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43节
  可如今想来,他尚且春秋鼎盛,等这孩子将来长成,朝中局面还不知道如何呢!何苦这么早就先把他框住?
  想到当年的废太子二哥,再想到自己如今登基五年都不肯立太子,胤禛摇摇头,是他迷障了。
  且名字太重,小孩子说不定也压不住。
  还是元福好啊!能提醒他。
  自以为明白了狗狗的良苦用心,胤禛对着旁边的十三弟胤祥感慨一回,定下了“永珍”这个名字。
  李盛现在也是脸皮更厚了,这会儿蹲在旁边听胤禛的解说,一开始还有些惊愕,但很快,就亮着眼睛,尾巴都不自觉摇起来了:对,本狗狗就是这么想的!就这么宣传我!
  永珍也是常见祖父的,这会儿进了养心殿,看见人就张开两只胳膊跑过来,到了人跟前,五头身的小朋友刹住车,乖乖跪下给祖父请安:“皇玛法吉祥!”
  “哎!好孩子!”胤禛张开双臂就给人抱起来了:“真是小孩子长得快啊,这才不过一个多月,又重了!”
  “皇玛法,您眼睛还疼吗?”
  胤禛低头给大孙子把头上的小帽子摘下来,呼噜呼噜头毛:“不疼了,你阿玛给朕找的这个大夫极好,朕已经留他在太医院任官了。”
  胤禛也是岁数大了,再加上他整天啥也不干,就是批折子,这眼睛也受不了啊。
  前阵子有些视物模糊,眼珠胀痛,连带着太阳穴后方上侧都有些头疼,很是痛苦,还是在外面跟着端亲王办差的弘晖遍访名医,给他找了个老大夫进宫,把眼睛看好了。
  且为了以后皇上的眼疾能得到及时治疗,胤禛像是所有霸道不讲理的皇帝一样,不征求当事人一间,就把人家五十七岁的老头儿留在太医院了。
  为表皇恩,还额外给他们家恩荫了个太医院的名额,准许一个子弟进太医院编制。
  于是老头儿就把大儿子带进来了。
  其实,李盛觉得太医们过得都还挺舒服的,正常皇帝也不会闲着没事儿就让人家陪葬,雍正一朝后宫也没那么多乱事儿,工作环境还是比较安全的。
  而且讲道理,在全民知识水平比较低的古代,高精尖技术人员在哪儿都是宝贵的人才,怎么会这么草率地无意义消耗掉?
  李盛还知道,太医们其实在下班后还有不少灰色收入哪,大臣们家里有个头疼脑热,也会私底下去请相熟的太医给看一看,出诊银两红封也是少不了滴。
  当然,是那种普通太医,皇帝皇后太后的专属太医,大家也不会去招揽,又不是不要命了,招揽皇帝近人,你想窥视帝踪?!
  “皇玛法,我阿玛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他了。”
  永珍小朋友还带着小奶音儿的语调听起来还听舒服,胤禛低头摸摸他的小脸蛋:“你阿玛出去办差了,还有半月就能回来。”
  胤禛觉得自己能当上皇帝,且在登基后能推行新政,当年四处办差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不经世事,便不知世事无常;不历人心,便不知人心险恶。
  当年的废太子久在宫中,就不如他在外面经历的事情多。
  经世事掌人心,这是弘晖不可或缺的历练,最近就把人派去直隶了。
  李盛睡醒了,从旁边路过,被永珍小朋友伸出胖爪子撸了一把大尾巴,李盛扭头看看他,伸出肉垫跟他击了下掌,这小手,还没自己爪子大呢。
  过了一会儿,有人来求见皇帝,胤禛把孙子放下,让苏培盛送他回去。
  “皇玛法,能不能让元福送我?”
  “汪汪!”没问题啊!
