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236节
杜思苦拿出《自行车车间的建设计划》递给了余凤敏, “你跟顾主任都谈好了,这字该签了。”
余凤敏接过计划书一瞧, 上面还有杜思苦的名字呢,也在负责人这一栏,只不过在第二批, 第一批的名字留了空位。
“写这吗?”余凤敏指着空座位问。
“写我名字旁边, 或者下面。”杜思苦道, “上面是留给厂领导跟顾主任他们的。”
前面的才是第一责任人。
她觉得自己的名字就是凑数的。
当然了,她跟舒师傅作为车间的发起人,等车间建好,相信厂里不会亏待他们的。
余凤敏把名字签在了杜思苦旁边。
下午。
杜思苦把计划书交给了顾主任。
“你昨天扫盲班的课讲得不错。”顾主任问她,“你还对人造卫星有研究?”
杜思苦摇头道:“就是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了,想着机修厂的同志应该多增加点知识,就讲了这个。”又强调,“我听朱同志说过,宋良同志讲的都是比较深的技术知识,我肯定没法跟他讲得一样啊。”
宋良可是外面引进的人才,骨干技术员。
顾主任问杜思苦:“以后想长驻扫盲班吗?”
杜思苦课讲得不错,主要是扫盲班的同学们爱听,这就很难得了。
杜思苦道:“我觉得自己的知识还很不足,我接下来这段时间想多去图书馆学习专业书。”
顾主任明白了。
他说道:“行,那就等明年再说。”之后顾主任又说起了一件事,“拖拉机厂那边每个月咱们机修厂都要派人去一次,开会学习。”
研讨会。
这事为什么要跟她说呢?
杜思苦想了又想,“顾主任,天冷了,坐拖拉车后面会把人冻着的,风大。”让她当司机?等入冬,到了十二月,不光是下雨,说不定还会下雪呢。
这拖拉机能行吗?
顾主任一想也是,就让杜思苦走了。
杜思苦走到门口回头问:“主任,我十一月份有假吧?”
“有四天假。”
“我一号想休息。”杜思苦赶紧说。
天冷了,她得再去趟纺织厂,不说弄点棉花,弄点毛线团也行啊。
“休吧。”顾主任道。
28号上午九点。
范苗的火车到了终点站,这边气候更冷了一些,三人下了车后,去火车站的值班民警室,借电话拔了这边在正在建的机械厂的电话。
山里信号不好,打了几次没打通。
他们准备中午的时候再试试。
火车站这边的值班民警跟阳市的民警通过电话,知道范苗三人是机修厂的之后,询问了一下情况。
“你就是范苗?”阳市那边有家属报了失踪案。
原来人在这呢。
范苗站在了杨同志的身后,语气有些小心:“我是,同志,有什么事吗?”
“你家里人在找你,知道吗?”民警同志说。
阳市那边的民警把小王抓起来了,范家人也在接受审讯,这边并没有得到消息。
这年头通讯落后,如果不是紧急的事,一般不会频繁的联系。
家人?
听到这两个字,范苗心里一颤,她望着民警,真诚说道,“我是来支援三线建设的,家里人很反对,我就自个来了。民警同志,您能不能不要把我的具体下落告诉他们,如果那边问起来,您就说我平安就行了。”
民警同志一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范苗道:“我想出自己的一份力,让国家更好。”
虽然她的力量微不足道,虽然这可能是一句大话空话,但是她会努力的。
不管怎么说,在这里扎根,用自己的双手干活,养活自己,比在家里被逼着嫁人生孩子强。
“好,你家里那边要是再问,我会跟他们说的。”
民警同志点头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有自己不后悔就行。
一晃又是两天过去了。
阳市下雨了,寒潮来了,气温一下子降了好多。
杜思苦到底是没穿那件桃红色的新毛衣,她把袖口短了一截的旧毛衣给穿上了,这毛衣领口也是磨损的,到底穿了几年啊?
