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予夏,”
黎初临颇为无奈,“就算分开了,我们做朋友时也很自然不是吗?”
他微微侧身垂眸看着她的眼睛。
“至少不要装作不认识我。”
纷杂的声音忽而全都远去,这世间,仿佛此刻仅剩他们二人。
周围安静得可怕。
周予夏感觉耳朵滚烫烫的,随便扯了一个笑容,并未作答。
紧接着,她趁黎初临不注意,转身向楼上跑去,动作灵活轻快得像只小兔子。
因为是工作日,又怕随时有紧急手术,大家没喝酒,饭局很快就散了。
回到家时,周予夏一下子卸力瘫在沙发上。
紧绷的神经总算松懈下来。
虽然做好了不免和黎初临打照面的心理准备,可真当他出现在眼前,她还是无法完全隐藏自己的情绪。
至少,在他面前,她总是漏洞百出。
她目光定格在之前被黎初临握住的手腕。
灯光洒在脸上,丝质衬衫顺着动作滑落到手肘,小臂的疤痕在阴影里若隐若现,尽管时隔多年,她还是会感觉疤痕处隐隐作痛。
被尘封在回忆里的往昔时不时在脑海里跳出来作祟,好像以此就能磨练她的抗压能力一样。
她把自己缩成一团埋进沙发里,对今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进行复盘。
思来想去,那张俊朗的面容总会浮现在眼前,怎么甩都甩不掉。
再次重逢,她开心。
知道他没有谈恋爱,她开心。
可是鼻尖又为什么止不住发酸呢
周予夏的手掌渐渐覆上心脏位置。
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人,这里却还在叫嚣着痛苦。
这种隔着皮肉触摸不到的异样感觉让她难受至极。
保持距离是她先说的,黎初临只不过出于礼貌想做朋友,也没有过分要求她说清楚分手原因,这不是就是她希望的吗?
话虽如此,还是烦躁得很。
感觉喘不过气来。
周予夏半仰着向空中发泄踢腿,试图甩掉糟糕的情绪。
奈何体力不好,没扑腾几下她就累了。
又歇了一会儿才起身去洗漱。
周予夏并没有刻意躲开黎初临。
他们虽然在同一层工作,一个全天看诊,一个全天手术,若非特意,根本没有交集,除了每周一医院例行开会,她再也没见过黎初临。
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周予夏吃了午饭,在医院花园里走路消食。
今日阳光甚好。
五月上旬,江立市温暖宜人,正午地表温度还不是很高,不少病人,医护人员都在这里放松散步。
周予夏走到一大丛绣球花前驻足,阳光洒在她身上,发丝散发淡淡的光晕。
忽地,不知道从哪飞来一只白翼蝴蝶停在面前的绣球花上,周予夏瞬间屏息不敢动。
她从小就怕昆虫,就算是蜻蜓蝴蝶也怕,可偏偏这种生物像是知道她害怕似的,总是
往她身上扑腾。
周围都是不认识的患者护工,她顾及严肃谨慎的医师形象,小步挪动后退,远离这片危险地带。
移到五米之外的地方,才算稍放心,转身准备从连廊进去参加会议。
没成想一抬头,隔着玻璃落地窗看见黎初临和霍然迎面打招呼。
黎初临穿着衬衫,还打了条黑色暗条纹领带。
西裤皮鞋,没穿白大褂,正从口袋里拿出工作牌戴上,看样子刚到医院。
霍然站在扶梯上,一眼就发现从他敬爱的黎老师,小步颠着走到他面前,“黎老师你可回来了。”
周予夏却愣住了。
后面是猛兽昆虫,前面是黎初临。
她被前后夹击,不知如何行动,只能站在原地观察情况。
黎初临的声音温和,听起来有些疲惫,“嗯,我走的一个月你没闯祸吧。”
他刚下飞机,连家都没回,赶着过来参加会议。
“怎么会,牢记使命,不敢造次。”霍然做了一个敬礼手势,“老师东京好玩吗?有没有带特产回来。”
“我确实带了好东西。”黎初临从手上拎着的袋子里拿出一本十厘米厚的外文书递给霍然。
霍然同时发出一声哀嚎,“不是吧老师!”
