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254节
都到这一步了。
朱婶道:“没事的。”
看来得快点了。
杜母看到于月莺领着于强两人往这边来了,也不跟朱婶多说了,“我家里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朱婶点头。
“姨妈,你就走了?”于月莺诧异道,“我宿舍小,这边住不下三人。”说着就要伸手去拉杜母。
杜母往旁边一避,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下她是装都不想装了。
于强看得直皱眉。
于月莺心里知道,把她爸安排到姨妈家住是没戏了,她头一转,“婶子,我爸跟我妹妹来了。”
朱婶笑笑:“给你半天假,你自己去安排吧。”
于月莺一愣。
这可是亲家,朱婶怎么是这个态度。
第102章 102
……
杜家。
杜母回到家后, 等杜父回来,就跟杜父说了于强带着女儿过来的事。
杜父听着。
杜母道:“我明天想坐车回娘家看看,这家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明天就走, 一来呢,去看看父母, 看看妹妹的情况。二来呢,她不在杜家, 这于月莺他们一家子想攀关系过来, 没她在,老杜这边不用顾忌。
杜父半天没说话, 后来,才低声问:“我妈怎么办?”这老人谁照顾?
杜母:“让得敏照顾吧。”
又不是只有老杜是杜奶奶的亲儿子,不是还有女儿吗?
杜父叹道:“她哪行啊。”
杜母拉长脸:“那我不管, 难不成因为照顾你这妈这事,我一辈子都不回娘家了?”没这样的道理。
她自问做得够好了, 现在老人身体不好, 她一直照顾着,一日三餐不缺, 这衣服也帮着洗,还想怎么样?
“我明天早上就走。”杜母态度强硬。
上回公公办丧事, 她父母来过,可那时家里人多, 住不下那么多人,两老当天来当天就走了,就是怕麻烦她。
杜父愁啊:“去几天?”
“不知道。”杜母本来就想去个一两天的, 可见杜父不让她回娘家, 那这回去几天可就不准了。
杜父:“要不我请两天假?”
妹妹是指望不上的, 他只能自己顶上了。
杜母脸更沉:“你妹妹有什么用啊,老人一天都不照顾,找男人倒是快。上个月才请的长假,这个月又请,这马上到年底了,这年货、这人情往来,你不好好想想!”
假请多了肯定是要扣钱的。
“那能怎么办?”杜父道:“得敏上回病了,觉得家里亏待她,这次跟那姓程的事妈又反对,母女俩心里有疙瘩,依得敏那性子,怎么可能不上班来照顾?”
现在杜得敏转了性子,天天上班。
一天假都不肯请了。
杜母:“那让文秀照顾,这孩子比她妈听话一些。”
杜父脑子一动:“不如让老五……”
“我明天带老五一起回娘家。”杜母肯定是不想让女儿留下来受罪的,再说了,她娘家本身也不差,父亲跟哥哥都是家匠厂的,都是手艺人,私下还帮人打打家具,这油水不少。带老五回娘家去,还能改善改善伙食。
她说完就站了起来往屋外走,得跟老五说一声,明天早点起来,出发去她娘家。还得带点换洗的行李。
杜父在屋里呆了一会,之后出了门,去了杜得敏的屋。
杜得敏没回来,只有文秀在家。
杜父去了杜奶奶的屋。
“妈,彩月的妹子好像出了点事,她要回趟娘家。”杜父顺便说了一下于强带孩子过来的事,“这于家的事也麻烦,她想避一避,省得那一家子人又住进来。”
本来家里有新丧,也不想太多人打扰。
杜奶奶愣了一会神。
“妈,就让文秀照顾你吧。”杜父道,“这孩子听话,到时候也不用做饭,就是去食堂打点吃的。”
晚上他会回来,到时候他干活。
杜奶奶缓缓点头。
母子俩谁都没有提杜得敏的事。
铁路食堂。
于月莺得了半天假,天都黑了,说是半天,也就是晚上这会不用在食堂帮忙。她听着朱婶的意思,不想管她家里人。
于月莺没有找朱婶歪缠,应下后,转头就带着父亲跟妹妹去了卫家。
老卫跟小儿子正在吃饭,大儿子卫东没回来,可能是煤厂那边加班。
于月莺在外头喊门。
老卫听到后,就让小儿子去开门,很快,于月莺就带着父亲跟妹妹进来了。
老卫看到三人,愣了愣:“小于,这是?”
