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此时的王氏头发凌乱,抱着大宝狼狈地瘫在地上,却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只敢干嚎。
乔老太婆终于彻底蔫了下来。
她心里还残存着一丝继续污蔑苏榛的念头,可一瞧见满脸怒容的丽娘,又亲眼目睹王氏被抽打的惨状,不禁在心里打了个寒颤,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恼羞成怒,把一腔怒火全撒在了乔里正身上,手指着儿子的鼻子,破口大骂:“我真是白生养了你这么个废物!啥忙都帮不上,眼睁睁看着外人欺负你娘!”
骂完,心一横,也不顾众人的目光,扭身就想溜了。
“慢着。”苏榛清脆的声音陡然响起。
大伙下意识看向苏榛。
苏榛笑着摇了摇头:“乔家奶奶,您这么走了可不行。今天是您带头闹事,污蔑我养野男人不说,还险些搅乱了嘉年华的筹备,总得给大伙一个说法吧。”
乔老太婆扯脖子嚷嚷:“关我啥事,我没说法。咋的?你能把我咋的?”
“我确实不能把你咋的。”苏榛一脸认真,像是真的思考了一番,这才不紧不慢的继续说着:“但连我请人吃血旺这事儿你都晓得,必是有人通风报信啊,是二宝吧。怎么只有大宝来了,二宝是不敢来?”
这下把大宝都吓住了,脱口而出,“苏姐姐,二宝错了,我代他认错!”
呵,果然是这娃娃,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出卖伙伴。
苏榛看向乔里正,平静的:“您觉得今天的事儿怎么处理合适?”
乔里正站在原地,羞愧得无以复加。
抬眼望去,四周尽是村民们或质疑、或失望的目光。他唯一庆幸的是大江今日没在、没跟着他一起被大伙儿指点。
乔里正满心的苦涩哽在喉咙,不断回想着这些日子的种种。他当里正以来,虽说一心想为本村出力,可无奈心有余力不足。本以为嘉年华能一展身手了,却不想家人又……
良久才又抬了头,眼中已经全是灰心丧气,声音都比方才沙哑了:“苏娘子,是我乔家对不住大伙。家人屡次犯错,毫无担当、造谣生事。我、我实在没脸再参与嘉年华的分成。往后,我不许二宝再来童创组。至于我,我身为一村里正本就该服务于乡邻,嘉年华上我愿做白工,分文不取,权当是给乡亲们赔罪。”
说罢,他也没再理会乔老太婆等人的哭嚎,对着苏榛、又对着围观的村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腰弯得极低,久久没有直起……
夜深了,该散的都散了、萧家也终于消停了下来。
李和把谨哥儿也送了回来,小家伙一脸不悦,认为自己没给家里出力,且也担心姐姐是不是受了委屈。
苏榛好好的哄了他一通,并承诺以后有事第一个告知小男子汉,他这才多云转睛,又跟着理了会儿羽绒、最后才困得直接栽到了炕上。
叶氏跟苏榛精神头还在,便仍旧趁睡前缝一会儿羽绒内胆衣。
但今晚的事……叶氏想了想,心中还是不太踏实,便直接问:“榛娘,乔里正虽说表态了,但咱要是真不给他发工钱,也不太好吧?”
苏榛想了想,平静地,“伯娘,这次不给乔家一个教训、让乔家肉疼,那老太婆往后还指不定兴起啥风浪呢。甚至大宝,如果今天不是瞧见他拉乔里正过来,连大宝我也不想再用的。”
“但乔里正他……这事儿其实也不该怪他吧?”叶氏仍旧心中不忍,村里谁不知道乔里正在乔家就是个做最多的事、扛最多的责任、受最多气的老大。
苏榛摇了摇头,“乔里正是个好人不假,可如果他要当家、仅是公正也不行,还必须拿出当家的果决、雷霆手段。二房、三房那些毒瘤已经逼走了大江哥那脉、他却还不清醒、还被人趴他身上吸血。伯娘,说难听的,嘉年华这买卖本就是咱家张罗的,咱没义务非要带着谁一起干。他自己连家务事都不处理好、那就自己去承担后果吧。”
叶氏也知道榛娘所言甚是、且说一不二,便也只能微微叹了口气,“你说得在理。”
苏榛停下手中针线,温声的:“伯娘,我也不是铁石心肠,可如果一味地心软姑息,只怕这嘉年华会被蛀虫搅得一团糟。再说了,乔里正不再参与分成、但乔大江跟春娘可以参与啊。”
