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41节
在爵位上,胤禛也是很大方,年羹尧本人及其父年遐龄封爵,其子年斌也被封赏爵位,雍正二年十一月,又以平定卓子山叛乱之功,赏年家一个一等男的世职,由年羹尧的次子年富承袭。
财物更不用说了,雍正小气节俭是后世留名的,但是对这位心腹爱臣,他居然能令驿站六天内把荔枝从京师送至西安给年羹尧,可见是真把人放在心坎儿上了。
年羹尧行军打仗,手腕、手臂肩膀偶有病痛,雍正还专门赐药,再三询问,生怕他留下病根。
甚至在官职用人上,胤禛也很重视年羹尧的意见,在陕甘地区的官员任用上,经常在书信中与年羹尧商议讨论,经年羹尧举荐的官员,胤禛也格外留意。
可以说,雍正三年之前,这一对君臣的关系正处在蜜月期,俩人之间书信往来,那也是相当肉麻。
肉麻到什么程度呢?
李盛扒拉着桌边看的时候,苏培盛都能注意到元福一脸被腻到的神情,连狗狗鼻子都皱起来了,耳朵向后撇着,尾巴也不晃了,豆豆眉很嫌弃地抖了两下,毫不留恋地把两只前爪放下来跑掉了。
除了后世闻名的“朕亦甚想你”、“朕实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还有“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这话份量就太重了,对于帝王来说,都有失尊统。
年羹尧本性桀骜不逊,又被这么捧着,不出意外,他飘了。
雍正三年正月,李盛蹲在窗台上,看着胤禛气哼哼地把一封举报年羹尧的密折扔在桌子上,有些气闷地跑出去遛弯了。
为什么生气呢?因为年羹尧最近实在是太嚣张了。
李盛看着胤禛闷头往前走,身后的辫子晃悠晃悠的,昭示着主人心情不愉。
大狗狗把头搁在前爪上,一点都不同情胤禛——要他说,年羹尧这么能作,这都是胤禛惯得!
年羹尧的不驯早就显露过。
他很喜欢唐代名臣陆贽的文集,自己主编,重新刻印了一部陆贽的文集,是为《唐陆宣公集》。
胤禛得知此事后,便很感兴趣地表示朕可以给你写一篇序言,但年羹尧表示“不劳圣心”,不等领导写好,自己就写了一篇,还递上来给皇帝看。
得亏胤禛看年羹尧有滤镜,但凡换个人,这都得印象分跌到底儿了。
年羹尧对上都这么不客气,待下边的官员就更是骄横了。
赠送给属下的物件,要求人家“北向叩头谢恩”,都是同僚,竟如此无礼,偏偏他位高势大,很多人也不得不屈从——主要年将军心眼也不大,谁不照办,他就打击报复啊!这谁遭得住?
正逢十四爷定亲王风寒久久不好,回京修养,上头没了压着的人,他在西北俨然土皇帝一般。
他发给总督、将军们的文书,居然敢擅自称“上谕”;
蒙古亲王来见他,他让人家行跪拜礼;
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让人家给他“执鞭坠镫”,须知,御前侍卫大多都是满军旗权贵出身,这都得被他磋磨一遍,那些出身一般的小官更别说了。
更有收受贿赂贪赃枉法侵占钱粮。
还结党营私,因为他话语权大,许多官员投靠门下,举荐官职众多,号称“年选”。
看在往日的君臣情分上,胤禛试图给过年羹尧机会,给他的书信上,一改往日的温情赞赏,转成了告诫的语气:“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呵呵,没用!
人家年大将军毫不收敛。
李盛在一边啃着苹果,看那边胤禛都快红温了,心说你就是欠的!
去年就有不少人举报年羹尧,你跟鬼迷心窍一样,非说年羹尧只是武人心性,粗疏大意,不是什么大过,一味地纵容忍让,这回好了,你给的自由过了火,人家连你的话都不听了!
——百因必有果,让你偏听偏信一意孤行,连胤祥的预警都不在意,宠得年羹尧无法无天,报应这不就来了?!
