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253节
于是嬴政又放开虎头顺着尾巴撸到头。
怒气值—1—1—1......
但是嬴政还是觉得自己太委屈了!
他这么伟大的一个皇帝,灭六国一统天下,他觉得自己配得上一切好东西!
他就应该住最好的宫殿!修最好最大的园林!
他可是统一了天下征服了南越赶跑了匈奴啊!他多厉害!
现在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大业已成,他已经放弃了很多享受了!
现在他就是想打造几个青铜器而已!
虎虎都不让!
太过分了!
这次他一定不会妥协的!!!
李盛铲屎官被推倒在毯子上开始疯狂撸毛肚皮,一边撸一边开始像小时候抱怨功课那样自言自语碎碎念。
无外乎就是一些自己已经退让过很多次已经很节俭很贤德他简直是最委屈的皇帝之类的巴拉巴拉......
李盛能怎么办?只能任由他撸毛毛揉耳朵捏肉垫,还要发出呼噜噜的声音来哄他。
等他冷静下来,李盛跑去里面一间屋子,把前两天少府上书的帛书拿过来给嬴政看。
上面是新农具的图样。
李盛真的觉得,这些青铜兵器与其被打造成什么青铜骆驼,青铜灯架青铜人像,还不如打造成农具,这说起来也好听啊,铸剑为犁嘛,后世保准夸夸夸。
嬴政无奈地接过来看:“怎么啦?这不是已经看过而且把诏书发下去的嘛?”
大老虎蹲在他面前,身上的毛毛被揉得乱七八糟,变成了一只潦草大猫咪。
李盛伸出爪子指了指被自己撕烂的那封要收缴天下兵器送来咸阳的诏书,又指了指这封请造新农具的诏书。
金黄色圆溜溜的眼睛认真地看向他。
嬴政心里已经明白了,但是还是想争取一下:“我还是想要几个最心爱的青铜器图样,别的就用来做农具吧。”
大老虎一看就很开心地上来蹭蹭他的下巴。
“那就让各处把兵器送往咸阳,待做好了农具,再送往各处。”
说完这句话,嬴政自己都觉得这个操作有点多余,早在一统中原后他早就令各处监作工事都有了规章制度,各处度量衡也早有明令一统,那既然如此,何必再大张旗鼓地把兵器运到咸阳来,做好农具还要送回去,期间损耗不少而且也麻烦。
“那就令各处郡县将兵器聚于当地府城,锻造农具,待制成后再行下发。”
这件事在第二天的廷议后有了更完善的处理方案。
在嬴政登基后,各处修建水利和道路都需要不少役夫,相应地,超时更役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既然这批农具要发下去,且基建需要的人力缺口很大,那就可以允许治下农民用更役来换取农具。
其实这些青铜农具的原材料也是来自民间,政府出人出力给你们重新打造成农具,再发下去,相当于用劳动换了个加工费,也还行,总比把这些都打造成装饰品强。
今天也是功德满满的一天!
李盛听完了廷议,满意地回到后殿廊下晒太阳,并且带着几个宫女去后面的小屋拿了给虎虎作美容的工具箱,把梳子叼出来示意让他们给自己梳毛。
昨天晚上一人一虎长时间拉扯后把事情定下来,那会儿已经很晚了,他昨天晚上就是这样乱七八糟着睡了一夜,今天早上旁听廷议都是在大殿后面听的,这个形象实在是不够体面。
他还要出门见人呢,总得把自己打理得皮毛顺滑了。
秋来天高云淡,山林里有不少好东西,李盛这一个月来经常出去,有时候带回一只羊,两只鸡,有时候就是一只挂满果子的树枝,还有的时候是装满了篮子的各种果干菜干一看就是山下百姓们自己晒的,李盛出去的时候带了一小串一小串的外圆内方的圆孔钱,专门用来和山下人们换东西。
那几个村落的人们已经完全不怕他了,有时候还把自己家做得别的小东西推销给他,李盛就曾经给扶苏带回来过木头做的各种动物的小木雕,上了颜色后非常萌非常漂亮。
后来扶苏还画了几个自己想要的动物图像,专门让少府献上的好木头,准备了钱,带着一只小篮子来专门拜托虎虎给自己传信,让那个木匠给自己多做几个。
不得不说,扶苏确实是个心怀仁义的温厚善良少年,以他这样顶尖尊贵的身份地位,长到这么大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不可得无不可愿,他对于这件事的第一反应不是直接派人过去,无论人家愿不愿意都把人带进宫专门给他做木雕,而是老老实实用钱进行交易,就已经很难得了。