“这是我父亲,我这是我妹妹。”于月莺不好意思的说道,“他们今天过来看我,我宿舍小,没地方住,卫叔,能不能让他们在这边住一晚?”
老卫听了后,说道:“去招待所住吧,这钱我出。”说着便站了起来,要带于强他们去招待所。
这人跟他们不熟,住他家不合适。
要是自家亲戚,挤一挤也就住了,可这……
于月莺听到是卫叔出钱,就答应了,之后,老卫就领着于强他们去了附近的招待所。
“有介绍信吗?”
“有。”
于强忍着咳意拿出了介绍信,老卫帮着办了住宿,交了一晚上的房费,“小于,你家里人来了,我就不打扰了。”说着便回去了。
老卫家饭只吃了一半,这会回去把菜热一热继续吃。
招待所。
于月莺看父亲咳得厉害,去外头找了服务员,要了一杯热水过来。
于强这才好转,他这是老毛病了,遇寒就咳。
等咳止住了,他才问于月莺:“月莺,你这边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跟贺大富领证吗?”
“爸,那贺家不行,这卫家一家四口都有工作,房子也比贺家大。跟我处对象的叫卫东,虽然个头不高,但是人比贺大富强一些,我觉得行。”于月莺极力的说着卫家的优点,朱婶是食堂的大厨,工资高,还有手艺。
卫叔在煤厂干了几十年了,这资历熬上来了,工资也上来了。
于强眉头渐渐舒展,他听了后,对卫家的情况很满意。
“月莺,还是你聪明。”
这女儿像他,脑子灵活,又会变通。
别看小女儿长得像他,但是性子却是像黄彩荷,有时候一根筋,脾气都写在脸上,容易吃亏。
这时,于月娥拉着被子盖到于强的腿上:“爸,外头冷,你要不先到被窝里坐着。”
于强摸了摸小女儿的头,“累了吧,饿不饿?”
“爸,我去外头买点吃的过来。”于月莺站起来出了门。刚才走急了,应该在铁路食堂拿点吃的,那边还便宜一些。
于月莺手上的钱不多,这段时间还是食堂包饭,她才没花什么钱。
于月莺买了三个包子两个馒头,包子一人一个,馒头谁饿谁吃。
“爸,你怎么突然过来了,妈怎么没来?”于月莺问,“她还在老家吗?”这挺怪的,这老两口感情好,去哪都是一块的,再说了,这外出一趟,她爸这身子不一定扛得住。没她妈,谁照顾她爸呢?
提到黄彩荷,于强吃东西都没胃口了。
于月娥更是生气,“妈跑了!”
跑了?!
于月莺大吃一惊,“怎么可能呢,爸,你说笑呢!”
在于月莺看来,这压根就不可能的事!
她妈当初为了她爸,连城里的户口都不工,工作也不要了,跟亲爹妈断绝关系也再所不惜,付出了二十多年,现在说跑了?
那这一辈子怎么算?
于强眼眶泛红:“你妈说很久没回娘家了,要回去看看,我就答应了。她说怕我回去,你姥姥姥爷见了我生气,我就听了她的,没跟着去。”说到这,于强又叹气,“你妹妹见我不愿意去,死活不肯去。”
还说让小女儿去认认门的。
之后黄彩荷就一个人回了娘家。
于月娥大声说:“妈把家里的东西都搬空了!”
“没有的事。”于强让小女儿不要多话,“就是一些糖啊,干货什么的,上回贺大富买的一点东西。”不是多贵重。
于月莺:“后来呢?”
