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装迷情] 《公子嗜蜜方》作者:全熟芝士【完结】
  简介:
  姜蜜儿逃婚了,顶替哥哥入职镇北侯府,当药膳师。
  一进府,就被侯爷的波斯猫掀了马甲。
  她扎着男子发髻做栀子米糕,失眠五年的陆沉舟破天荒睡了个整觉。
  传闻中杀人如麻的侯爷,深夜来要“提神茶”。
  她捧上跳跳糖松针饮,糖粒在他喉间跳跃:“明日三餐归你管。”
  *
  他嘴上嫌甜,却吃光三罐蜜饯。
  她失手把合欢花粉当桂花蜜,他咽下酒酿圆子,顺势扣住她的手腕……
  十指相扣,呼吸纠缠。
  直到波斯猫一爪扯飞她的发带,青丝如瀑,暗格里三十间铺面地契掉出来——
  聘礼栏赫然写着:“专给夫人开糖水铺”。
  第1章 初相见
  日头西斜,京城的主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姜蜜儿挤在人流里,焦急地四下张望。今日是唯一能进镇北侯府的机会,可她就要迟到了。
  “好不容易才跑出来,不能现在就放弃。”
  淡淡的果香飘过,她鼻头微微耸动,眼睛一亮,是樱桃混着枇杷果的甜香,这可不是寻常果子!寻香望去,一名老伯赶着牛车,车上载有三两筐时令鲜果,覆了一层纱罗防尘。
  “老伯,您是去御道胡同吗?能不能捎我一程?”
  老伯闻言收紧缰绳,看她虽是少男扮相,皮肤黝黑,但脸上堆的笑,却比他偷尝过的鲜果都甜,于是咳了一声道:“小伙子运气好,快上来。”
  姜蜜儿道了声谢,身姿轻盈地一跃而上,坐稳后,紧绷的双腿终于得了松快。
  她不是瞎猜,这时节,樱桃和枇杷果难得,覆果的纱罗又价贵,偌大的牛车只有几筐专送,除了豪富之家,哪家会摆得起这般排场?牛车的方向是内城,而御道胡同里住满了豪门显贵,这不就猜对了吗?
  姜蜜儿晃着腿,喜滋滋地想,说不准啊,这车鲜果还是送往镇北侯府的呢。
  这倒不是。牛车行至承恩公府的偏门前,就缓缓地停了下来。老伯又咳了几声,才道:“前头走几步就是御道胡同了。”
  姜蜜儿跳下车,从荷包里翻出三枚蜜饯,递给老伯:“这是蜜渍白果,温肺益气,定咳喘。若是管用,可去杏林堂再买些,不贵的。”
  老伯没想到能得到这种好东西,自是千恩万谢。姜蜜儿仔细拍打了一遍身上的尘土,理了仪容,才抬脚往御道胡同的镇北侯府而去。
  今日,是镇北侯府药膳师遴选的正日子。
  大盛朝富庶,老百姓手里有钱,酒足饭饱后便求长寿安康,豪门世族尤甚。自太宗皇帝设立饮膳太医之后,权贵之家纷纷效仿,药膳师几乎成了显贵标配。
  药膳师,不仅要通医术药理,更得精厨艺庖丁,讲究一个色香味效,马虎不得。是以,顶尖的药膳师向来供不应求。像镇北侯府这般,能大张旗鼓挑拣药膳师的豪族,在京城都算稀罕事。
  “请诸位大夫闻一闻这素缎下盖的是什么?答对者方可入内。”
  主持规矩的是侯府李管家,他身穿一袭藏青色对襟长褂,年约四十,眼尾低垂却暗含精光。此前已有几人答了题,他们把答案写到纸上,若是李管家点头,就可踏入这座威名赫赫的百年侯府。
  可惜李管家一直在摇头。
  这么难吗?姜蜜儿走到侧门旁的案桌前,递上名帖。李管家接过,细读一遍后上下打量她,问:“杏林堂姜家的姜玉竹?”
  姜蜜儿压低嗓音,缓声道:“是。”
  姜家啊……人群中传来窃窃私语,看姜蜜儿的眼神都带着探究与好奇。
  好在她虽然身量娇小,五官精致,一双明眸像极了三月春水,但皮肤黑黢黢,装扮潦草,解释一句男生女相也不为过。
  李管家做了个请的手势,姜蜜儿上前,稍稍弯腰贴近,肉桂和八角的混香直窜入鼻腔。她皱了皱鼻子,有些呛。
  这是道陷阱题。若是鼻尖功夫浅一些,很容易就会忽略掉那一丝苦腥,还杂着若有似无的草木灰息。
  但她可是姜蜜儿!