物极必反,胤禛也不是什么忍者神龟啊,眼看着年羹尧一次又一次嚣张,胤禛终于忍不了了。
雍正三年二月,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不予准许,说这是年羹尧挟私报复。
年羹尧又参劾四川巡抚蔡珽,蔡珽罢官后,补任的四川巡抚就是年羹尧门下的王景灏。
这简直都毫不遮掩了。
胤禛憋着气,不但免除蔡珽的罪过,而且升任他作了左都御史,这可是监察文武的言官,朝廷喉舌。
蔡珽立马领会领导心意,走马上任后像是疯狗一样咬着年羹尧不放,开始接连参奏,就是跟年家怼上了。
随后,便是后世出名的事件,年羹尧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此事一出,胤禛也不像以前一样给年羹尧开解说他是粗心大意了,迅速把年羹尧问罪,更换四川甘肃陕西的一应官员,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的职位,调任杭州。
这期间,在宫中怀孕的年贵妃更是心惊胆战,本来就是敏感脆弱爱多想的性情,又怀着孩子,听闻兄长出事,更是吃不下睡不着,精神紧张。
李盛看着年氏倚在窗前垂泪的样子,都有些心疼她了,年纪轻轻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人,为了家族,比谁都小心谨慎,嫁给胤禛十几年,所有的信件都是过了丈夫的眼才寄出去,一点小事儿都要担忧好几天,怀着孕还要被兄长惊得日夜不安。
李盛其实也用爪子把年羹尧的名字抓破,以此来警告胤禛,但年羹尧随后便又打赢了一场大战,李盛看着胤禛兴奋的样子,便也算了——凡事一饮一啄皆有定数,若不让胤禛跌个跟头,就算没有年羹尧,将来也有别人。
后来,他就只针对年羹尧的属下了,先后用爪子把十六名官员的名字抓烂,阻止年羹尧举荐任用,这些人,都是历史上曾经鱼肉百姓欺压官吏的刻薄贪酷之人。
胤禛是那种爱恨分明情感热诚的人,他最信任的弟弟十三胤祥,荣宠不断但毫不偏私,一心为公,胤禛在他身上投注了信任,也获得了胤祥全部的忠诚和报效。
胤禛便以为旁人也可以这样套公式,但世上也不过只有一个胤祥。
胤禛信任年羹尧,满腔热枕地希望与年羹尧成就一对青史留名的明君良将,可惜,年羹尧辜负了他,他经不起这样的厚爱。
经过年羹尧一事,胤禛才会真正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心感恩毫不托大的谦虚谨慎。
但年氏何辜?她还是孕妇呢。
李盛开始整天在她宫里守着人,生怕出事儿,胤禛虽说对年羹尧失望,但年贵妃毫无错处,他也惦记着人,亲自来跟年氏解释:“你兄长的性子实在不好,朕是要好好磨一磨他的,不过是让他沉寂一两年罢了,他改好了,朕还要用他呢,你不要担心。”
说罢,看着年氏苍白的面色,胤禛叹一口气,把着年氏的手放在她的肚子上:“咱们还有孩子呢,为了孩子,你也要安心养胎啊。”
但年氏还是一日比一日消瘦下去,孩子还是早产了。
听着里面细弱的哭声,胤禛愁得不得了,他孩子少,跟圣祖康熙比一比,还不到零头呢,每个孩子都无比珍贵啊。
看着小阿哥瘦弱的样子,胤禛都暂时不敢给他起名字,连小名儿都没起,按着宫里老人的说法,这孩子命格弱亲缘浅薄,起了名字,阎王爷知道了,便要收了他去呢。
七阿哥早产,贵妃大出血,险些都没了命,救回来了也是元气大伤,心神受损,且再无生育的可能。
暖融融的春日里,年氏屋里还笼着炭炉,一摸手脚冰凉,脸上一丝血色也无,日日吃的药比饭还多,年家夫人进宫照顾女儿,哭湿了好几条帕子,回了家哭了一夜,年遐龄当即就去信杭州,把年羹尧骂了个狗血淋头。
年羹尧随后上折子叩首认罪,自认罪责深重,愿受一切责罚,只求万岁允他进京面陈。
看在七阿哥和贵妃娘俩的份儿上,胤禛允了,革去年羹尧一切职务,许他进京,暂时紧闭在府上,等待处置。
第204章
年羹尧被宣进来在养心殿挨骂的时候,胤祥正在跟他四哥下棋,知道是年羹尧,也没走,跟他四哥打了个眼色,就一掀帘子往后面小屋去了。
李盛就跟过去,也趴在小屋的窝里,跟十三胤祥一起悄咪咪听着。
“朕以西北相托,你倒是把西北当成自己的地盘了?朝中传言你贪恋权柄,满西北都是你的人,朕还为你在满朝文武跟前辩驳,说西北是你打下来平定的,你更熟悉那边的官员,参议人事也在情理之中,朕以为你是为了朝廷,为了江山,可你呢?欺压官吏,任人唯亲,结党营私,朕的脸皮都让你丢光了!!!”