  没用轿子,李盛陪着幼崽永珍慢慢走回了长春宫,半路上还休息了一会儿,李盛从旁边的花坛里叼了一朵牡丹花来给他,五月里的牡丹花开得正好,这一朵是醉颜红,是那种浅淡的粉红,就像是美人醉酒后脸上的一抹红晕颜色,也因此而得名。
  喏,正好拿回去送给皇后。
  永珍也确实懂事,拿回去就捧着去给乌拉那拉氏献宝了。
  亲孙子怎么看都喜欢,乌拉那拉氏把孩子揽过来笑得很开心,还夸儿媳妇:“果然出身大家,把永珍教养得极好。”
  被塞了两大食盒的好吃的,马佳氏带着儿子回去了,临走前,还把自己亲手做的一个抹额孝敬给了婆婆。
  李盛就留在长春宫吃了晚饭,今天晚上的宝塔肉很好吃,还有用五花肉闷烧的牛蹄筋,软烂酥香,猪蹄做得入味儿先炖再烤,外面是棕褐色的脆皮,里面是满满的胶质,吃起来都糊嘴。
  李盛刚吃完,小谷就拿着湿毛巾上来给他擦嘴,真是太贴心啦!
  半月后弘晖回来了,李盛在养心殿门口正晒太阳睡觉呢,就听到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立马一个翻身站起来看,果然是弘晖,这是,胖了啊!
  弘晖一眼就看见了蹲在门口的元福,苏培盛进去通报,他蹲下,从怀里掏出一包熏肉干来:“元福,尝尝,冀州那边一家老店的熏肉,我特地带回来的,香着呢!”
  李盛被投喂了一条,果然鲜香味美,不错。
  “其实熏肉才好吃呢,可惜现在天儿热,我只能给你带肉干了。”
  “大阿哥,万岁爷传您呢。”
  弘晖把一包肉干交给苏培盛,又往那边一指:“苏谙达,那几个箱子,都是我带回来的土产,您安排人先放好吧。”
  苏培盛叫了个小太监,给元福大爷拿了小矮几白瓷盘子,肉干摆好,李盛开始快乐开炫。
  两父子说到傍晚,胤禛让他去见了皇后,回转养心殿后,俩人一起吃晚饭。
  李盛照旧蹲在下面蹭好吃的,弘晖一边回话一边亲自给元福剥虾仁,油爆虾确实好吃。
  “这次出去,倒是壮了许多,挺好,就是有些晒黑了,显得粗狂了些。”
  “皇阿玛别笑我,儿子出去这一回,跑动得多,吃得也多,不自觉就胖了,回宫后也该清淡几天,不然儿臣的那许多衣服都穿不了了。”
  胤禛倒是觉得儿子胖点没啥坏处:“你这都是腱子肉,男人就是要这样才威武,太瘦了也不好,衣服穿不了了,再制新的就是了。”
  弘晖抬头很认真道:“阿玛,儿子出去这两年,才知道外面百姓实在是艰难,能吃饱便是幸事了,即便如此,家中有人病了,还要举债求医,实在是辛苦。”
  胤禛叹一口气,停了筷子:“这便是朕为何一定要你出去办差的缘故了,知道粮价田亩,才能办事啊。”
  两人在饭桌上没说完,又挪到书房对着墙上的疆域地图说起来,李盛越听越困,不自觉就睡着了。
  下一次出门的时候,李盛把弘历推给了弘晖,拽着人裤脚就把人带进了养心殿。
  弘历慌得一批,懵懵地被元福推到了皇阿玛面前。
  胤禛看看四儿子,又看看旁边甩尾巴的元福:“元福,你是想让弘历也跟着出去吗?”
  “汪汪!”
  李盛从雍亲王府就跟这些阿哥们在一起,他不得不承认,除了弘晖,弘历在兄弟们中,确实是最靠谱的了。
  弘昀太老实,弘时脑子不够,弘昼性情太跳,也就弘历,心智和性情都不差,将来能给他大哥正经担事儿。
  天有不测风云,李盛不确定弘晖能有多少寿元。
  但历史上的乾隆是真的长寿啊,然而,他的长寿基因是来自于母亲,跟父族无关,乌拉那拉氏可是死在了丈夫前面,若是将来事有万一,弘晖没能好好地把永珍安排好,在宗室里,必须要有一个能扶助新帝的亲近长辈。
  就决定是你了!注定长寿的弘历小少年!十六岁,正是出去闯荡的年纪!
  胤禛让人先回去,他打算跟元福商量一下。
  李盛直接把十三胤祥的奏折扒拉出来,爪爪指着上面的“胤祥”两个字示意。
  “元福,你是希望,将来的弘历,能像十三弟帮着我一样,帮着弘晖吗?”
