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林静深愣在原地,有些摸不着头脑。这老狐狸今天吃错药了?居然还会鼓励人了?
  她带着疑惑进门,正好看到俞雯从自己办公室出来,手里端着咖啡杯。两人目光相遇,俞雯朝她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笑:“早啊静深。”
  “雯姐早啊,你今天心情也很好啊?”林静深和她打了个招呼,看了看俞雯神清气爽、精神饱满的样子,好奇地问道。
  “嗯,是不错,还有谁心情也很好吗?”俞雯敏锐地察觉到林静深的用词,试探性问了一句。
  “Jason老师啊,今天在电梯里遇到他了,也不缠着我问项目的事情了,还让我注意休息。”林静深老实回答。
  “是嘛,你别担心,他之后不会再来烦我们了。”俞雯听到意料之中的答案,唇角勾起,安慰起林静深。
  林静深点点头,没有再细问下去,但心中已经明白,肯定是俞雯私下和Jason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彻底解决了他这个缠人精。
  林静深刚想往里走,俞雯又叫住她,“今天是跨部门会对吧?”
  “对,还是下午一点半开始,在研发部大会议室,雯姐你要来听吗?”林静深点点头,说了会议的时间地点。
  “可以啊,我今天不忙,来听听你们的成果。”俞雯拿出手机看了眼工作日程,随即答应下来。
  “太好了,雯姐你在的话我就不用单独面对软测组那几个油盐不进的人了。”林静深如释重负,内心的压力顿时小了不少。
  还没等她开心一会儿,就被俞雯的话浇灭了心里的窃喜,“哈哈哈,我只是旁听哦,下午你来主导会议,我不参与。”俞雯面带狡黠地对着林静深眨了眨眼,看着林静深瞬间垮掉的表情,还是忍不住鼓励道:“我相信你,而且真到吵架的时候,我肯定帮你。”
  林静深咬了咬唇,还是决定相信俞雯的决定,也相信一次自己的能力
  。
  打开电脑,她调出昨晚整理的笔记和Beerumbrella的建议,对着自己已经改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方案逐点梳理,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还是偷偷滋长蔓延。林精神见缝插针拿起手机刷了会儿维信朋友圈,试图以此分散注意力。
  【天气晴朗,宜深呼吸,加油,新的一天。】邢宇分享了一张随手拍的景色,看上去是透过落地窗朝外拍摄的,照片里隐隐带着反光。
  明明是普通的分享,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让林静深躁动的心情奇迹般地平静下来,她不自觉做了好几个深呼吸,感受大脑放空后的轻盈和阳光透过窗户送来的暖意,真的逐渐找到了工作的节奏。
  林静深重新点开朋友圈找到那条分享,留下了一个赞。
  那是唯一一颗心。
  作者的话
  蓝鸽
  作者
  03-28
  周五休息一天这周熬夜太多脑细胞不够用了,等我养精蓄锐再战
  第15章 :天气晴朗好事发生
  林静深抱着笔记本电脑和一叠打印好的资料,站在会议室外,一点二十五分,她扫了一眼手腕上的石英表,却忽然有些踌躇,她也不知道自己推门而入之后会面对什么。
  但现在没有时间给她磨蹭和退缩,她只是短暂地停了几秒,就硬着头皮推开了门。宽敞的房间里已经坐了不少人,来自研发部、数据中台、合规部以及今天她最害怕面对的那群人——软件测试组的同事们。
  软测组的人一向以“团结”著称,这是好听的话,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抱团、是排外,是一啃就要啃一排的的硬骨头。这会儿他们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着,林静深耳朵里偶尔传入几声鼻腔里冒出的嗤笑,她不知道谁是被嘲讽的对象,可能是这个会,可能是她的方案,甚至可能是她本人,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会议开始前特有的、混合着期待与审视的微妙氛围。
  俞雯果然已经到了,她选了个靠前但又不至于太显眼的位置,正低头看着手机,手指飞快地滑动着屏幕,察觉到林静深的到来,她有所感应地抬起头,递过来一个鼓励的眼神,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像是在说:看你的了。
  会议室里大家的座位没什么可循的规律,都挨着同部门或者相熟的人坐着,林静深本应该也挨着俞雯坐下,但今天,她不能。
  林静深对俞雯回以一个略显僵硬的微笑,眼睛直直盯着最前方上首的座位大步走去,将电脑放在桌上,连接好投影仪。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有点快,手心也微微冒汗。虽然俞雯说了会给她撑腰,但一想到要独自面对软测组那几个出了名的“老油条”,她还是忍不住有些紧张,她下意识地摩挲了一下鼠标,脑海里忽然闪过邢宇早上发的那条朋友圈。