随着胤禛的怒吼声,“啪——!”地一声,听着像是瓷器脆裂的声音。
“哎呀,万岁爷您的手!”胤禛方才情绪激动,把手边的茶碗扔出去了,可那茶碗里是刚上的热茶。
“臣万死!”随即是一连串闷响的叩头声音。
随后李盛就看见苏培盛急慌慌地进来开始翻柜子,李盛走过去,扒着多宝阁站起来,抬起一只前爪冲着他指了指上面第三排第二个格子,里面是一个手指长的白瓷葫芦,里面是烧伤烫伤药膏。
苏公公脚不沾地地飞快走了,随后御医过来,给胤禛看过伤处,上了药,又把了脉说万岁爷急火攻心,开了汤药。
“慢着,给他也看看吧。”
这个“他”还能有谁?自然是年羹尧了,胤禛刚才是用热茶碗冲着年羹尧扔过去的,他的手烫着了,但茶碗也投出去了,年羹尧的大脑门上被碎瓷片划了一道口子。渗出些细微的血色来,他又不停磕头,这一会儿的功夫,额头上已经是青紫一片血迹淋漓。
一听这话,胤祥撇撇嘴,从鼻孔里哼出一声冷笑来:“四哥也忒抬举他,他这罪过,要是没有青海的功劳,都够砍十回脑袋了,这才伤了点油皮算什么?四哥也太宽容好性儿了,年羹尧这么欺负他,他还惦记着给这等大罪人裹伤上药,他也配?就算顾念着宫里的六阿哥七阿哥脸面,不肯杀他,那也该给他一顿棍棒,让他从养心殿走到宫门口,也让那些人看看,辜负圣恩背弃君父,是何等下场!”
胤祥对年羹尧意见那可是太大了,雍正登基之初的时候俩人就有过别扭,胤祥看不惯年羹尧,年羹尧那会儿也挺不给这位怡亲王面子的。
最著名的就是“金南瑛事件”,当年陕西驿道使出缺,胤祥向雍正举荐金南瑛,但同时,川陕总督年羹尧也向雍正举荐了人选,最后,胤禛还是选了金南瑛。
年羹尧就很不开心,多次针对金南瑛。
那是针对金南瑛吗?那不就是针对怡亲王嘛!
胤禛亲自写信来,跟他说这是怡亲王的人,你别搞事,年羹尧不听。
最后胤禛也冒火了,从此事起,开始转变对年羹尧的态度。
对此,李盛还挺感慨,要说年羹尧也是勇,居然敢跟老十三当面锣对面鼓地锵锵。
满朝里谁敢这么不要命啊?懂不懂“常务副皇帝”的含金量啊!
不过呢,胤祥说话也有些偏颇了,李盛趴回来,目光复杂地看向他。
刚才你是说历史有名的“抄家皇帝”雍正性格宽容好性情吗?好到被年羹尧欺负吗?你认真的?