李盛最后一次进山的时候遇上了大雨,秋雨连绵下了一天一夜,李盛很倒霉地把毛毛弄湿了,等他在山洞里把自己收拾好,等天晴了晒干毛毛,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了,于是干脆第三天上午才回了秦宫。
他刚走到明光宫宫门前,就觉得不大对,再退回去看看,好像是不大对——多了两座老虎铜像,做得很像,就是虎虎的样子。
一座是威武蹲座,一座是盘踞趴卧,都是精美漂亮得不得了。
原来铲屎官说要做几个心爱的青铜器,就是做这个,李盛美滋滋地绕着两座铜像看了一圈,翘着大尾巴进了宫门。
第381章
嬴政开启了他的大基建时代。
上个月嬴政刚让人给虎虎做了一个新的大窝窝,准确来说是个正方形的小床,竹编底藤编侧,中间用实木垫起高度,最上面是黄金色竹编的一整张凉席,四周还有磨好的半方竹枕头,方便李盛把头放上去枕着。
连着好几天,李盛就趴在这个竹床上,看着嬴政一边看着墙上的地图一边说话,旁边稍微靠下的位置李斯认真听着,随着嬴政的指示写着诏书,下面的少府、御史监等人都列坐,等侍从从上前把诏书拿过来给他们看,都看过一遍后确认无误,而后用印。
“......天下大定,当为驰道以通四海八方,今朕意欲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为通衢大道,可坏城郭,掘通堤防以全之......”
“.....巴蜀南疆之地,前时曾有征战,开有凿山小路,今当扩之,道广不可少于五尺......”
“......至南越百地,应有通途长路,今以驰道例,修新道,名曰‘杨越新道’,以通南地......”
“......匈奴既定,为通河套重地,当扩土修路,今修筑九原直道,起咸阳,经上郡、云阳、至九原,沿途若有阻碍,可开山凿岩,夷平险阻......”
大道通衢,这是继长城之后,嬴政明令修建的第二个重大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遍布中原的大型通衢驿道交通网。
自然了,像是长城一样,这些通路交通,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战国时代,很多诸侯国都修建了方便交通运输的陆路交通路线,嬴政在修建新路的时候,如果旧路能用,也会连通起来让这些旧工程继续发挥余热。
比如,地处中原的魏国赵国齐国,他们当时都修了很多又宽又直的大道,当时称为“午道”。
而交通网不光要修路,还要修驿站邮传等建筑,肩负着行军、运输、行路传信等各种任务,是军民政公用的大型工程。
水路和陆路交通网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运输体系,就像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当然了,这样大的工程,建起来也必然耗费巨大,旷日持久。
后世也有人批评过嬴政这样大兴土木,说他修路就是为了出巡玩乐,又或者是奢靡狂妄,以工程来炫耀武力云云。
这里李盛就要为铲屎官分辨一下了,修宫殿建园林,还能说是为了自己玩乐,但是修路这样益国益民的工程还要这样说,那着实有点委屈嬴政了。
历史上,只要是能形成集权的大帝国,为了巩固统治方便治理,都会修筑交通线路通行天下,中原有大秦帝国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衢;外域也有罗马帝国同行此事,罗马帝国辉煌的时候每逢得了新的领地,都会在新的领地上修大道,后世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便是如此了。
政治的统一集权,军事的及时调动,货物往来商贾交流,乃至文化普及诏令通达,哪一样不需要交通作为最基础的物质支持?
所以,尽管这一项开支消耗巨大,但是李盛还是很支持,四爪朝天地支持!
