从北疆离开的时候什么也没带,这才短短三年时间,就有二十万两银子,这是多少人的买命钱啊。”
显然胡笙并不为金钱所动,赵南玉便对旁边的其他人说,“那可是二十万辆银子,不是二十两,你们就要眼睁睁的看着它从你们的手里溜走吗。还有我手里这个人,是你们的兄弟吧,你们也要眼睁睁的看着他跟我陪葬吗。”
他的话的确有很强的煽动作用,许多人拿刀挥砍的动作都变得松懈了,还好有个身穿长衫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大喝一声,“小心一点,别在阴沟里翻了船。”
虽然许多人及时醒悟了过来,但还是有两个莽撞的年轻人被赵南玉手下剩余的人砍伤了。
这时赵南玉手下还有几十个人,他们在和胡笙带来的人拼杀的同时,也在试图向赵南玉靠近。然而胡笙虽然暂时杀不了赵南玉,却没有任何人能够靠近他。
这一次胡笙没有急着杀赵南玉,而是对着旁边的人出手,赵南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如果自己的手下全都死光了,他就会变成瓮中之鳖,再也不可能逃脱。
就在胡笙转过头去砍掉一个满脸是血的亲兵的头时,赵南玉再也按捺不住,扔掉了手中的人,不顾腿上的伤口,双腿用力飞身而起,向着胡笙的头顶劈砍而下。
却不想这是胡笙故意给他卖了一个破绽,如果赵南玉现在头脑还清醒的话,他绝对不可能上当。可是他的心已经乱了,当他对胡笙动手的时候,直接中门大开,放弃了所有回避和格挡的可能。胡笙回过头扔出了手中的刀,轻而易举就洞穿赵南玉的身体。
飞刀带着赵南玉的身体向后倒去,他一双眼睛大睁着,却已经没有了呼吸,极为不甘心的死了。
“赵南玉以死,投降不杀。”被几人保护在后面的山羊胡中年男人李大可看到这一幕后,立刻大声喊叫起来。
一刻钟之后,在胡笙他们来的方位,又呼啦啦的跑来了一千多人。许多人瘦的皮包骨头,看穿着应该是苗民,有一个稍微壮实一点的中年汉子走到前面来,看到胡笙便跪下来磕了一个响头说,“多谢胡将军帮我报了杀父之仇,以后我就跟着你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你先起来,让你手下的人把这些尸体带走。”胡笙没有拒绝马川的跟随,把人扶起来,然后继续吩咐道,“你派几个信得过的人出去,尽量收拢四散的苗民,我会把你们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听说有落脚的地方,马川自然更加高兴了。连忙让手下的人去收尸,看到那些被我要炸死个马,他就开始流口水。
胡笙看到这些忙碌起来的人,也有一种捡到意外之喜的感觉,他没有想到跑来埋伏赵南玉的图中会遇到这些叛乱的苗民。
但这也是情理中事,赵南玉本来就是追击苗民来的,还是他刻意将这些人赶做了一堆,不让他们分的太散,只要这些人经过一座城,他就可以进城收一回税。
胡笙尽量让人把现场的尸体收拾干净,虽然难免会留下打斗的痕迹,可是等到官府的人想起来要追查的时候,也只能得到赵南玉和他手下的兵马神秘失踪的消息,而不会是几百个官兵被杀的消息。
官府有时候会用无中生有的方式来捞钱,可是当他们察觉到了危险,他们就宁愿装成缩头乌龟。胡笙也是在这一套体系下面混过的人,所以他才敢明目张胆的跑来劫杀赵南玉。
而且因为胡笙收容了大量苗民的原因,当常溪县的人全都知道了发生兵祸的时候,除了前两天城里的物价疯涨,第三天冯少平带领的衙役在巡查的时候抓到了两个苗民,竟也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
赵安听到胡笙平安,马上就要回来的消息,心情本来就好。窑炉那边又给他烧出来了六件洗浴管道他就更高兴了。虽然现在市面上的铺子都关了门,但他觉得生活应该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刚刚举行了一次比赛,勾的人流口水的那头猪和那些鸡全都分给了训练的民兵,村民们训练的时候便有些松懈。