而且,后世都说你怡亲王,脾气好性格温柔行事谨慎哎,你这么霸道,有点跟人设不符。
果然,这一对兄弟对彼此都有滤镜。
太医完成任务赶紧退下了,李盛听着外面一声叹气,胤禛的声音都沧桑了许多。
“你与朕,是潜邸的情分,朕待你,待年家,待贵妃,都已经是仁至义尽,而你待朕,却是毫无恩义!于国不忠,于家不孝,于手足兄妹,更是没有丝毫顾念,你的罪过太大,朕已经是全然失望了,看在贵妃的份儿上,朕留你一条命,你回去,闭门思过罢。”
年羹尧自从回了京,便是心焦不已,听闻宫里亲妹妹为了他的事儿母子俱伤,年贵妃至今不能起身,家里老父亲也为此病了一场,他又是担心父亲和妹妹,又是担忧皇上的处置,一直是精神紧绷的状态,吃不下睡不着,短短几天就有些精神恍惚了。
方才他一直磕头,磕得自己头昏脑涨,这会儿裹好额头后一直是以头抵地的姿势跪着,一直脑袋朝下,兼之被胤禛骂得惊惧羞愧,勉强听完圣谕,刚要抬头谢恩,竟是眼前一黑,朝地下栽倒下去。
年羹尧是被抬出宫的。
当年烜赫一时的西北大将,进京时百官相迎,那是何等的威势,可如今呢?头顶肿胀青紫,纱布浸透了血红,面色青白地被人抬出了宫。
才不过三四个月的辰光,与当初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等年羹尧走了,胤祥从后面出来,看着他四哥还发愣呢,走过来给他亲自递了一碗茶:“四哥,且宽心吧,十四也养好了,已经奔赴西北,岳钟琪也是骁勇之将,如今西北平定,也没有战事,你也该把这事儿先撂下,免得伤了心神。”
方才听着太医说他四哥急火攻心,胤祥真是把年羹尧恨得牙根痒痒,四哥待他何等宽容,他这般目无王法心无君父,真如畜生一般!
胤祥这么想,也这么骂了,满屋子里的人都把头低下去,不敢听怡亲王爆粗口。
胤禛倒是反过来劝弟弟不要生气。
“苏培盛,去看看还有谁等着求见,没什么要紧的人就让他们先回去,明日再来,四哥今日太费精神,该歇息一会儿。”
见怡亲王越过皇上交代自己,苏培盛抬起头瞥了一眼万岁爷的面色。
胤禛冲着他摆摆手:“若有急事就叫进来,若无大事就让他们先散了。”
眼下还真没什么大事,而且,眼看着年羹尧狼狈不堪地被抬出去,又听着皇上怒吼了好久,都知道领导今天心情极度糟糕了,大家都很不得赶紧跑走,谁还敢不要命地上去汇报工作啊。
因此,一听苏培盛出来传话,大家真是如遇大赦,忙不迭地溜走了。
财物更不用说了,雍正小气节俭是后世留名的,但是对这位心腹爱臣,他居然能令驿站六天内把荔枝从京师送至西安给年羹尧,可见是真把人放在心坎儿上了。
年羹尧行军打仗,手腕、手臂肩膀偶有病痛,雍正还专门赐药,再三询问,生怕他留下病根。
甚至在官职用人上,胤禛也很重视年羹尧的意见,在陕甘地区的官员任用上,经常在书信中与年羹尧商议讨论,经年羹尧举荐的官员,胤禛也格外留意。
可以说,雍正三年之前,这一对君臣的关系正处在蜜月期,俩人之间书信往来,那也是相当肉麻。
肉麻到什么程度呢?
李盛扒拉着桌边看的时候,苏培盛都能注意到元福一脸被腻到的神情,连狗狗鼻子都皱起来了,耳朵向后撇着,尾巴也不晃了,豆豆眉很嫌弃地抖了两下,毫不留恋地把两只前爪放下来跑掉了。
除了后世闻名的“朕亦甚想你”、“朕实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还有“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这话份量就太重了,对于帝王来说,都有失尊统。
年羹尧本性桀骜不逊,又被这么捧着,不出意外,他飘了。
雍正三年正月,李盛蹲在窗台上,看着胤禛气哼哼地把一封举报年羹尧的密折扔在桌子上,有些气闷地跑出去遛弯了。
为什么生气呢?因为年羹尧最近实在是太嚣张了。
李盛看着胤禛闷头往前走,身后的辫子晃悠晃悠的,昭示着主人心情不愉。
大狗狗把头搁在前爪上,一点都不同情胤禛——要他说,年羹尧这么能作,这都是胤禛惯得!
