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迹可循 第64节
  她反应过来迭声说着:“不辛苦,不辛苦。”
  许归忆垂眼,小口小口地喝着莲子羹,房间里一时静悄悄的,刘静怡站在一边,有些局促地搓了搓手,找话说:“听你爸爸说,你小时候就喜欢吃莲子羹,这碗莲子羹我熬了两个小时,里面加了银耳,莲子,百合和枸杞,味道还正宗吗?”
  许归忆点点头,想了想,又补上一句:“特别好吃,我很喜欢。”
  “喜欢就好。”刘静怡弯了弯唇角,在许归忆看不见的地方抬手在眼尾处碰了碰,抹掉眼角的湿润。
  化妆师敲门询问:“许小姐,可以化妆了吗?”
  许归忆:“可以了,请进吧。”
  梳妆镜前早已备好缠枝莲纹的檀木妆奁,木质沉黑如墨玉,仿佛将它经历的百年岁月全部凝成了油润的包浆。匣盖中央卧着整块和田白玉雕成的并蒂莲,花心两点金丝掐出的莲蓬暗藏机关——许归忆轻扣侧壁,鎏金铜扣弹开,露出内里衬着月白软缎的镜屉,一枚流苏金簪静静地躺在里面,是杨梅老太太送给她的结婚礼物。
  杨家祖上是明代仕宦之家,这枚金簪便是从那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以丝络簪,示亲不绝。数百根金丝编织的流苏,象征着江、许两个家族的绵密联结。
  镜面倒映着满室红烛,造型师替许归忆盘头发之前,杨梅老太太接过梳子,亲自给孙女梳头。
  梳齿在老太太手中拖出绵长的弧,“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
  第二梳压得极慢,一点一点梳过少女及腰青丝,“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
  第三梳开始时,老太太声音发颤,语气有些哽咽:“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
  搁下木梳时,老太太眼中光斑闪烁,掏心窝子稀罕的小孙女就要嫁人了,老人家心中不舍。
  许归忆握住奶奶的手,“奶奶……”
  “好孩子,大喜的日子,别哭。”杨梅将孙女的手攥进手心,轻拍她手背。
  “您也别哭。”许归忆说。
  杨梅笑了,抚了抚孙女的脸:“我孙女长大了,奶奶这是高兴。”
  “小忆,结婚以后的日子长着呢,奶奶不放心,还是得叮嘱你两句。”
  “您说。”
  杨梅谆谆念叨:“两口子在一块,难免有磕磕碰碰,遇到矛盾别急着争对错,别赌气说狠话,伤人的话一旦说出口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最后伤的还是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学会理解和包容。”
  “成了家,别忘了常回来看看,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就盼着你们过得好。日子很长,跟小望好好过。”
  许归忆说:“我知道,您说的我都记着了,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过日子。”
  杨梅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奶奶放心了。”
  七点的时候,时予安进来提醒她:“十一,可以换衣服了。”
  接亲时候穿的龙凤褂是许归忆喜欢的风格,挑选了经典的金红撞色,用材特别考究,一针一线都是由grandessa的高级设计师亲手缝制的,一套龙凤褂在加急的情况下,前前后后耗时小三个月才完工。方逸航曾经调侃许归忆,说她在婚礼礼服上花的钱都够买一栋房子了。
  然而一分钱一分货,顾客花重金定做的礼服,到底是不一样的。
  许归忆穿着龙凤褂从试衣间出来时,满室喧嚣骤然寂静。
  许归忆哑然失笑:“干嘛都盯着我不说话啊,怎么样,好看吗?”
  “我的天!十一,这也太好看了吧!”姜半夏看着许归忆真心实意地称赞。
  许爷爷拍掌:“了不得,我们家仙女儿今儿下凡了。”
  许奶奶抻手替许归忆正了正耳坠,笑着说:“瞧我这孙女儿,盘儿亮条儿顺的。”
  时予安围着许归忆转了好几圈,一本正经地摸着下巴说:“三哥要是在这里,估计已经被迷得走不动道了。”
  “哪有那么夸张啊。”许归忆被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弄得不好意思起来。
  “小忆可真漂亮。”刘静怡轻声说。
  许志国站在门口沉默地注视女儿良久,低低“嗯”了一声。
  北京时间八点整,胡同里炸开一串欢腾的鞭炮声,许敬裕趴在窗边大喊:“同志们,各就各位,新郎官到门口了!”
  时予安和姜半夏立即行动,锁死房门,然后七手八脚将许归忆按坐在铺满桂圆红枣的喜床上。
  许归忆端坐床沿,听着外面的脚步声如擂鼓逼近,好半晌才反应过来,那咚咚咚的声响是她的心跳。
  屋内哥哥姐姐们正在堵门,屋外陈词他们塞进来的红包雨点般从门缝涌进,试图贿赂,然而时予安等人不为所动,冲着外面扬声喊道:“想接新娘子没问题,先回答我们几个小问题!”
  “来。”江望一扬眉,根本没在怕的。
  姜半夏抽了张卡片,第一个提问:“新娘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11月7号。”江望秒答。
  时予安回头跟许归忆说:“这个问题也太便宜他了,谁都知道你俩生日同一天!”
  许归忆笑了下,紧接着听见念念提问:“第二个问题,新娘给新郎的vx备注是什么?”
