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赵拙言顿了一下,偷觑雍正帝,正对上雍正帝讳莫如深的视线。
赵拙言身子重重颤了一下,“扑通”跪在了金砖上。
雍正帝弯腰,将他手里的折本抽出来,袖在自己袖里走了。
苏培盛瞥了一眼还跪在地上的赵拙言,忙跟上雍正帝脚步去太和殿。
待得听不到脚步声了, 赵拙言直起腰, 跪坐在冰凉的金砖上,木楞了一会, 倏地嗤笑出声,施施然起身,整理好养心殿,歇着去了。
小太监探头探脑的瞧着,“啧啧”两声,到底不敢多言, 缩头做事。嘶, 这鬼天气, 冷的渗人, 真是越来越邪门了。
雍正帝站在丹壁之上,灯火辉煌之下,俯视大殿里俯首的贡士们,踌躇满志:这一批,就是他的门生了。
天子门生!
恩科,是他这个皇帝,特地为他们所开设的擢才考试。
不知道这一批考生当中,会出现几个完全属于他的肱骨之才。
雍正帝谕训后,离开丹壁,在暗处看了一会,见所有考生都开始答题,对徐元正、张廷玉、田从典、王顼龄四位主考官嘱咐几句,示意阅卷管马奇、嵩祝和自己一起离开。
十月殿内就烧了炭火,整个大殿都暖融融的,四位主考官目送雍正帝离开,徐元正先对王顼龄笑道:“阁老,偏殿有暖座,您可稍作歇息,殿里有我们呢。”
王顼龄是康熙十九年的进士,如今已经是八十四高龄,耄耋之年,老内阁了,徐元正和张廷玉这些小辈,都对他十分敬重。
王顼龄摇头,道:“恩科不容有失,老夫勉力支撑罢。”
他这个年纪,站在朝堂上不过是尸位素餐罢了,也已经多次上书乞骸骨,皇帝不让,呵。
这次恩科之后,他是定要走的,再不走,他怕要累死在这金銮殿了。
田从典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两老头相互扶持着,一步一挪的去殿内巡视考场去了。
张廷玉看着前面这两老头,对徐元正感慨道:“等我到两公这年纪,不知道能不能有他们的腿脚。”
张廷玉今年五十岁,正当壮年。
徐元正笑呵呵:“能和王公比寿数,志向不小。”
张廷玉觑他一眼,道:“别说你没这个志向啊。”
徐元正今年六十有一,说他不想再活二十年,张廷玉是第一个不信的。
徐元正捋了捋胡须,笑道:“只望天公作美吧。”
见和前面两老头儿拉开了距离,张廷玉故意放慢了脚步,跟徐元正悄声道:“刚才我可是替你捏了把汗,我都打好腹稿,要是皇上问起来,你这个主考官做什么去了,我该怎么回答。”
徐元正笑道:“我有分寸。”
张廷玉:“他看着怎么样?”
徐元正:“真是个谦谦君子,十分的好说话,也都听进去了。”
张廷玉:“真听进去了?”
徐元正扫他一眼,肯定道:“他若是没听进去,会直接反驳我,让我知道他的态度,不会口是心非。”
张廷玉:“是,是,我自是信你的。唉,这两君臣要是再别扭下去,那图书馆还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落成呢,”朝王顼龄努了努嘴,道:“这位老阁老对风水钻研颇深,原本要致仕的,现在也硬拖着,就是想出谋划策。你我能等,这位可不经等。”
徐元正想了想,道:“你我再跟皇上敲敲边鼓,我觉着,今冬就能拆迁完。”
张廷玉不信:“有这么快?”
徐元正:“都翘首以盼呢,只要他一应,就算银子不到手,那些拆迁户也都会搬的。”
只要能搬走,剩下的就快了。
现在关键是,让建图书馆这件差事,重新回到定王手中。
三王……
正在徐元正琢磨着要做些什么时候,雍正帝也在和马奇、嵩祝两个说同一个人。
群星闪烁,夜并不黑。
雍正帝在空阔的太和殿广场上慢走,道:“朕听说,近来八旗兵丁多有怨言。”
马奇用眼神示意嵩祝说话,两老头年纪差不多,都七十岁高龄了,一个富察氏,一个赫舍里氏,谁也压不住谁一头。
嵩祝不理马奇,还用手肘子拐马奇,让他这个老哥哥说话。
马奇利索的拐回去。
雍正帝久等等不到回答,回头一瞧,瞧见两个老顽童,顿时脸黑了。
好在,天黑,他脸黑俩老头也看不到。
不过倒是消停了。
雍正帝直接点名问马奇:“马奇,你身为理政大臣,兵丁不逊之事你怎么看。”
马奇心里大大翻一个白眼,明明不待见我,还非要日日将我叫到眼前,不知道您是在折磨我,还是在折磨您自己呢。
马奇嘴上恭敬道:“兵丁不逊,不过是利分不均,不如皇上稍加恩赏,或可平息。”
说了等于没说。
雍正帝:“嵩祝,内城兵丁住房短缺,你可有计谋献给朕解决。”
啊这,您是想听什么呢?