年羹尧的不驯早就显露过。
他很喜欢唐代名臣陆贽的文集,自己主编,重新刻印了一部陆贽的文集,是为《唐陆宣公集》。
胤禛得知此事后,便很感兴趣地表示朕可以给你写一篇序言,但年羹尧表示“不劳圣心”,不等领导写好,自己就写了一篇,还递上来给皇帝看。
得亏胤禛看年羹尧有滤镜,但凡换个人,这都得印象分跌到底儿了。
年羹尧对上都这么不客气,待下边的官员就更是骄横了。
赠送给属下的物件,要求人家“北向叩头谢恩”,都是同僚,竟如此无礼,偏偏他位高势大,很多人也不得不屈从——主要年将军心眼也不大,谁不照办,他就打击报复啊!这谁遭得住?
正逢十四爷定亲王风寒久久不好,回京修养,上头没了压着的人,他在西北俨然土皇帝一般。
他发给总督、将军们的文书,居然敢擅自称“上谕”;
蒙古亲王来见他,他让人家行跪拜礼;
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让人家给他“执鞭坠镫”,须知,御前侍卫大多都是满军旗权贵出身,这都得被他磋磨一遍,那些出身一般的小官更别说了。
更有收受贿赂贪赃枉法侵占钱粮。
还结党营私,因为他话语权大,许多官员投靠门下,举荐官职众多,号称“年选”。
看在往日的君臣情分上,胤禛试图给过年羹尧机会,给他的书信上,一改往日的温情赞赏,转成了告诫的语气:“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呵呵,没用!
人家年大将军毫不收敛。
李盛在一边啃着苹果,看那边胤禛都快红温了,心说你就是欠的!
去年就有不少人举报年羹尧,你跟鬼迷心窍一样,非说年羹尧只是武人心性,粗疏大意,不是什么大过,一味地纵容忍让,这回好了,你给的自由过了火,人家连你的话都不听了!
——百因必有果,让你偏听偏信一意孤行,连胤祥的预警都不在意,宠得年羹尧无法无天,报应这不就来了?!
物极必反,胤禛也不是什么忍者神龟啊,眼看着年羹尧一次又一次嚣张,胤禛终于忍不了了。
雍正三年二月,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不予准许,说这是年羹尧挟私报复。
年羹尧又参劾四川巡抚蔡珽,蔡珽罢官后,补任的四川巡抚就是年羹尧门下的王景灏。
这简直都毫不遮掩了。
胤禛憋着气,不但免除蔡珽的罪过,而且升任他作了左都御史,这可是监察文武的言官,朝廷喉舌。
蔡珽立马领会领导心意,走马上任后像是疯狗一样咬着年羹尧不放,开始接连参奏,就是跟年家怼上了。
随后,便是后世出名的事件,年羹尧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此事一出,胤禛也不像以前一样给年羹尧开解说他是粗心大意了,迅速把年羹尧问罪,更换四川甘肃陕西的一应官员,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的职位,调任杭州。
这期间,在宫中怀孕的年贵妃更是心惊胆战,本来就是敏感脆弱爱多想的性情,又怀着孩子,听闻兄长出事,更是吃不下睡不着,精神紧张。
李盛看着年氏倚在窗前垂泪的样子,都有些心疼她了,年纪轻轻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人,为了家族,比谁都小心谨慎,嫁给胤禛十几年,所有的信件都是过了丈夫的眼才寄出去,一点小事儿都要担忧好几天,怀着孕还要被兄长惊得日夜不安。
李盛其实也用爪子把年羹尧的名字抓破,以此来警告胤禛,但年羹尧随后便又打赢了一场大战,李盛看着胤禛兴奋的样子,便也算了——凡事一饮一啄皆有定数,若不让胤禛跌个跟头,就算没有年羹尧,将来也有别人。
后来,他就只针对年羹尧的属下了,先后用爪子把十六名官员的名字抓烂,阻止年羹尧举荐任用,这些人,都是历史上曾经鱼肉百姓欺压官吏的刻薄贪酷之人。
