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77节
  李盛在殿外听着都感觉,真能扯,朱厚照知道你们这么说吗?你们古代人也很夸张哎。
  往来三次之后,朱厚熜便受笺,按照流程下谕令给礼部,定于四月二十二日即皇帝位。
  双方经过这样一场争执,杨廷和也对这位新帝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有政治敏感度,主观意识强,并非之前大家认为的“年轻好把控”固有印象。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礼仪注中的“谒见武宗几筵,拜谒张太后,遣官祭告宗庙社稷”流程,在被朱厚熜看过后,也调整了顺序,在见过百官宗庙后,再去见张太后。
  杨廷和默然应允,眼见着压不住,君臣名分在这里,难不成他还能要皇帝的强?
  李盛在树上摇尾巴,两只猫瞳眯起来看着下面一片朱紫袍服的官员,论起治国,小朱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论政治权谋,他可是天赋型选手啊!
  先见张太后,就意味着是在得到这位太后的允准和赋权后,才去行使皇帝的权利告宗庙见百官;
  而颠倒后则不一样,是在见过百官,已经成为名义上的皇帝后,以皇帝的身份去拜见这位皇室中的长辈。
  政治意义不同啊。
  当日便是二十二日,正午时分,朱厚熜进入华盖殿,审阅他的即位诏书——自是杨廷和主笔。
  杨廷和虽说权柄过盛,但对于朝政,是真的洞明察真,当年武宗一朝,朝中弊政不少,更有宦官专权、皇亲骄横等多事。
  如今新君即位,当有另一番新气象才是,于是在新君的即位诏书中,他把心中关于大明朝未来的政治期望全数彰显。包括向来棘手的太监监军、皇店之设、禁卫将官不法、豹房番僧等敏感事件,都包含在内。
  但朱厚熜却觉得心情沉重。
  他并非不知朝廷积弊,但他初初上位,第一道诏书便要这样言辞锋利地得罪人吗?
  宦官、禁卫,这些都是与皇家生活息息相关的,若这样手段凌厉,是不是会激起他们的反抗?兴王府旧人自然会倾尽全力保护自己,但他们毕竟是刚来到皇城,根基尚浅啊,若有人暗中行鬼魅之事,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何况,朱厚熜目光深沉起来,他的堂兄朱厚照虽说荒唐,但也是勤于武功身强体壮,前不久还带着人奔波千里去打仗,正值壮年啊,怎么就在水里淹了几下,就这样一病不起了?
  或许真是天意,但他也不得不多想。
  想到这,他又看了看蹲在旁边书桌上的昭昭,旁边的黄锦正给他梳毛,在路上一直没敢让昭昭洗澡,怕它冻着,现在进了宫,有条件了,大猫咪终于舒舒服服地洗了一回痛快的。
  他想起在路上,昭昭多次去找郭勋玩。
  勋贵,军权,兵将,军资。
  什么是皇帝?就算是坐在龙椅上,也不一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子。
  令出于宫中,能通行于朝野,这才是皇帝,反之,若皇令不出宫,那也不过是个吉祥物罢了。
  宦官和禁卫是天然的皇权触手,他完全可以拉一批打一批,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吓得如同惊弓之鸟,一下子把这么多皇帝近臣都处理了,那他怎么获取信息,靠着手里这点人?那不成了聋子瞎子了?
  他要实权,他要走得稳,走得安全,这张诏书如果就这样发下去,绝对不行。
  他不想一来就得罪这一大堆人,要收拾这些人,完全可以慢慢来,何必在新君刚刚登基的时候就弄得人心惶惶,把人逼得这么紧呢,若是这些人急了眼,内外勾结,那首当其冲的可不是他这位首辅大人。
  因此,在殿中等待的杨廷和等人便见到了文书房的内侍,传旨,令删去诏书中有关宦官和禁卫的几条。
  ——杨廷和的手笔诏书,朱厚熜拒绝背锅。
  杨廷和闻言大惊,抗言道决不轻易改诏,若新君执意如此,带新君即位,他便立刻请求致仕。
  一旁的蒋冕、毛纪等人也都声援,极力说明宦官干政的危害。
  在书房里砸积分开视角的李盛简直想笑了,当着传旨的小太监说宦官专政害国,你们可真是一点不把人家当活人啊。
  既然这边不愿意,内侍便又捧着回去了,但是,朱厚熜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通过这场争执传递出信号,我是想保一保你们的,是杨首辅他不让啊!
  其实,老练如杨廷和,又如何看不破朱厚熜的手腕,但是,这是明牌,他没办法。
  一来,武宗一朝,宦官确是为祸不浅,换了皇帝,他忍不住就想要即刻除去这些奸人;二来,若是自己拟定的条文被小皇帝这样驳斥就随便改动,那他这位天下文臣之望的威信在哪里呢?