为了支持这项工作,李盛还专门跑去离着咸阳最近的施工地点看了一次,打几只野猪带下山来给役夫们加餐,人多可能吃不到多少肉,但是把肉剁碎了熬肉羹就着粗饼吃还是很美味的。
这边有大概两千人的样子,都是附近就近征调的役夫,来自附近的郡县。
这座山外面的一大片小土包挡在了修路的方向上,都需要夷为平地,还要打地基砸铜椎种树。
但是这片土包,虽然看起来像是小土包,却不都是土,下面有不少都是青灰色的杂石,有的还很大块嵌进了土里,需要用人力一点点地在边缘挖土然后砸碎,再撬出来。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所有的事都依靠人力,就是这么艰难辛苦,李盛有时候站到山上高处,看着下面的他们一点点挥动镐头慢慢地挖土,仿佛是一群小蚂蚁,辛苦而勤劳地生活着。
而这些被征调的役夫,对于修路这件事还是很乐见的,他们这几个县都临近这条路,若是路修好了,将来无论是进城买卖,还是出门求医,都要方便许多了。
李盛看着他们捏着手里的粗饼走到河边,用粗陶的碗盛了一碗稀饭喝下去,若是还不够,便自己到河边舀水喝。
草草吃过饭,不过短暂地休息了两刻钟,铛铛铛的敲击声就又想起来,他们又爬起来去上工了。
太辛苦了,看得李盛心里难受。
而这种难受的心情在发现他们喝水洗脸的这条河流上游居然有一群野猪栖息,时不时就在河流里面洗澡后,就更是达到了顶峰。
别的条件无法改变,但是喝点不被野猪污染的干净水总行吧!
李盛自己在山里跑了两天,在三条支流中确定了水最干净清冽的一条。
除了那条被野猪群霸占的支流,还有一条支流,但是路径深而偏僻,太不方便了。
“这水果然更清亮些!”
“比之前那水好喝呢!”
......
李盛站在山上想了想,回了秦宫带上包裹和金银,跑去和铲屎官打了个招呼,就打算出个长差了——他打算把现在的施工点都跑一遍,一方面是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另一方面,也可以震慑一下那些不遵法令的底层官吏,天高皇帝远的地界,常有自持身份威逼折磨役民的败类。
然后出宫前在后门那边就被扶苏抱住不放了。
扶苏同学抱住虎虎的一条腿,整个人都快坐在虎爪上了,他也不敢大声,只是小声求道:“虎虎,好虎虎,你带我也一起出门玩儿好不好?我长到这么大,除了几处行宫,都没出过门玩儿!”
旁边的小伙伴蒙恬和今天过来找弟弟的蒙毅站到虎形石雕上面望风,以免让旁人见了长公子这不雅的一面,岂不是失礼。
李盛想把自己的前腿抽出来,抽了抽,没抽动,他低头一看,扶扶两手两脚都抱住不放了,整个人像是树袋熊一样挂在了他的前腿上。
这倒霉崽子!
李盛抬头望天,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不行,岁数虽然小了点,但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啊!
扶苏的性子确实是有点太温厚了,不是没心眼也不是没手腕儿,文武都能学得又快又好,但就是性格不够果决,这不行,得历练!
如无太大的意外,李盛还是希望扶苏继位的,如今王后只有一个女儿,嬴政也无意再让这位出身楚国的王后生下王子,那么,长公子扶苏继位,才是最平稳的接班方案,能最大化地让政权平稳交替。
那扶苏就必须得多看多想多历练了。
那就去呗,多带点随从人马,就在关中地区跟着他看一看,老秦人的基本盘上,安全还是能保证的,等出了关中地区去六国旧地,就让这小子打道回府。
于是李盛又回了明光宫,带着扶苏这个挂件。
扶苏还有点不敢说,被李盛从后背推了一把一闭眼一咬牙大声道:“父皇,儿臣也想跟着虎虎出门游览长长见识!”
反正是亲儿子,大不了挨罚,父皇总不能揍死他吧?
嬴政停下手里的公务,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面前的一人一虎:“虎虎你不让我出门巡狩,但是换了扶苏你就愿意陪着他出门玩儿了?”
李盛一时没反应过来,呆了一下:这是重点吗?!
第382章
李盛万万没想到,嬴政这么大的人了居然还跟儿子吃味儿,于是大老虎用一种略带鄙视的眼神瞅了瞅铲屎官。
嬴政丝毫不觉得难为情,在他心里,虎虎是他的!
