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独孤钺看着他:嗯。
  陛下
  嗯什么?京城哪里不好?陛下指着他:你说清楚。
  独孤钺伸手把他的指头打开:西边的突厥一向不安分,近些年中原大乱,他们也虎视眈眈。如今西北要是空虚,他们打进来呢?我去守着。
  陛下沉默了下来。
  这确实是个理由,但是
  如今也不是没人守着,就算是将来要换人,朝中没有将军了吗?要你去受罪?陛下这会子也明白他的心思了,轻叹一口气。
  将军和亲王守着不一样。独孤钺道。
  陛下深呼吸了一口坐下来:你这性子
  独孤钺看着他:父亲,我想去。
  陛下看着他:你这一走,就不能随便回来,你知道吗?
  要是去守卫西北,那就不能随意回京了。
  嗯。独孤钺点头。
  就会嗯!你舍得我们?陛下怒道。
  那父亲叫我做太子吗?独孤钺问。
  陛下沉默了,诡异的看着他。
  不等他张嘴,独孤钺就微不可见的笑了一下:那我离开就最合适,等过些年,可以把我换回来。不然别人不放心。
  他当真难得说这么多话。
  【本来写的是随州,其实我架空了,但是我没注意随州这个地方确实存在,还是南方。所以设定上就有问题,所以改成了绥州,这个也存在,但是就合理了。】
  第134章 好皇帝啊
  人一旦下定决心,做事就很快了。
  陛下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拒绝。
  但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这个元宵节,过得也热闹。虞铮跟三公主透露了自家的选择。
  三公主其实心里也是有数的,闻言只是叹气:你们这一走,这几年里我不好过了。
  有什么呢,她地位变了,心态也得变。你还有太后娘娘呢。她也不能马上当家。虞铮道。
  三公主笑了笑:就叫她急着当家不也挺好?男人瞧不起女人,总觉得女人没用,可殊不知也女人们有时候也能办事。
  三公主笑着拍虞铮的手背:宫里头,哪有省油的灯?朝阳殿里那一位,你瞧着温和好说话的,真要是惹到了她头上试试?
  虞铮轻笑:说的是。
  只是舍不得你,不过如今这样也好,暂时避开也没什么。
  虞铮笑着说好,其实心里也不敢相信三公主就这么头铁。
  只是三公主之前的举措都证明她倒向的是独孤钺。
  但是刘家倒是没有明显的表示出什么来,这倒也正常。
  毕竟一个家族想要长盛不衰,就是要左右逢源。
  一句话,他独孤钺有本事能回来,那时候大家再来归附就是忠心不二。
  要是他没有这个本事的话,以前追随他的人也会慢慢散了的。
  所以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将一切可能支持他的人全部笼络好。
  元宵节过完,朝臣们就开始上书要求立储。
  目前看来,朝中多数人还是倾向于齐王的。很多前朝臣子们虽然心有不满,但是他们的地位大不如前,并且也不太敢明着反对。
  西河来的将军们还算支持,只是有些人站了别的皇子后,就支持的有些不太情愿。
  但是总体来说,这个决定很好下。
  陛下没有当朝同意,但是也说了,下次决定。
  大朝会也就十天一次,下次也就十天而已。
  陛下要立储,他心里很清楚自家老娘中意的是谁,所以也不好不顾老太后心意。
  这不巴巴的就去太后那了。
  娘俩单独说话,皇帝笑呵呵的:是时候立储了,再拖着也没好处。
  太后瞥他:你当年要起兵的时候,我拦着你了没有?
