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但是大家也只是意思意思,都知道金记虎必死无疑。
所以陛下的旨意略作修改,只是把斩首换成了绞死,好歹留个全尸。
金记虎的长子斩首,次子杖责一百流放。金家祖坟必须重修,金家不少人跟着他混的,全部获罪。
再就是,金家的财富。
京城府邸全部抄家充公,西河府邸所有违制之物也全部追回,其他的就不管了。
理论上,这就给金家剩下了一半的财富,毕竟金记虎确实有战功。
可想也知道,金家大部分的财富都在京城。
金家抄家陛下也是正大光明的办,确实从金府抄出不少东西。
金记虎是贪婪的,就是京城府邸,也抄出来了一些皇家御用的东西。
虽说是前朝的,那又如何?
前朝的也轮不到你用啊。
与此同时,是陛下对张子玉将军家里的赏赐。
事已至此,金记虎无从躲避,临死倒也硬气了一回,没求饶,什么都不再说。
他当然后悔,可后悔无用。
麻绳套在了脖子上才后悔,有什么用?
他站在那,两个大汉拉着绳子,到底生生的把他勒死了。
不少人也很不忍心,但是到了这一步,只能长叹一声。
戎马半生,却落得潦草收场,能怨谁?
到底是他自己太狂,千不该万不该参与皇子争斗。
死的不冤。
金记虎死后,金家就要搬出府邸,金记虎本人和长子都死了,次子流放之后,他们家剩下的几个儿子们就都是小官,根本不能住着一品国公府。
自然要搬走。
金记虎本人都获罪了,他的老母亲和妻子儿媳妇们身上的诰命自然也没了。
抄家后,家里破败下来。如今大冷的天,凄凉搬家。
好歹还有人关照,叫一家子平安搬去了郊外。
没过几日,金记虎的老母亲病重,很快就也病死了。本来没这么快,可当金记虎次子伤重不治的消息传来,她一下就不行了。
她也是没享受几天,本来在西河的时候,儿子不省心,她守寡早。
族里看不起她,带着一家子没少艰难度日。
好不容易儿子后来出息了,又打仗提心吊胆。
金记虎也不是个会关心家里人的,老夫人带着孙子们过得很不容易。
如今进京才舒服了几天呢,金家又获罪,她一下就撑不住了。
比她更凄凉的或许是蒙氏。
蒙氏也病的厉害,就连婆母病重离世她也管不了。
她先后没了所有亲生子。
金记虎儿女不少,可只有长子次子和金羚是蒙氏亲生的。
两个月的功夫,她就失去了自己生的所有孩子,怎么能不痛?
去看过的人也知道,蒙氏也不成了。
比她走的更早的是她的二儿媳,一脖子吊死了,可怜肚子里还怀着孩子。
这个二儿媳的娘家父亲是金记虎的下属,这一回一起获罪了。
双重打击之下,听闻自己的夫君死了,她也撑不住。
这是人间惨剧。
是她们的命途不济,却没有人能为她们负责。
事不关己的会觉得她们软弱,可世界上就是有软弱的人。
如果没有,那又怎么显得出那些强硬的女人呢?
罗妈妈当着虞铮,提都没提起金家这些人。
但是背地里,堆雪叹气说也可怜的时候,罗妈妈看着堆雪:你还记得六皇子府上的陆侧妃吗?
堆雪点头。
当时金氏那的人是怎么嘲笑她的?说她蠢,既然嫁给皇子了就要讨好,皇家女眷不配给娘家人守孝。又蠢又笨,活着还不如死了。哭有什么用,被打死也活该。
堆雪点头,当时听着这些话,她脊背都是凉的。
那些人高高在上,随意的嘲笑别人,总觉得人家家破人亡全家死绝都不及马上摇尾乞怜讨好一个男人要紧。仿佛人家全家几十口的性命,都不该比得过一个皇子的心意。仿佛你要不能在全家死绝后马上对着男人笑出来求个活路,那你就是蠢,那你就不配活着。把别人看做低贱,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样子。
堆雪点头:您说的对,要是换了奴婢,就真的死了又如何呢?
全家都死了,我还要低头妥协那么多吗?
