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也同样很有意义。
  那种心理的满足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让他们很自然的挺直了腰杆。
  有些东西是看得见的,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
  远处山坡上。
  两名使者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其中一人不由感慨。
  “十里槐花送先生,这样的典故必将千古流传,生若能如此,足矣。”
  另外一人却道:“这忘忧先生,真如仙人啊,就凭大人和属下,怕是请不回去。”
  “请不回去,也得请,这是皇命,皇命不可违,去,带人在往后退十里,莫要煞了这份风景,扰了先生的雅兴。”
  “属下领命!!”
  槐花林内,许轻舟一人在前,身后万人相随,眼见前方,林穷溪现,许轻舟开口了。
  “行了,就送到这里吧。”
  秋山始终低着头,闻声止住脚步。
  仰望,“先生此去,还会回来吗?”
  许轻舟淡然一笑,遥望前方。
  “此去红尘万万年,回首红尘以是仙,若是不出意外,怕是不会再见了吧。”
  他直言道。
  秋山将缰绳双手奉上,交还许轻舟,随后退后两步,抱拳。
  “先生,保重!”
  许轻舟点头,回望身后万民,遥望远处云州。
  “都回吧。”
  又对着三娃低声道:“走了。”
  “驾——”
  万民止步,目送——
  秋山朗声道:“拜!”
  万民齐拜,整齐划一。
  "先生慢行!!"
  突起风,吹落满山槐花,舞动白衣长发。
  许轻舟并未回头,只是取酒满饮一口,一抹嘴角,高声而诵。
  “槐花皆挂树,风起漫天舞。”
  “飞至天涯不同处,未道分别苦。”
  “劝君莫失意,抬眸望前路。”
  “待到槐花压满枝,会逢似当初。”
  悠悠之声,久久回荡,渐行渐远,踏浪前行。
  再回首,那轻舟已过万重山。
  又是分别时,风起意难平。
  声已落,风已止,人未散,不见先生,再见先生。
  秋山暗暗握紧拳头,低声语。
  “先生放心,先生赠的伞,秋定当紧握。”
  第120章 天子愁,君莫忧。
  风轻云舒,马踏新泥。
  忘忧先生走了,带走的何止是惊鸿。
  可是先生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一老者言。
  “那年雪很大,风很急,世道很乱,先生来了,云城的天就亮了。”
  “先生走时,十里槐花落,风追了千里——”
  “先生本是仙人,下凡渡苍生,不过俺们都不叫他仙人,俺们都叫他先生,忘忧先生。”
  孩童问:“那忘忧先生,是不是无忧无愁?”
  老者仰头望着天,回想那一日风起,花落,白衣皱眉。
  叹息道:“先生说过,山本无愁因雪白头,水本无忧因风起皱。”
  “先生是仙人,本不该有烦忧的,只是先生走在人间,故此也有烦忧吧,渡天下苍生之忧。”
  孩童懵懂,似懂非懂,却是记下了,代代相传。
  就如城外的那片槐花林,物换星移,王朝更替,它依旧还在那里。
  诗人提笔,刻一石碑,上书:
  十里槐花落,清风送轻舟。
  遥望云尽处,青山碧空空。
  ...........
  云城外。
  告别秋山,告别众人,许轻舟带着三娃,走上了来时的路,又翻过了那山丘。
  三娃回望身后,许轻舟继续前行。
  从这里回望,他们看了两次云城,同样是离去,却是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次,是不甘。
  这一次,是不舍。
  许轻舟晃着酒壶,翻着书,道:
  “别看了,既然走了,就不要回头。”
  三娃互相对视,眼中带着落寞,却又相视一笑,驱马追赶许轻舟。
  “师傅,等等我们。”
  ...........
  无忧:“师傅,你就真的一点都不难受吗?”
  小白:“就是,那么多人,我都差点感动哭了,你却头也不回。”
  许轻舟:“人间何所以,观风与月舒。”
  小白:“什么意思?”