却不想冯少平带着许衙役在官道上奔狂奔时路过赵家村,叫出几个路边玩耍的孩子说,“回去告诉赵公子,隔壁王家庄的王举人被人杀了满门,村子里的人也死了大半,让他小心一点。”
赵安听到这样的消息,原本已经放下了一半的心,立刻又提到了嗓子眼儿里。
他怎么就忘了,他最开始要求村民们开始训练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因为兵祸,而是旱灾会引起的饥荒。现在他因为兵祸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就放松警惕的行为,实在太傻。
然而现在也不是自责的时候,赵安看到赵秀才竟然都跑来找自己了,也只能摒弃前嫌对他说,“让赵家每户派一个人来参加训练吧,以后我们每天晚上要安排二十个人,分成上下夜,对全村进行巡逻。”
第三十一章 赵家村遇袭
王家庄出的那件事情, 已经把赵家村的人吓坏了,随后听到的消息更是一件比一件更吓人。
先是官府审问了王家庄幸存的人,又找到了两句匪徒的尸体, 确定了他们是半坡村的人。
官府派人去半坡村,发现整个村子都人去楼空了,地里莫说是庄稼, 连野草都已经枯死。
原来那个半坡村本就是三十多年前从凉州逃来的一伙灾民村落, 就靠着一眼山泉, 勉强种些土豆红薯过活, 最近的干旱使得山泉断流了,别说种庄稼,连喝水都成了麻烦。
即便是这样, 也很难成为全村变为匪盗的理由。巧合的是最近四处流传着乱兵过境的消息, 传到了这一群失去了生存希望的人耳中。
三十多年前曾经逃难的人还没有死去,他们穿越数州之地,也是见过血的人。他们觉得可以利用这一次乱兵的机会混水摸鱼,先抢一些金银和粮食, 再装成难民逃去其他地方。
“下一次我们一定要派人去买几块好地,不能随便再找一个没人的穷山沟就住下来。”半山坡村的领头人蹲在地上打死了一只蚊子, 又扯了一根狗尾巴草的嫩枝放进嘴里嚼着。感觉到青草味道里泛起一丝丝甜, 就欢喜的眯起眼睛说, “所以咱们还得再干一票, 你们都别打退堂鼓, 虽然咱们打听到的消息是说赵家村组织了人训练, 可他们都是没见过血的泥腿子, 咱们只需要摆出阵仗来, 都能把他们吓死。”
这伙人就在赵家村后面大青山的外围,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也不敢在这里生活做饭,只能一人拿了一个干饼子放在嘴里啃。然后他们就闻到了山下传来的肉香,大火熬煮出浓稠的肉汤,香味顺着风飘到十里之外。
咕咚咕咚百多人一起咽口水的声音,有些渗人。首领激励人的话原本只鼓动了少部分的人,大部分还是想尽快拿着抢到的银子和粮食逃跑。可是那肉汤的香气却比首领的话语更加诱人,一百多双眼睛,突然抬起头直勾勾地望着首领,跟在他身后的儿子说出了所有的人的心声,“今晚就动手,我们要吃肉。”
说是晚上,却也是在太阳落山之前,真要是等天全黑了,大部分人就看不见路了。
红霞满天,仿佛预示着一场血腥的杀戮。赵家村大部分的人已经开始吃晚饭,趁着天黑尽之前吃过了晚饭就去睡觉,还能节省一点油灯,这都是大家祖祖辈辈形成的生活习惯了。
不过赵秀才家却没这么抠门,早早的就在屋里点上了灯,因为赵秀才还要在书房里看书温习,准备下半年去参加秋试。
突然听到门外敲门的声音,“老爷,吃饭了。”赵秀才听到这个声音就皱起了眉头,因为这是他儿媳妇的声音。
赵秀才推开门,脸色就不太好。他在家里一向非常有威严,儿媳妇看到他的脸色也都习惯了,低着头唯唯诺诺的又说了一句,“老爷,吃饭了。”
这是在打斗中突然飞出的暗箭,等到胡笙发现它的时候,他手中的刀已经快要砍到赵南玉持刀的右手,他们两人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转瞬间那闪着蓝光的幽灵箭失已经靠近胡笙,他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放弃了攻击,旋身躲开了那一道暗箭。
赵南玉用出自己的底牌时早已经想到了脱身之法,他趁着胡笙躲避的时候,双手拍地飞身爬了起来,却没有继续对胡笙攻击,而是飞快的后退,抓住了旁边一个带着银头冠的男人。