  这是一场双方都心知肚明的拉扯。
  而后不久,又有一处改动,杨廷和为新皇拟定的年号“绍治”被御笔朱批,改为了“嘉靖”。
  朱厚熜不喜欢“绍治”,“绍”乃继承之意,“治”则很容易就联想到“弘治”。
  这个年号就是非常直白“继承弘治”,暗中已经将新皇纳入了孝宗一脉,朱厚熜当即便改了。
  接到这一谕令后,杨廷和只能应允,“嘉靖”确是更好。
  《尚书-无逸》中“不敢荒宁,嘉靖殷邦”,嘉,美也;靖,安也,嘉靖,意味着以美好的教化来使天下安定。
  这之后,朱厚熜再无异议,即位诏书被当庭宣读,大明王朝,正式进入了嘉靖时代。
  第116章
  朱厚熜皇帝位已定,便要入住宫中,在此之前,朱厚熜被安排居住在文华殿,这是历朝太子观政读书的地方,但他正式登基后,杨廷和以及张太后仍要他居住文华殿,理由是——乾清宫前殿正在修缮,不宜居住。
  在真正的历史上,小朱乖乖去住文华殿了。
  但是这一次,朱厚熜表示他又不住前殿,前殿不过是面见大臣的地方,宫里有的是地儿,他住后殿即可,不碍事。
  张太后和杨廷和面面相觑。
  乾清宫修缮,不过是托辞罢了,他们主要还是想压一压这位小皇帝,让他从形式上走一遍“皇太子观政”的路线,再正式接触朝政,这样,才算是全了入嗣孝宗皇帝的意义。
  这样一来,于国政,来日朝中大臣们说话,“孝宗老臣”的身份也更持重;于内廷,张太后也更有尊贵威严。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十四岁的小皇帝,竟然这样头铁,一点都不接茬。
  再回想这几十日来,他执意要走大明门、不肯顺意直发即位诏书、更改了具备入继意义的年号,这会儿又笑眯眯地表示他委屈点没事,就愿意在乾清宫住。
  无论是杨廷和,还是张太后,心中忽然对既定的路线产生了怀疑,以新君这样刚硬的性情,真的会老老实实地按照他们的安排去走吗?
  但眼下也没工夫想这些,新君要去住乾清宫,他们没道理拦着——乾清宫历来为皇帝起居之所,既已即位,便是名正言顺了。
  朱厚熜入宫,自兴王府府而来的各大亲近太监、侍卫亲军,自然也接掌了内廷关键部门,大明内廷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如司礼监、尚膳监、针工局等紧要部门,历来都是皇帝心腹所掌,原来的官员自然也很识时务地交了钥匙对牌,还要笑呵呵地跟这些人套关系,没法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而朱厚熜自己,则是第一时间去见了自己的老祖母——宪宗时的邵贵妃。
  宪宗一朝,除了万贵妃,便是邵氏这位贵妃了,可见当年地位尊宠,但随着三子就藩,其中两个小儿子都壮年无子而亡,这位老太妃自然是痛彻心肠,但祖训在此,她也只能在深宫中流泪,到了长子兴王去世,她更是夜夜哭,慢慢地眼睛就不好了。
  谁能想到邵氏一脉竟有这份福缘呢?先前宫中诸人对这位老太妃可不怎么上心,当年连生三子的邵贵妃,在浣衣局中度过了许多年,浣衣局,是收容年老及罢退宫人的地方,居住饮食情况可想而知,故而,邵贵妃也是颇为孤苦,面孔苍老身形颓瘦。
  消息一定,邵氏就被接出来好生奉养,但这也不过月余,哪里抵得过过去十几年的岁月摧折,何况,宫里自有向新帝献好卖消息的人,朱厚熜自然也能得知老祖母这些年的苦日子。
  他一见邵氏,便撂袍子跪下磕头,邵氏则是激动地泪流满面,摸索着过来拉住小孙子。
  “世宗入继大统,妃已老,目盲矣,喜孙为皇帝,摸世宗身,由顶至踵。”
  朱厚熜也是泪流不止,见着祖母目盲,心里也不痛快,好说歹说也是宪宗一朝地位最高的母妃,于国朝又有养育三子之功,这些年来竟过得这么苦。
  祖孙见过,朱厚熜叮嘱好伺候的宫人,便自有大事要去商议了,邵氏心绪起伏,便也去休息。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他还是新皇帝,朱厚熜忙得很哪。
  但李盛倒也没闲着,他进了宫休整一夜,第二天就去找了麦福,伸出一只前爪带着他去了公里的内库——赶紧的,老子为了你家主子,欠了一屁股债了!急需积分回血!
  麦福去禀告了一声,等来消息便打开了内库,亲自陪着猫祖宗逛。
  李盛逛了一天,看着欠下的积分都还上了,这才安心出来——这一天,他严重违背了猫科动物的生物本能,连午觉都没睡!哎,本猫真的为小朱付出太多了!
  出了内库门李盛是一步都不想动了,连平时高高翘起来的毛茸茸大尾巴都没精打采地垂下去。
  他扒拉着麦福的靴子喵喵叫,等他眼光转过来,一个箭步就跳进了他怀里,猫猫头耷拉在肩膀上,被抱回去了。
  大猫咪被抱回了乾清宫后殿,朱厚熜正在看奏折,新君初立,底下也是人心多变,他这两天心思多,十几岁的少年人,迅速成熟起来。
  看着昭昭回来,他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过来抱住猫猫低头蹭了蹭它的大脑袋,刚蹭了两下就被肉垫抵住了下巴——停,我还饿着呢!
