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易芸对上顾温瑶温柔和善的目光,迟疑着,用瓢喝?
那不然呢,还能用碗喝?!
眼见着易芸被难住,莫书清侧眸看了眼顾温瑶,安静地往两人的瓢中都倒了酒,然后伸手,左手指尖搭在顾温瑶的右手手腕上。
顾温瑶怔住,扭头回眸看向莫书清。
只是轻轻触碰一下,等顾温瑶把拿着瓢的右手举起来,莫书清便知分寸的收回指尖,没有半分停留。
顾温瑶盯着莫书清看,目光恨不得通过这个举动将她彻底看透。
莫书清的视线却是落在手中的半个瓢上,清冷的声音如同清酒缓缓道来:同饮一卺,夫妻一体。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莫书清掀开眼睫看顾温瑶,小臂同她交缠,迎着她的目光,将唇抿在瓢上。
卺是一种瓠瓜,味道极苦,通常用来做瓢。一个匏瓜分成两个瓢,中间用线连柄,新婚夜,新郎新娘各拿一瓢交缠手臂共同饮酒,象征合卺。
莫书清说的也是易芸在两人饮酒时该说的词。
嫂嫂离京多年,想必是拓宽了视野,见识了好些人,才这般博学广识。不似我,被困在高墙深院之中,见不得几个新人学不来什么东西。
顾温瑶宛如随口一说,抬起手腕,毫不扭捏的低头抿酒。
酒水湿润唇瓣,瞧着颜色水光潋滟。
莫书清收回手臂,抬眼看顾温瑶,安安静静的眸子望过来,似一潭无波的湖水,对她似是而非的话没有半分反应。
她太平静了。
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独守空房,莫书清的情绪都没有什么波动。
顾温瑶垂眼侧身,借着把瓢放回桌上的动作,身子微微往前,右肩几乎贴着莫书清的左臂,唇瓣呼出的热意裹挟着酒气,恶劣的喷洒在莫书清的耳廓脖颈处。
嫂嫂,最后一项洞房花烛,需要我陪你完成吗?
莫书清这才侧眸看过来。
顾温瑶娇俏一笑,缓慢眨巴眼睛,孩子气十足,我同你说笑的,嫂嫂怎么当真了呢。
好了,流程走完,我也该回去歇着了,顾温瑶整理衣袖,笑盈盈同莫书清说,嫂嫂好些休息,明、日、见。
莫书清颔首点头,同时放下手里一直捏着的瓢。
姑娘,刘妈妈走过来,迟疑着,真不把小侯爷请来吗?
望着顾温瑶清瘦单薄的身影出了门逐渐走远,莫书清才收回视线,意有所指,今晚注定独眠,何必多跑一趟。
她示意清露跟刘妈妈,洗漱睡觉。
等出了莫书清的院子,顾温瑶才伸手扶着假山剧烈的咳起来,咳的心肺剧颤。
易芸担心的扶着她,小声嘀咕,您还病着,做什么要喝那口酒。
就算是拦着莫书清不想让她跟小侯爷圆房,也不必做到这一步。
顾温瑶咳到站不稳,半靠在易芸的怀里慢慢蹲下来。
她想到刚才对着莫书清耳朵吹气,莫书清强忍着才没后退半步的动作,解气的笑起来,声音轻哑带着喘息,活该。
说的不是自己,而是被她设计独守空房的莫书清。
【作者有话说】
阿瑶:喝合卺酒有什么讲究来着?
易芸:用嘴喝?