  只见她微微一笑,提笔写下“胡黄连”三个字,想了想,又加了句“九蒸九晒法炮制”。李管家面色微凝,片刻后恢复了笑意。他侧过身子,请小厮带姜蜜儿进了侯府。
  药膳师遴选的地界儿在前院,从侧门进来,绕过影壁,往西北方向走半刻钟,就到了一处宽敞的平地。
  小厮介绍这是侯府的演武场。姜蜜儿左右观察,怪不得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上布满了刀痕箭印。她没等太久,又接连进来了两位药膳师,一名白发苍苍者姓古,一名刚过而立者姓闵。
  再一会儿,李管家面带微笑地走进演武场,道:“准确识出胡黄连的仅三位大夫,遴选正式开始。”
  话音刚落,一位年迈的老妇人走出来,坐到正前方的圆凳上,将手腕放到胸前的案几。
  “请三位以此妇人为例,烹调药膳,一个时辰为限。”
  姜蜜儿后退一步,请二位长者先行。
  古大夫左手抚须,右手扶脉,一派高人风范。他很快就胸有成竹地写下药方和所需食材,递给一旁的侍者。闵大夫看了看妇人的瞳孔与舌苔,思忖片刻后也把需求写了下来。
  这时,姜蜜儿才走上前仔细观察。舌红苔黄,脉数而滑。她还注意到,妇人皮下有瘀斑,凑近闻,传来一丝腥气。
  “您是否偶有夜间盗汗?”
  老妇人轻轻点头,闵大夫却脸色一变,他看向李管家,以极细微的幅度摇头,目光急切。李管家清了清嗓子:“姜大夫,时间到了。”
  姜蜜儿当即提笔写下方子。
  不一会儿,三人所需皆呈了上来。都是个中好手,姜蜜儿与闵大夫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蒸制,古大夫则是在煮粥。药香混着食材的鲜香漫散开,随侍的小厮都忍不住吞口水。
  不到一个时辰,药膳相继出锅。
  李管家从东南角的凉棚下,请出一位端庄娴雅的女子和一位德高望重的医者,对三位药膳师道:“这位是皇后娘娘宫里的司膳女官云娘子,由她来品鉴,
  尔等不可怠慢。”他又对那名医者道:“药膳是否对症,还请秦太医把关。”
  不愧是镇北侯府,一个药膳师遴选,都能请得动女官和太医。听闻镇北侯是当今皇后的亲外甥,想来不假。
  药膳嘛,首先是得有效。秦太医抬手扇了扇那碗粥,眉心皱起,瞥了眼古大夫:“一塌糊涂,白长了这些年岁。”
  古大夫脸色一僵,讪讪地拱手告辞。
  云娘子笑道:“秦太医还是这般言辞锋利。”
  秦太医摆手:“无非是瞧不惯不学无术却倚老卖老之辈,我师承姜老,他才是真正的饮膳大家。”
  姜老?李管家不动声色地瞥过姜蜜儿,双眸间闪过一抹忧虑。
  还剩两位药膳师,秦太医掀起盖罩,白瓷碟上摆着一块嫩黄的米糕,栀子花香扑鼻。闵大夫连忙上前介绍:“这是栀子米糕,正对内热脾虚,您尝尝?”
  说着,他殷勤地夹了一小块。秦太医尝了一口,示意云娘子也动筷:“软糯绵密,齿颊生香,很不错。”
  云娘子矜持地点头。闵大夫露出成竹在胸的迷之微笑。
  秦太医看向姜蜜儿:“你做的是什么?”心里却想,过于年轻,也不知道能不能做明白。
  姜蜜儿微笑着掀开盖罩,又是一块类似的栀子米糕,额外点缀了几粒桂花,恰似落雪。
  秦太医直截了当:“没新意。”
  姜蜜儿也不恼,慢条斯理地解释:“清热而不碍脾、补虚而不助热,只要方子对症,不拘新旧,一样的米糕,兴许有不一样的滋味儿呢?”说着,她递上象牙筷。
  倒是个有灵性的,秦太医夹了一点送入嘴里。
  舌尖先触到一层绵软,牙齿稍压,米芯泛起柔韧的回弹。咀嚼间,米香层层舒展,栀子幽甜在味蕾漫开,咽下去,喉间尚能残留淡淡的桂花香。
  “妙极!”秦太医惊叹。云娘子见他陶醉,好奇地品了一口,细细抿过每层滋味,忍不住微笑颔首:“倒是化腐朽为神奇。”
  闵大夫眼见形势对他不利,插嘴道:“方才是在下先准备的方子和食材,你这小小年纪,也不学好。”
  这是污蔑她抄袭咯?
  姜蜜儿还没说什么,李管家就顺杆儿道:“这可不行,侯府用人自当注重品行。”
  秦太医也随之皱起眉,颇为恨铁不成钢地斥责她:“你天赋异禀,为何不走正道啊!”
  闵大夫双手抱胸,胜券在握地睨着她道:“回家吧,多大年纪?就学人做药膳师。”
  姜蜜儿撇撇嘴,既如此,那就别怪她了。她指着闵大夫做的米糕:“病者盗汗难眠,你居然敢用黄芪增甘,辩证都辩不明白,你才快回家歇着吧!”
  闵大夫瞬间冷汗涔涔:她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