“胡笙你个狗娘养的。”他骂完一句,发泄了心中的怒火,这才说道,“你放过我这一次,我保证不会追究你,还会给你二十万两银子做酬谢。”
他看到胡笙漫步向他走来,就仿佛看到了一个勾魂使者,越发用力的掐住了人质的脖子,让那人一张黑红的面皮直接发青了。赵南玉说话的声音开始打哆嗦,“你不要杀我,你要是杀了我,一分钱也得不到。”
胡笙的声音很平静,仿佛多年老友,一起探讨往事,“我记得你从北疆离开的时候什么也没带,这才短短三年时间,就有二十万两银子,这是多少人的买命钱啊。”
显然胡笙并不为金钱所动,赵南玉便对旁边的其他人说,“那可是二十万辆银子,不是二十两,你们就要眼睁睁的看着它从你们的手里溜走吗。还有我手里这个人,是你们的兄弟吧,你们也要眼睁睁的看着他跟我陪葬吗。”
他的话的确有很强的煽动作用,许多人拿刀挥砍的动作都变得松懈了,还好有个身穿长衫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大喝一声,“小心一点,别在阴沟里翻了船。”
虽然许多人及时醒悟了过来,但还是有两个莽撞的年轻人被赵南玉手下剩余的人砍伤了。
这时赵南玉手下还有几十个人,他们在和胡笙带来的人拼杀的同时,也在试图向赵南玉靠近。然而胡笙虽然暂时杀不了赵南玉,却没有任何人能够靠近他。
这一次胡笙没有急着杀赵南玉,而是对着旁边的人出手,赵南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如果自己的手下全都死光了,他就会变成瓮中之鳖,再也不可能逃脱。
就在胡笙转过头去砍掉一个满脸是血的亲兵的头时,赵南玉再也按捺不住,扔掉了手中的人,不顾腿上的伤口,双腿用力飞身而起,向着胡笙的头顶劈砍而下。
却不想这是胡笙故意给他卖了一个破绽,如果赵南玉现在头脑还清醒的话,他绝对不可能上当。可是他的心已经乱了,当他对胡笙动手的时候,直接中门大开,放弃了所有回避和格挡的可能。胡笙回过头扔出了手中的刀,轻而易举就洞穿赵南玉的身体。
飞刀带着赵南玉的身体向后倒去,他一双眼睛大睁着,却已经没有了呼吸,极为不甘心的死了。
“赵南玉以死,投降不杀。”被几人保护在后面的山羊胡中年男人李大可看到这一幕后,立刻大声喊叫起来。
一刻钟之后,在胡笙他们来的方位,又呼啦啦的跑来了一千多人。许多人瘦的皮包骨头,看穿着应该是苗民,有一个稍微壮实一点的中年汉子走到前面来,看到胡笙便跪下来磕了一个响头说,“多谢胡将军帮我报了杀父之仇,以后我就跟着你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你先起来,让你手下的人把这些尸体带走。”胡笙没有拒绝马川的跟随,把人扶起来,然后继续吩咐道,“你派几个信得过的人出去,尽量收拢四散的苗民,我会把你们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听说有落脚的地方,马川自然更加高兴了。连忙让手下的人去收尸,看到那些被我要炸死个马,他就开始流口水。
胡笙看到这些忙碌起来的人,也有一种捡到意外之喜的感觉,他没有想到跑来埋伏赵南玉的图中会遇到这些叛乱的苗民。
但这也是情理中事,赵南玉本来就是追击苗民来的,还是他刻意将这些人赶做了一堆,不让他们分的太散,只要这些人经过一座城,他就可以进城收一回税。
胡笙尽量让人把现场的尸体收拾干净,虽然难免会留下打斗的痕迹,可是等到官府的人想起来要追查的时候,也只能得到赵南玉和他手下的兵马神秘失踪的消息,而不会是几百个官兵被杀的消息。
官府有时候会用无中生有的方式来捞钱,可是当他们察觉到了危险,他们就宁愿装成缩头乌龟。胡笙也是在这一套体系下面混过的人,所以他才敢明目张胆的跑来劫杀赵南玉。
而且因为胡笙收容了大量苗民的原因,当常溪县的人全都知道了发生兵祸的时候,除了前两天城里的物价疯涨,第三天冯少平带领的衙役在巡查的时候抓到了两个苗民,竟也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