胤禛是那种爱恨分明情感热诚的人,他最信任的弟弟十三胤祥,荣宠不断但毫不偏私,一心为公,胤禛在他身上投注了信任,也获得了胤祥全部的忠诚和报效。
胤禛便以为旁人也可以这样套公式,但世上也不过只有一个胤祥。
胤禛信任年羹尧,满腔热枕地希望与年羹尧成就一对青史留名的明君良将,可惜,年羹尧辜负了他,他经不起这样的厚爱。
经过年羹尧一事,胤禛才会真正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心感恩毫不托大的谦虚谨慎。
但年氏何辜?她还是孕妇呢。
李盛开始整天在她宫里守着人,生怕出事儿,胤禛虽说对年羹尧失望,但年贵妃毫无错处,他也惦记着人,亲自来跟年氏解释:“你兄长的性子实在不好,朕是要好好磨一磨他的,不过是让他沉寂一两年罢了,他改好了,朕还要用他呢,你不要担心。”
说罢,看着年氏苍白的面色,胤禛叹一口气,把着年氏的手放在她的肚子上:“咱们还有孩子呢,为了孩子,你也要安心养胎啊。”
但年氏还是一日比一日消瘦下去,孩子还是早产了。
听着里面细弱的哭声,胤禛愁得不得了,他孩子少,跟圣祖康熙比一比,还不到零头呢,每个孩子都无比珍贵啊。
看着小阿哥瘦弱的样子,胤禛都暂时不敢给他起名字,连小名儿都没起,按着宫里老人的说法,这孩子命格弱亲缘浅薄,起了名字,阎王爷知道了,便要收了他去呢。
七阿哥早产,贵妃大出血,险些都没了命,救回来了也是元气大伤,心神受损,且再无生育的可能。
暖融融的春日里,年氏屋里还笼着炭炉,一摸手脚冰凉,脸上一丝血色也无,日日吃的药比饭还多,年家夫人进宫照顾女儿,哭湿了好几条帕子,回了家哭了一夜,年遐龄当即就去信杭州,把年羹尧骂了个狗血淋头。
年羹尧随后上折子叩首认罪,自认罪责深重,愿受一切责罚,只求万岁允他进京面陈。
看在七阿哥和贵妃娘俩的份儿上,胤禛允了,革去年羹尧一切职务,许他进京,暂时紧闭在府上,等待处置。
第204章
年羹尧被宣进来在养心殿挨骂的时候,胤祥正在跟他四哥下棋,知道是年羹尧,也没走,跟他四哥打了个眼色,就一掀帘子往后面小屋去了。
李盛就跟过去,也趴在小屋的窝里,跟十三胤祥一起悄咪咪听着。
“朕以西北相托,你倒是把西北当成自己的地盘了?朝中传言你贪恋权柄,满西北都是你的人,朕还为你在满朝文武跟前辩驳,说西北是你打下来平定的,你更熟悉那边的官员,参议人事也在情理之中,朕以为你是为了朝廷,为了江山,可你呢?欺压官吏,任人唯亲,结党营私,朕的脸皮都让你丢光了!!!”
随着胤禛的怒吼声,“啪——!”地一声,听着像是瓷器脆裂的声音。
“哎呀,万岁爷您的手!”胤禛方才情绪激动,把手边的茶碗扔出去了,可那茶碗里是刚上的热茶。
“臣万死!”随即是一连串闷响的叩头声音。
随后李盛就看见苏培盛急慌慌地进来开始翻柜子,李盛走过去,扒着多宝阁站起来,抬起一只前爪冲着他指了指上面第三排第二个格子,里面是一个手指长的白瓷葫芦,里面是烧伤烫伤药膏。
苏公公脚不沾地地飞快走了,随后御医过来,给胤禛看过伤处,上了药,又把了脉说万岁爷急火攻心,开了汤药。
“慢着,给他也看看吧。”
这个“他”还能有谁?自然是年羹尧了,胤禛刚才是用热茶碗冲着年羹尧扔过去的,他的手烫着了,但茶碗也投出去了,年羹尧的大脑门上被碎瓷片划了一道口子。渗出些细微的血色来,他又不停磕头,这一会儿的功夫,额头上已经是青紫一片血迹淋漓。
一听这话,胤祥撇撇嘴,从鼻孔里哼出一声冷笑来:“四哥也忒抬举他,他这罪过,要是没有青海的功劳,都够砍十回脑袋了,这才伤了点油皮算什么?四哥也太宽容好性儿了,年羹尧这么欺负他,他还惦记着给这等大罪人裹伤上药,他也配?就算顾念着宫里的六阿哥七阿哥脸面,不肯杀他,那也该给他一顿棍棒,让他从养心殿走到宫门口,也让那些人看看,辜负圣恩背弃君父,是何等下场!”