嵩祝和德亨那可是老相识了,德亨第一次出京,去盛京谒陵,就是他招待的,他还曾给德亨献过美人呢,可惜人家眼高没看上。
他做盛京将军那些年,也没少和德亨打配合,两人没仇没怨,嵩祝自是站德亨这边的。
嵩祝道:“兵丁住房短缺早已有之,皇上何不遵循康熙三十六年旧例,在九门之外兴建官舍,命无房兵丁居住,也能加守九门防御。”
“加守九门防御”六字一出,雍正帝眼睛大亮,回头赞赏的看着嵩祝,赞道:“卿大才,果然老成持重。”
如今的步兵衙门防御九门,主要是从内,而除正阳门之外的另外八门之外,则是由八旗驻军帮守。
如果将城内无房兵丁迁往城外,除了解决兵丁住房问题,还能将九门从八旗守卫中给挪出来,纳入步兵衙门管辖。
相当于给整个北京城包裹了一层看不见的防护壳。
安全感倍增啊!
“呵呵。”
雍正帝看向马奇,问道:“爱卿因何发笑?”
马奇笑意盈盈,恭喜嵩祝道:“听说,令郎在定王手下已经做到了散骑郎?恭喜,恭喜。”
散骑郎,是亲王府官员的一种配置,辅佐长史办理府邸事务,皆以世职充任。
亲王府长史正三品,散骑郎虽然没品级,但以世职充任,乃是家族传承,地位尊崇,要比正四品的典仪要高。
赫舍里嵩祝,镶白旗,在雍正帝封亲王时,所在佐领划入雍王府,嵩祝一家也就成为了时为雍亲王的奴才。所以,德亨去了盛京后,嵩祝将之当做小主子伺候。
嵩祝第三子满保,是雍亲王亲送给德亨使唤的奴才,德亨未回京时,来往京城送信、押送礼物等,就都是满保负责。
如今德亨已经是亲王,长史是李向学,出身正黄汉军旗,也是他在封亲王之后,雍正帝亲指的。
长史往下,第一个就是散骑郎,无定员。
都说,如果雍正帝没有给德亨指定长史,那满保,就会是定王府的长史,毕竟满保不管是出身还是资历都够格。
满保不说是德亨手下第一人,那也是名列前十的存在,马奇恭喜嵩祝,意在指明:你刚才说的,莫不是你好三儿说给你听的?
嵩祝稍稍窘迫了一下,但他连犹豫一下都没有,直接就承认了,不过,不是儿子说给他听的,是他偷偷瞧见的。
“老三整日忙的不着家,老臣怕他在外面不干正事,就去他上衙的地方看了一眼,人没见着,却是在他办公桌上看到了九门舆图,还有一份未完成的《关于在九门之外兴建兵丁官舍的方案》草稿,老臣好奇,就翻看了一下。”
雍正帝:……
马奇好奇:“定王府衙署的人就任你翻看?”
嵩祝:“老三有单独的办公间,其他散骑郎让我在里面等他回来,我等的发急,就随意看了下。”
马奇:“呵呵,我不信你是在他桌案上看到的,莫不是在抽屉或密匣子里翻出来的?”
嵩祝急眼:“你话怎么说的呢,我是老子,至于做贼吗?”
马奇:“呵呵。”
雍正帝:……
好心情顿时没有了怎么办!