阿瑶:你怎么不说嘴对嘴喝呢。
第3章 003
◎嫂嫂。◎
因如今时节正值初夏,天晴开始阴晴不定。
刘妈妈早起过来,先是撑开窗户,才转过身跟坐在梳妆台前的莫书清感慨,亏得昨日成亲时天好,这要是赶到今天,不知道要费多少事儿。
外头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莫书清一身红色单薄中衣,乌黑长发绸缎般披在身后,发尾垂到后腰,闻言侧眸看了眼窗外,语气随意:
天好时成亲都见不到新郎,要是天不好,怕是连代兄拜堂的顾温瑶都见不到。
昨夜天好顾温瑶都咳成那样,如果遇到雨天,她那副病弱的身子怕是撑不到黄昏。
莫书清伸手拿象牙梳的手顿了顿,清晰照人的铜镜中能看到她唇瓣抿了下,眉头微皱,似有不解。
她当年离京的时候,顾温瑶只是个小哭包,身体还算康健,怎么这次回京她身子差成这样。
刘妈妈瞧见她神情,目光落在莫书清手上,也跟着惊诧,屋里的梳子竟是白玉象牙的。
莫书清这才将视线放在手中的梳子上,眸光有些意外,唇角上挑,掀起不大不小的弧度,嗯,我还以为就我昨夜那个情况,今日要用手指做耙梳头呢。
正巧这时候顾侯府上伺候的丫鬟们捧着洗漱用具鱼贯而入,不知道将话听了多少。
刘妈妈嗔了莫书清一眼,恨不得上前捂住她的嘴。
这话哪能人前讲。
姑娘,您就少说两句吧。刘妈妈弯着腰从莫书清手里拿过梳子,站在她身后替她梳头。
莫书清闻言果真端坐起来,双手交叠搭在膝头,垂着眼不再说话,同昨日一般,清冷绝尘到让人不敢上前搭话,连发丝都带着股拒人千里的疏离感。
可这只是表象,整个莫府谁人不知她家姑娘嘴毒,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就戳人肺管子。
出嫁那日,老爷拉着姑娘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先装一装,至少装到成婚结束再说话,免得得罪了顾小侯爷闹得难堪。
结果姑娘昨日装的极好,可惜就是没见到顾小侯爷的面。
昨夜小侯爷宿在外头,府里上下今日不知道怎么传您呢,待会儿敬茶的时候就看侯府是几个意思了。
刘妈妈想起昨晚就生气,嘟囔着脸,那瑶姑娘分明是故意的,占着您的新婚夜,就是想让您留下没圆房的把柄,今日在府里抬不起头,更别提日后执掌中馈了。
都没能顺利圆房的新妇,哪里有资格肖想后院的管家权。
见莫书清安静听着,刘妈妈咬着牙,语气恶狠狠的说,姑娘,待会儿那妾室给您敬茶的时候,您务必给她脸色瞧瞧!不然整个侯府还以为咱们莫家好拿捏呢。
要是刚成亲就被拿捏,往后在侯府的日子可要怎么过。
莫书清掀起眼睫看刘妈妈,搭在膝头的手指轻敲膝盖,缓缓垂下长睫,点了点头。
刘妈妈手巧,给莫书清挽了个婚后妇人的发髻,借着弯腰往前递梳子的动作,老眼明亮,跃跃欲试,您想到法子了?
无论是罚跪规矩还是热茶泼手,妈妈她都擅长的很呐!
莫书清点头,说的却是,雨天就吃点热汤吧。
刘妈妈往前伸手的动作差点闪着腰。
感情她刚才说了那么些,姑娘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啊!
莫书清笑了一下,挑了个支玉簪在发髻上比划,音调淡淡:日后在府里如何,全看今日侯府的戏会怎么唱了。
她是这台戏里的配角,听着就行,无需费神唱戏。
莫书清要吃热汤,刘妈妈自然不会让人给她准备冷饭。
这边刚吃罢饭,莫书清坐在桌边捏着巾帕擦拭嘴角的时候,那边主院里的妈妈便来传话了。
对方态度客客气气的,对着莫书清没有半分不敬,侯爷跟夫人都用罢饭了,所以让老奴过来瞧瞧,说是如果娘子吃罢了饭,便去前厅坐坐,见见家里众人。
意思就是侯爷跟虞氏已经吃过饭,莫书清这个新妇可以过去敬茶了。
莫书清住的院子叫此君院,隔壁离得不远就是顾温瑶的青棠院。
从顾温瑶院门口经过的时候,顾温瑶主仆二人已经执着伞站在那里。
姑娘。刘妈妈轻声唤。
莫书清端庄走路没注意到,是听刘妈妈叫了一声,才停步。
莫书清抬眼望过去,不远处顾温瑶立在伞下,隔着雨雾跟伞面遮掩,瞧不见脸上神情。
不过她今日穿的素净,跟昨日一身红衣不同。雪白交襟的内衬长裙,腰处系着一条窄窄的浅绿色腰带,颜色跟外头罩着的外衫同色。
连绵雨雾下,衣料颜色都跟着模糊起来,远远望着,倒有几分嬛嬛一袅楚宫腰的娇弱拂柳感。
直到那天青色的扇面缓缓掀开,露出顾温瑶温柔含笑的脸,坏了几分原本的氛围。
莫书清收回目光,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抬脚继续往前走。
顾温瑶自然好看,长相随了生母明氏,是江南女子独有的清丽。
只是她笑意不达眼底,如同戴了个虚假的面具。那笑挂在她脸上,就像由着最好的丹青大师一笔一画勾勒出来的。
完美无暇,但没有半分真实情绪。
她这个样子,已经不是莫书清印象里的阿瑶了。
那不然呢,还能用碗喝?!