  “汪汪!”以弘历的才能,当个总理大臣亲王,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胤禛去见了皇后,又叫了胤祥进宫。
  在第三天,他把弘历叫去,让他跟着大哥一道出去办差了。
  第二天,钮祜禄氏便前往长春宫见皇后,谢恩。
  ——如无意外,大阿哥便是将来的皇上,他若是肯提携弘历,将来一个亲王是少不了的,且看着如今的怡亲王便是了。
  弘昼不开心,他觉得元福偏心眼!
  于是李盛也把他推给弘昀了,弘昀在礼部办差呢,带个弟弟一起干活儿吧!这小子要是出去,他也不放心啊。
  弘时一看,大哥带着弘历,二哥带着弘昼,看来这是皇阿玛要他们大的带小的啊!
  那他的小跟班在哪里呢?
  他满宫里看看,除了老七,还有一个刚八岁的弘昞正端正坐在桌子前面认真地写大字。
  “三哥好!”
  弘时摸摸他的头,把荷包里的牛肉干拿出来给弟弟吃,赶紧长大吧。
  第207章
  雍正七年冬,养心殿。
  李盛蹲在门口看着外面飘起了小雪花,这还是进了冬之后的第一场雪呢。
  “万岁爷,这是贵妃娘娘送来的乳鸽汤,还配了芝麻小饼。”苏培盛身后跟着一个翊坤宫的宫女,她低垂着头,手里提着一个食盒跪下行礼。
  “先搁那儿吧。”胤禛正忙着工作,连头都没抬地吩咐到。
  李盛打了个哈欠,慢悠悠地走到食盒旁边,扒拉着桌子站起来闻了闻,好香啊!
  过了一刻钟,看着胤禛还是不动弹,大狗狗过去扒着桌面把人拽起来活动活动。
  这一坐就是一个时辰,今天又是阴天,就算点了蜡烛屋子里也是阴沉沉的,这么干活儿,怪不得眼睛出毛病,再这么坐下去,回头再腰间盘突出了。
  看元福又像是往常一样过来拽他,胤禛习以为常地站起来,走到门前看着雪景来回溜达了两圈,元福就蹲在旁边,他站住不动了,元福就过来用大头顶顶他让他继续走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元福就开始这样做了,一开始他还不大理解,后来还是胤祥来告诉他,久坐经血不通,血行不畅而生淤痛。
  胤祥自己膝盖病痛数年不得根治,所谓久病成医,于此道颇有研究。
  活动了一刻钟,胤禛坐下来,先把炖盅里的两个鸽子腿给了元福吃,又低头问问狗子:“元福,你喝不喝汤?”
  李盛低头啃肉没应声,汤有什么好喝的,还是吃肉好啊!
  胤禛也习惯了元福的不回应,自己低头喝汤,这芝麻饼是烤出来的,酥脆干香,也挺好吃,年贵妃宫里孩子多,她自己也是体弱多病常要熬药,故而小厨房就豪华很多,占了四间大屋子,比旁人宫里多出来六七个人负责翊坤宫的膳食,还有当年年家送进宫来的厨娘,饭食一向不错。
  他一边吃一边想着刚才折子上说的事儿,等吃完了手里的饼,一抬头就看见元福正把大狗头搁在桌面上,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跟前的芝麻饼子。
  胤禛一边把芝麻饼拿过来投喂狗子,一边道:“我吃着这个里面放了胡椒,元福你先吃一小口,别呛着。”
  弘昞就不爱吃胡椒味儿的东西,一闻见这味儿就打喷嚏。
  李盛站起来干脆利索地把饼子叼走了:只要是好吃的,小爷我百无禁忌!
  吃完这顿茶点,胤禛继续回去批折子,再有一个多月就过年,这阵子事务繁忙啊。
  李盛无聊地过去围观,这本折子胤禛看了很久啊,他站起来把头凑过去看——孙嘉凎。
  这名字耳熟啊!
  李盛想了想,哦,这位可是个猛人。
  胤禛刚登基,就很头铁地上奏,请皇上“停捐纳,罢西兵”,胤禛当时非常不高兴,老子刚接班当老大,你就上来唱反调,你很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