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第126节
  “请陛下吩咐。”
  刘秉心中其实也有一阵的紧张。
  军情如火,从凉州传至河内,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再等传至洛阳,将他那一众谋士全召集起来议事,随后才能决定出兵的将领与安排,显然太耽误事了。
  也浪费了张辽和贾穆撞破马腾韩遂秘密出兵的幸运。
  卫觊不长于谋略,张机那些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在今日召集武将议会之前,他先找上了两个人,听了听他们的建议。
  这两人此刻同在此地,仿佛能从对方的表现中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样子。
  许攸努力以指尖掐了掐掌心,方才意识到,他先前经历的种种并非错觉,而是当今陛下真将他召到了眼前,向他问计。
  向他问策!
  此刻刘秉向于夫罗说出的,也是许攸和审配二人都提出的建议。
  “速归西河,征调部将。”
  于夫罗大喜,却忽见刘秉将手一抬:“你别高兴得那么早,朕不是让你去迎战的。”
  先帝让这些南匈奴人去幽州助战,还不是充当主力呢,就能让他们内部大乱,反对汉室的人全跳了出来,真让他们对上凉州虎将,谁知会不会又有人提着刀就把于夫罗给砍了,直接投降到马腾韩遂那边去。
  他当然不能让南匈奴当主力。
  “你领着一批人,佯装败兵,逃至凉州,为朕充当眼线。若是遇上马腾韩遂的大军,便告知他们,西河郡南匈奴部局势有变,并非早年间动乱。”
  于夫罗惊问:“可这样一来,岂不是叫那贼党先有了准备?”
  “此事告知他们又有何妨呢?”许攸虽觉这出谋划策的事情格外古怪,但一听到有人质疑他的建议,就坐不住了。“陛下于前线督战,麾下兵马强壮,士气正盛,不怕与敌军正面交战,只怕时间不够!”
  他将话说得笃定,看得同在此地的袁术看得两眼一阵发直,竟不知他在打听刘秉底细的同时,许攸怎么就已“投敌”了。
  “时间不够……”
  “不错!所以倘若马腾韩遂能因你们告知的情况延缓进军的速度,反而对陛下大有裨益!也无需你们投敌,蛰伏于敌营之中,只说借道凉州,回归北地,也就是了。”
  于夫罗一口应下:“这事不难!”
  刘秉的面色终于比先前稍有缓和,转头唤道:“奉先。”
  吕布应声而至,目光之中战意沸腾。
  哪怕陛下才只说了这两个字,可陛下的视线已转了过来。
  再如何蠢钝的人都能看明白,那是怎样一种委以重任、饱含期许的眼神。
  “如你所说,马腾韩遂抢攻西河,必用骑兵,朕麾下诸将中,无人比你这并州虎将更适合应战。”
  “张文远正在凉州前线筹谋战局,探听虚实,也需由你接应。”
  张燕似乎颇有几分一并请战的意思,但在听到这第二句时,已垂落了眼神,收回了意图向前迈出的脚。
  留下吕布因那句“无人比你”的夸赞心血翻涌,等待着陛下的下令。
  刘秉已有决断,下令道:“着你即刻赶赴并州征调增补兵马,朕已向洛阳发令,命段煨贾诩速速赶来,相助于你!”
  “此战,你为主将,务必谨慎稳重……”
  后面的话,吕布费力地按捺住了激动,才能将它们一一听个清楚。
  却仍有一个声音回荡在他的耳中。
  “此战,你为主将。”
  他,是这对阵凉州一战的主将!
  ……
  “那小子头上的羽毛都快翘起来了,还谨慎稳重?我看他不被马腾韩遂骗得孤军深入就不错了。”
  袁术落座之时,狠狠地以手向桌上一拍,一想到自己今日除了被于夫罗抓了个正着,又被对方的话气得一肚子窝火,其他什么也没得到,就觉得憋屈。那军中议会也同样没有他的什么事情,只在一旁当了个看客。
  可他刚说到这里,一抬眼就对上了许攸古怪的眼神,像是对他的提醒。
  他也终于后知后觉地想到了什么,抱头捂住了脑袋:“我更不明白,于夫罗要带着匈奴人前往凉州,把消息带到贼兵的面前,关我什么事!我长得很像匈奴人吗 ?”
  “就算是因为于夫罗是我的上司,总该看看到底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吧?是!马腾和韩遂是没见过我,但是……”
  袁术的声音戛然而止。
  在说出这话的时候,他不仅想到了自己如此倒霉地必须跟随上级行动,还想到了许攸在堂上的表现。
  他眯着眼睛,脸色顿时更垮塌了下去:“许子远,你向陛下提建议的时候长了嘴,向于夫罗解释那调兵理由的时候牙尖嘴利,怎么就不见你开口说话,为我谋个出路呢?你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
  许攸:“……”
  袁术的怒火却是已经被彻底点燃,哪里是能被敷衍过去的。若不是总算还顾忌着点颜面,他只恨不得直接一把抓着许攸的衣领来问话了。
  “回答我啊!非要标新立异,和世人敌对,质疑陛下身份的是你。答不出证明了陛下身份出路何处的也是你!陛下有问,便即刻献策的是你。婉拒了为于夫罗做个军师,现在跟着我回来的还是你。你剖开自己的脑子看看,你没毛病吧?”
  许攸沉声答道:“那是意外!”
  “意外?什么意外?”袁术冷笑了一声,“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你敢与王芬合作刺杀先帝,可见你对所谓的宗室正统没那么大的执念,那么倘若陛下真只是个宗室旁支,并非先帝之子,你又为何非要将其揭穿呢?今日陛下的举动也证明了,你许攸的名声不是没传到他的耳朵里,真到了需要人出谋划策的时候,也能向你问计。或许你先前说的打压、避嫌,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还是说,你许攸自恃才高,所要的不是寻常的富贵,而是一份能让你显耀于众人之前的从龙之功,而如今的这位陛下已给不了你?”