就算是自己的儿子,那也是虎虎爱屋及乌,才陪着这些小崽子们玩一玩而已。
怒气值—1—1—1......
但是嬴政还是觉得自己太委屈了!
他这么伟大的一个皇帝,灭六国一统天下,他觉得自己配得上一切好东西!
他就应该住最好的宫殿!修最好最大的园林!
他可是统一了天下征服了南越赶跑了匈奴啊!他多厉害!
现在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大业已成,他已经放弃了很多享受了!
现在他就是想打造几个青铜器而已!
虎虎都不让!
太过分了!
这次他一定不会妥协的!!!
李盛铲屎官被推倒在毯子上开始疯狂撸毛肚皮,一边撸一边开始像小时候抱怨功课那样自言自语碎碎念。
无外乎就是一些自己已经退让过很多次已经很节俭很贤德他简直是最委屈的皇帝之类的巴拉巴拉......
李盛能怎么办?只能任由他撸毛毛揉耳朵捏肉垫,还要发出呼噜噜的声音来哄他。
等他冷静下来,李盛跑去里面一间屋子,把前两天少府上书的帛书拿过来给嬴政看。
上面是新农具的图样。
李盛真的觉得,这些青铜兵器与其被打造成什么青铜骆驼,青铜灯架青铜人像,还不如打造成农具,这说起来也好听啊,铸剑为犁嘛,后世保准夸夸夸。
嬴政无奈地接过来看:“怎么啦?这不是已经看过而且把诏书发下去的嘛?”
大老虎蹲在他面前,身上的毛毛被揉得乱七八糟,变成了一只潦草大猫咪。
李盛伸出爪子指了指被自己撕烂的那封要收缴天下兵器送来咸阳的诏书,又指了指这封请造新农具的诏书。
金黄色圆溜溜的眼睛认真地看向他。
嬴政心里已经明白了,但是还是想争取一下:“我还是想要几个最心爱的青铜器图样,别的就用来做农具吧。”
大老虎一看就很开心地上来蹭蹭他的下巴。
“那就让各处把兵器送往咸阳,待做好了农具,再送往各处。”
说完这句话,嬴政自己都觉得这个操作有点多余,早在一统中原后他早就令各处监作工事都有了规章制度,各处度量衡也早有明令一统,那既然如此,何必再大张旗鼓地把兵器运到咸阳来,做好农具还要送回去,期间损耗不少而且也麻烦。
“那就令各处郡县将兵器聚于当地府城,锻造农具,待制成后再行下发。”
这件事在第二天的廷议后有了更完善的处理方案。
在嬴政登基后,各处修建水利和道路都需要不少役夫,相应地,超时更役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既然这批农具要发下去,且基建需要的人力缺口很大,那就可以允许治下农民用更役来换取农具。
其实这些青铜农具的原材料也是来自民间,政府出人出力给你们重新打造成农具,再发下去,相当于用劳动换了个加工费,也还行,总比把这些都打造成装饰品强。
今天也是功德满满的一天!
李盛听完了廷议,满意地回到后殿廊下晒太阳,并且带着几个宫女去后面的小屋拿了给虎虎作美容的工具箱,把梳子叼出来示意让他们给自己梳毛。
昨天晚上一人一虎长时间拉扯后把事情定下来,那会儿已经很晚了,他昨天晚上就是这样乱七八糟着睡了一夜,今天早上旁听廷议都是在大殿后面听的,这个形象实在是不够体面。
他还要出门见人呢,总得把自己打理得皮毛顺滑了。
秋来天高云淡,山林里有不少好东西,李盛这一个月来经常出去,有时候带回一只羊,两只鸡,有时候就是一只挂满果子的树枝,还有的时候是装满了篮子的各种果干菜干一看就是山下百姓们自己晒的,李盛出去的时候带了一小串一小串的外圆内方的圆孔钱,专门用来和山下人们换东西。
那几个村落的人们已经完全不怕他了,有时候还把自己家做得别的小东西推销给他,李盛就曾经给扶苏带回来过木头做的各种动物的小木雕,上了颜色后非常萌非常漂亮。
后来扶苏还画了几个自己想要的动物图像,专门让少府献上的好木头,准备了钱,带着一只小篮子来专门拜托虎虎给自己传信,让那个木匠给自己多做几个。
不得不说,扶苏确实是个心怀仁义的温厚善良少年,以他这样顶尖尊贵的身份地位,长到这么大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不可得无不可愿,他对于这件事的第一反应不是直接派人过去,无论人家愿不愿意都把人带进宫专门给他做木雕,而是老老实实用钱进行交易,就已经很难得了。
