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罗妈妈笑:咱们夫人当年也是这话。
虞铮就啊了一下:所以我还是像她?
爹生娘养的,怎么能不像?
虞铮深吸一口气,想想爹娘。他们身上的优点,她确实要多学一点。
她母亲周氏是个很周全的人,一家子上下人缘好。
对奴婢们也是极好的,但是没人敢在她手里乱来。
这就不光是靠赏赐,宽柔并济,这些小时候也教过她。
只是那时候她心思不在后院,学也学的不上心。
但是小时候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哪怕不用心,如今回忆起来也是记得。
而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母亲对女儿的言传身教才是最要紧的。
因为很多女孩子并没有别的渠道学习这些。
所以民间说丧母长女不娶,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在。
虞铮趴在外间的榻上,看着门外:咱们西河要绿起来是真难,这都四月半了,外头才真的绿了。
罗妈妈失笑:如今姑娘也一口一个咱们西河了?
虞铮嗯了一下:虽说只有几年,但我其实真的很喜欢西河。这里虽然荒芜,却总叫我觉得充满了生命力。又自由奔放。想想将来回京,我其实未必有如今舒服。
方方面面吧。
在这里,她只要应付好柳氏就可以了,回去就不是了。
京城中处处是长辈,陛下活着一天,她就必须低调。
不会有哪一个父亲乐见自己儿子后院妾室跳的欢。
宫里还有个火眼金睛的太后娘娘,她更是不会允许自己这个妾室能压住柳氏。
思及此,虞铮轻叹:想成大事的人,果然最难的不是怎么斗,而是怎么忍。
罗妈妈在她背上轻轻拍:那就忍。
虞铮侧脸看她:其实我觉得独孤钺运道是不错的,对他的前程,我很有信心。
罗妈妈点头:那可不!虽说年幼丧母,可祖母疼爱。父亲疼爱。一路进京成了皇子,娶妻贤惠,妾室又有姑娘这样的人帮他,他可不就是这世上一等一的运道旺?这人啊,有本事也得有运道。我看东宫里那一位啊,就差在运道上了。
虞铮想了想还真是:确实,太子妃给他找的麻烦不少,可要是他一开始娶的不是赫连氏,也许事情好一半。
何况你身边是什么人,会有什么影响,你也会影响别人,都是互相的。
第216章 苦恼啊
等独孤钺身边的人消息传来,又过去两天。
这一次,虞铮就要与前院的先生们商议了。
不过后院她没叫传话,说了无济于事,还容易把白氏吓死,不必了。
前院议事厅里,虞铮道:大王无事,些许小伤,只是这件事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对。太子可能真是对大王欲除之而后快,但是在给先皇后祭奠的这一日做这件事
虞铮摇头:任何一个计划,都不可能有十全把握。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怎么敢保证十二个刺客就一定能成?一旦不成,这件事牵扯出来,他不仅要背上残害手足,还要背上不孝的骂名。
什么好人能在自己母亲忌日的时候设计谋杀兄弟?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就全占了。
侧妃这话说的有理,这件事确实是诡异。倒是也可能就是太子,但是总归也不能排除别人。邹先生摸胡子:只是不管是谁,这件事对咱们来说,是大大的有利。
李先生也点头:是,弄成这样只怕要苦恼的是别人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事情对东宫越发不利,陛下这几年与太子之间虽然有些龃龉,但也没到废太子的地步。可如今这件事虞铮摇摇头:陛下起了废的心思,东宫也不会被动等死。
这可是开国皇帝的太子啊。
他虽然眼下被压制,可他的人还在。
他手下的将军们还是有号召力的。
甚至东宫还有戍卫,太子也有权调动京城的兵马。
他会不会坐以待毙?
