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437节
  他需要这份军功。
  胤禵心里很不舒服,胤禩让他“照顾”弘晖,哈,是觉着他会害了弘晖吗?
  既然弘晖自己去找死,他何必从中做这个恶人。
  你既再三请战,那就去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兵作战,需君王特令。
  当初康熙帝封胤禵为大将军王,“如朕亲临”,同时赋予了全部的军权。
  弘晖请战,只要胤禵同意了,不需要再向北京请命,就可出兵准噶尔。
  郭少仪和柳家耀的五千兵马,是弘晖的亲军,并不是全部,他还有额驸策凌的北方军,有延信和傅尔丹的中军,月兰也亲去西藏,请调藏军从南出兵,一切调度都井然有序。
  胤禵竟然只要坐镇大后方即可了。
  此时胤禵再收手已经晚了,大军不可轻动。
  胤禵是真的没有想到,弘晖居然能调动的了策凌和延信,这两个稳如老狗的中流砥柱,居然也都听弘晖这个毛头小子的。一点磕巴都不打的,弘晖说出兵,他们就带着兵马走了。
  也是此时,胤禵这个十四叔,才用看竞争者的眼光去看弘晖。
  这是一头已经长满锋利爪牙的猛虎,而不是跟在父亲身后捡骨头吃的幼狼。
  准噶尔,也就是新疆,土地何其广阔,环境何其恶劣,一不小心,就误入大漠戈壁,迷失方向。
  好在,月兰在此经营多年,弘晖等将领手中自有一份详细的地图,他们按图索骥去追击准噶尔残兵,将之歼灭,彻底覆灭准噶尔政权。
  不然,精锐跑了躲起来,等清军走了,他们缓过来一口气,准噶尔就还在。
  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还是粮草问题,借来的粮草每天都在消耗,准噶尔也不是傻的,他们宁愿将自己守不住的粮草都烧了,也不会留给清军。
  弘晖等能获得的,只有抢夺的牛羊等牲畜。
  此时,从海上运来的稻米已经入了西北了,但是,胤禵有意拖着,游兵在外的弘晖等还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们也无可奈何。
  从缅甸入藏的周达龙到达的很及时。
  月兰极力说服藏地新□□和王公、驻藏官员出兵准噶尔,但藏地掌兵的王公们一直摇摆不定,他们想要以此为筹码,重立新的藏王,只要立了藏王,新藏王自然要酬以兵马,与清军共平准噶尔。
  这不是月兰能决定的,月兰早知道德亨的意思,藏地不需要有藏王,只需要□□做吉祥物,派驻官员管理就行了。
  就在月兰考虑要不要先离开时,周达龙带着一队兵马和数量很不少的缅甸稻米出现在藏南,并很快由藏南的贵族、大户们拥护着去了拉萨。
  月兰大喜过望,周达龙承诺和藏南贵族分享入缅线路,藏南贵族要以人和武力支持他在藏地的一切行动。
  以周达龙为首的藏地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准噶尔,阻断了策妄阿拉布坦的退路,与弘晖合围,击杀准噶尔主力军,斩汗王策妄阿拉布坦头颅。
  准噶尔大捷!
  捷报一封一封的投入北京城,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涟漪,就连在朝堂内外叫嚣不已的山东、江南士绅官员们都哑了火,静待观望。
  直到弘晖请旨:回京献捷。
  康熙帝大笔一挥,准了,并做了具体的战后安排。
  快要过年了,他想儿子孙子了。
  准噶尔终于灭了,在他登基六十年整的前夕。
  今年真是个好年景啊!
  小年前一天,北京城官员几乎全部出动,去德胜门外,迎接大将军王抚远大将军胤禵和平西将军弘晖。
  嘿,平西将军这个名号还是弘晖自己给自己取的呢。
  胤禵故意落他脸面,不给他名分,那他就自己定、自己给好了。
  还能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号呢。
  康熙帝自己没去,他让老三、老四、老五、老七四个亲王带领内外藩王公们亲去迎接凯旋,他自己,在午门受捷。
  康熙帝第一次将德亨从东屋带了出来,就带在自己身边。
  他就看这些朝臣们,谁第一个站出来请旨,请他放了德亨。
  德亨在西北大捷中出的力毋庸置疑,精锐兵是他的,粮草是他的,藏地奇兵和粮也是他的。
  西北大捷,德亨有功。
  让他这个皇帝处置这样的人物,谁有这个大脸再说这样的话。
  他定要让说话的人好看!
  第302章
  午门受捷, 国朝内,只要能爬的起来、能到场的,都来了。
  礼部、宗人府、内务府三部联手, 将这场大捷仪式办的隆重庄严,其目的,不仅向朝臣、百姓彰显国家的强盛,还要向参典的各番邦凸显大国武功。
  威仪, 且震慑。
  胤禵带着弘晖,叔侄两个三跪九叩,行至康熙帝阶下。
  康熙帝搭着德亨的手,下了台阶,双手托着胤禵的手肘,将他托起,拍了拍他的肩膀,连道三个“好”, 激动的胤禵脸堂都红了。
  赞完胤禵, 康熙帝又亲手将弘晖扶起来,握着他的手肘, 左看右看,又看又爱,再看再爱,转头问道:“雍亲王呢?”
