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429节
  他道:“爸,你是说,先头你是想让老四回家照顾奶奶。现在奶奶在二叔那,你又想让老四给小姑介绍工作,还是说,你腿伤了,觉得该由老四请假回来照顾家里?”
  他就不明白了,“你都退休了,妈也在家,又不用出远门,到时候弄个轮椅回来,何必把老四困在家里。”
  杜父:“那你小姑的工作……”
  杜二:“你怎么不给小姑找?铁路那边未必没有工作?你在铁路干了几十年,还有爷爷这层关系,难道就真的找不到一个好工作?”
  谁信啊。
  杜父被杜二堵得说不出话来。
  杜二道:“无非就是你觉得小姑工作不行,不想给她介绍,怕损了你自己的名声。”
  让老四介绍工作,老四才工作几年啊?
  厨房里面。
  杜得敏站在厨房门口,听着门外的声音,脸色一阵白一阵青。
  原来大哥是能帮她找着工作的。
  她差点忘了,杜爷爷跟杜父在铁路工作几十年,那些老同事、老伙计不少,真想给她找份活干,是不难的。
  卫家。
  “人找着就好,嫁了就嫁了吧。”朱婶一下子就放心了。
  嫁人了好。
  以后她家卫东就能回来了。
  朱婶留了杜母在家里吃饭,非不让走,两人拉扯了一番,后来杜母拗不过,还是留在卫家把晚饭吃了才走的。
  走时,朱婶又塞了一些麻花让杜母带走。
  “都是自己炸的,你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
  杜母回到时,已经有些晚了。
  一进家门,她就发现不对了,杜得敏跟杜父吵起来了,一个脸色阴沉的坐在椅子上,另一个站在桌边气得直抹泪:“大哥,你就是不愿意帮我!”声音不小。
  “爸在铁路工作这么多年,那么多叔叔伯伯,这找个工作有那么难吗?”杜得敏现在知道工作赚钱的重要了,这次,她拼着脸皮不要,也要为自己谋一份生计,“你也在铁路工作了这么多年,你就没有认得几个人?那铁路那么多工作人员,随便在里头给我找个活,这都不行吗?”
  杜得敏看到杜母回来,摞了狠话:“这找不着工作,以后我就在这边住下了!”就赖在这了!
  就在这边吃,在这边喝!
  赶她?
  她偏不走!
  把她东西扔了她就抱回来,就在门口住,让邻居们瞧瞧!
  杜母原本还想着回来之后找老四谈谈结婚的事,这会杜得敏在家里闹起来,也顾不上了。
  屋里。
  苏皎月听着外头动静不小,问杜二:“爸跟小姑是不是在吵架?”
  杜二:“你就别管了,我出去看看。”
  苏皎月明白。
  杜二刚出来,就听到杜奶奶那屋(杜得敏住杜奶奶的屋)传来孩子的哭声,他道:“小姑,孩子哭了。”
  杜得敏听到了,可没去。
  她盯着杜父。
  杜母道:“你哥腿伤了,医生说了要好好休养。他现在这情况,难不成还能给你东奔西跑的找工作?你省省吧。”
  说着便要扶杜父起来回屋。
  杜得敏挡着。
  杜母拉下脸,直接喊:“老二,老三,你们过来把你爸送回屋。”有两个儿子在,她会怕?
  杜家这天晚上闹到半夜才消停。
  次日。
  天亮之后,杜思苦就从招待所出来了,之后便回了机修厂。
  没回家。
  昨天晚上她跟二哥交待过了,要是妈问起她的婚事,就说她跟拖拉机厂的陈队长散伙了。
  袁秀红是初七回来的。
  杜思苦看到阮子柏把她送到筒子楼楼下。
  杜思苦定的是正月十三的火车票,元宵之前赶回学校去。
  还能在厂里呆六天,这六天杜思苦没闲着,不光了解了最近厂里的业务方向,还去各个车间转了转。
  厂里还在接机修业务,而且,过来找机修厂修理机械机床的厂反而变多了。
  可能是因为去年上报报,名声打响了。
  业务虽然多了,但是能外出修理的技术工却少了。一是因为老一辈的人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慢慢退下来了。
  二来呢,是因为厂里有了增设了车间,有另外的生产线,像是新式自行车,像是床垫……
  人是招了不少,但是熟手、高级技术工还是不够用。
  袁秀红回来的当天晚上,就喊她:“汪大姐(厂长夫人)说让咱们去她家吃饭。”汪大姐跟袁秀红的关系一向好。
  这袁秀红一回来,汪大姐就叫上她了。
  杜思苦答应了。
  晚上就跟袁秀红一起去了厂长家。
  吃完饭,袁秀红跟汪大姐在外头聊着天。
  袁秀红说的是老家过年的趣事,习俗。汪大姐就爱听这个,她以前就是种地,对农村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书房里。
  厂长跟杜思苦随意的聊着天,说着说着便说起了技术工人不足的事,杜思苦原先只是听着,可后来厂长问她有什么主意。
  杜思苦:“厂长,您是要招人吗?”
  厂长道:“有本事的技术工可不好招。”一般工人招就招了,可不顶什么用,只能进厂当普工。
  技术工这东西是需要厂里培养的。
  像杜思苦,现在就算得上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了,可惜,她外出学习去了。
  “厂长,您要想找什么样的技术工?”杜思苦想了想问。
  “给修理机床机械的,”厂长叹气,“咱们机修厂毕竟是机修起家的,去年,有外省的厂找过来,想合作,可惜咱们厂里人手不够。禇老退下来之后,这八级钳工也少了一个。”
  机修业务啊?
  杜思苦顺着厂长的思路想了一下,大概明白厂长想要的是什么了。
  “厂长,咱们可以在厂里找一个技术工的培训班。像禇老,他虽然退了,但是他干了一辈子,这经验还是足的。可以让他当技术培训班的都是,把人才教出来……”
  厂长还真想过,就一个问题,“人才不够啊。”
  禇老的要求太高。
  杜思苦想了想,有办法了,“咱们厂的人才不够,别的厂有人才啊,可以联动其他厂里,把有潜力有天分的工人送过来。到时候签份合同,就算他们回了原厂,咱们厂真缺人,可以让他们回来帮忙啊……”
  她道,“就像是借调。”
  因为这些人在机修厂呆过,所以借调起来更方便一些。
  有了!
  杜思苦道:“他们来咱们厂学习培训的时候,要是有机修业务,可以让禇老带着他们去完成嘛。这也算是训练的一种!”
  之前禇老就是这么教她的嘛。
  厂长笑了:“小杜啊,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灵活。”
  杜思苦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厂长说,“回头你把这方案写下来,写好送到我办公……送我家来。”
  这几天没上班呢。
  “好。”
  又是这样,这出来吃个饭,怎么还给自己增加了重担呢。
  杜思苦在想以后要改掉这个毛病。
  厂长:“这次方案要是写好了,下个月给你加工资。”
  “谢谢厂长。”
  之后,厂长又说起了厂里的扫盲班跟拖拉机培训班,尤其是拖拉机培训班,很不错,今年厂里准备再办一轮。
  到时候维修部的小何当老师。
  还有扫盲班,不单是扫盲班了,现在办成了扫盲夜校。
  今年准备单独招老师了。
  附近的,市里的人,都愿意过来学习的都可以招进来,本厂的人免费外面招进来的人可就要收费了。
  这样一来,就又多了几个就业岗位。
  杜思苦听了后,挺惊讶的,没想到当初只是随便弄一来的扫盲班,竟然会发展成这样。
  挺厉害的。
  她又问,“厂长,会发结业证书吗?”
  厂长:“到时候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