好在机修厂的工作服厚实,扛风,她又是在车间工作,现在勉强不冷。
余凤敏已经去厂图书馆上班了。
图书馆里面书多,架子多,墙少,显得很空,这地方一空就漏风,在借处书坐久了,脚都是凉的。
余凤敏已经准备回家拿棉鞋了。
仓库那边好一些,这边的门成天都是关着的,不像图书馆,老有人进进出出。
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袁秀红问杜思苦两人:“我下午要去趟邮局,你们有要寄的东西吗?”她要给爷爷寄毛衣。
杜思苦没有要寄的东西,也不知道上次给二哥寄去的东西,二哥收到了吗。
江原化工厂。
机修厂的几位同志没帮上忙,开始两天化工厂的人还热情了一下,后来就又有别的厂的技术工人过来,化工厂这边的同志就冷淡下来了。
宋良倒是习惯了
阮子柏似乎对化工厂的态度有些看法,当然了,他一向是扑克脸,就算是有看法从这张脸上也看不出来。
“机修厂的几位同志,能不能帮个忙?”化工厂的工人跑过来找他们。
很急。
“出了什么事?”阮子柏问。
“车间设备老化,厂里一直报修,没批下来,说耽误时间,”这位工人低声说,“刚才设备那边冒白烟了,我们同志已经去找领导了,我听说您们是机修厂的,能不能过去帮忙看看?”
机修厂的同志应该会是修机器的。
他们化工厂的机器一向是分厂维修的,分厂那边得到消息派人过来,只怕要来不及。
宋良往工人指的方向看去,那边果然冒着浓浓白烟。
“走。”
去看看。
阮子柏二话也说,也过去了,冒白烟的地方正是车间核心的地方。
“安全头盔呢?”
“我的给您。”
宋良跟阮子柏都分到了工人给的安头盔,他们进了车间,有其他工人领路,他们继续往里面走。
到了。
设备异常,中心区的分离泵出现了问题,得把阀门关了。
外头。
“厂领导来了吗?”
“在路上了,马上就到。”
化工厂的人一边说一边等,又过了好一会,厂领导们终于过来了。
“怎么回事,车间不是报修了吗?”厂长问。
车间是报修了,但上面怕耽误生产,不给批。车间的机器三班倒的工作,这才出了问题。
车间主任抹着汗:“还没来得及修。”
这机器一停,生产效率就低了,这效率一低,工人的工资就降了,大家都不愿意。
总工往车间里面走,他去看看。
就在这时,车间里面的浓烟突然变少了,慢慢的,浓烟越来越少,车间内巨大的轰鸣声也停了下来。
“谁在里面?”厂领导问。
一时间安静无声,没人知道是什么情况。
有个工厂举起了手:“是阳市机修厂的同志,我看这边情况不好,就去请了他们过来。”
阳市机修厂,在外省名气不大。
而且跟化工厂比,机修厂不管是规模还是工厂占地都要小一些。
过了一会,被烟熏得乌黑的宋良跟阮子柏出来了。
两人咳得厉害。
过了好一会,才停下。
余凤敏接过计划书一瞧, 上面还有杜思苦的名字呢,也在负责人这一栏,只不过在第二批, 第一批的名字留了空位。
“写这吗?”余凤敏指着空座位问。
“写我名字旁边, 或者下面。”杜思苦道, “上面是留给厂领导跟顾主任他们的。”
前面的才是第一责任人。
她觉得自己的名字就是凑数的。
当然了,她跟舒师傅作为车间的发起人,等车间建好,相信厂里不会亏待他们的。
余凤敏把名字签在了杜思苦旁边。
下午。
杜思苦把计划书交给了顾主任。
“你昨天扫盲班的课讲得不错。”顾主任问她,“你还对人造卫星有研究?”
杜思苦摇头道:“就是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了,想着机修厂的同志应该多增加点知识,就讲了这个。”又强调,“我听朱同志说过,宋良同志讲的都是比较深的技术知识,我肯定没法跟他讲得一样啊。”
宋良可是外面引进的人才,骨干技术员。
顾主任问杜思苦:“以后想长驻扫盲班吗?”
杜思苦课讲得不错,主要是扫盲班的同学们爱听,这就很难得了。
杜思苦道:“我觉得自己的知识还很不足,我接下来这段时间想多去图书馆学习专业书。”
顾主任明白了。
他说道:“行,那就等明年再说。”之后顾主任又说起了一件事,“拖拉机厂那边每个月咱们机修厂都要派人去一次,开会学习。”
研讨会。
这事为什么要跟她说呢?
杜思苦想了又想,“顾主任,天冷了,坐拖拉车后面会把人冻着的,风大。”让她当司机?等入冬,到了十二月,不光是下雨,说不定还会下雪呢。
这拖拉机能行吗?
顾主任一想也是,就让杜思苦走了。
杜思苦走到门口回头问:“主任,我十一月份有假吧?”
