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嚯!这些个皇子中,除了大阿哥胤禔,几乎全齐活了。
  芳冰都忍不住问德亨了:“您就这么招这些皇阿哥们稀罕啊?”
  德亨看着这头一梯队的皇子们开始犯愁:“这目标也太广了吧,他们怎么送了这么多人来我这里?这可怎么锁定。”
  陶牛牛指着下一梯队的名单中的一个,道:“不一定是上面这些皇子,您看这里,安王府……”
  芳冰:“安王府早没了。”废太子之后,没几个月,康熙帝就将安郡王府给端了,现在根本就没有安郡王一说了。
  陶牛牛:“八福晋还在呢,主子还在,奴才们就散不了。说不得就是八阿哥收拢了安王府旧部?”
  自从上次病鹰事件以后,八阿哥胤禩就被康熙帝差不多一撸到底,更是勒令他所分旗分的都统接管胤禩的佐领,相当于是堵死了胤禩向下命令的通道,让他无人可用,无财可揽。
  胤禩维持这么大一个王府,他是要生活的,若是接手了早就被康熙帝废黜的安郡王府旧部,那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德亨摇头,道:“不可能是八阿哥。”
  陶牛牛:“您有证据做判断吗?”
  德亨:“直觉。”
  陶牛牛&芳冰:…!!!
  就连一直不参与讨论的张大奎都投来异样的目光,觉着这位主儿,聪明是真聪明,就是有时候吧,感情用事也是真的。
  德亨理直气壮的,道:“你们别这样看着我啊,你们不懂,我跟八阿哥那可是忘年之交,我上次已经跟他明说了,让他以后不要再算计我,他答应了。”
  就送病鹰那次,康熙帝发了好大的火,连着德亨一起骂,骂完,还幼稚的派遣李玉和赵昌一起,亲眼看着他去和胤禩做交割。
  那次,他们可是和胤禩交割的干干净净的了。
  陶牛牛不敢置信脸:“他答应了,您就信了?”
  德亨:“为什么不信,他能被叫一声‘八贤王’,想来信誉是有的,且,他从始至终,也并未真的算计到我什么。他既然答应了,我就信他。”
  三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陶牛牛更是直接问德亨:“那您以为,驭使青龙帮的,会是谁?”
  德亨挠了挠头皮,叹气道:“说不好,感觉谁都有可能,算了,这人既然有所图谋,一次出手不成,定还有下一次,等线索多了,再做判断吧。”
  张大奎突然道:“青龙帮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帮派,就算现在在福州城有了一席之地,那也是一个地方上的小帮派,如青龙帮这样的帮派数不胜数,它是凭什么被看上的?”
  德亨挑眉:“你有猜测了?”
  张大奎:“有一种可能,青龙帮是被举荐的。”
  陶牛牛和芳冰都面面相觑,反倒是德亨,若有所思。
  张大奎做解说,道:“江湖帮派,为了守望相助,都是有所联系的,尤其是在某个有名望的帮主整寿时候,都会以贺寿之名,齐聚一堂,断一断公案,交换一下信息,联络联络情分,新一辈未曾谋面之人的交情,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吴琼能认出我来,就是因为十年前,我曾经参加过金陵城望首汪老太爷的七十大寿寿宴。”
  芳冰恍然大悟,道:“吴琼也去了,不过,这金陵…福州,差的是不是有点远?”
  金陵城就是南京,也是现在的江宁,不过,在民间,老百姓还是习惯管江宁叫金陵。
  张大奎道:“不算远,青龙帮是海帮,汪家是漕帮,以往因为海运低迷的缘故,凡是行船的,都是要以漕帮为首,汪家老太爷过寿,有些名望的船帮,都会去。”
  芳冰说的是地理上的差距,张大奎说的则是帮派上的同根同源,果然不算远。
  德亨:“你的意思是,青龙帮很可能是汪家举荐出来的?”
  张大奎点头,道:“除了这一途径,我想不出,青龙帮一个福建名不见经传的小帮派,是因何落入有心人眼中的。”
  陶牛牛沉吟道:“那么,我们此行……”
  “一定还会有波折。”张大奎接口道。
  德亨叹气,道:“我只是去江浙打个秋风,和那里的土财主谈个合作,怎么会搅出这么多事情来。”
  芳冰道:“江浙本就是一等一的富庶之地,先前,不管是废太子,还是后来的八贤王,都将那里当做一块宝地重点经营,还有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更是遍布皇上的眼线。咱们去的,本就是是非之地。”
  德亨皱眉:“莫不是有谁想对付施家,拿我当枪使唤吧?”