“你妈走了之后,到如今都没有音讯。”于强愁道,“还去你姥姥家那片找过,没找着人,说是早就搬了家。”
朱婶道:“没事的。”
看来得快点了。
杜母看到于月莺领着于强两人往这边来了,也不跟朱婶多说了,“我家里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朱婶点头。
“姨妈,你就走了?”于月莺诧异道,“我宿舍小,这边住不下三人。”说着就要伸手去拉杜母。
杜母往旁边一避,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下她是装都不想装了。
于强看得直皱眉。
于月莺心里知道,把她爸安排到姨妈家住是没戏了,她头一转,“婶子,我爸跟我妹妹来了。”
朱婶笑笑:“给你半天假,你自己去安排吧。”
于月莺一愣。
这可是亲家,朱婶怎么是这个态度。
第102章 102
……
杜家。
杜母回到家后, 等杜父回来,就跟杜父说了于强带着女儿过来的事。
杜父听着。
杜母道:“我明天想坐车回娘家看看,这家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明天就走, 一来呢,去看看父母, 看看妹妹的情况。二来呢,她不在杜家, 这于月莺他们一家子想攀关系过来, 没她在,老杜这边不用顾忌。
杜父半天没说话, 后来,才低声问:“我妈怎么办?”这老人谁照顾?
杜母:“让得敏照顾吧。”
又不是只有老杜是杜奶奶的亲儿子,不是还有女儿吗?
杜父叹道:“她哪行啊。”
杜母拉长脸:“那我不管, 难不成因为照顾你这妈这事,我一辈子都不回娘家了?”没这样的道理。
她自问做得够好了, 现在老人身体不好, 她一直照顾着,一日三餐不缺, 这衣服也帮着洗,还想怎么样?
“我明天早上就走。”杜母态度强硬。
上回公公办丧事, 她父母来过,可那时家里人多, 住不下那么多人,两老当天来当天就走了,就是怕麻烦她。
杜父愁啊:“去几天?”
“不知道。”杜母本来就想去个一两天的, 可见杜父不让她回娘家, 那这回去几天可就不准了。
杜父:“要不我请两天假?”
妹妹是指望不上的, 他只能自己顶上了。
杜母脸更沉:“你妹妹有什么用啊,老人一天都不照顾,找男人倒是快。上个月才请的长假,这个月又请,这马上到年底了,这年货、这人情往来,你不好好想想!”
假请多了肯定是要扣钱的。
“那能怎么办?”杜父道:“得敏上回病了,觉得家里亏待她,这次跟那姓程的事妈又反对,母女俩心里有疙瘩,依得敏那性子,怎么可能不上班来照顾?”
现在杜得敏转了性子,天天上班。
一天假都不肯请了。
杜母:“那让文秀照顾,这孩子比她妈听话一些。”
杜父脑子一动:“不如让老五……”
“我明天带老五一起回娘家。”杜母肯定是不想让女儿留下来受罪的,再说了,她娘家本身也不差,父亲跟哥哥都是家匠厂的,都是手艺人,私下还帮人打打家具,这油水不少。带老五回娘家去,还能改善改善伙食。
她说完就站了起来往屋外走,得跟老五说一声,明天早点起来,出发去她娘家。还得带点换洗的行李。
杜父在屋里呆了一会,之后出了门,去了杜得敏的屋。
杜得敏没回来,只有文秀在家。
杜父去了杜奶奶的屋。
“妈,彩月的妹子好像出了点事,她要回趟娘家。”杜父顺便说了一下于强带孩子过来的事,“这于家的事也麻烦,她想避一避,省得那一家子人又住进来。”
本来家里有新丧,也不想太多人打扰。
杜奶奶愣了一会神。
“妈,就让文秀照顾你吧。”杜父道,“这孩子听话,到时候也不用做饭,就是去食堂打点吃的。”
晚上他会回来,到时候他干活。
杜奶奶缓缓点头。
母子俩谁都没有提杜得敏的事。
铁路食堂。
于月莺得了半天假,天都黑了,说是半天,也就是晚上这会不用在食堂帮忙。她听着朱婶的意思,不想管她家里人。
于月莺没有找朱婶歪缠,应下后,转头就带着父亲跟妹妹去了卫家。
老卫跟小儿子正在吃饭,大儿子卫东没回来,可能是煤厂那边加班。
于月莺在外头喊门。
老卫听到后,就让小儿子去开门,很快,于月莺就带着父亲跟妹妹进来了。
老卫看到三人,愣了愣:“小于,这是?”