“有四天假。”
“我一号想休息。”杜思苦赶紧说。
天冷了,她得再去趟纺织厂,不说弄点棉花,弄点毛线团也行啊。
“休吧。”顾主任道。
28号上午九点。
范苗的火车到了终点站,这边气候更冷了一些,三人下了车后,去火车站的值班民警室,借电话拔了这边在正在建的机械厂的电话。
山里信号不好,打了几次没打通。
他们准备中午的时候再试试。
火车站这边的值班民警跟阳市的民警通过电话,知道范苗三人是机修厂的之后,询问了一下情况。
“你就是范苗?”阳市那边有家属报了失踪案。
原来人在这呢。
范苗站在了杨同志的身后,语气有些小心:“我是,同志,有什么事吗?”
“你家里人在找你,知道吗?”民警同志说。
阳市那边的民警把小王抓起来了,范家人也在接受审讯,这边并没有得到消息。
这年头通讯落后,如果不是紧急的事,一般不会频繁的联系。
家人?
听到这两个字,范苗心里一颤,她望着民警,真诚说道,“我是来支援三线建设的,家里人很反对,我就自个来了。民警同志,您能不能不要把我的具体下落告诉他们,如果那边问起来,您就说我平安就行了。”
民警同志一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范苗道:“我想出自己的一份力,让国家更好。”
虽然她的力量微不足道,虽然这可能是一句大话空话,但是她会努力的。
不管怎么说,在这里扎根,用自己的双手干活,养活自己,比在家里被逼着嫁人生孩子强。
“好,你家里那边要是再问,我会跟他们说的。”
民警同志点头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有自己不后悔就行。
一晃又是两天过去了。
阳市下雨了,寒潮来了,气温一下子降了好多。
杜思苦到底是没穿那件桃红色的新毛衣,她把袖口短了一截的旧毛衣给穿上了,这毛衣领口也是磨损的,到底穿了几年啊?
好在机修厂的工作服厚实,扛风,她又是在车间工作,现在勉强不冷。
余凤敏已经去厂图书馆上班了。
图书馆里面书多,架子多,墙少,显得很空,这地方一空就漏风,在借处书坐久了,脚都是凉的。
余凤敏已经准备回家拿棉鞋了。
仓库那边好一些,这边的门成天都是关着的,不像图书馆,老有人进进出出。
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袁秀红问杜思苦两人:“我下午要去趟邮局,你们有要寄的东西吗?”她要给爷爷寄毛衣。
杜思苦没有要寄的东西,也不知道上次给二哥寄去的东西,二哥收到了吗。
江原化工厂。
机修厂的几位同志没帮上忙,开始两天化工厂的人还热情了一下,后来就又有别的厂的技术工人过来,化工厂这边的同志就冷淡下来了。
宋良倒是习惯了
阮子柏似乎对化工厂的态度有些看法,当然了,他一向是扑克脸,就算是有看法从这张脸上也看不出来。
“机修厂的几位同志,能不能帮个忙?”化工厂的工人跑过来找他们。
很急。
“出了什么事?”阮子柏问。
“车间设备老化,厂里一直报修,没批下来,说耽误时间,”这位工人低声说,“刚才设备那边冒白烟了,我们同志已经去找领导了,我听说您们是机修厂的,能不能过去帮忙看看?”
机修厂的同志应该会是修机器的。
他们化工厂的机器一向是分厂维修的,分厂那边得到消息派人过来,只怕要来不及。
宋良往工人指的方向看去,那边果然冒着浓浓白烟。
“走。”
去看看。
阮子柏二话也说,也过去了,冒白烟的地方正是车间核心的地方。
“安全头盔呢?”
“我的给您。”
宋良跟阮子柏都分到了工人给的安头盔,他们进了车间,有其他工人领路,他们继续往里面走。
到了。
设备异常,中心区的分离泵出现了问题,得把阀门关了。
外头。
“厂领导来了吗?”
“在路上了,马上就到。”
化工厂的人一边说一边等,又过了好一会,厂领导们终于过来了。
“怎么回事,车间不是报修了吗?”厂长问。
车间是报修了,但上面怕耽误生产,不给批。车间的机器三班倒的工作,这才出了问题。
车间主任抹着汗:“还没来得及修。”
这机器一停,生产效率就低了,这效率一低,工人的工资就降了,大家都不愿意。
总工往车间里面走,他去看看。
就在这时,车间里面的浓烟突然变少了,慢慢的,浓烟越来越少,车间内巨大的轰鸣声也停了下来。
“谁在里面?”厂领导问。
一时间安静无声,没人知道是什么情况。
有个工厂举起了手:“是阳市机修厂的同志,我看这边情况不好,就去请了他们过来。”
阳市机修厂,在外省名气不大。
而且跟化工厂比,机修厂不管是规模还是工厂占地都要小一些。
过了一会,被烟熏得乌黑的宋良跟阮子柏出来了。
两人咳得厉害。
过了好一会,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