叶氏瞧着苏榛眼神中的笑意,怔了下,总算回过味儿来。原来榛娘的意思是会把乔里正那份儿、用另外一种形式给出去,且还不用被二房、三房知道。
叶氏瞬间就释怀了,心情大好,重新专注于手中的针线活,“罢了罢了,咱们还是先把这羽绒内胆衣缝好。”
说着,又带了些笑意,“你缝的针法越发精细了,重云公子得了定是欢喜得紧。”
苏榛脸颊微微泛红,嘴上还硬:“伯娘,我顺手做的。”
“是是是,你顺手。”
娘俩儿絮絮叨叨的唠着家常、缝着衣服,叶氏只盼这样的日子能再长一点儿多好。
***
距离山海嘉年华举办倒计时九日。
白水村再次被严寒笼罩,天刚破晓,白毛风便裹挟着雪粒子四处乱撞。
即便如此,萧家房前、屋后、暖棚、冰屋里,早就分别有人来开工了。
苏榛也早就起了,此刻正在户外厨房的灶上架起铁锅煮水。
水是给大伙儿暖手用的,她之前就让特产组寻了不少竹筒来,灌热水当暖手宝。
还安排了童创组每隔一段时间便来看看火,确保总有热水、竹筒始终温热。无论村里谁来、都可以提一筒去用。
其实若是旁人家或是城里,自是舍不得这么用柴的,毕竟时下柴也是银钱。
但白水村不一样,先就是家家户户每到秋天就开始囤枯枝落叶烂树枝子。
你要说各家银钱确实不多,但匀点儿燃料给苏榛是不小气的,毕竟大伙儿都知道萧家这里就是“加工基地”,干的是村里共同的活儿。
再者,木工坊的木屑、刨花,每日都给萧家送来不少,这些材料用来引火最合适不过。
其实大伙儿没计较这些柴是公用还是私用,反正都搁在萧家用了便是。但苏榛却坚持各走各帐。
萧家屋内取暖以及日常烹饪所用柴薪,都从萧家自家积蓄中支出;
至于冰屋仓库、暖棚,每接收一点柴薪,花费的每一文钱,都详细记录在案,绝不混淆。
起先连叶氏都觉得苏榛如此记帐实在麻烦,可昨晚乔老太婆这么一闹,大伙儿全体觉得帐本果然是个好东西。
帐本一出,再不讲理的人也得闭嘴!
经此一事,村子里但凡家中当家主事的人,都暗自留了心眼,纷纷决定也这么记。即便不识字也不怕,用自创的符号、简单的图案,总之记得越细、矛盾越少。
只不过苏榛倒也没想到村里人全跟着学了,这也是后话了。
苏榛烧好了水、就先去瞧一眼围墙工地。地基早已牢牢夯实,围墙主体也已初见规模。
前几天又分别运了两次青砖过来,如今一块块的整齐垒砌、高度已达一人有余。柳师傅等人分工明确,有的捣鼓泥浆、有的拿瓦刀嵌青砖。且让苏榛欣慰的是,师傅们都带了特制的皮手尉。
手尉是舒娘领人做的,全用的碎皮子边角料,不值钱、也不好看,可胜在灵便且暖和,戴脏了、破了、丢了也不心疼。
柳师傅等人起先还不舍得用,还是苏榛反复劝,毕竟酷寒对手的伤寒太大,又是冻疮又是皲裂的,不该吃的苦不必硬吃。
巡完围墙工地,苏榛又先后去了暖棚跟冰屋。
美食组一半儿的人都在暖棚里打包。
中午成树会带城里买的物资上山来,两辆驴车,之后往兴盛湖运送第二批货。
除了木工坊的蛋卷桌跟月亮椅之外,还包括三种货物。
第一种是三百斤分装好的“就酱”,其中有一百斤是送到行商客栈,张掌柜念叨很久了;
第二种货是豆干辣条;
经过美食组在白水村反复试做了几种口味后,大伙一致认为最符合白川府口味的应该是豆干辣条。
尤其时下豆干比黄豆还便宜,每斤只用四文。另外再加上做辣条用的油、盐、茱萸、香辛粉以及花椒、糖,每斤原料成本增加到差不多需要七、八文。
而每百斤辣条需要美食组两个人手耗费一日时间,人工成本就按每人每日九十文去算、再加上燃料柴炭、油纸包装、运费、销售等零碎成本。分摊到每斤豆干辣条上,就是约十二、三文。
若是在寻常日子卖,售价可为十八文每斤。但嘉年华这种时候原料跟人工都会涨价,再加上倘若做少了、单价低的买卖仅从时间成本来说也划不来。
索性直接定价为每*斤二十二文,总共做一千斤,今日首批运走二百斤。
最后一种货是腊排骨肠。苏榛最早定价是每斤七十五文,嘉年华涨为每斤八十文。也因制作时间实在长,首批往兴盛湖送一百三十斤,另再给行商客栈二十斤当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