眼见着易芸被难住,莫书清侧眸看了眼顾温瑶,安静地往两人的瓢中都倒了酒,然后伸手,左手指尖搭在顾温瑶的右手手腕上。
顾温瑶怔住,扭头回眸看向莫书清。
只是轻轻触碰一下,等顾温瑶把拿着瓢的右手举起来,莫书清便知分寸的收回指尖,没有半分停留。
顾温瑶盯着莫书清看,目光恨不得通过这个举动将她彻底看透。
莫书清的视线却是落在手中的半个瓢上,清冷的声音如同清酒缓缓道来:同饮一卺,夫妻一体。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莫书清掀开眼睫看顾温瑶,小臂同她交缠,迎着她的目光,将唇抿在瓢上。
卺是一种瓠瓜,味道极苦,通常用来做瓢。一个匏瓜分成两个瓢,中间用线连柄,新婚夜,新郎新娘各拿一瓢交缠手臂共同饮酒,象征合卺。
莫书清说的也是易芸在两人饮酒时该说的词。
嫂嫂离京多年,想必是拓宽了视野,见识了好些人,才这般博学广识。不似我,被困在高墙深院之中,见不得几个新人学不来什么东西。
顾温瑶宛如随口一说,抬起手腕,毫不扭捏的低头抿酒。
酒水湿润唇瓣,瞧着颜色水光潋滟。
莫书清收回手臂,抬眼看顾温瑶,安安静静的眸子望过来,似一潭无波的湖水,对她似是而非的话没有半分反应。
她太平静了。
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独守空房,莫书清的情绪都没有什么波动。
顾温瑶垂眼侧身,借着把瓢放回桌上的动作,身子微微往前,右肩几乎贴着莫书清的左臂,唇瓣呼出的热意裹挟着酒气,恶劣的喷洒在莫书清的耳廓脖颈处。
嫂嫂,最后一项洞房花烛,需要我陪你完成吗?
莫书清这才侧眸看过来。
顾温瑶娇俏一笑,缓慢眨巴眼睛,孩子气十足,我同你说笑的,嫂嫂怎么当真了呢。
好了,流程走完,我也该回去歇着了,顾温瑶整理衣袖,笑盈盈同莫书清说,嫂嫂好些休息,明、日、见。
莫书清颔首点头,同时放下手里一直捏着的瓢。
姑娘,刘妈妈走过来,迟疑着,真不把小侯爷请来吗?
望着顾温瑶清瘦单薄的身影出了门逐渐走远,莫书清才收回视线,意有所指,今晚注定独眠,何必多跑一趟。
她示意清露跟刘妈妈,洗漱睡觉。
等出了莫书清的院子,顾温瑶才伸手扶着假山剧烈的咳起来,咳的心肺剧颤。
易芸担心的扶着她,小声嘀咕,您还病着,做什么要喝那口酒。
就算是拦着莫书清不想让她跟小侯爷圆房,也不必做到这一步。
顾温瑶咳到站不稳,半靠在易芸的怀里慢慢蹲下来。
她想到刚才对着莫书清耳朵吹气,莫书清强忍着才没后退半步的动作,解气的笑起来,声音轻哑带着喘息,活该。
说的不是自己,而是被她设计独守空房的莫书清。
【作者有话说】
阿瑶:喝合卺酒有什么讲究来着?
易芸:用嘴喝?