  陶牛牛:“说不准呢。谁不知道您这几年人都在海上,您还是海运总督,若是有谁想对付施家,您不正好是一把锋利的刀?更是职责所在。”
  德亨轻“啧”一声,道:“那他们可是想错了,短时间内,我是不会对施家怎么着的,他们又没碍着我什么。”
  人家只是不乐意福建人上TW岛罢了。
  反过来说,福建人为什么一定要上TW岛啊?香港岛还荒着呢,你去香港、去澳门、去海南岛不好吗?
  张大奎道:“咱们也不好眼前一抹黑的扎过去,既然涉及到江湖帮派,不如我先行一步,先去金陵探探路?”
  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江湖人,自然有江湖人的路子。
  张大奎此去,自然是要通过江湖手段打探一些消息出来。
  德亨点头,道:“你先去金陵摸摸底细也好,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杭州,估计李家等多数人,都会齐聚杭州,你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张大奎问道:“您可还有其他嘱咐?”
  德亨想了想,写了一个便签交给他,道:“吴申就在江宁,你去了,若有不便之处,找他帮忙即可……”
  德亨的楼船沿着海岸线慢悠悠的走,走了五六日,就到了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这一片海域可是热闹了,风帆林立,大小船只络绎不绝,不是运货,就是载客的。
  来自西伯利亚和虾夷岛的商船载满了木材和煤炭,在舟山一带卸货,装载上江浙的生丝、瓷器和稻米回程。
  刨除所交税银,来回一趟下来,光运费就能赚不老少。
  所以,这几年,沿海一带一村一族的汉子们就合力出钱,从海运衙门或租或买一艘两艘的船,跑上一年的福山港,基本就上就能将船钱给赚回来。
  剩下的,跑船所赚就是纯利润了。
  如果有那有心的,开一间木材店,面向中低下层的百姓,专门贩卖从西伯利亚运来的杉木和松木,薄利多销,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这树要有人砍,煤要有人挖,西伯利亚和虾夷岛是没有那么多专门做工的人的,于是楼船客运应运而生。
  有那想要出海做工的苦力,买上一张便宜的船票,在天暖和的时候去虾夷岛,或者去西伯利亚干上一个夏天,赚上半年的辛苦钱,天冷了,再乘船回来南方过冬,也是一个新活法。
  德亨和郑尽心的水师,保障了这条航线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不管是来往的商船和客船,都能如约到港,倒是不用怕,去了就回不来了。
  人是这个地球上最坚韧、生命力最顽强的生物,只要看到一丁点活路,他们就能给蹚出一条宽阔大道出来。
  这些运货的货船啊,拉客的楼船啊,都是江浙大商贾、大乡绅自家造的,或者出巨资从德亨的船厂定制的,所以,德亨才会来找他们“打秋风”。
  德亨当然知道他们手里到底有多厚的底子,他自己的船派去美洲和缅甸了,手上有了粮务司和福山港运南洋粮的亏空,可不就得找他们借船借人、甚至是借粮补上吗?
  德亨的楼船不是一般的显眼,他人还在考虑要不要去普陀山上拜一拜观音呢,就见到不远处一船打出了旗语,也亮出了旗帜,是琉球王国的尚氏王船。
  琉球王国从明以来就是中国的藩属国,每到王位变更,都要大陆这边派遣使臣对他们的国王进行册封,到了清朝,这个规矩也没变。
  在明朝和清朝开海禁之前,琉球王国是大陆海上贸易的总代理。
  琉球王国是岛国,疆域狭小,没有耕地,自然产出也十分的匮乏,进贡给宗主国朝廷的贡品诸如香料、胡椒、苏木等也都是从吕宋等南洋诸岛贩卖来的。
  在自然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自然也孕育不出诸如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但是,琉球王国并不贫穷。
  以至于日本国的萨摩藩经常去骚扰琉球王国,以期能占领这一串岛屿,垄断中国、日本、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权。
  在德亨上岛之前,琉球王国居然已经做了有几年的两藩国。
  所谓的两藩国,就是琉球王国既做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廷的王位册封,也做日本的藩属国,向日本人交租税。
  这当然是不允许的,德亨带人在琉球诸岛上巡逻一圈,将藏匿的日本人都揪出来,丢去萨摩藩,放炮警告之后,琉球王国就只有一个宗主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