  “天下第一好。”江望骄傲地说,一瞬间,四周哄噪的声音此起彼伏。
  时予安回头问许归忆,“答案对吗?”
  许归忆笑着点头。
  “新郎以后准备如何向别人介绍新娘?”
  江望想了想,说:“我家领导。”
  话落,众人一副被撒一脸狗粮的表情。
  “下一个问题,最喜欢新娘身体哪个部位?为什么?”
  “哇哦~”
  此问题一出,起哄的声音顿时沸腾。
  隔着三层雕花木门,许归忆听见江望的声音带着笑意:“最喜欢十一的眼睛。至于为什么……”
  说到这,他声音顿了顿,“她的眼睛会说话。”
  “最后一个问题由许爷爷提问,回答正确即可通关。”
  许归忆看向许褚渊,好奇爷爷会问什么。
  下一刻,老爷子浑厚如古钟的声音悠悠响起:“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江望心下一凛!这个问题要是答错了,估计这婚也不用结了,政治立场不坚定,直接建议严查祖上三代。
  江望语气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屋门打开,一垂首,一抬眸。
  四目相对,一时无言,任凭爱意翻涌,无止无息。
  “我来了。”江望单膝跪地,嗓音低沉,说不出的坚定。
  “来干嘛?”许归忆眨了眨眼睛,明知故问。
  江望仰头,直直望进她那双灵动的眸子里,笑意不自觉一点点加深,“来接你回家。”
  “好啊。”她轻快地应下,尾音淹没在“咔嚓咔嚓”的快门声里。
  第51章 “八抬大轿,明媒正娶。”……
  “各位宾朋,各位亲友,许氏千金,今朝出阁,奉贵人所请,江府公子前来迎亲。”
  “新嫁娘已入花轿,吉时已到——轿爷们,起轿嘞!”
  “咚咚锵——咚咚锵——”
  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举着仪牌鸣锣开道,八位轿夫肩扛轿杠踏着禹步抬轿,轿顶悬挂的鎏金铜铃随着轿夫的步伐叮当晃荡。
  马路两边站满了围观群众。
  “好热闹啊!这是在干嘛,娶新娘子吗?”
  “我靠,居然还是八抬大轿!真隆重!”
  “姐你快看,新郎好帅!!!”
  “咦,后面抬的箱子是什么?”
  “是新娘子的嫁妆吧。”
  “这么多?!我数数有多少箱啊,一对,两对,三对,四对……妈呀不行,我已经看花眼了,数不过来。”
  “啊啊啊不愧是中式婚礼,这场面太有仪式感了,我要拍照发朋友圈!以后我也要办中式婚礼!”
  “这可不仅仅是仪式感。”有人感叹。
  “嗯?怎么讲?”
  “你看啊,八抬大轿是婆家人给的重视,十里红妆是娘家人给的排面,大门大户的规格!这也侧面说明了男女双方门当户对,毕竟一般人家可整不起这种婚礼,忒费钱。”
  “呜呜呜羡慕了……”
  江、许两家平日里都不是张扬的人家,但两家在大事上还是挺讲究礼数排面的,更别提像儿女结婚这种大事中的大事了。早在婚礼筹备之初两家会面商量婚事时王慧女士就发话了,“孩子们一辈子就一次的婚礼,绝对不能含糊!必须瓷瓷实实办敞亮喽!”
  巧了,许家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三书六聘,八抬大轿,示明媒正娶;凤冠霞帔,十里红妆,全凤约鸾盟。
  江家的长辈们昨晚一宿没合眼,江爷爷江奶奶从清晨开始便掐着黄历上的吉时等待迎亲队伍归来。江伯钧默不作声地数着红包,新钞边缘在他指腹一一刮过,捻成扇形。他反复检查,生怕出了岔子。
  “刚才小烁给我发消息,说他们迎亲的队伍还得十分钟才能到。”迟烁母亲付怡娴女士笑着拉住王慧胳膊,说:“别转悠了,按你这个步频算下去,本月微.信运动榜首非你莫属。”
  王慧被她扯着胳膊坐下,突然想到什么似的笑了一声,“第一次当婆婆,心情太激动了,理解一下。”
  付怡娴也笑:“理解理解,人之常情嘛。”
  “哦对了,”付怡娴倏然记起一件事,于是凑过去压低声音问王慧:“你知道吗,前段时间小忆妈妈回来了,小忆今天结婚,她来参加婚礼吗?”
  王慧轻轻摇头,她环顾一圈见屋里没有外人,这才跟着压低声音说:“不参加,小忆压根儿没邀请她。”
  沉默一阵,付怡娴叹了口气:“两周前顾洛姝来家里找过我一次,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让我看在她和我们曾经是好朋友的份上,帮忙劝劝小忆,缓和一下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
  “你怎么说的?”王慧问。
  付怡娴说:“我直接回绝了。”
  “就该这样。”王慧点点头,“不怪孩子怨她,她当初走的比谁都痛快,一走就是二十年,这中间一次也没回来看过小忆。听我们家老江说,她在美国再婚后又生了个儿子,这么多年她事业发展的不错,全世界大小演出不断,每每在采访中侃侃而谈她儿子多么多么可爱,却绝口不提她在中国还有个闺女。现在孩子长大了,她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个闺女,想回来找小忆了,想得美,哪能好事都让她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