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两家车马都不少,晋王府安排的马车多,二公子和二姑娘都还小,专门一个车,奶娘们跟着一起。
  大公子也不大,叫慕容氏亲自带着,也叫她坐上了超过身份的大马车。
  大姑娘大了一点,但是郡主之身尊贵,她单独一个车。
  柳氏,白氏,虞氏,都是单独一个车。
  左氏和方氏一起,舒氏和范氏一起。
  还有一些不太大的马车,里头就是一些有身份的奴仆们了。
  柳氏的奶娘不跟她走,虞铮的奶娘就有车坐。
  还有就是奶娘,奶娘不可能四个一起跟着小主子,所以都是轮换着来,她们都金贵,不能叫她们劳累,所以都是坐车。
  还有主子们跟前贴身的奴婢们,也是坐车。
  所以两家的队伍都是浩浩荡荡。
  尤其是两家都带着亲兵,光是看这个队伍规模,脚程就快不了。
  【齐王有那么差吗?好奇一问。】
  第138章 下回回来
  此刻的城外,摆下了凉棚。
  太子举杯:大哥四弟这一走,许久不得回京,咱们喝一杯。
  靖王和独孤钺一起举杯,都说了多谢太子相送。
  满饮了这一杯,也该启程了。
  女眷们这边,太子妃也在相送。
  虞铮站在柳氏身后,她的眼睛越过了前面的女眷们,看的是城门和城墙,或者更远处湛蓝的天空。
  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微风和煦,万里无云。
  风中传来春日泥土的味道,经过一个寒冬的积聚,大地正在苏醒。
  她生于京城,长于京城,也曾风光无限,出行车马奴仆,清路扫街。
  后来遭逢大难落魄无依,也曾遭受白眼,受人排挤,被人遗忘。
  上一次离京,全家遭难,她回来的狼狈。
  这一次离京,再回来的时候,她希望是风光的。
  她这一辈子并不长,只是已经经历了许多,这一生不管还有多少磨难,都不会比她十三岁那一年更严重。
  她什么都可以扛得住,也理应什么都能扛得住。
  人生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她也想过苟活,奈何
  众人骑马的骑马,上车的上车,太子和太子妃以及众人站在城墙上看着。
  比起独孤钺,内心更复杂更沉重的是靖王独孤烈。
  李妃并不想走,可是陛下有旨意,她不能不走。
  对她来说,睦州山高水远,哪里就如京城了?
  他们母子这一走,京城许多事都措手不及。靖王比不得晋王啊。
  晋王毕竟是嫡子,他还有太后娘娘的疼爱,就是陛下,对他也比对别的皇子更好。
  李妃什么都没说,她又怕自己多说一句,儿子心里更不高兴。
  靖王这些年出生入死的拼命,不就是因为自己是庶长子,处境尴尬吗?
  如今这一走,何时能回来呢?
  马车缓缓的离开了城门口,渐渐远去,化作不可见的黑点。
  城墙上众人也渐渐都散了。
  只留下太子夫妇,太子说他要站一会。
  护卫的人也都站远了一些。
  赫连氏也看着远方:叫我说,太子别心软。父皇也太过于善待他,今日这样叫他回去,来日他要安分还好,要是不安分呢?
  太子看赫连氏:那依你呢?
  我传话给我父亲了,不如一了百了。赫连氏道。
  太子嗤笑了一声:我劝你收敛一点,此刻父皇盯着呢。你没见他带了多少亲兵?
  那又如何,只要能杀了他,过后就算露出了一些,父皇难道还要追究?赫连氏冷笑。
  太子摇摇头:回去吧。
  他不担心赫连氏坏事,因为她父亲不可能这么糊涂。
  去截杀一位有实权有兵权的亲王,真敢想。
  真要这么大喇喇的去杀了人,这事还能平息?
  太子!赫连氏拉住他的袖子。
  太子有些无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想想吧。
  赫连氏不屑:靖王?他区区一个庶长子,还能怎么样?
  父皇没有别的儿子了?太子有些冷漠的看她:你最好不要乱来,前头的事我不与你计较。如今你是太子妃了,宫中仅次于皇祖母的地位。你如今一举一动多的是人盯着。做好你自己分内的事。
  赫连氏也冷笑:怎么?如今成了太子,倒是要对我翻脸了?莫不是还想换个太子妃?
