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141节
就不能缓缓吗?
杜母也没法子,“你爸改的日子,我有什么办法,本来定的是11号。你爸说家里人多,让你表姐先回家去,本来买的今天的票,还是我好说歹说才改到明天的。”
唉。
老杜平常挺好说话,可这次月莺确实多话了,惹着他了。
非把人送走。
杜母后来想到杜父打的那个比方,如果是她爸妈,有人乱说,她肯定要乱棒把人打走的。
那不是丧门星是什么。
表姐要相亲了?
现在没工作,就相亲了。
跟上辈子完全不一样了呢,上辈子学校寄来的工作介绍信被于月莺拿到了,顶了杜思苦的工作,进了纺织厂。
户口也迁过去了。
之后,于月莺就没怎么回过杜家,还是结婚那会,请杜家人过去撑面子。
那会杜爷爷已经去世了,杜奶奶常年卧床。
老三去了煤厂,老四嫁人了,老五上学,只有杜父一个人工作,还有杜得敏这个花钱大手大脚的,家里过得紧巴巴的。
‘记忆’里,杜思苦嫁人后,一直住在沈家,不光如此,她还杜家沈家来回跑,不说家务了,照顾杜奶奶,也有她那一份。
杜奶奶病久了,脾气不好。
“妈,贺家知道表姐家里的情况吗?”杜思苦问。
杜母瞧了她一眼,低声说,“当然知道,贺大富这孩子老实得过头了,年纪又大。这样的男人能过日子,但是指望他有大出息,那是不可能了。”
要不,人家也不会放着本地的姑娘不找,宁愿找外来的。
城里好一点的姑娘也瞧不上贺大富啊。
“他干什么的,有工作吗?”杜思苦又问。
表姐于月莺的眼光可不低,没有正式工作的,她可不愿意。
“当然有,是煤厂的,虽然辛苦一些,但毕竟是正式工。”说到这,杜母表情有些惋惜,“他爸原本是酱油厂的,死了之后,这工作该给他的,可是被他妈给了他弟弟。”贺大富这才去煤厂的。
还是找了好几道人,才谋到的工作。
煤厂!
他是煤厂的!
杜思苦眼睛亮了,“那咱们家冬天买的便宜煤,是找的他吗?”
“不是,咱们家的煤都是卫叔那边送过来的,”这事老三知道,“朱婶之前还给我介绍了煤厂的工作呢,妈不同意。”
卫叔!
爸嘴里经常提的老卫家。
杜思苦弄明白了。
这下,纺织厂保卫科那同志的便宜煤有着落了。
杜思苦心情不错。
下回去纺织厂那边拿棉花,从大门口进的时候,她心可不虚了。
“好了,好了,别站在这说话了。老四,你跟我回家,帮忙做饭。”杜母安排任务,“老三,你去贺家,跟你蒋婶好好说。”
杜母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要是你蒋婶不同意改日子,那这事就算了。”
儿子们回了家,杜母心里高兴呢,她可不想为了于月莺这没影的亲事,跟杜父吵起来。
让孩子听到了不好。
杜老三:“妈,这篮子重,我先帮你们提回去,贺大富家不也是跟咱们家顺路吗。”
都是一个方向。
杜母倒是同意了。
回去的路上,杜母没说话,脑子里一个劲的在想会做什么菜,没买着排骨,买着肉了,到时候做个红烧肉吧。今天碰到大队里来卖鸡鸭的了,她运气好,抢到了一个。
做个鸡汤,就怕家里的锅不够用。
“老四,等会你去沈家借个锅,回头在院里起个火,用三角架,把锅放在架子上,就在院里煮汤,可得看着火。”杜母决定让老四煮汤。
她去厨房做其他菜。
杜思苦:“行。”
在外头煮汤,比在厨房里头切菜炒菜,弄这弄那强。
而且厨房不算大,两个人在里头干活,很挤。
三人往家走。
药店。
杜二拿了些冶胃病的药,他想了想,又拿了些止疼药。
大哥杜文买的是补身体的营养片,还买了麦乳精,一共四罐。杜二见状,又拿了一罐,“大哥,我的这份你帮我一起付了吧。”
“结账。”
两兄弟拿的东西,都是杜文付的钱。
杜二道:“我们大队年底才发钱。”他手上还有一些钱,老三寄过去的,买了来回的火车票,还能剩一些。
不过,他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当然不能花自己钱了。
杜文看了他一眼:“不用还。”
杜二笑了,他就知道会这样,还是大哥大气。
出了药店。
回家的路上,杜文犹豫再三,还是跟杜二说了:“你大嫂怀孕了,月份还小,部队那边工资虽然高,但是买不好什么好东西。回头你看看能不能在乡下那边收点野味,给我寄过去。”
“好。”杜二一口答应。
大哥大嫂结婚三年多了,一直没孩子。
之前大哥大嫂还住家里的时候,他妈没少为孩子的事跟大嫂置气。
“你大嫂月子浅,这事先不跟家里说。”杜文叮嘱。
杜二点头,又问,“我听说有些人怀孕吐得厉害,喜欢吃酸的辣的,等我回去打听打听,给你弄一些。”
“好。”杜文从口袋里摸出三十块钱,递了过去,“回头我还要再买些布料,这钱你先拿着,要是不够,写信跟我说。”
杜二没客气,收了。
有钱才好办事,回头他富裕了,以后多给孩子买些吃的用的就行。
一家人,不用那么计较。
铁路家属大院。
于月莺今天勤快得很,衣服泡了洗了,全部都晾天院子里的绳子上了。还去厨房烧了水,把家里的暖水瓶全部灌上了热水。
一早上就没歇过。
她干完也不休息,把从家里带来的干豆角用热水泡了,准备中午做饭用。
这可把坐在轮椅上的杜奶奶看傻眼了。
这几天没见,这小于是转了性子了?
