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36节
  庄亲王妃没意见,允禄更是千万个满意,不高兴的,只有庄亲王的侄子侄孙们。
  ——哪有这样的啊?不惜把亲弟弟出继来占庄亲王的基业,皇上您这不是耍无赖嘛?!
  第198章
  事实证明,当皇帝不要脸起来,他就是无敌的。
  无论朝野中如何议论,宗室中如何反对,反正胤禛就当不知道,利利索索地把他十六弟出嗣给庄亲王,让亲弟弟占住了这一支宗亲族长的位置。
  期间,还有人来劝他,如今先帝去世不到半年,就把亲儿子出嗣,这是不是不大好啊?皇上您是至纯至孝之人,也要考虑一下先帝在天之灵会不会不高兴啊。
  胤禛表示你一个外人,居然还管起我们老爱家的事儿了,没有人比我更懂我皇阿玛!
  先帝肯定不会生气的,说不定百年之后,还要夸我是个好儿子呢。
  胤禛的自信来源于,康熙也曾经有过把儿子出继的想法,只是未能成行罢了。
  康熙的七皇子,如今的淳郡王,胤祐,当年生下来的时候便天生有些跛脚。
  当时康熙拢共也没几个健康的儿子,宫里的孩子死得太多了,想想都吓人。
  胤祐虽说有些不好,但哭声响亮,吃得多睡得沉,眼看着是个能养住的好孩子。
  还年轻心软的康熙也颇为不忍,很是为这个孩子发愁。
  这孩子将来必定是上不得战场的,没有战功,便没有好的爵位,天生比兄弟们低一截,这将来如何才好呢?
  康熙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弟弟隆禧,隆禧是顺治皇帝的第七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康熙十三年的时候,册封纯亲王,但他身体不好,到现在也没有子嗣,于是康熙就想着,干脆把胤祐过继给弟弟隆禧,这样一来,纯亲王府后继有人,胤祐也有了前程。
  但是还不等康熙下令,纯亲王便发了急病,康熙亲自去探视这个小弟弟,召来御医为他诊脉,但终究不治而薨。
  还不等康熙提出把自己的胤祐过继给弟弟,纯亲王侧福晋有了喜脉。
  这个节骨眼上,康熙倒不好说了,于是事情就搁置下来。
  随后,遗腹子富尔祜伦出生,既然有了亲生儿子,康熙便彻底打消了这个主意。
  但世事无常,富尔祜伦在虚岁两岁的时候就夭折,纯亲王府绝嗣,封爵废除。
  既然有这么个前情,胤禛把弟弟出继那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也不管底下人唧唧歪歪,只给了博果铎的侄子一个贝勒安抚一下完事儿。
  李盛想起历史上乾隆好像也干过这种事儿,他的皇六子永瑢,被过继给了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皇四子永珹,则被过继给了和硕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
  嗯,把亲儿子派出去,继承王爵收拢财富顺便归拢旗籍人口,起码在这件事上,可以说祖孙三代都很有默契,这事儿干得很顺手。
  四月里,怡亲王胤祥总理户部,而同时,胤祥还是总理大臣,参与国家议政,甚至,内务府里也还管着一摊子事儿,可以说是事务繁多。
  胤禛也觉得他十三弟真的好辛苦他好心疼,于是大手一挥,给他的儿子弘昌封了个贝子。
  新帝登基,兄弟们都把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胤禛还特地不让胤祥改,抒情一点说,十三王爷,那就是万岁爷的例外和偏爱啊!