从内侧向室外看,比从隔着玻璃从外向里面观察更清楚,外面人的举动也看得一清二楚。
黎初临注意到站在花园里的周予夏,眼眸微亮,却有些不解。
她站的位置前不前后不后。
人们都是为了放松才去露天广场,可她站在阴面,畏首畏尾,实在称不上放松。
霍然顺着老师的目光,也看见了周予夏,没多想,开心地招手打招呼,“周医生好,一起去开会啦。”
周予夏实在无处可躲,定神应声,只能走到二人身边。
一周不见,黎初临的头发剪短了些,加上正装制服的衬托,整个人挺拔,清爽干净,走在周予夏身边,她又感受到熟悉的来自四面八方来的受人关注的视线。
好在会议室不远,几步就到了。
他们到的时候,人刚来了一半。
周予夏在靠前面几排随便找个位子坐下。
为了和黎初临保持距离,她故意坐在一个比较年长的女医生旁边。一坐下便和对方礼貌寒暄起来,生怕再和他眼神交汇。
晚一步进来的黎初临轻轻略过周予夏在方向,并未表露任何情绪,坐在她身后隔一排的位置。
霍然刚刚叽叽喳喳了一路,见自己老师坐下,顺便在他旁边也坐下了,但是嘴上的动作没没停,又怕打扰其他人,于是压低了声音继续和老师说话。
作者的话
槐夏
作者
02-24
见面时傲娇装正经,见不到又会想念,如果真的完全放下前任,大概就心如止水了吧,谁懂我们敏感女孩子的脑回路哇
第6章 故人来自远(六)
江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现任院长叫黎汝正,是黎初临的父亲。
论长相,黎初临长得并不像父亲,但是面对工作严谨细致的态度倒是和父亲如出一辙。
黎汝正毕业于北市大学心脏外科学系,现任江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国立心胸管病学分会长,肿瘤研究会成员。
与黎满楼和黎初临不同,黎汝正走实验研究道路,并不参与教学管理。
尽管学校曾经多次请他任职教学,他都拒绝了。
黎初临曾经和她说过原因,黎父虽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颇有建树,带领研究团队多次突破疑难杂症治疗,但是本人内敛寡言,自诩实在不是做老师的材料,更别提现在对教课育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周予夏有幸见过黎院长几次,那时他还是医院研究基地的主任。
为人刚正不阿,寡言严肃,仅出任院长三年,就让江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翻了一番,可见其优秀的领导管理能力。
会议开始后,黎院长在讲台上摆正麦克风,沉声宣布:“今天会议主要是宣布一个好消息,也是江立医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院将携手仁宁精神专科医院、市疾控中心共建脑部疾病联合研究中心。”
“这标志着我市医疗研究格局迎来重大突破。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脑血管病科、临床精神病学部等核心科室将作为主力军,联合影像诊断中心、生物样本库、临床药理基地等八大学科模块,构建国内领先的脑重大疾病多维研究体系。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病例数据库、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打造国际学术交流窗口,系统培育脑科学研究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梯队,为提升我国脑科学领域整体科研水平注入强劲动能......”
周予夏翻开摆在桌上的宣传手册。
研究中心涉及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肿瘤,癫痫,神经损伤与修复,精神分裂症以及精神障碍等八个研究课题,并且将所有在职的专业医生姓名履历列举出来。
神经外科的教授占了大部分席位,正教授最后一栏处,黎初临的证件照以及相关医学背景都印在了手册上。
所有医生都身穿白大褂照证件照,黎初临也不意外。
干练的短发,流畅精致的五官,他面无表情,但是天生含笑的眉眼和唇角让他看起来亲切温和许多。
他年轻,但是成就履历密密麻麻竟然写了三百字,一点不比前面资历深的教授少。
“接下来有请疾控中心负责人赵庭之致辞。”
黎院长话落,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只见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走上台,从容悠扬的声音从音响传出,“大家好,我是赵庭之。很荣幸此次能与江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各位医疗同事合作……”
“此次脑部疾病研究小组,旨在组建江立市脑部疾病医疗团队,构建专家会诊体系,提高脑部疾病疑难杂症治愈率。近些年脑部疾病患者人数增速快,北市首先建立了脑部疾病研究中心,江立作为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