  朱厚熜也还没进晚饭,黄锦看着主子停了,赶紧出去传膳,另外又去伺候猫主子的食水。
  朱厚熜本来是想找两个人专门伺候昭昭,被黄锦劝住了,他当年是在内书房被拨到兴王那里那,也在宫中待过不少时日,深知其中鬼蜮不少,他们如今能信得过的人还是太少,只能勉强护住皇帝,若是从昭昭这里开了口子倒不好,不如等等。
  李盛对此没啥感触,他觉得自己挺好养活的。
  朱厚熜的份例晚饭抬上来,李盛跑过去站起来看,嗯,青白一片,蛋白质全靠鸡蛋豆腐和入菜的干果,一看就不大好吃啊,太素了,不过这几天小朱肠胃不大好,吃点素的也好。
  李盛果断转回去吃自己的肉肉了,进了宫,它又不用守着礼数,尚膳监又都换上了兴王府老人,自然是对昭昭极尽宠爱。
  这才两天,已经会把鸡肉兔肉薄片摆成一朵花的样子拿过来了,还在上面放了鸡蛋黄的碎碎当花蕊,旁边还有撇了油的清汤一碗,白色小碟子盛着的八块肉干,都是手指肚大小,闻着像是牛肉,边上还有给猫猫磨牙的青棕色干草木。
  嗯,有种当年在他哥公司吃食堂的感觉,主菜、汤、零食都有。
  大猫猫过去嗅了嗅,愉快地蹲下享用起来,尾巴尖尖小幅度地轻轻晃着。
  吃完晚饭,李盛懒懒地趴在窗户边的贵妃榻上摇尾巴,一歪头就看见那边黄锦在给朱厚熜按摩肩膀,一边按一边拿了个袋子敷上去,李盛闻到了艾草的气味。
  他忽然想起来,历史上小朱年轻时候也是病歪歪的样子啊,后面开始修玄信道,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他内心深处,对于寿元不足是有种深深地恐惧的——大明朝从他往前几个皇帝都是四十来岁就没了,堂兄朱厚照,更早,三十几岁壮年崩逝,邵氏贵妃这一脉中的三个儿子,两个都是壮年而亡,长子,也就是朱厚熜的父亲兴王,也是四十几岁上就没了。
  这让他如何不害怕呢?故此,当宫中内宦向他举荐高寿道人来时,朱厚熜是欣然应允,并且在感觉到一些效用后更是深信不疑,最后甚至在宫中开始修玄了。
  李盛忽然觉得,他眼下的第一紧要事务是小朱的身体啊!
  他这整天在桌子前面伏案批阅奏折,还要花心思去看之前的奏折,又要读书,这妥妥地久坐人群,后来头部晕眩是不是就是因为颈椎病啊!
  朱厚熜起来活动活动,就看见爱猫昭昭也不摇尾巴了,神态也不像刚才那样一幅吃饱了心满意足的悠闲样子,反而有种忧虑感。
  见他走过来,毛茸茸爬起来蹲好,两只明黄色的猫瞳盯着他看,很严肃的样子啊。
  朱厚熜以为它是在担心自己,伸出手来摸摸猫头:“昭昭乖,没事的。”
  李盛感受到他微凉的手——气血不足啊,要锻炼!
  李盛伸出坐前爪举起来——明天要开始运动了啊小朱!
  朱厚熜以为是昭昭要玩,于是把自己的手凑上去,跟猫猫爪垫击掌一下。
  大猫猫歪歪头——击掌就代表你答应了哦!
  于是,第二天,朱厚熜刚醒,就被黄锦告知——昭昭早就过来等着啦,还拉了陆炳来在外面候着。
  正说话,就看见一只大毛团子窜进来跳上了床头看着他,有些昏暗的床帐子里,两只猫瞳格外闪亮,李盛拍拍他的大脑门——走啊,去晨练啊!
  第117章
  大早上的天还麻麻黑,朱厚熜穿戴好了,就被自家宝贝昭昭拽着出来了,他还没洗漱用饭呢!
  古代早朝分为三类:大朝贺,是每年的重大节日视朝,非常严肃隆重;朔望朝,每月的初一十五两次,也比较重要;再有就是常朝了,或者也称日朝,但并不是每天都上,勤勉些的皇帝见天上朝,比如现在刚登基的小朱同学,但若是国家安定朝政平顺的话,三日或五日一朝也正常,毕竟各部也都是正常运转,内阁也在,万事自有前例。
  这会儿大家都睡得早,明代上朝时间一般在五点到七点,大臣们四五点钟就要出门,朱厚熜也是五点多就起来了,黄锦要给他戴玉佩还被昭昭伸爪子拦住,这是出什么事儿了?
  但是猫猫还很放松地摇摇尾巴,不像是有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