李盛最后一次进山的时候遇上了大雨,秋雨连绵下了一天一夜,李盛很倒霉地把毛毛弄湿了,等他在山洞里把自己收拾好,等天晴了晒干毛毛,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了,于是干脆第三天上午才回了秦宫。
他刚走到明光宫宫门前,就觉得不大对,再退回去看看,好像是不大对——多了两座老虎铜像,做得很像,就是虎虎的样子。
一座是威武蹲座,一座是盘踞趴卧,都是精美漂亮得不得了。
原来铲屎官说要做几个心爱的青铜器,就是做这个,李盛美滋滋地绕着两座铜像看了一圈,翘着大尾巴进了宫门。
第381章
嬴政开启了他的大基建时代。
上个月嬴政刚让人给虎虎做了一个新的大窝窝,准确来说是个正方形的小床,竹编底藤编侧,中间用实木垫起高度,最上面是黄金色竹编的一整张凉席,四周还有磨好的半方竹枕头,方便李盛把头放上去枕着。
连着好几天,李盛就趴在这个竹床上,看着嬴政一边看着墙上的地图一边说话,旁边稍微靠下的位置李斯认真听着,随着嬴政的指示写着诏书,下面的少府、御史监等人都列坐,等侍从从上前把诏书拿过来给他们看,都看过一遍后确认无误,而后用印。
“......天下大定,当为驰道以通四海八方,今朕意欲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为通衢大道,可坏城郭,掘通堤防以全之......”
“.....巴蜀南疆之地,前时曾有征战,开有凿山小路,今当扩之,道广不可少于五尺......”
“......至南越百地,应有通途长路,今以驰道例,修新道,名曰‘杨越新道’,以通南地......”
“......匈奴既定,为通河套重地,当扩土修路,今修筑九原直道,起咸阳,经上郡、云阳、至九原,沿途若有阻碍,可开山凿岩,夷平险阻......”
大道通衢,这是继长城之后,嬴政明令修建的第二个重大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遍布中原的大型通衢驿道交通网。
自然了,像是长城一样,这些通路交通,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战国时代,很多诸侯国都修建了方便交通运输的陆路交通路线,嬴政在修建新路的时候,如果旧路能用,也会连通起来让这些旧工程继续发挥余热。
比如,地处中原的魏国赵国齐国,他们当时都修了很多又宽又直的大道,当时称为“午道”。
而交通网不光要修路,还要修驿站邮传等建筑,肩负着行军、运输、行路传信等各种任务,是军民政公用的大型工程。
水路和陆路交通网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运输体系,就像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当然了,这样大的工程,建起来也必然耗费巨大,旷日持久。
后世也有人批评过嬴政这样大兴土木,说他修路就是为了出巡玩乐,又或者是奢靡狂妄,以工程来炫耀武力云云。
这里李盛就要为铲屎官分辨一下了,修宫殿建园林,还能说是为了自己玩乐,但是修路这样益国益民的工程还要这样说,那着实有点委屈嬴政了。
历史上,只要是能形成集权的大帝国,为了巩固统治方便治理,都会修筑交通线路通行天下,中原有大秦帝国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衢;外域也有罗马帝国同行此事,罗马帝国辉煌的时候每逢得了新的领地,都会在新的领地上修大道,后世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便是如此了。
政治的统一集权,军事的及时调动,货物往来商贾交流,乃至文化普及诏令通达,哪一样不需要交通作为最基础的物质支持?
所以,尽管这一项开支消耗巨大,但是李盛还是很支持,四爪朝天地支持!
