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余美溪看了看尺寸随即就笑了起来,难怪要定做,这买不到这么大尺寸的床,她和林春桃说道:“妹子,这纸我带走了,回去给师傅看看。”
  林春桃点了点头。
  末了孙虎才突然问道:“林娘子,院墙呢,你是喜欢竹篱笆的,还是要土坯的?”
  “土坯的,高度的话六尺左右,院门的话前一道大门,后院也要留一道,左右两个角门就可以。”
  得了话,也没其他的事情后,余美溪和孙虎就走了。
  林春桃从她们出的屋门,余美溪道:“春桃妹子,我们争取明天就给你把图弄出来,导到时候再过来找你。”
  “好,辰时前我可能在县城,往后我应该就回家了。”
  余美溪应和了一声。
  眼看着她们走远,林春桃才回了院子。
  桂枝婶她们听着林春桃和这俩人说了半天,这屋子要弄成什么样子她心里都有数,她还不到二十岁,做啥都这么有条有理的,让人有些佩服。
  送走了余美溪她们,昨晚泡了豆子,林春桃准备蒸豆子捂酱了。
  孟纭已经把这些日子林家晖买了多少豆子和辣椒这些全部都记好了,她把本子给了林春桃,顺便找林春桃要新本子,记录一下花出去的钱。
  林春桃接过来看了看,孟纭的字写得很好看,偏细长,但很工整,看着很娟秀清爽。
  林春桃点了点头,给她拿了新的本子,随即说道:“弄完你家里要是有事儿你就可以先回去忙,等着一会儿家晖回来,那你再回来,他最近可能中午回来一趟,下午再出去,傍晚回来。”
  孟纭有些惊讶,第一天做活计,怎么好就这么走?
  第91章
  但林春桃说话,孟纭就笑着听着,她拿了本子就去忙活了。
  林春桃这边也有很多事儿,两百斤的豆子,林春桃分两盆泡的。
  这木盆大,泡的时候只有半盆,但现在已经是满满当当的两盆了,那豆子已经泡得大了一倍,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脱落的豆壳。
  林春桃看着这两大盆,这可是个大活计,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始干活。
  泡下来的这些豆壳有不少,之前是用舂的,所以这豆壳很难舂碎,没办法入酱,她过阵子想用石磨试一试,要是能研磨成豆粉似的,那她就拿来入酱。
  她让林春荷拿了个筲箕来,将这些豆壳都捞了放进筲箕里,有些豆子也是破壳了但是未脱落,林春桃抓起来稍微搓揉,便将豆壳剥离下来。
  搓豆子去壳换水,林春桃感觉这豆子估计要搞挺久的,和旁边的林春荷说道:“去把蒸笼拿来洗下,小点的那个瓦盆也拿出来给我,准备弄了蒸豆子。”
  林春荷闻言便迅速跑进屋子把蒸笼和瓦盆都给抱了出来。
  林春桃把那搓过壳的豆子直接放入小瓦盆里。
  “姐,小盆里的豆还要洗一遍的吗?”
  林春桃道:“嗯,再洗一遍,干净的就可以蒸了。”
  林春荷道:“那我来洗吧。”
  说着她就开始舀水干活了,林春桃让裴英把那大木桶拿了出来,现在还没用到,暂时拿来装水了,不然挑回来的那两桶水不够用的。
  林朵儿蹲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有些无聊了,她起身说道:“猪草要不够了,我先去割猪草了。”
  林春桃叮嘱道:“别去太远,割猪草的时候小心点。”
  “晓得了。”
  她说着背着背篓拿了镰刀就出门去了。
  林春桃和林春荷开始弄豆子,那木盆比较浅,板凳又有些高,条椅也高,姐妹俩一人抱一个石头坐着干活,高度恰*好合适。
  林春桃说:“这以后得搞几个那种小矮凳来用。”
  桂枝婶闻言想起自家楼上那一堆小竹椅,和林春桃说道:“一会儿我回去给你拿几个,你大山叔之前用竹子做了一堆小矮凳。”
  林春桃眼神一亮,随即笑道:“大山叔还扎竹椅吗?我之前都没瞧见。”
  “好久之前做的了,形状不好看,都丢在楼上放着,一直没有拿下来,也没有拿去卖。”桂枝婶说着又看了看她坐着的那石头,她把簸箕放在一边,随后道:“我现在跑去给你拿几个过来。”
  林春桃想着一会儿就要回去吃饭了,省得跑,但桂枝婶已经起身了,林春桃就随她去了。
  她走后,孙氏笑道:“你桂枝婶家那个竹椅,是不太好看,但是很扎实,之前她拿去卖没卖掉,回来给了我四把,好些年了,现在都还好好的。”
  林春桃听孙氏也说不太好看,她很好奇啊,到底是有多不好看。
  桂枝婶去得快回来得也快,她回来背了个背篓回来。
  “啊,婶娘,你这拿了多少个?”