雍正帝正在暗暗运气,就听马奇道:“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定然是定王吩咐的。我之前听说,他张罗着换购城内房舍,要给手下兵丁修建住宅,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停了,我还纳闷呢,原来是又打向了城外的主意,城外地儿是要比城内宽广,够他建的了。咱们这位王爷还真爱建房子,前有建图书馆,后有建兵丁房舍,呵呵,皇上应派他领工部差才是……”
马奇说的正起劲儿,被嵩祝从后背拍了一下,立即住嘴不说了。
夜色慢慢褪去,清凌凌的灰取代了浓墨似的黑,雍正帝的面色在冬日清冷的早晨看着些许苍白。
袖在袖子里的奏折咯着他的手腕,不好受,但能让他清晰的感觉到,那是什么。
赵拙言身子重重颤了一下,“扑通”跪在了金砖上。
雍正帝弯腰,将他手里的折本抽出来,袖在自己袖里走了。
苏培盛瞥了一眼还跪在地上的赵拙言,忙跟上雍正帝脚步去太和殿。
待得听不到脚步声了, 赵拙言直起腰, 跪坐在冰凉的金砖上,木楞了一会, 倏地嗤笑出声,施施然起身,整理好养心殿,歇着去了。
小太监探头探脑的瞧着,“啧啧”两声,到底不敢多言, 缩头做事。嘶, 这鬼天气, 冷的渗人, 真是越来越邪门了。
雍正帝站在丹壁之上,灯火辉煌之下,俯视大殿里俯首的贡士们,踌躇满志:这一批,就是他的门生了。
天子门生!
恩科,是他这个皇帝,特地为他们所开设的擢才考试。
不知道这一批考生当中,会出现几个完全属于他的肱骨之才。
雍正帝谕训后,离开丹壁,在暗处看了一会,见所有考生都开始答题,对徐元正、张廷玉、田从典、王顼龄四位主考官嘱咐几句,示意阅卷管马奇、嵩祝和自己一起离开。
十月殿内就烧了炭火,整个大殿都暖融融的,四位主考官目送雍正帝离开,徐元正先对王顼龄笑道:“阁老,偏殿有暖座,您可稍作歇息,殿里有我们呢。”
王顼龄是康熙十九年的进士,如今已经是八十四高龄,耄耋之年,老内阁了,徐元正和张廷玉这些小辈,都对他十分敬重。
王顼龄摇头,道:“恩科不容有失,老夫勉力支撑罢。”
他这个年纪,站在朝堂上不过是尸位素餐罢了,也已经多次上书乞骸骨,皇帝不让,呵。
这次恩科之后,他是定要走的,再不走,他怕要累死在这金銮殿了。
田从典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两老头相互扶持着,一步一挪的去殿内巡视考场去了。
张廷玉看着前面这两老头,对徐元正感慨道:“等我到两公这年纪,不知道能不能有他们的腿脚。”
张廷玉今年五十岁,正当壮年。
徐元正笑呵呵:“能和王公比寿数,志向不小。”
张廷玉觑他一眼,道:“别说你没这个志向啊。”
徐元正今年六十有一,说他不想再活二十年,张廷玉是第一个不信的。
徐元正捋了捋胡须,笑道:“只望天公作美吧。”
见和前面两老头儿拉开了距离,张廷玉故意放慢了脚步,跟徐元正悄声道:“刚才我可是替你捏了把汗,我都打好腹稿,要是皇上问起来,你这个主考官做什么去了,我该怎么回答。”
徐元正笑道:“我有分寸。”
张廷玉:“他看着怎么样?”
徐元正:“真是个谦谦君子,十分的好说话,也都听进去了。”
张廷玉:“真听进去了?”
徐元正扫他一眼,肯定道:“他若是没听进去,会直接反驳我,让我知道他的态度,不会口是心非。”
张廷玉:“是,是,我自是信你的。唉,这两君臣要是再别扭下去,那图书馆还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落成呢,”朝王顼龄努了努嘴,道:“这位老阁老对风水钻研颇深,原本要致仕的,现在也硬拖着,就是想出谋划策。你我能等,这位可不经等。”
徐元正想了想,道:“你我再跟皇上敲敲边鼓,我觉着,今冬就能拆迁完。”
张廷玉不信:“有这么快?”
徐元正:“都翘首以盼呢,只要他一应,就算银子不到手,那些拆迁户也都会搬的。”
只要能搬走,剩下的就快了。
现在关键是,让建图书馆这件差事,重新回到定王手中。
三王……
正在徐元正琢磨着要做些什么时候,雍正帝也在和马奇、嵩祝两个说同一个人。
群星闪烁,夜并不黑。
雍正帝在空阔的太和殿广场上慢走,道:“朕听说,近来八旗兵丁多有怨言。”
马奇用眼神示意嵩祝说话,两老头年纪差不多,都七十岁高龄了,一个富察氏,一个赫舍里氏,谁也压不住谁一头。
嵩祝不理马奇,还用手肘子拐马奇,让他这个老哥哥说话。
马奇利索的拐回去。
雍正帝久等等不到回答,回头一瞧,瞧见两个老顽童,顿时脸黑了。
好在,天黑,他脸黑俩老头也看不到。
不过倒是消停了。
雍正帝直接点名问马奇:“马奇,你身为理政大臣,兵丁不逊之事你怎么看。”
马奇心里大大翻一个白眼,明明不待见我,还非要日日将我叫到眼前,不知道您是在折磨我,还是在折磨您自己呢。
马奇嘴上恭敬道:“兵丁不逊,不过是利分不均,不如皇上稍加恩赏,或可平息。”
说了等于没说。
雍正帝:“嵩祝,内城兵丁住房短缺,你可有计谋献给朕解决。”
啊这,您是想听什么呢?