“杜奶奶,你渴不渴,我给你倒茶喝。”于月莺冲杜奶奶笑。
杜奶奶指了院子里的椅子,“你忙了一早上了,坐吧,歇一歇。”倒底是不忍心,瞧瞧这孩子都累出汗了。
不管于月莺是出乎什么目的,但是这活是真的干了。
没过一会。
杜母跟杜思苦提着满满的菜回来了,老三刚才在路口跟他们分开了,他手里的那个苹果也交给了杜母,说中午分着吃。
杜母把大苹果藏到菜篮子底下了,用菜盖着。
“奶奶。”
“表姐。”
杜思苦进来就喊了人,看了一圈,没看到老五,便问,“老五人呢?”
红布料还得给老五呢。
杜奶奶:“她这几天累着了,在屋里补觉呢,你们干活小点声,别吵着她了。”昨天老五给她找轮椅也是跑了一天,昨天晚上三人挤在一屋,估计也没睡好。
可怜老五这孩子了。
杜思苦点点头。
明白。
只是,老五现在在哪个屋睡来着?
于月莺低眉顺眼的过来接杜思苦手里的东西,“老四,这东西重,给我吧。”
杜思苦:“不用,我把东西放到桌子上就行。”
已经到家了。
于月莺听到话,冲杜思苦笑了一下,“那我去帮姨妈了。”说完,跟在杜母身后进了厨房。
杜思苦看了好几眼。
表姐这个样子真少见啊。
上辈子,表姐拿了纺织厂的正式工作后,张牙舞爪的,头抬抬高高人的,都不拿正眼瞧那些没工作的人。
杜母也没法子,“你爸改的日子,我有什么办法,本来定的是11号。你爸说家里人多,让你表姐先回家去,本来买的今天的票,还是我好说歹说才改到明天的。”
唉。
老杜平常挺好说话,可这次月莺确实多话了,惹着他了。
非把人送走。
杜母后来想到杜父打的那个比方,如果是她爸妈,有人乱说,她肯定要乱棒把人打走的。
那不是丧门星是什么。
表姐要相亲了?
现在没工作,就相亲了。
跟上辈子完全不一样了呢,上辈子学校寄来的工作介绍信被于月莺拿到了,顶了杜思苦的工作,进了纺织厂。
户口也迁过去了。
之后,于月莺就没怎么回过杜家,还是结婚那会,请杜家人过去撑面子。
那会杜爷爷已经去世了,杜奶奶常年卧床。
老三去了煤厂,老四嫁人了,老五上学,只有杜父一个人工作,还有杜得敏这个花钱大手大脚的,家里过得紧巴巴的。
‘记忆’里,杜思苦嫁人后,一直住在沈家,不光如此,她还杜家沈家来回跑,不说家务了,照顾杜奶奶,也有她那一份。
杜奶奶病久了,脾气不好。
“妈,贺家知道表姐家里的情况吗?”杜思苦问。
杜母瞧了她一眼,低声说,“当然知道,贺大富这孩子老实得过头了,年纪又大。这样的男人能过日子,但是指望他有大出息,那是不可能了。”
要不,人家也不会放着本地的姑娘不找,宁愿找外来的。
城里好一点的姑娘也瞧不上贺大富啊。
“他干什么的,有工作吗?”杜思苦又问。
表姐于月莺的眼光可不低,没有正式工作的,她可不愿意。
“当然有,是煤厂的,虽然辛苦一些,但毕竟是正式工。”说到这,杜母表情有些惋惜,“他爸原本是酱油厂的,死了之后,这工作该给他的,可是被他妈给了他弟弟。”贺大富这才去煤厂的。
还是找了好几道人,才谋到的工作。
煤厂!
他是煤厂的!
杜思苦眼睛亮了,“那咱们家冬天买的便宜煤,是找的他吗?”
“不是,咱们家的煤都是卫叔那边送过来的,”这事老三知道,“朱婶之前还给我介绍了煤厂的工作呢,妈不同意。”
卫叔!