  胤禛忙出列,躬身道:“皇上,儿臣在此。”
  康熙帝眯着眼睛看了他一眼, 摇头, 又点头, 说他:“你很好, 给朕生了个好孙子啊。”
  胤禛:……
  “这都是托了皇上的福祉。”
  康熙帝只点点头,不再理他,只一手握住弘晖的手,另一手握住德亨的手,两手交叠,将之盖在一起,高兴呼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金玉合璧,快哉!美哉!哈哈哈哈哈……”
  众王公大臣们皆跪地唱道:“金玉合璧,大清永昌,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人是真心高兴欢呼,为国家的强大;有的人心猿意马,想要做些什么;有的人,则是强忍不甘,暂且咽下胸中这股不忿之气。
  受捷大典之前,不可造次。
  唱完捷报,接着就是封赏。
  胤禵凭借军功册封郡王,封号靖。
  弘晖已经是亲王世子,兼封郡王,加美号瑞,同时,将昔日睿亲王多尔衮正白旗之旧部、佐领归于瑞世子名下。
  昔日多尔衮为人如何,往事随烟散,不做评价,但多尔衮之战功赫赫,任是谁都否认不了的。
  礼部原拟的是“睿”这个字,康熙帝觉着该忌讳些,就将之改为了“瑞”,瑞气千条,祥瑞纳福,好寓意。
  瑞世子,瑞郡王,叫起来都好听。
  此次随军出征的弘皙、弘昇、弘曙等,皆有封赏。
  弘皙、弘昇封多罗贝勒,弘曙等封为贝子。
  另有功将士也有相应封赐。
  战功封赏唱完,马奇出列,请示康熙帝:“辅国公德亨有何封赏?”
  康熙帝不悦道:“辅国公德亨乃圈禁之人,何故封赏?”
  众王公大臣唇角齐齐一抽,您都将人带出来了,还什么金啊玉啊合璧的,您现在又问,“何故”封赏?
  您老真会玩儿,玩儿咱们呢!
  马奇开始列数德亨之战绩:“辅国公德亨,文武兼修,文……武……”
  列数完,康熙帝仍旧是摇头,道:“其性难训,无礼士族,不可。”
  翰林院士张廷玉出列,道:“原是不法狂徒悖逆肆虐在先……”
  又是一通名为礼赞实为正名的官话输出。
  康熙帝又是摇头,道:“有名士参他不敬不孝,孝惠章皇后仙逝,有念与他,无在灵前侍奉,大不孝。不可。”
  十二阿哥胤祹出列,道:“太后老祖母仙逝之时,德亨远任在外,搬运南洋海米,救济受灾百姓,活人无数,乃是为太后老祖母积善行德之大事,非大不敬、大不孝,望皇上明察。”
  三请三辞,三辞三请,康熙帝方才满意。
  问诸臣:“尔等何言?”
  众人:“辅国公德亨与国有大功,与家有大孝,理应奖功赏明,请皇上明察。”
  行了吧行了吧,咱们顺着您说话总行了吧。
  德亨在旁听着,脸臊的通红,还不能低头,只能梗着脖子硬听。
  低头,好像他有愧一样,他才不低头。
  最后,应众人所请,康熙帝册封德亨为多罗贝勒,封号,端平。
  有封号的贝勒,自然要比没有封号的贝勒再高上半级。
  好了好了,诸情已了,万事大吉,云消雾散,大宴升平!
  …………
  午门大宴,至晚方歇,康熙帝难得兴致高昂,一直坚持到宴席尾声,才在礼部再三请求下,回了乾清宫歇息。
  康熙帝今天是真的高兴,所有的难题,通过一次大捷,全都迎刃而解。
  也是真的累,毕竟岁月不饶人,他老了。
  但还有事情亟需解决,不能拖。
  久别六年后,德亨和弘晖两个正式见面,刚才在午门前的不算。
  在永和宫,德妃给兄弟两个让出偏殿,让他们叙旧。
  两兄弟相互拥抱,然后就是把着对方的手臂傻笑,笑着笑着哭,哭着哭着就笑,跟发了病的狍子似的,看的人好笑又心酸。
  良久,德亨说弘晖:“你怎么瘦这么多,又黑又瘦,这回你真是我哥了,看着比我大好多岁。”
  弘晖说德亨:“我听说你在海上晒的跟昆仑奴似的,身上一捏全是硬邦邦的骨头,找不到半点软肉。现在你怎么看着又白又胖的,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说你不及弱冠都有人信。”
  德亨就笑:“皇上不让我出屋子,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也晒不着,还每天鱼肉蔬果点心的好生养着,可不就又白又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