嵩祝和德亨那可是老相识了,德亨第一次出京,去盛京谒陵,就是他招待的,他还曾给德亨献过美人呢,可惜人家眼高没看上。
他做盛京将军那些年,也没少和德亨打配合,两人没仇没怨,嵩祝自是站德亨这边的。
嵩祝道:“兵丁住房短缺早已有之,皇上何不遵循康熙三十六年旧例,在九门之外兴建官舍,命无房兵丁居住,也能加守九门防御。”
“加守九门防御”六字一出,雍正帝眼睛大亮,回头赞赏的看着嵩祝,赞道:“卿大才,果然老成持重。”
如今的步兵衙门防御九门,主要是从内,而除正阳门之外的另外八门之外,则是由八旗驻军帮守。
如果将城内无房兵丁迁往城外,除了解决兵丁住房问题,还能将九门从八旗守卫中给挪出来,纳入步兵衙门管辖。
相当于给整个北京城包裹了一层看不见的防护壳。
安全感倍增啊!
“呵呵。”
雍正帝看向马奇,问道:“爱卿因何发笑?”
马奇笑意盈盈,恭喜嵩祝道:“听说,令郎在定王手下已经做到了散骑郎?恭喜,恭喜。”
散骑郎,是亲王府官员的一种配置,辅佐长史办理府邸事务,皆以世职充任。
亲王府长史正三品,散骑郎虽然没品级,但以世职充任,乃是家族传承,地位尊崇,要比正四品的典仪要高。
赫舍里嵩祝,镶白旗,在雍正帝封亲王时,所在佐领划入雍王府,嵩祝一家也就成为了时为雍亲王的奴才。所以,德亨去了盛京后,嵩祝将之当做小主子伺候。
嵩祝第三子满保,是雍亲王亲送给德亨使唤的奴才,德亨未回京时,来往京城送信、押送礼物等,就都是满保负责。
如今德亨已经是亲王,长史是李向学,出身正黄汉军旗,也是他在封亲王之后,雍正帝亲指的。
长史往下,第一个就是散骑郎,无定员。
都说,如果雍正帝没有给德亨指定长史,那满保,就会是定王府的长史,毕竟满保不管是出身还是资历都够格。
满保不说是德亨手下第一人,那也是名列前十的存在,马奇恭喜嵩祝,意在指明:你刚才说的,莫不是你好三儿说给你听的?
嵩祝稍稍窘迫了一下,但他连犹豫一下都没有,直接就承认了,不过,不是儿子说给他听的,是他偷偷瞧见的。
“老三整日忙的不着家,老臣怕他在外面不干正事,就去他上衙的地方看了一眼,人没见着,却是在他办公桌上看到了九门舆图,还有一份未完成的《关于在九门之外兴建兵丁官舍的方案》草稿,老臣好奇,就翻看了一下。”
雍正帝:……
马奇好奇:“定王府衙署的人就任你翻看?”
嵩祝:“老三有单独的办公间,其他散骑郎让我在里面等他回来,我等的发急,就随意看了下。”
马奇:“呵呵,我不信你是在他桌案上看到的,莫不是在抽屉或密匣子里翻出来的?”
嵩祝急眼:“你话怎么说的呢,我是老子,至于做贼吗?”
马奇:“呵呵。”
雍正帝:……
好心情顿时没有了怎么办!
雍正帝正在暗暗运气,就听马奇道:“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定然是定王吩咐的。我之前听说,他张罗着换购城内房舍,要给手下兵丁修建住宅,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停了,我还纳闷呢,原来是又打向了城外的主意,城外地儿是要比城内宽广,够他建的了。咱们这位王爷还真爱建房子,前有建图书馆,后有建兵丁房舍,呵呵,皇上应派他领工部差才是……”
马奇说的正起劲儿,被嵩祝从后背拍了一下,立即住嘴不说了。
夜色慢慢褪去,清凌凌的灰取代了浓墨似的黑,雍正帝的面色在冬日清冷的早晨看着些许苍白。
袖在袖子里的奏折咯着他的手腕,不好受,但能让他清晰的感觉到,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