爸嘴里经常提的老卫家。
杜思苦弄明白了。
这下,纺织厂保卫科那同志的便宜煤有着落了。
杜思苦心情不错。
下回去纺织厂那边拿棉花,从大门口进的时候,她心可不虚了。
“好了,好了,别站在这说话了。老四,你跟我回家,帮忙做饭。”杜母安排任务,“老三,你去贺家,跟你蒋婶好好说。”
杜母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要是你蒋婶不同意改日子,那这事就算了。”
儿子们回了家,杜母心里高兴呢,她可不想为了于月莺这没影的亲事,跟杜父吵起来。
让孩子听到了不好。
杜老三:“妈,这篮子重,我先帮你们提回去,贺大富家不也是跟咱们家顺路吗。”
都是一个方向。
杜母倒是同意了。
回去的路上,杜母没说话,脑子里一个劲的在想会做什么菜,没买着排骨,买着肉了,到时候做个红烧肉吧。今天碰到大队里来卖鸡鸭的了,她运气好,抢到了一个。
做个鸡汤,就怕家里的锅不够用。
“老四,等会你去沈家借个锅,回头在院里起个火,用三角架,把锅放在架子上,就在院里煮汤,可得看着火。”杜母决定让老四煮汤。
她去厨房做其他菜。
杜思苦:“行。”
在外头煮汤,比在厨房里头切菜炒菜,弄这弄那强。
而且厨房不算大,两个人在里头干活,很挤。
三人往家走。
药店。
杜二拿了些冶胃病的药,他想了想,又拿了些止疼药。
大哥杜文买的是补身体的营养片,还买了麦乳精,一共四罐。杜二见状,又拿了一罐,“大哥,我的这份你帮我一起付了吧。”
“结账。”
两兄弟拿的东西,都是杜文付的钱。
杜二道:“我们大队年底才发钱。”他手上还有一些钱,老三寄过去的,买了来回的火车票,还能剩一些。
不过,他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当然不能花自己钱了。
杜文看了他一眼:“不用还。”
杜二笑了,他就知道会这样,还是大哥大气。
出了药店。
回家的路上,杜文犹豫再三,还是跟杜二说了:“你大嫂怀孕了,月份还小,部队那边工资虽然高,但是买不好什么好东西。回头你看看能不能在乡下那边收点野味,给我寄过去。”
“好。”杜二一口答应。
大哥大嫂结婚三年多了,一直没孩子。
之前大哥大嫂还住家里的时候,他妈没少为孩子的事跟大嫂置气。
“你大嫂月子浅,这事先不跟家里说。”杜文叮嘱。
杜二点头,又问,“我听说有些人怀孕吐得厉害,喜欢吃酸的辣的,等我回去打听打听,给你弄一些。”
“好。”杜文从口袋里摸出三十块钱,递了过去,“回头我还要再买些布料,这钱你先拿着,要是不够,写信跟我说。”
杜二没客气,收了。
有钱才好办事,回头他富裕了,以后多给孩子买些吃的用的就行。
一家人,不用那么计较。
铁路家属大院。
于月莺今天勤快得很,衣服泡了洗了,全部都晾天院子里的绳子上了。还去厨房烧了水,把家里的暖水瓶全部灌上了热水。
一早上就没歇过。
她干完也不休息,把从家里带来的干豆角用热水泡了,准备中午做饭用。
这可把坐在轮椅上的杜奶奶看傻眼了。
这几天没见,这小于是转了性子了?
“杜奶奶,你渴不渴,我给你倒茶喝。”于月莺冲杜奶奶笑。
杜奶奶指了院子里的椅子,“你忙了一早上了,坐吧,歇一歇。”倒底是不忍心,瞧瞧这孩子都累出汗了。
不管于月莺是出乎什么目的,但是这活是真的干了。
没过一会。
杜母跟杜思苦提着满满的菜回来了,老三刚才在路口跟他们分开了,他手里的那个苹果也交给了杜母,说中午分着吃。
杜母把大苹果藏到菜篮子底下了,用菜盖着。
“奶奶。”
“表姐。”
杜思苦进来就喊了人,看了一圈,没看到老五,便问,“老五人呢?”
红布料还得给老五呢。
杜奶奶:“她这几天累着了,在屋里补觉呢,你们干活小点声,别吵着她了。”昨天老五给她找轮椅也是跑了一天,昨天晚上三人挤在一屋,估计也没睡好。
可怜老五这孩子了。
杜思苦点点头。
明白。
只是,老五现在在哪个屋睡来着?
于月莺低眉顺眼的过来接杜思苦手里的东西,“老四,这东西重,给我吧。”
杜思苦:“不用,我把东西放到桌子上就行。”
已经到家了。
于月莺听到话,冲杜思苦笑了一下,“那我去帮姨妈了。”说完,跟在杜母身后进了厨房。
杜思苦看了好几眼。
表姐这个样子真少见啊。
上辈子,表姐拿了纺织厂的正式工作后,张牙舞爪的,头抬抬高高人的,都不拿正眼瞧那些没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