第129章 生死之战
罗妈妈冷笑:这世上多的是自以为是的人。不经他人苦,就自以为能比别人做的好。到了他们自己身上,一天也熬不住。
堆雪赔笑:您老别气了,不值当。反正咱们府上那些也都打发了。
金羚生前留下的人,两个武婢都去了前院,其他人也赏了一点银子,打发出去了。
金家倒了,她们自己还有娘家,就投奔回去算了。
堆雪知道,罗妈妈不光是说陆侧妃,也是心疼自家侧妃。
所以她故意说些开心的逗着罗妈妈,不要不高兴了。
金家的事就这么尘埃落定,陛下几次三番召见朝中大臣,留他们在宣政殿用膳。
喝点酒,到了伤心处陛下就哭一场。
说舍不得兄弟啊。
臣子们于是就陪着陛下哭,君臣哭过一场,再抹泪继续喝酒。
临近年关,天越来越冷。
十一月底的时候,从江南传来消息,南边小朝廷里的小皇帝病死了。
南边的小皇帝虽然也是前朝皇室,可距离前朝皇帝那一支很远了。
他本人才九岁,也是各方博弈之下把他扶持上去,他当然什么都做不了主。
这会子他一死,剩下两个还有皇室血缘的亲王斗的不可开交,也正是这时候,他们那边的一个将军反了。
直接率军投奔了黄老将军。
这样的机会难得,黄老将军果断下令开战。
不过几日的功夫,就拿下那座城。
两个李氏亲王被锁拿,由黄老将军的人亲自护送回京。
黄老将军不能回,他必须在当地坐镇,之前投降的那几个人还不安生呢。
整个余安城北黄老将军翻了个底朝天,该抓的都抓了,更多的人是死了。
至此,周朝彻底灭亡,死去的那个九岁的小皇帝,并不会被历史承认。
大安从此一统天下。
那几个不安生的将军们都有自己的兵马钱粮,但是名义上他们都已经归顺了大安。
日后再反,那就是另一回事。
朝廷得到了消息,第一时间嘉奖黄老将军,并且连同此番反水的那位将军以及之前那几位,全部重赏,封了国公。
如今朝中就有了十一位国公了。
本来是十二位的,金记虎死了。
这件大事落定,朝中自然喜气洋洋。
只是另一件大事,就不能再拖。
过完年,就是大安德武三年了,再不立太子,就压不住皇子们了。就算皇子本人还不急,皇子们手下的人也要急了。
如今最有可能的,还是二皇子和四皇子。
首先就是因为他俩都是嫡出。
他俩实在不成,才能轮到别人。
这两个,都是有战功的,手底下的人都不少。
一个占着长,一个深受太后喜欢。
陛下早就在衡量,为保万全,他依旧倾向于老二。
但是他不能不去考虑老四的心意,甚至于,他需要再谨慎一些。
不然他们兄弟不合,其他的兄弟也不是包子。
陛下最近睡得很少,愁的。
贵妃知道他烦恼的是什么,但是贵妃尽管知心贴心,却不与他讨论这些。
贵妃叫自己儿子亲近的是老四,当然要支持老四。
但是,她不去吹那个低级的耳边风。
有用的风,一口就行。
平时要是在陛下跟前夸晋王,那没用,还会适得其反。
贵妃得宠多年,盛宠不衰,不光因为美貌,还有她的心性。
所以这个关键时候,陛下去了别处难免听到一些试探和别的话语,但是贵妃这里,依旧如故。
他更喜欢来了。
毕竟不是什么不许后宫干政的年代,嫔妃们要问,要刺探,甚至要讨论,都没什么。
陛下可以不喜欢听,但是这不算什么罪过。
翠微院里,虞铮给独孤钺倒茶:黄老将军一时回不来吧?今年过年,肯定回不来。
嗯。独孤钺接了茶点头。
陛下年后应该要认真考虑立太子了,并且要快。
独孤钺又点点头,看她。
虞铮坐下来:有金记虎这件事,西河老臣们定然不敢搅和进来了。他们大概会请陛下乾纲独断。陛下倾向于齐王。
独孤钺还是嗯。
大臣们会支持他,不为别的,他是嫡长。虞铮又道。
独孤钺这回没有果断的嗯,但是想了想后还是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