  对,深呼吸。林静深闭上眼,调整了一下呼吸节奏,再睁开时,眼神已经清明镇定了不少。她点开准备好的PPT,首页上,“‘灵犀’智能系统跨部门进度协同会”几个大字清晰地显示在幕布上。
  一点半准时,会议室基本坐满,俞雯轻轻咳嗽了一声,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看向林静深:“静深,开始吧。”
  林静深点点头,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各位伙伴们下午好,我是项目一部的林静深,负责‘灵犀’项目的整体协调工作。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会,主要是同步一下目前各模块的研发进度,并重点讨论一下情感交互模块接下来的优化方案和测试标准。电子版昨天我都发给大家了,元元,麻烦你帮我发一下纸质版。”
  她的声音清晰稳定,没有一丝颤抖,这让她自己都有些意外,或许是连日来的高压工作和密集学习,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许多。
  元元勤快地应了一声,动作迅速地拿起资料挨个分发,脸上没有任何不满,开玩笑,她一个实习生能被静深姐拉来参加这种会议,不要太高兴,这可代表着她实习转正指日可待。
  林静深看了眼台下,确保每个人手里都拿到资料,才正式开始汇报,她先简要介绍了其他几个常规模块的研发进展,包括辅助硬件设计方案、语音识别优化、导航系统、车内环境控制界面等,这些部分都相对顺利,各部门配合也比较到位,之前一轮需求评审会上都已经有统一要求下来,没什么需要解决的争议点。
  说到最后,她才话锋一转,将重点引向了“灵犀”系统的核心。
  “情感交互模块,是‘灵犀’系统区别于市面上其他产品的关键所在,也是领途的邢工最初提出的创新理念。”她调出下一页PPT,上面清晰地展示着优化后的方案架构图,“经过前期的摸索和邢工的线下指导,结合研发部的验证结果,我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优化,希望能够更精准、高效地实现人车情感交互。”
  “优化后的方案,我们将生理指标精简为八项,”林静深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确保大家都跟上了她的节奏,“包括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皮肤电活动、心率变异性、呼吸频率和深度,这些数据将主要通过与系统适配的可穿戴手环进行实时收集。”
  “情感指标方面,我们将综合运用车内高精度传感器和摄像头,收集分析车内人员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态以及眼动数据。”她切换到下一页,展示了几个模拟场景下的数据流示意图,“此外,系统还会结合驾驶员过往的驾驶行为数据,例如急加速、急刹车的频率、变道习惯等等,进行综合判断。”
  “这三个部分——生理指标、情感指标、行为数据,将互相配合,构成我
  们情感交互模块的感知基础,让系统能够更全面、立体地理解用户当前的情绪状态和潜在需求。”
  讲到这里,林静深停顿了一下,抽空看了一眼台下的反应。研发部的人,特别是老王,露出了认同的神色,显然对这个方案是熟悉的,毕竟他们和林静深接触最多,也了解大家为了这个项目付出的心血。
  而软测组那边,几个人则交头接耳,表情各异,其中一个年纪稍长、头发有些稀疏的男人,林静深记得他叫胡俊,是软测组的组长。
  胡俊眉头皱得很紧,嘴角带着一丝不以为然的弧度,而他旁边几个人转头看到他的神情,一个个不是抱臂后仰就是心不在焉,显然都以胡俊马首是瞻。
  林静深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重头戏要来了。她稳了稳心神,继续说道:“基于上述内容,我希望模型能够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反应,所以会对模型的性能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她指向PPT上醒目标红的两行字:“第一点,响应速度。我们希望模型从接收到用户表现到做出初步反馈的时间,能够控制在750毫秒。其次,泛化适应性。模型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在各种复杂环境和突发情况下,比如光线变化、噪音干扰、用户情绪剧烈波动等场景,依然能保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补充道,“我们需要在软件层面做好机器学习的建模、多模态数据融合识别、以及持续的验证评估优化工作,确保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迭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