“这是我父亲,我这是我妹妹。”于月莺不好意思的说道,“他们今天过来看我,我宿舍小,没地方住,卫叔,能不能让他们在这边住一晚?”
老卫听了后,说道:“去招待所住吧,这钱我出。”说着便站了起来,要带于强他们去招待所。
这人跟他们不熟,住他家不合适。
要是自家亲戚,挤一挤也就住了,可这……
于月莺听到是卫叔出钱,就答应了,之后,老卫就领着于强他们去了附近的招待所。
“有介绍信吗?”
“有。”
于强忍着咳意拿出了介绍信,老卫帮着办了住宿,交了一晚上的房费,“小于,你家里人来了,我就不打扰了。”说着便回去了。
老卫家饭只吃了一半,这会回去把菜热一热继续吃。
招待所。
于月莺看父亲咳得厉害,去外头找了服务员,要了一杯热水过来。
于强这才好转,他这是老毛病了,遇寒就咳。
等咳止住了,他才问于月莺:“月莺,你这边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跟贺大富领证吗?”
“爸,那贺家不行,这卫家一家四口都有工作,房子也比贺家大。跟我处对象的叫卫东,虽然个头不高,但是人比贺大富强一些,我觉得行。”于月莺极力的说着卫家的优点,朱婶是食堂的大厨,工资高,还有手艺。
卫叔在煤厂干了几十年了,这资历熬上来了,工资也上来了。
于强眉头渐渐舒展,他听了后,对卫家的情况很满意。
“月莺,还是你聪明。”
这女儿像他,脑子灵活,又会变通。
别看小女儿长得像他,但是性子却是像黄彩荷,有时候一根筋,脾气都写在脸上,容易吃亏。
这时,于月娥拉着被子盖到于强的腿上:“爸,外头冷,你要不先到被窝里坐着。”
于强摸了摸小女儿的头,“累了吧,饿不饿?”
“爸,我去外头买点吃的过来。”于月莺站起来出了门。刚才走急了,应该在铁路食堂拿点吃的,那边还便宜一些。
于月莺手上的钱不多,这段时间还是食堂包饭,她才没花什么钱。
于月莺买了三个包子两个馒头,包子一人一个,馒头谁饿谁吃。
“爸,你怎么突然过来了,妈怎么没来?”于月莺问,“她还在老家吗?”这挺怪的,这老两口感情好,去哪都是一块的,再说了,这外出一趟,她爸这身子不一定扛得住。没她妈,谁照顾她爸呢?
提到黄彩荷,于强吃东西都没胃口了。
于月娥更是生气,“妈跑了!”
跑了?!
于月莺大吃一惊,“怎么可能呢,爸,你说笑呢!”
在于月莺看来,这压根就不可能的事!
她妈当初为了她爸,连城里的户口都不工,工作也不要了,跟亲爹妈断绝关系也再所不惜,付出了二十多年,现在说跑了?
那这一辈子怎么算?
于强眼眶泛红:“你妈说很久没回娘家了,要回去看看,我就答应了。她说怕我回去,你姥姥姥爷见了我生气,我就听了她的,没跟着去。”说到这,于强又叹气,“你妹妹见我不愿意去,死活不肯去。”
还说让小女儿去认认门的。
之后黄彩荷就一个人回了娘家。
于月娥大声说:“妈把家里的东西都搬空了!”
“没有的事。”于强让小女儿不要多话,“就是一些糖啊,干货什么的,上回贺大富买的一点东西。”不是多贵重。
于月莺:“后来呢?”
“你妈走了之后,到如今都没有音讯。”于强愁道,“还去你姥姥家那片找过,没找着人,说是早就搬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