胤祥对年羹尧意见那可是太大了,雍正登基之初的时候俩人就有过别扭,胤祥看不惯年羹尧,年羹尧那会儿也挺不给这位怡亲王面子的。
最著名的就是“金南瑛事件”,当年陕西驿道使出缺,胤祥向雍正举荐金南瑛,但同时,川陕总督年羹尧也向雍正举荐了人选,最后,胤禛还是选了金南瑛。
年羹尧就很不开心,多次针对金南瑛。
那是针对金南瑛吗?那不就是针对怡亲王嘛!
胤禛亲自写信来,跟他说这是怡亲王的人,你别搞事,年羹尧不听。
最后胤禛也冒火了,从此事起,开始转变对年羹尧的态度。
对此,李盛还挺感慨,要说年羹尧也是勇,居然敢跟老十三当面锣对面鼓地锵锵。
满朝里谁敢这么不要命啊?懂不懂“常务副皇帝”的含金量啊!
不过呢,胤祥说话也有些偏颇了,李盛趴回来,目光复杂地看向他。
刚才你是说历史有名的“抄家皇帝”雍正性格宽容好性情吗?好到被年羹尧欺负吗?你认真的?
而且,后世都说你怡亲王,脾气好性格温柔行事谨慎哎,你这么霸道,有点跟人设不符。
果然,这一对兄弟对彼此都有滤镜。
太医完成任务赶紧退下了,李盛听着外面一声叹气,胤禛的声音都沧桑了许多。
“你与朕,是潜邸的情分,朕待你,待年家,待贵妃,都已经是仁至义尽,而你待朕,却是毫无恩义!于国不忠,于家不孝,于手足兄妹,更是没有丝毫顾念,你的罪过太大,朕已经是全然失望了,看在贵妃的份儿上,朕留你一条命,你回去,闭门思过罢。”
年羹尧自从回了京,便是心焦不已,听闻宫里亲妹妹为了他的事儿母子俱伤,年贵妃至今不能起身,家里老父亲也为此病了一场,他又是担心父亲和妹妹,又是担忧皇上的处置,一直是精神紧绷的状态,吃不下睡不着,短短几天就有些精神恍惚了。
方才他一直磕头,磕得自己头昏脑涨,这会儿裹好额头后一直是以头抵地的姿势跪着,一直脑袋朝下,兼之被胤禛骂得惊惧羞愧,勉强听完圣谕,刚要抬头谢恩,竟是眼前一黑,朝地下栽倒下去。
年羹尧是被抬出宫的。
当年烜赫一时的西北大将,进京时百官相迎,那是何等的威势,可如今呢?头顶肿胀青紫,纱布浸透了血红,面色青白地被人抬出了宫。
才不过三四个月的辰光,与当初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等年羹尧走了,胤祥从后面出来,看着他四哥还发愣呢,走过来给他亲自递了一碗茶:“四哥,且宽心吧,十四也养好了,已经奔赴西北,岳钟琪也是骁勇之将,如今西北平定,也没有战事,你也该把这事儿先撂下,免得伤了心神。”
方才听着太医说他四哥急火攻心,胤祥真是把年羹尧恨得牙根痒痒,四哥待他何等宽容,他这般目无王法心无君父,真如畜生一般!
胤祥这么想,也这么骂了,满屋子里的人都把头低下去,不敢听怡亲王爆粗口。
胤禛倒是反过来劝弟弟不要生气。
“苏培盛,去看看还有谁等着求见,没什么要紧的人就让他们先回去,明日再来,四哥今日太费精神,该歇息一会儿。”
见怡亲王越过皇上交代自己,苏培盛抬起头瞥了一眼万岁爷的面色。
胤禛冲着他摆摆手:“若有急事就叫进来,若无大事就让他们先散了。”
眼下还真没什么大事,而且,眼看着年羹尧狼狈不堪地被抬出去,又听着皇上怒吼了好久,都知道领导今天心情极度糟糕了,大家都很不得赶紧跑走,谁还敢不要命地上去汇报工作啊。
因此,一听苏培盛出来传话,大家真是如遇大赦,忙不迭地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