赵安听到胡笙平安,马上就要回来的消息,心情本来就好。窑炉那边又给他烧出来了六件洗浴管道他就更高兴了。虽然现在市面上的铺子都关了门,但他觉得生活应该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刚刚举行了一次比赛,勾的人流口水的那头猪和那些鸡全都分给了训练的民兵,村民们训练的时候便有些松懈。
却不想冯少平带着许衙役在官道上奔狂奔时路过赵家村,叫出几个路边玩耍的孩子说,“回去告诉赵公子,隔壁王家庄的王举人被人杀了满门,村子里的人也死了大半,让他小心一点。”
赵安听到这样的消息,原本已经放下了一半的心,立刻又提到了嗓子眼儿里。
他怎么就忘了,他最开始要求村民们开始训练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因为兵祸,而是旱灾会引起的饥荒。现在他因为兵祸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就放松警惕的行为,实在太傻。
然而现在也不是自责的时候,赵安看到赵秀才竟然都跑来找自己了,也只能摒弃前嫌对他说,“让赵家每户派一个人来参加训练吧,以后我们每天晚上要安排二十个人,分成上下夜,对全村进行巡逻。”
第三十一章 赵家村遇袭
王家庄出的那件事情, 已经把赵家村的人吓坏了,随后听到的消息更是一件比一件更吓人。
先是官府审问了王家庄幸存的人,又找到了两句匪徒的尸体, 确定了他们是半坡村的人。
官府派人去半坡村,发现整个村子都人去楼空了,地里莫说是庄稼, 连野草都已经枯死。
原来那个半坡村本就是三十多年前从凉州逃来的一伙灾民村落, 就靠着一眼山泉, 勉强种些土豆红薯过活, 最近的干旱使得山泉断流了,别说种庄稼,连喝水都成了麻烦。
即便是这样, 也很难成为全村变为匪盗的理由。巧合的是最近四处流传着乱兵过境的消息, 传到了这一群失去了生存希望的人耳中。
三十多年前曾经逃难的人还没有死去,他们穿越数州之地,也是见过血的人。他们觉得可以利用这一次乱兵的机会混水摸鱼,先抢一些金银和粮食, 再装成难民逃去其他地方。
“下一次我们一定要派人去买几块好地,不能随便再找一个没人的穷山沟就住下来。”半山坡村的领头人蹲在地上打死了一只蚊子, 又扯了一根狗尾巴草的嫩枝放进嘴里嚼着。感觉到青草味道里泛起一丝丝甜, 就欢喜的眯起眼睛说, “所以咱们还得再干一票, 你们都别打退堂鼓, 虽然咱们打听到的消息是说赵家村组织了人训练, 可他们都是没见过血的泥腿子, 咱们只需要摆出阵仗来, 都能把他们吓死。”
这伙人就在赵家村后面大青山的外围,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也不敢在这里生活做饭,只能一人拿了一个干饼子放在嘴里啃。然后他们就闻到了山下传来的肉香,大火熬煮出浓稠的肉汤,香味顺着风飘到十里之外。
咕咚咕咚百多人一起咽口水的声音,有些渗人。首领激励人的话原本只鼓动了少部分的人,大部分还是想尽快拿着抢到的银子和粮食逃跑。可是那肉汤的香气却比首领的话语更加诱人,一百多双眼睛,突然抬起头直勾勾地望着首领,跟在他身后的儿子说出了所有的人的心声,“今晚就动手,我们要吃肉。”
说是晚上,却也是在太阳落山之前,真要是等天全黑了,大部分人就看不见路了。
红霞满天,仿佛预示着一场血腥的杀戮。赵家村大部分的人已经开始吃晚饭,趁着天黑尽之前吃过了晚饭就去睡觉,还能节省一点油灯,这都是大家祖祖辈辈形成的生活习惯了。
不过赵秀才家却没这么抠门,早早的就在屋里点上了灯,因为赵秀才还要在书房里看书温习,准备下半年去参加秋试。
突然听到门外敲门的声音,“老爷,吃饭了。”赵秀才听到这个声音就皱起了眉头,因为这是他儿媳妇的声音。
赵秀才推开门,脸色就不太好。他在家里一向非常有威严,儿媳妇看到他的脸色也都习惯了,低着头唯唯诺诺的又说了一句,“老爷,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