  太子哼了一声:你最好能听懂我的话。
  他说着,一把揽住了赫连氏:咱俩才是一荣俱荣,你以后是要做皇后的,别他妈犯傻丢了前程。
  赫连氏脸忽然红了:罢了,听你的便是了。
  与靖王一行人分做两边后,晋王府这边气氛并没有不好。
  林布和韩宁,以及几个其他的侍卫亲兵们忽然呼哨了一声,就骑马奔出去了。
  都是年轻人,笑着跑了好一会。
  这当然不合规矩,但是这个时候不合规矩,却很提气。
  本来有些惶惑的女眷们,渐渐安心了下来。
  虞铮这会子在车里补觉,起太早了。
  可预见,这一路她少不了要忙。柳氏才出月子,看着是精神,实则还是虚弱。
  刚生了孩子的女人,哪能一下子就强硬起来。
  白氏那还是个危险的,也要照顾着。
  好几个孩子,这都要照顾着。
  果然,从第一天开始,安排膳食,安排住宿,安排各处轮换,基本都是虞铮操心。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好处。
  就如今来说,府中众人虞铮都熟悉起来了,也微妙的换了几个岗,插了几个人。
  宋二宝武人出身,自然也就编入了亲兵队伍里。
  暂时的,到了西河再说。
  吴家兄弟就跟在虞铮马车前头,随时听着使唤。
  他俩都是大男人,办事也利索,就当是小厮先使唤着。
  一路上还真没少出力。
  路程走的不快,大家也没有太累。
  白侧妃是出发后十来天,开始不舒服的。
  也没什么刺激的,她主要是底子就弱,本来刚怀孕的时候高兴压过了一切。
  如今慢慢的月份大起来,就有些经不住颠簸了。
  正常她这一胎该是八月里生,这会子五个月,胎相应该是稳固了。
  可她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本来嘛,孩子越大,就越是要营养,她自己平时吃饭都猫一样吃不了几口。
  因为体弱,脾胃就差,也不是她故意挑食,是什么都吃不进去几口。
  巴巴的想吃的,送过来也吃不了几口就饱了。
  就这个吃饭的量,维持她自己都艰难,本不该负担一个孩子的。
  但是这不能怪她。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没有人去教育女子身子不好就不要怀孕。女子们也不会生出我不要孩子要保自己的命这种想法,也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避孕方式。
  怀上了,她只能生。
  事到如今,也没人提她就该留下的话,走都走了。
  虞铮只好一天三遍的看她,府医也是天天伺候着。
  尽量给她进补。
  虞铮的用心和行为,是被独孤钺看在眼里了。
  他嘴上什么都不说,却嘱咐了王福,叫王福跟厨子们说,给虞侧妃好好补身子。
  王福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给谁补?不是白侧妃?
  第139章 太难了
  不过转念就明白了,这是看虞侧妃这一路太辛苦了吧?
  于是,既然大王都说了,那王福肯定不会疏漏。
  事儿办了,话传了,也要叫虞侧妃明白大王心意。
  按照正常速度估算,从京城启程往西河去,到达西河府邸,需要三个月。
  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坐车,步行的再快也不能跟马匹比。
  所以三个月的估算是差不多的。
  这一路没法走什么水路,黄河不适合行船,如果要坐船,还要绕路。
  所以不如直接走陆路,如果不遇上特别不好的天气,都是要走的。
  还好是往西北去,又是春天,正是雨水最少的时候。
  所以赶路的时间就变的比较稳定。
  得到了四月中旬,大家都换上了单衣的时候,路程就已经过半了。
  颠簸了月余,女眷们都有些受不住,虽然马车轮子全都被裹上了皮子,那也不舒服。
  官道有些地方不太平整,都是前些年疏于维护的结果,这日后都是要好好修的。
  可眼下不行,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走。
  马还好,马车着实颠簸。
  只能多铺上些垫子,对付着走。
  不过越是往西北去,路反倒好走一些了,这边雨水少,官道破坏的不太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