  但是,偏爱越多,责任越大,胤祥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啊。
  于是,聪明机智的怡亲王掂量了一下兄弟们,打算找个人来给自己帮忙,左看右看,他把老十七允礼推荐给了他四哥,说老十七“为人朴实谨慎,品行卓然,一心为君为国”。
  胤禛很给面子,十三弟,我百分百信任你,你说他好,那他肯定不错。
  于是,胤禛很快就下诏册封十七阿哥为果郡王,着管理正黄旗、镶蓝旗事务,还赐了白银一万两。
  次年八月,祭天地社稷,胤禛不想派皇子去。
  当年康熙早早地立了太子,但同时,也立下了靶子,当年的胤礽之祸,一半在他自身,另一半,就在旁人的趋利之心上,很多时候,是他身边的大臣逼着他催着他走到了那个处境。
  胤禛对弘晖很满意,但是,正因为属意于他,胤禛才想保护弘晖,不想让他落到当年的废太子的处境。
  太子一立,兄弟,便成了君臣,他当年是胤礽的臣弟,深知君臣名分能让兄弟之间产生多大的隔阂,虽说弘晖与弘时他们和睦情深,但胤禛不想赌。
  未免重蹈先帝覆辙,胤禛在八月甲子,召王公大臣,当面下旨道:“储位,实乃千秋万岁社稷江山之大事,非仓促之间一言而定。”
  言下之意,他目前没有立太子的打算。
  也因为这个缘故,八月里的祭拜大礼,胤禛哪个儿子都没派去,反而把刚上位的十七弟允礼派去干活儿了。
  旁人看着,只觉这位新出炉的果郡王实在是聪明,居然攀上了怡亲王,如今还能代祭天地,也是御前的红人了啊!
  另一边,端亲王允禩一改往日温柔和善的形象,把贪赃朝廷拨款的官员从小到大顺瓜捋藤地抓出来一大堆,在新帝给他的第一份考卷上交出了让胤禛满意的分数。
  允禩也是没法子了,他骨子里是温和儒雅不肯得罪人的性情,但是眼下,他不得罪别人,就得罪皇帝了啊!
  允禩毫不怀疑,如果他胆敢像当年查废太子那样包庇托赖,胤禛绝对不会容忍他,说不定就把他爵位一撸把人扔到犄角旮旯去待着了。
  他能忍,孩子们呢?他的女儿那么娇弱,从小到大,福晋和他小心翼翼地看着护着养到这么大,要他看着亲女儿去蒙古送死吗?!
  还是让别人去送死吧。
  胤禛看着人上道,也比较欣慰,看着老八这阵子累得要命,脸上的皱纹都深了,就给赏了一大堆东西,又给了他个新差事——理藩院尚书。
  胤禛让人去传旨,站起来活动了活动手脚,走到窗户边看了看天色:“弘时带着元福出去跑马,还没回来?”
  这都快四点了啊。
  此时的元福,正在郊外碰上了老五允祺带着老九允禟出来放风。
  允禟骑着一匹黑马,一脸的不开心,他确实不怎么看得起老四当皇帝,老四整天死板着个脸,跟谁都冷冰冰的,哪有八哥和气?
  嗯,不得不说,老九的确是老八毒唯。
  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眼看着八哥都认输了,吭哧吭哧跑到河南山东去给老四办差,他还能怎么办?
  额娘和五哥是八百个不放心,老四让五哥看着自己,五哥真就把自己带在身边不放,连出来跑马都要跟着他一块,生怕他做出什么蠢事儿来。
  唉,过年的时候他进宫,额娘拉着他的手哭得满脸是泪,他福晋也在一边红着眼圈,他又不是傻子,老四都当了皇帝了,他还能干嘛?他难不成还能冲进养心殿把老四搞死,把八哥弄上去啊?
  做梦还差不多。
  可惜,由于他之前干果的荒唐事儿太多,前科累累,眼下他的信用值为零。
  今天跑马还遇上了弘时弘历弘昼这三个小阿哥,允禟坐在马上,百无聊赖地开始逗侄子玩儿。
  要知道,这人嘴贱惯了,是很难改的。
  “哟,弘昼,你这准头儿可太差了啊!比你阿玛当年也好不了多少。”
  刚说完,他就被五哥瞪了一眼:背地里蛐蛐老大,还是当着人家儿子的面,你不要命了?!
  允禟被亲哥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悻悻地低头玩儿自己手里的鞭子,不说话了。
  李盛抬头看了看允禟,觉得也不能让老五一直看着人,这不是办法啊!
  要李盛说,老九这贱兮兮没事找事,都是闲的!
  看看胤禛,整天忙得飞起,连后宫都没空进。
  允禟还有心情搞事,说明太闲了!
  该给他找点事儿干,让他忙起来,那不就没空胡思乱想了?到时候别说出来跑山了,跑厕所都得两步并一步!
  不过这位是个刺儿头,得找个能管住他的人。
  李盛甩了甩耳朵,忽然想起来,这位好像很有语言天赋的哎!