阿瑶:你怎么不说嘴对嘴喝呢。
第3章 003
◎嫂嫂。◎
因如今时节正值初夏,天晴开始阴晴不定。
刘妈妈早起过来,先是撑开窗户,才转过身跟坐在梳妆台前的莫书清感慨,亏得昨日成亲时天好,这要是赶到今天,不知道要费多少事儿。
外头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莫书清一身红色单薄中衣,乌黑长发绸缎般披在身后,发尾垂到后腰,闻言侧眸看了眼窗外,语气随意:
天好时成亲都见不到新郎,要是天不好,怕是连代兄拜堂的顾温瑶都见不到。
昨夜天好顾温瑶都咳成那样,如果遇到雨天,她那副病弱的身子怕是撑不到黄昏。
莫书清伸手拿象牙梳的手顿了顿,清晰照人的铜镜中能看到她唇瓣抿了下,眉头微皱,似有不解。
她当年离京的时候,顾温瑶只是个小哭包,身体还算康健,怎么这次回京她身子差成这样。
刘妈妈瞧见她神情,目光落在莫书清手上,也跟着惊诧,屋里的梳子竟是白玉象牙的。
莫书清这才将视线放在手中的梳子上,眸光有些意外,唇角上挑,掀起不大不小的弧度,嗯,我还以为就我昨夜那个情况,今日要用手指做耙梳头呢。
正巧这时候顾侯府上伺候的丫鬟们捧着洗漱用具鱼贯而入,不知道将话听了多少。
刘妈妈嗔了莫书清一眼,恨不得上前捂住她的嘴。
这话哪能人前讲。
姑娘,您就少说两句吧。刘妈妈弯着腰从莫书清手里拿过梳子,站在她身后替她梳头。
莫书清闻言果真端坐起来,双手交叠搭在膝头,垂着眼不再说话,同昨日一般,清冷绝尘到让人不敢上前搭话,连发丝都带着股拒人千里的疏离感。
可这只是表象,整个莫府谁人不知她家姑娘嘴毒,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就戳人肺管子。
出嫁那日,老爷拉着姑娘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先装一装,至少装到成婚结束再说话,免得得罪了顾小侯爷闹得难堪。
结果姑娘昨日装的极好,可惜就是没见到顾小侯爷的面。
昨夜小侯爷宿在外头,府里上下今日不知道怎么传您呢,待会儿敬茶的时候就看侯府是几个意思了。
刘妈妈想起昨晚就生气,嘟囔着脸,那瑶姑娘分明是故意的,占着您的新婚夜,就是想让您留下没圆房的把柄,今日在府里抬不起头,更别提日后执掌中馈了。
都没能顺利圆房的新妇,哪里有资格肖想后院的管家权。
见莫书清安静听着,刘妈妈咬着牙,语气恶狠狠的说,姑娘,待会儿那妾室给您敬茶的时候,您务必给她脸色瞧瞧!不然整个侯府还以为咱们莫家好拿捏呢。
要是刚成亲就被拿捏,往后在侯府的日子可要怎么过。
莫书清掀起眼睫看刘妈妈,搭在膝头的手指轻敲膝盖,缓缓垂下长睫,点了点头。
刘妈妈手巧,给莫书清挽了个婚后妇人的发髻,借着弯腰往前递梳子的动作,老眼明亮,跃跃欲试,您想到法子了?
无论是罚跪规矩还是热茶泼手,妈妈她都擅长的很呐!
莫书清点头,说的却是,雨天就吃点热汤吧。
刘妈妈往前伸手的动作差点闪着腰。
感情她刚才说了那么些,姑娘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啊!
莫书清笑了一下,挑了个支玉簪在发髻上比划,音调淡淡:日后在府里如何,全看今日侯府的戏会怎么唱了。
她是这台戏里的配角,听着就行,无需费神唱戏。
莫书清要吃热汤,刘妈妈自然不会让人给她准备冷饭。
这边刚吃罢饭,莫书清坐在桌边捏着巾帕擦拭嘴角的时候,那边主院里的妈妈便来传话了。
对方态度客客气气的,对着莫书清没有半分不敬,侯爷跟夫人都用罢饭了,所以让老奴过来瞧瞧,说是如果娘子吃罢了饭,便去前厅坐坐,见见家里众人。
意思就是侯爷跟虞氏已经吃过饭,莫书清这个新妇可以过去敬茶了。
莫书清住的院子叫此君院,隔壁离得不远就是顾温瑶的青棠院。
从顾温瑶院门口经过的时候,顾温瑶主仆二人已经执着伞站在那里。
姑娘。刘妈妈轻声唤。
莫书清端庄走路没注意到,是听刘妈妈叫了一声,才停步。
莫书清抬眼望过去,不远处顾温瑶立在伞下,隔着雨雾跟伞面遮掩,瞧不见脸上神情。
不过她今日穿的素净,跟昨日一身红衣不同。雪白交襟的内衬长裙,腰处系着一条窄窄的浅绿色腰带,颜色跟外头罩着的外衫同色。
连绵雨雾下,衣料颜色都跟着模糊起来,远远望着,倒有几分嬛嬛一袅楚宫腰的娇弱拂柳感。
直到那天青色的扇面缓缓掀开,露出顾温瑶温柔含笑的脸,坏了几分原本的氛围。
莫书清收回目光,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抬脚继续往前走。
顾温瑶自然好看,长相随了生母明氏,是江南女子独有的清丽。
只是她笑意不达眼底,如同戴了个虚假的面具。那笑挂在她脸上,就像由着最好的丹青大师一笔一画勾勒出来的。
完美无暇,但没有半分真实情绪。
她这个样子,已经不是莫书清印象里的阿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