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雍正帝笑终于语带笑意,道:“别看他吆喝的厉害,真让他建图书馆,他没那个本事建成。”
  此话,德亨并不接口。
  雍正帝再问道:“你所说的安抚读书人之法可有眉目?”
  德亨想了想,道:“每到会试之年,先帝都会命武英殿刊印一批正言读本,在京中低价售卖,供来京士子研读,皇上也可从此着手,让徐元正那里列出书目来,皇上挑了刊印散发。”
  雍正帝摇头,道:“武英殿照常刊印,但不足以应对允址之势。”
  德亨:“那就从枝末下手,让户部、工部、钦天监、太医院整理一批农书、匠作之书、常用医药方本等出来,刊印天下,让乡里百姓都能共沐隆恩。知道皇上虽居庙堂之高,也是关心他们地是不是种的好,农具是不是好用,身体是不是康健,有如老父之爱子,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让人感佩。”
  雍正帝:……
  说真的,德亨的话他听懂了,但是,没明白里面的深意。
  雍正帝:“朕刊印一些农书、医书,士子们就对朕感恩戴德了?”
  德亨:“皇上,百姓是不识字的。如果要将农书和医书推行乡里,是需要朝廷派遣官员到地方上传授讲法的,这是兴教化之德政、仁政、惠政。如果有读书人敢阻止,说此政不好,百姓就能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
  “传授讲法……”雍正帝喃喃道,不住回味这四个字。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君王的江山社稷,是为了替君王牧守百姓,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若有读书人议论您只想着百姓,枉顾读书人的利益,那这个读书人,您可以光明正大的废了他,百姓知道了,会感恩您明察秋毫的。”
  雍正帝说话都带上了温度,笑道:“你说的轻巧,这世上,最不乏好经被坏和尚念歪的,朕就怕,地方官员扭曲了朕的仁政。”
  德亨低头笑笑,没说什么。
  意料之中的,雍正帝端起茶碗,道:“若是将这件差事交给你,你会怎么做?”
  德亨:……
  雍正帝掀了掀眼皮子,问道:“怎么,不想说?”
  德亨:“皇上当真想听?”
  雍正帝:“当然。”
  德亨:“皇上,如果真交给我去做,油印之法一定会下乡入村,乡野郎中间,恐怕会人手一本《赤脚医生手册》。”
  雍正帝拧了下眉:“你什么意思?”
  德亨解释道:“中国疆域太大了,朝廷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官员派去地方。我会派遣一些官员去到州府教习,然后召集民间乡老和有威望的庶民,去到州府衙门里接受全面培训学习。等学会了,他们再回乡里,教给小民,小民一传十、十传百,才能将真正之法传播开来,小民才会真正得到实惠。
  而这个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官员有真才实学,能够教导真正之法,还要将载有真正之法的书册发行乡野民户之家,以便于官员离开之后,乡老、庶民、小民们也能够自行查阅书册学习。”
  德亨说的太具体了,雍正帝可以预料到,如果真如德亨所言将之施行下去,那他这个皇帝,恐怕要被小民立长生祠供奉了。
  可是……
  “没有必要将书册发行至乡野民户之家吧?在当地县衙留存一本即可。”
  德亨笑了一下。
  这声笑明明很纯粹,不带任何嘲讽之意,莫名的,雍正帝就是脸热了一下。
  哈,放在官衙,官衙的老爷们怕不是要将之垫桌子底了,他做皇子时候,难道没见过地方官吏的嘴脸吗?
  雍正帝轻咳一声,突兀的扭转话题,道:“你说的,乃长久之法,朕要的,是应对眼下之法。”
  德亨道:“皇上不妨放出话去,就说建图书馆,不只是用砖瓦木石建一座屋子那么简单,还要懂明算、明法、堪舆、天文等奇才参与修建,若是入京学子中有懂这些的,可毛遂自荐,若没有,那这图书馆也建不成。反正这些读书人也不知道图书馆到底是做什么的,一切都由皇上说了算。”
  雍正帝:……
  我听到了,但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是在趁机选才,是朕想的这个意思吗?
  雍正帝仍旧略过此节,问道:“对允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话说的,我对您三哥,能有什么好的建议。
  德亨道:“目前来看,诚亲王只是在朝堂上发了一通妄议,咱们不能因为他说了不和之语,就拿他怎么样。所谓的携读书人之势,也只是咱们队图书馆的臆想然后硬加给他的,实际上,他也并没有真的做什么,图书馆,说不定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只是咱们自己将之妖魔化了。也许,入京的士子一心科考夺魁,根本不理会这些呢?”
