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411节
  这可是解决了杜思苦最担心的几个问题,“厂长,太感谢您了!”
  学校跟厂里的福利都太好了。
  上学竟然不花钱,还有钱拿,杜思苦就辈子就没遇到这么好的事。
  “先别高兴的太早,”厂长指了指递给杜思苦的东西,“你还有不少东西要填呢。《群众推荐表》厂里已经帮你解决了,你自己写一份《个人申请陈述》。”
  厂长又说了。
  《单位推荐审批表》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东西交到学校那边后,学校那边还有复审。
  像是《文化程度审查表》《入学政审表》这些都是要的。
  杜思苦一边听一边记。
  厂长道:“你高中毕业,又是工人家庭,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杜思苦点头,“厂长,我记得学校都是九月份开学。”
  “对,你赶紧准备准备。”厂长道,“在开学前把该东西的东西备齐了。”
  至于学校,在首都那边,是个很好的学校。
  厂长费了一番功夫,托了人情,才顺利拿到那个学校的工农兵大学推荐名额的。
  “好的,厂长。”时间有些紧了。
  杜思苦拿着表正想着赶紧走,忽然又想回来广交会的事,于是转过身,“厂长,我打电话问过,秋季的广交会在10月到11月之间。具体日期那边还没有下来,要是我去上学了,广交会这边的事……”
  “放心,有小包(包副厂长)在,”厂长道,“对了,等会你去跟他说一声。”
  床垫的出口已经办完,包副厂长现在回机修厂了。
  当然了,他偶尔还是要去趟家具厂查看情况的。
  很快。
  杜思苦离开了厂长办公室,去了包副厂长那边,正好包副厂长在,杜思苦就把秋季广交会的时间说了。
  具体的,还要等十月才知道。
  “小杜,去了大学那边,好好学习。”包副厂长道,“大学的活动该参加还是要参加的,在合群,知道吗。”
  杜思苦点点头。
  两人又说起了一下弹簧床垫第三版的制作问题,这一版还在继续升级中,杜思苦要是去大学,一去就是二两年。这第三版的改进就要交给包副厂长了。
  两人一聊就是一下午。
  快到下班才聊完。
  “小杜,推荐上大学这事,你口风紧一些,不要对外说。”包副厂长是为杜思苦好,“这事说漏嘴了,容易生变故,知道吗。”
  “我知道。”杜思苦知道。
  在最后的上大学名额没有下来之前,一定要保密。
  杜思苦离开办公室后,先去食堂吃了饭,之后便回了筒子楼,开始写申请。
  作者有话说:
  在收尾了。
  第183章 183
  ……
  当天晚上。
  杜思苦睡得很晚, 她《个人申请陈述》初稿写完了,不到十点就躺下了。可是却睡不着,她脑子里想的是全推荐上大学的事。
  到了后半夜, 才迷迷糊糊的睡过去。
  第二天。
  杜思苦又把上大学的《个人申请陈述》又仔细看了一遍,修修改改, 之后又复抄了一遍。
  确定语句通顺没有错字之后,她把表交了上去。
  “小杜, 还要一份《体检表》, 你找个时间去厂卫生院那边开个身体健康的证明。”
  “好的。”
  下午。
  杜思苦就去了厂卫生院,袁秀红听说她要做检查, 就给开了几个单子。并叮嘱,“明天上午不要吃早饭,直接过来, 有些检查在空腹抽血。”
  “好。”
  下午杜思苦做完常规检查,第二天早上, 空腹过来抽了几管血。
  没过两天, 厂卫生院这边就开具了‘体检健康证明’,杜思苦拿到之后复印了一份, 原件交了上去,复印件留了下来。
  厂里这边的办事效率很高, 所有的表都齐了之后,就推荐入学的资料寄到了学校。
  学校在首都那边。
  寄的是挂号信, 还是加急的。
  之后就是耐心等待了。
  接下来,杜思苦在机修厂正常上班,没有跟任何人提起‘推荐上大学’的事。除了上班之外, 她把高中的课本捡了起来, 有空就看一看。
  她还抽时间去了趟废品回收站, 除了帮李经理修理自行车外,还掏了一些大学主科的书籍,提前看一看。
  说不定复审要考试呢?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八月中旬。
  余凤敏看杜思苦心不在焉的,伸手在杜思苦的眼前晃了两下,“思苦,你在想什么呢?”现在天热,余凤敏知道杜思苦家里有电风扇后,一到晚上,就带着凉席过来了。
  食堂后面的菜地种了些西瓜,量还不少。
  有时候他们能从食堂那边弄到小半个,晚上吃着西瓜,吹着电风扇,多舒服啊。
  “没什么,我在想要不要回趟家。”杜思苦说道。
  她其实在想的是学校复审的事,按理说,这会信早该寄到学校去了,那边派人过来了。当然了,也有可能学校那边的人此刻在路上。
  眼看着只剩半个月就到九月了,这时间有点紧了。
  “你有好一阵没回家了吧,是该回趟家。”余凤敏低声说,“你不知道,厂里又招人了,不光是车间,销售部那边都招了不少人。”
  朱安跟她说的。
  朱安现在在销售部混成了小组长,都领队伍了。
  主要是现在机修厂的销售业务太多了,原先的那些人根本就忙不过来。
  “对了,思苦,我有一件事要跟你说。”余凤敏想了半天,“我今年可能要跟朱安结婚了。”两家长辈见过了,聊得还不错。
  余主任对朱安满意的一点是,朱安跟余凤敏婚后会在机修厂生活,这边会给他们小两口分套大点的房子。
  不用跟长辈挤着住。
  朱安家里也特别满意余凤敏,一家是家里条件好,二是余凤敏单位还给分了房子,多好。
  两家都满意,小两口感情也好,这结婚就提上日程了。
  二十一的姑娘了,该结婚了。
  “思苦,你说是十一结婚好,还是过年结婚好?”余凤敏一直没拿定主意,正摇摆呢。
  “结婚?”杜思苦回神了,她看着余凤敏,“是不是太快了?”
  如果是十一,她要是上了大学,不一定回得来。
  要是过年……
  有寒假,那就能回来参加婚宴了。
  “也不算快,谈了有两年了。”余凤敏嘀咕。
  两年了啊。
  时间过得真快。
  杜思苦看着余凤敏,实话实说:“九月我可能要离开厂里,要是十一办的话,有可能回不来。”
  “又出差?”
  “不算,事情还没办好,要是办好了,我再跟你说。”杜思苦道,“流程才走了一半。”学校那边还没音讯。
  事情没有落定前,杜思苦不想说。
  再说了,余凤敏这嘴巴也是很靠不住啊。
  “那就过年办!”余凤敏下定决心,“过年咱们那些老同学也能过来,到时候多收一点份子钱。”
  说到老同学,余凤想起来,“知不知道,咱们班有一半的同学都下乡了。”
  今年全国都在鼓动知青下乡,去的人更多了。
  又过几天。
  首都大学派来的工作人员到了,到机修厂的一共有两人,一位姓谈,一位姓毕。姓谈的那位老师看到杜思苦的有些惊讶,太年轻了。
  一般厂里工龄五年以前的工人才会推荐上大学。
  谈老师又看了一遍杜思苦的资料,二十一岁,到机修厂工作三年,厂里先进员人,为厂里做出杰出贡献。
  是机修厂的厂领导们极力推荐的。
  “你就是杜思苦?”
  “是的。”
  谈老师找机修厂借了一间小会议室,然后跟另一位外派出来的老师带着杜思苦过去了。
  “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