  老娘最大气,知道这是好事,拦着我做什么?皇帝还是笑。
  是好事吗?那是见血的,一个不小心,独孤氏就绝了后。如今你把天下打下来了,做了皇帝了。那就好好做这个皇帝,咱娘俩关起门来不说那些大义的话,可当年那些流民被你收留在西河的时候,你也痛心疾首。
  咱娘俩,虽然你老子死的早,可也没受过多少苦。从小你就锦衣玉食,最苦的时候也就是打仗的时候了。咱得了这个天下,得为这个天下的人做点什么。
  您教训的是,儿怎么敢忘记?独孤翀正色起来。
  立储这件事,我知道。你媳妇走的早,四牛是我照顾的最多。他天生是个没嘴的,可心热乎,知道疼我。我偏心他有什么不对的?谁家的孩子也做不到真的一样对待。可老二也是我亲孙子,我一样的疼他。
  我怕的是,他心窄,等你我都百年故去,他会怎么对待兄弟姊妹。
  独孤翀点头:您的担忧儿也知道,他也不敢。可绕过长立幼这是取乱之举啊。
  我知道,我没说要你立四牛。只是眼下,金记虎那个事过去才多久?你不知道这里头老二插手了没有?是,他对兄弟狠辣些,要是能做个明君,那也算。这历史上杀兄弟的多了。可我就怕,怕他心窄不容人,到最后皇帝也做不好。
  当然,我也知道,他也有本事。他兄弟不见得比他厉害,我是老了,我的担忧或许无用。但我总归希望孙子们都好好的,如今你立老二,就叫老四去西河,过几年,他们也就都安稳了。那时候,在叫他回京也就好了。
  独孤翀长叹一声:把他丢出去,我也舍不得啊。
  舍不得就多赏赐,什么丢出去,西河是咱们的老家,叫他回去住几年,他是做儿子的,不敢怨你这个老子。
  独孤翀没形象的往后一躺,这会子本来就是坐在地上的,他人魁梧,连圈椅都没用。
  当皇帝真是麻烦死了,老娘啊,您这个太后累不累?
  你累个屁!如你这般年岁的民间老翁还要每天耕种呢,地少人多,一天也不得闲,吃不好穿不暖的,他们累不累?
  皇帝笑了:知道了知道了,儿这不也不敢骄奢淫逸吗?
  可能他们独孤氏几辈子都是贵族的缘故吧。
  他独孤翀做了这个皇帝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用度上,当年在西河做王也没差多少,无非就是一些器皿,皇帝用的不一样。
  美人,他也不是没有。
  再美又能如何?
  甚至于他只觉得束缚,也并不会想着如何节制百官,如何大肆封赏自己的儿孙。
  他为人大方,只要有功的臣子,都是舍得赏赐的。
  给钱,给官职,给爵位。
  所以说来说去,他是个很好相处的皇帝。
  但是他也很累,有看不完的奏折,办不完的公事,见不完的人,说不完的话。
  这会子躺在他老娘屋子里,只觉得浑身舒坦。
  就这么叉着腿睡过去了。
  太后身边的宫女拿来厚厚的羊毛毯子,小心的盖在陛下身上。
  这下面是地龙,睡着不会冷,但是上面还得盖着,这还是正月里呢。
  到了这个最后关头,很多人心急。
  齐王这些时候也一反常态的闭门谢客了。
  来他这里的人太多,他也避嫌。
  不光是他,皇子们都避嫌了。
  晋王府中,众人都在忙。柳氏的肚子吹气一般长大,太医每天都来请脉。
  看着只怕等不到二月中旬,月底或者二月初就会生。
  这倒是正常,前后半个月,都不算早产,她虽然之前累的见了红,但是整体状态还可以。
  她年龄也合适,二十多岁,正是好时候。
  这一胎也不是第一胎,她自己也很有信心。
  【欠一章明天白天补,眼压太高不行了。】
  第135章 补
  所有人都在等一个结果。
  终于,就在正月快要过完的一个大朝会上,陛下宣布了立储的旨意。
  毫无意外,齐王。
  当然,得不到储君位置的其他儿子们,都有嘉奖。
  首先便是晋王,晋王本就是西河刺史,如今陛下给了他更多权利。
  陛下直接任命了晋王为西河节度使,西河统称是西河道,西河道下,州府郡县,是很大的一块地方。
  如今晋王是西河节度使,也就是说他拥有了西河的军政权利。
  同时他还是州刺史,以及他身上依旧还有将军职位,再以及他的亲王爵位。
  陛下同时赐下了潜邸叫晋王居住。
  这么一来,晋王去了西河,相当于占山为王。
  当然,他依旧是朝廷的官员,可谁也说不出他是被流放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