  据说,历史上雍正即位后,允禟为了防备雍正给他找茬,非常努力地学会了用拉丁文来拼写满语,然后跟心腹来往信件。
  结果被雍正发现了,说这一看就是洋文,允禟他里通外国,一定是要谋反。
  再结合历史上关于老九精通洋文数学的传闻,还有在钱财上半点不吃亏的周扒皮性子,嗯,这一看就是个搞外交的好苗子啊!
  李盛决定了,回去就跟胤禛暗示一下,把人弄去理藩院给老八打下手去!
  就老八那个能让满朝文武都举荐他当太子的魅魔属性,再加上老九对他八哥无脑崇拜,当初允禩能忽悠得老九老十老十四跟着他卖命,眼下,把老九忽悠回来给胤禛干活儿,估计也不成问题!
  第199章
  元福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毫不夸张地说,自从四十一年进了四贝勒府,到如今住进万岁爷的养心殿,元福在胤禛面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你说,这是你九叔的荷包?”胤禛看着旁边这个啪嗒啪嗒喝酸奶的元福,又看看面前从高到低排一排的仨崽子。
  弘时是当哥哥的,老老实实跟皇阿玛汇报昨天的事情。
  那会儿大家正说话,元福不知道在想什么,上去就把九叔挂在马鞍上的一个小荷包拽下来了,等他回过神来,狗子早跑出去半里地了。
  他只能朝着九叔尴尬地笑笑,咳咳,那啥,他也没法儿啊。
  好歹允禟也知道元福的名声,朝着侄子摆摆手:“行了,你九叔不是那不讲理的人,你小时候还被元福耍的提溜儿转,抢不着球还气得哭呢,元福现在脾气更大,算了,不过是个荷包,里面装的就是鼻烟壶,元福爱玩儿就拿着玩儿吧。”
  说罢就调转马头要往另一边走,临走前又勒住缰绳一脸八卦地问弘时:“听说,元福不怎么待见隆科多啊,我听说隆科多进宫见皇上,在茶水房里带着,给元福扔肉干,被元福翻白眼,还把吃的踢回去啊?”
  弘时看着他一脸无语,心说九叔你心也太大了,这会儿还有心思打听别人的糗事。
  根据他对元福的了解,平白无故地把东西掳走,这肯定是要搞事啊!
  果然,第二天上午,允禟还在梦里呢,就被福晋从床上拉起来,眼睛还没睁开呢,一张热毛巾就呼到他脸上:“爷赶紧醒醒罢,皇上有旨意给你!”
  允禟稀里糊涂地就被按了个理藩院宾客司主事的官职,等传旨太监走后,他嘀嘀咕咕地满脸的不愿意,再怎么说,还是亲弟弟呢,就给这么个小官,他多没面子啊!
  不过,在得知是跟允禩一起后,允禟就立马去找他八哥走马上任,开始愉快的社畜生活了。
  不久,朝鲜,琉球,安南,暹罗,西洋,缅甸,南掌等国派使臣前来朝贡。
  清代的朝贡体系中,对于朝贡国进献天朝的规矩,分为“正贡”和“加贡”两种。
  正贡,顾名思义,也就是按照正常规定的进献,通常是数年一次,按照距离长短、亲疏远近、贫富不同,而分别有不同的时间,比如暹罗是三年一进贡,琉球则是两年一次。
  至于加贡,是在发生一些特殊事件时,朝贡国额外进贡的,比如新帝登基,上尊号定谥号、册立皇后太子、或者朝贡国有求于宗主国的时候,就会有加贡。
  大行皇帝崩逝,新帝登基,这可是大事,周边的小弟们知道老大换了,那当然得来拜码头啊!
  于是允禟就忙成狗了。
  最可恨的,元福还溜溜达达地出来看他笑话,身后跟着侍卫,还随身带着肉干,这大黑狗就往理藩院的院子里一趴,两只前爪抱着肉干开始啃,时不时咧开嘴角看看他忙碌的身影。
  ——老四果然是个奸诈小气的!养的这个胖狗也是没好心眼儿!把自己和八哥弄过来给他卖命不算,居然还派了狗来监视他们!真是没格局!
  肚子里把人骂了一万遍,等皇帝传召垂询,允禟还是乖乖拿着本子折子,跟着他八哥去汇报了,跟在允禩后边跟个受气的小媳妇似的。
  胤禛只看他这憋屈样子,心里那点不痛快就没了,哈哈,这世上,还有看着死对头兢兢业业给自己干活儿更爽的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