  雍正帝:……
  朕虽然没有证据,但朕就是觉着你是在糊弄朕。
  “难道就这样听之任之?”
  德亨:“……臣能想到的,都说了,臣没有其他法子了。”
  雍正帝垂眸看着手里捧着的茶碗良久,道:“你退下吧。”
  允址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最可能做的,就是鼓动士子上请愿书。如果是德亨,德亨就这么做。
  对此,德亨提出了两个应对方法。
  一个应对眼下之法。多多刊印书籍,发下去,丰富士子们的眼睛见识,士子们看到了眼前的好处,对那个没影的、根本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图书馆也就不感兴趣了。
  一个消弭图书馆带来影响的长远之法。将真正的惠民良方教给小民,收拢民心,自有小民替皇帝褒扬美名,就算读书人对皇帝有微词,也会看在民心的份上,说话不会太苛刻。
  其实,德亨让徐元正整理的书目当中,有近一半的,都是此类农工医法科书籍,真正公之于众的,也是这些。
  这两个方法,德亨是有针对性提的,也是真心实意提出来的。
  如果是德亨来应对允址,他会借此搞一场舆论战,以碾压的态势将允址打入尘埃,让他在读书人中颜面尽失。
  同时,宣扬新帝明德、亲民、至善的新朝底色。
  图书馆建,要按照他的方法来建,不建,也要按照他的心意停滞。
  图书馆可以不建,但建图书馆的初衷,可以通过另外的方法和途径实施,比如刊印书册丰富读书人的眼界,比如惠民富民开启民智……
  以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这就是德亨的退让和妥协了。
  但显然的,这两个方法并不合雍正帝的心意,所以,他没说要不要采纳实施,只是让德亨退下。
  德亨行礼,退出了冰冷的昭仁殿。
  德亨没有回头。
  这座昭仁殿从此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不他知道,雍正帝的目光一直轻飘飘的放在他的背上。
  随着德亨的背影消失在层层叠叠的汉白玉台阶之下,雍正帝收回目光,放在了眼前的茶盏上。
  苏培盛上了两盏茶,一盏是给他这个皇帝的,另一盏,是给德亨的。
  他自己手里的这杯已是残茶,德亨的那盏还好好的。
  雍正帝掀开茶盖,定定看着里面和自己一样的茶水,突然骂道:“狗奴才,你小爷惯常喝的是乌龙茶,你上的是什么茶?!”
  苏培盛吓的一个哆嗦,“扑通”一声跪下,告饶道:“奴才知错,请皇上恕罪。”
  雍正帝将茶盖摔在茶盏上,起身快速离开,苏培盛顾不得茶与罚,一骨碌爬起来跟上去。
  ……
  德亨感觉身上黏腻腻的,想尽快洗洗,回国公府太远了,他就打算回位于牛角巷的老宅,那里离紫禁城更近。
  走到棋盘街,从户部衙门门口路过,远远瞧见允祥在和谁说话。
  若是没看到也就罢了,既然看见了,就得过去打个招呼,虽然允祥没有看到他。
  走到近前了,允祥也发现了他,笑问道:“从宫里出来了?”
  德亨笑道:“是。”
  允祥问道:“你这是打算去哪里?”
  德亨:“回老宅洗洗,昨儿一身泥土混着汗水回来,感觉身上都嗖了。”
  允祥笑道:“这天气,也就你们小年轻静不下来,爱出汗。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李卫,户部郎中,难得能将户部事务说的头头是道井井有条的,我觉着,比侍郎还得用几分。”
  李卫忙给德亨行礼,道:“下官见过定王爷,定王爷吉祥。”
  又谦卑道:“十三爷过誉了,下官不过是熟稔手中事务罢了。”
  允祥道:“难得就是你这份熟稔,多少官员尸位素餐,连自己职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分不清楚,钻营倒是一把好手,哼。”
  嚯,大名鼎鼎的李卫啊!
  德亨上下打量着这个唇上留须个头中等眉目清秀的中年汉子,笑道:“能得十三爷赞誉,可见你是有别人没有的可取之处的,无需太过自谦。”
  李卫激动道:“定王爷这话,让下官无地自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