为了支持这项工作,李盛还专门跑去离着咸阳最近的施工地点看了一次,打几只野猪带下山来给役夫们加餐,人多可能吃不到多少肉,但是把肉剁碎了熬肉羹就着粗饼吃还是很美味的。
这边有大概两千人的样子,都是附近就近征调的役夫,来自附近的郡县。
这座山外面的一大片小土包挡在了修路的方向上,都需要夷为平地,还要打地基砸铜椎种树。
但是这片土包,虽然看起来像是小土包,却不都是土,下面有不少都是青灰色的杂石,有的还很大块嵌进了土里,需要用人力一点点地在边缘挖土然后砸碎,再撬出来。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所有的事都依靠人力,就是这么艰难辛苦,李盛有时候站到山上高处,看着下面的他们一点点挥动镐头慢慢地挖土,仿佛是一群小蚂蚁,辛苦而勤劳地生活着。
而这些被征调的役夫,对于修路这件事还是很乐见的,他们这几个县都临近这条路,若是路修好了,将来无论是进城买卖,还是出门求医,都要方便许多了。
李盛看着他们捏着手里的粗饼走到河边,用粗陶的碗盛了一碗稀饭喝下去,若是还不够,便自己到河边舀水喝。
草草吃过饭,不过短暂地休息了两刻钟,铛铛铛的敲击声就又想起来,他们又爬起来去上工了。
太辛苦了,看得李盛心里难受。
而这种难受的心情在发现他们喝水洗脸的这条河流上游居然有一群野猪栖息,时不时就在河流里面洗澡后,就更是达到了顶峰。
别的条件无法改变,但是喝点不被野猪污染的干净水总行吧!
李盛自己在山里跑了两天,在三条支流中确定了水最干净清冽的一条。
除了那条被野猪群霸占的支流,还有一条支流,但是路径深而偏僻,太不方便了。
“这水果然更清亮些!”
“比之前那水好喝呢!”
......
李盛站在山上想了想,回了秦宫带上包裹和金银,跑去和铲屎官打了个招呼,就打算出个长差了——他打算把现在的施工点都跑一遍,一方面是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另一方面,也可以震慑一下那些不遵法令的底层官吏,天高皇帝远的地界,常有自持身份威逼折磨役民的败类。
然后出宫前在后门那边就被扶苏抱住不放了。
扶苏同学抱住虎虎的一条腿,整个人都快坐在虎爪上了,他也不敢大声,只是小声求道:“虎虎,好虎虎,你带我也一起出门玩儿好不好?我长到这么大,除了几处行宫,都没出过门玩儿!”
旁边的小伙伴蒙恬和今天过来找弟弟的蒙毅站到虎形石雕上面望风,以免让旁人见了长公子这不雅的一面,岂不是失礼。
李盛想把自己的前腿抽出来,抽了抽,没抽动,他低头一看,扶扶两手两脚都抱住不放了,整个人像是树袋熊一样挂在了他的前腿上。
这倒霉崽子!
李盛抬头望天,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不行,岁数虽然小了点,但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啊!
扶苏的性子确实是有点太温厚了,不是没心眼也不是没手腕儿,文武都能学得又快又好,但就是性格不够果决,这不行,得历练!
如无太大的意外,李盛还是希望扶苏继位的,如今王后只有一个女儿,嬴政也无意再让这位出身楚国的王后生下王子,那么,长公子扶苏继位,才是最平稳的接班方案,能最大化地让政权平稳交替。
那扶苏就必须得多看多想多历练了。
那就去呗,多带点随从人马,就在关中地区跟着他看一看,老秦人的基本盘上,安全还是能保证的,等出了关中地区去六国旧地,就让这小子打道回府。
于是李盛又回了明光宫,带着扶苏这个挂件。
扶苏还有点不敢说,被李盛从后背推了一把一闭眼一咬牙大声道:“父皇,儿臣也想跟着虎虎出门游览长长见识!”
反正是亲儿子,大不了挨罚,父皇总不能揍死他吧?
嬴政停下手里的公务,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面前的一人一虎:“虎虎你不让我出门巡狩,但是换了扶苏你就愿意陪着他出门玩儿了?”
李盛一时没反应过来,呆了一下:这是重点吗?!
第382章
李盛万万没想到,嬴政这么大的人了居然还跟儿子吃味儿,于是大老虎用一种略带鄙视的眼神瞅了瞅铲屎官。
嬴政丝毫不觉得难为情,在他心里,虎虎是他的!
就算是自己的儿子,那也是虎虎爱屋及乌,才陪着这些小崽子们玩一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