  桂枝婶回道:“给你拿了八个,你先用着,不够我再给你拿。”
  说着话,裴英和孙氏都急忙过去把那背篓从后面抱下来,林春桃走到了旁边,看清楚了这竹椅的庐山真面目。
  林春桃记得一般很多竹椅都会是四脚用竹筒固定,受力位置再用细竹条编织而成,但这个不是,这个直接用的竹片和前后的竹子拼接在一处。
  其实不算很难看,但是有些笨拙的感觉。
  拿去卖的话,不够漂亮,自己用的话,肯定是很牢固,可以用很多年。
  而且矮小,要是洗菜洗衣裳坐着用的话非常方便,可太实用了。
  林春桃笑道:“婶娘,这个你们拿去卖多少钱?”
  桂枝婶直接摆了摆手,“别提了,提起来就气。”
  孙氏在旁边替她说道:“你婶娘拿去卖,喊八文钱一个,那问价的人问她两文卖不卖,你婶娘肯定说卖不了啊,结果那砍脑壳的说了句,这么个丑东西,两文我拿回去还碍眼呢!”
  林春桃听到这话有些哭笑不得,桂枝婶说道:“气得我哟,好想把他打一顿。”
  林春桃笑了一声:“我都不知道大山叔还会做这个竹椅,早知道我都买。”
  “你要用还买啥,直接跟我说,我给你拿,不用给钱,这椅子也是你叔犟,我说这样不好看,他说,要卖给人的,做扎实点好!结果做成这样子人家嫌丑。”
  这竹椅拿来,林春桃把石头搬走,竹椅坐着舒服点,它还有一个靠背,靠着也挺舒服的。
  林春桃搓洗豆壳,林春荷过一遍清水,然后捞入蒸笼里面,姐妹俩搭配干活,做得还挺快,不过那豆子泡开后,也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次用蒸笼蒸,林春桃不敢放入太多,只铺了一寸左右的厚度,想先试试,看看效果,要是很快能蒸透,那下一次再多放一些,万一到时候都没蒸熟,全是夹生的可就不好了。
  孟纭记录这几日的账务明细很快就弄好了,弄完后她收拾了一下东西,把本子和笔墨纸砚收好,随后就过去给林春桃帮忙。
  “弄好啦?”
  林春桃问,孟纭点了点头,“好了,东家一会儿看看。”
  林春桃笑道:“不用喊我东家,喊名字,喊林娘子都行。”
  林春桃话落,孟纭笑了笑:“好。”
  话落,她也拿了个竹椅来在林春桃旁边坐下,撩起袖子就准备干活。
  林春桃刚想说不用的,但她话还没说出口呢,孟纭就道:“我等家晖中午回来,下午我再回去,我大嫂想着这边能种荞麦了,这两日再去翻一下地,准备种点荞麦下去。”
  林春桃闻言问道:“你们没翻的地还多吗?”
  孟纭:“不算很多了。”
  孙氏道:“荞麦熟得快,过几日种下去,你们多种点甜荞,两个多月就可以去收了。”
  “苦荞稍微晚一点点。”
  孟纭是来这边才知道荞麦,她们家那边是不种荞麦的,她也只是听说,都不晓得那入冬后那荞麦还能不能活。
  此时孙氏她们都在,孟纭就直接询问道:“入冬后,那荞麦还能成吗?”
  孙氏瞧着孟纭那神色,便猜到了她的想法,随即笑道:“我们这边的冬日不算冷,荞麦抗冻,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孟纭想着再不算冷,那也是冬日呢。
  桂枝婶说:“孟娘子你过完今年冬日就晓得了,咱们这边与其他地儿不同,冬日只要是天晴,几乎都不冷。”
  说起了天气,胡氏她们也问起了孟纭她们老家,和裴英的老家在一个州,但不是一个县城,离得并不算远。
  聊着聊着又说起吃什么种什么,孟纭对种地并不太会,她出生后就跟着哥哥嫂子在那个小绣坊了,家中虽也有田地,但她主要管绣坊,带孟纭,做过的地里活计很少很少。
  说起了家里人,也说起了绣坊,桂枝婶她们得知范丽娘还会绣东西都惊讶不已,邓氏问道:“孟娘子,那你嫂子会做衣裳吗?做得怎么样?”
  孟纭道:“会做的,我们穿的衣裳全部都是我嫂子亲手做的,现在穿的这个也是。”
  邓氏坐的位置靠近孟纭,她便探个头靠近了一些,询问孟纭:“可以拉了看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