如若李先生看了虞铮一眼:如若当真如此,咱们倒也不必费心思了。
虞铮笑了笑:大王不在,李先生说话也放肆了许多。
唉,侧妃笑话了。大王宅心仁厚,小人就是个出主意的。李先生不好意思的一笑。
虞铮收住笑:太子要是铤而走险不能说必败,但我看胜算不会太大。只是就要小心他不要对兄弟们出手。
不过这也是我多虑了,京城中咱们大王也该知道这一点。何况还有太后娘娘和陛下的看顾。
邹先生道:不管怎么说,咱们必须上书给大王,提醒大王,不管事情如何发展,大王务必不能伤了太子。
情况就走到了这一步。
要是需要晋王杀了兄弟才能上位,那自不必说,怎么狠心怎么来。
可如今的局面是,晋王往无辜的方面走。
太子要是真的谋逆了,晋王也决不能对他出手。
说白了,他们独孤氏的男人,个个都不算脾气好的。
陛下这几年执政,事儿办的事没毛病,可朝中臣子也没少受陛下的脾气。
虽然如今的臣子们没那么卑微,被陛下骂了也能骂回去。
但是毕竟臣子们还是要悠着点的。
至于太子的坏脾气那就更是人尽皆知。
这个时候冒出一个能忍耐又没杀气的晋王,只要他有资格,大家不会不选他。
虞铮了然:这是自然。
不光提醒大王不能伤了兄弟,还要提醒晋王守着规矩。不许叫朝中说出他任何不是。虞铮轻笑:不过,大王与几年前不一样了。
两位先生也点头,确实是不一样了。
外头都太平,如今咱们守着西河就是。不管怎么样,事情都是往好的方向走的。虞铮看着二人:倒是两位,若有妙计,尽管送去京城。
多谢侧妃。
虞铮起身:那我先走一步,这件事您两位参详,需要我的时候叫人去叫我。现下,咱们最好不要动。
关键时候,晋王只需要等,西河也只需要等。
这时候千万不能乱出手。
多做一件事,反倒可能叫事情出现不好的方向。
如今晋王是苦主,他这些年西河经营有功,又是个孝顺的皇子,这就够了。
虞铮走后,两位先生才又坐下。
咱们这位侧妃啊,年岁不大,心智倒是少有。邹先生道。
是啊,也是大王的福气。李先生笑呵呵的。
他们也不能去讨论自家大王的妻妾,于是有这么一句就是了。
虞侧妃的能干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最难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她那份眼光和忍耐。
如今的人下意识的就看不起后宅妇人,所以少见虞铮这样的妇人。
京城这边,如今朝中闹的更厉害了。
对太子是越来越不利,果然很快就有人开始怀疑太子的品性。
也不是如今开始,而是之前大家不敢太直接,观察了几天后才敢上书。
早朝上也是吵得不可开交,这件事的症结就在,死去的那几个人,为什么只有东宫的人是自尽?
太子那边的官员咬死这是谋害,甚至有些往晋王身上引战的意思。
他们也真的这么相信的,一样是奔着这件事谁得利就是谁做的。
但是晋王的人虽然少,却也不是什么软包子,那是着急了抄起笏板能打起来的。
朝中早朝干架不是第一次了。
陛下坐在上头看着武将们又打起来了
文官们一口一个不可理喻,一口一个岂有此理。
争的也是不相上下。
晋王站在一边沉默,太子也站在一边沉默。
皇子们见这两位不说话,也不怎么说话。
既然闹成这样,总有人先出头。
逐渐就有官员不管是不是得罪太子了,要求陛下废太子,说太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配为太子。
当然是上头了,别以为早朝就是大家站在一起你说完了我说。
如今的官员们其实文武还没分的那么彻底呢。
有些官员们字都不认识个,他们脾气上来了,管你什么引经据典。
这可不是说他们就没本事,多的是能人,不识字可不是什么草包的代表。
这个情况下,大家都闹成这样了,谁不上头?
一上头,就开始无差别攻击。
当然,有人骂太子,当然就有人骂晋王。
两方各执一词,互相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