  无忧:“师傅是说,人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好似看风看月看风景。”
  许轻舟欣慰一笑。
  “岂不闻光阴如骏马加鞭,日月如落花流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往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来事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
  小白努努嘴。
  “这人啊,什么都好,就是不说人话。”
  清衍点头,表示认同。
  “对。”
  无忧掩面啼啼傻笑。
  “呵呵呵。”
  许轻舟一翻白眼,装逼兴致全无。
  “跟上我,驾——”
  “许轻舟,跑那么快干嘛?”
  “前面有人等呢,莫让人家等太久了。”
  听着前方回响而来的声音,三娃再次对视,嘴角微扬,策马急驰,
  “驾!!”
  “驾!!!!”
  半月后....
  夏,苍月皇城,华清宫。
  当今圣上正在认真的看着手中的奏章。
  四周无一宫女太监,唯有一个英姿飒爽的将军。
  很安静——
  “十里槐花送先生,呵呵——当真是一方美谈啊。”
  圣上低喃一句,遂抬头,凝视身前小将,问:
  “周卿,你知道的,朕想让你带回来的不是这个?”
  小将单膝跪地,道:
  “臣办事不利,让陛下失望了,请陛下责罚。”
  目光一横,看了一眼小将,收回,叹息一声,将手中奏折整齐叠放。
  “罢了——起来说话吧。”
  “谢陛下。”
  “说说吧,怎么回事,为何这先生没与你回来?”
  小将抱拳,如实告知。
  “末将奉命,请先生回京,自是不敢怠慢,于云城外二十里地,静等先生。”
  “先生似乎早就知道了我们在等他,所以他自然是来了。”
  “臣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先生回绝了,还有,宋参将暗中跟随先生的事,先生也早就知道了。”
  “先生让臣带人回吧,还特意交代,莫要在暗中跟着他。”
  “只是让臣给陛下带个话,先生说,话带到了,陛下自不会惩罚臣。”
  “陛下交代过,要对先生尊敬,不可动粗,故此臣不敢对先生用武,所以便空手而归了。”
  圣上听闻,神色阴晴变化,眼中带着新奇,自己的这将军自己心里清楚,一口一个先生叫的毫不迟疑,想来这忘忧先生,定有过人之处。
  且听闻这先生还给自己带了话,心中就更加好奇了些,遂急问:
  “带的何话?”
  小将微微一拜,继续道:
  “先生说,陛下是个好皇帝,胸襟似海,心系黎民,他替云城百姓谢陛下隆恩。”
  “先生还说,陛下心中所忧,他现在还解不了,不过让陛下放心,他答应陛下,待他能解之时,他自会进京,亲自为陛下解忧。”
  圣上那秀气的眉梢拧在一起,皇威怒增三分,寻常人看之定不寒而栗。
  不过皇此刻却并没有,怒,只是不解,心中有惑。
  “他都未曾见过我,怎么知道我心中所忧是何?他又怎么知道我这忧他解不了呢?”
  “回陛下,先生说,天子本无忧,只因庙堂起大风。”
  “大风?”
  “是的,他说京都的风浪太大了,所以陛下愁,他让陛下别急,短则三年,长则五年,他定会亲手替陛下平了这风浪,让陛下可大展宏图。”
  圣上听闻,怔了怔,眼中一刹那失神。
  此风非彼风,此浪非彼浪。
  她的视线自眼前挪开,起身,慢慢踱步到了大殿之外,遥望江山万里。
  眉目微舒,自言自语。
  “忘忧先生,还真是名不虚传啊,未见朕面,便知君愁,还真想见见。”
  “三五年吗?朕还真有些期待了呢?”
  想着圣上侧目身后,“周卿。”
  “臣在。”
  “陪朕走走,顺便跟朕再多讲讲先生的故事。”
  话音一顿,语气加重道:“朕想知道。”
  “诺!”
  第121章 游于山野
  三个月后....
  苍月一隅。
  夕阳将流云染黄,远处村落,安静祥和。
  许轻舟策马立于一小山坡上,眺望远方,微风徐徐,万木伏倾。
  “踏遍千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是感慨,也是欢喜。
  “带你们过几天舒坦日子如何?”
  面对询问,身侧三娃,眼底浮现喜色。
  “师傅的意思是,我们不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