  许攸惊得倒退了一步,却无法说清,在这个下意识的反应当中,袁术宣泄怒气的一句质问,是不是误打误撞地说出了真相。
  他快速地平复了呼吸,打断了袁术还要继续的开口:“够了!我没为你说话,让你免除跟随于夫罗一并出征,一来是因你不在吕布这一路军中,并无生命危险,二来是因我不敢确定,你近来的行动是不是已经引起了他的警觉。”
  许攸阴沉着脸,总算找回了几分说话中的主动权。
  这还真不能怪他想到这种可能,谁让袁术这家伙被说动了要替他调查情况不假,却做得太过明显了。
  一个职位不升反降的士族官宦子弟,还是袁术这样的人,在经历了被迫上山挖薯蓣的“苛待”后,会选择怎么做?他可以是争取出战的机会,可以是继续打压袁绍,将袁氏的资源集中在自己身上,让陛下看到自己的价值,唯独不能是跟个嘴碎的兵痞一般,坐在河内的百姓当中,听他们说陛下的传奇故事!
  “警觉?我干什么了我……”
  “行了,别吵了,我们现在在这里彼此攻讦有什么意思?”许攸见袁术闷声垂头,没再叫嚣,也和缓了语气,“公路,你也看到了,若不弄明白真相,你可能就只能跟着匈奴人行事,谈何升迁?如今你要从军前往凉州,已不可挽回,总得先告诉我,你这一阵子都调查出了些什么吧?”
  “能调查出些什么?”袁术答道,“所有和陛下有关的消息,全是在当日洛阳宫变,张让那群人挟持皇帝外逃的时候,才出现的。陛下流落至张燕军中,穿着那身巧夺天工的龙袍,说是侥幸逃出来的。若不是你说荥阳王才是真正的刘辩,我听着其中没有一点问题!”
  “虽说……虽说陛下的那身龙袍长得有些古怪,根本不是少府工坊中能做出来的,但你也看到陛下的长相了,这样的人放到人群里,是能随便隐藏住踪迹的吗?河东河内无人上来攀附亲戚,认个前缘,就是最好的证明。”
  “停停停,别说这些我知道的。”许攸真是头疼,只觉袁术好像越是调查,越是证明了当今陛下没有由来,只能是被养在深宫中的皇帝,才能天降黑山军中。
  可总不能是有人瞎编了一段记忆,塞入了袁绍的脑袋里,让他记得另外的一个刘辩吧?
  袁术耸了耸肩:“你不知道的……什么算是你不知道的?河内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陛下身怀龙威,白波贼来袭时,一个照面震死了首领郭太,但这话是孙轻传出来的,能有多少可信度,尤未可知。只知火葬之法,从陛下处置此人的尸体,就拿出来用过了。”
  “还有,洛阳先前收到的消息,说王匡是因吕布胡来才被杀死的,但我在此地打听,说吕布向陛下效力的时间还要更早,那他的被杀,就是出自陛下的授意。”
  许攸的眼睛几乎是在一瞬间就亮了起来:“王匡是何大将军心腹,见过刘辩!”
  那现在的皇帝杀他,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吗?无外乎就是他心虚,不敢在当时见到王匡,被揭穿了身份。
  袁术却摇了摇头:“但黑山军中还有另外的一个传闻,说别看如今陛下和张燕之间的关系如此融洽,实则早前是有过龃龉的。与其说,陛下是看中了张燕的本事,说服了他为自己效力,还不如说,是张燕奔着奇货可居,挟持了天子。”
  “偏偏这黑山军中条件粗陋,连烧开的水和漱口刷牙之物都拿不出来,俨然一派土匪做派,气得陛下匆忙奔逃,向王匡的队伍方向会合,结果被张燕拦在了半路上……若他不是陛下,他敢去投奔王匡?”
  袁术只觉这其中的逻辑万般顺畅。换了是他流落到黑山军中,估计也是要跑的。陛下竟还一度因此扭伤了脚,真是闻者伤心啊。
  那也难怪这消息本该被隐藏得极好,却还是被看张燕不顺眼的人偷偷泄露了出来,传到了袁术的耳中。
  可这个消息让许攸听着,便成了个再坏不过的事情。
  他刚刚才忽觉有戏的猜测,在这一刻又重新变成了妄想。
  “总之,我现在因你没能仗义执言,必须去扮演匈奴逃兵了。”袁术磨了磨牙,从牙齿里艰难地挤出了一句话,竟不知这话算是摆脱了许攸托付的重任,还是掉入了另外的魔窟,“你若还要继续查下去的话,就从邙山中黑山军捡到陛下的地方查起吧。”
  之前许攸是觉得他身份尴尬,在河内走动不便,所以让他袁术来做。那现在,他已为陛下出了这样好的一个计策,难道还不算半个功臣吗?
  恕他不奉陪了!
  “至于你调查出了些什么,又打算如何做……”
  袁术刚想再说下去,忽然被外面爆发出的一阵嘈杂声打断了。
  他疑惑地快步走出了屋子,就见一众士卒都在脚步匆匆地向外赶去。
  在这突如其来的异动面前,他哪还顾得上去管许攸,也连忙走了出去。
  人还未见到那些声响的来源,一个个声音已经窜入了他的耳中。
  “是不是北方出现变故了?不然陛下为何要在河东募招精锐,增兵太行陉口?”
  “听说吕将军已先领轻骑折返并州了。刘将军也在调人回来,准备动身。”
  袁术有片刻的恍惚,才想起来这个刘将军大概是于夫罗对外的自称。
  但更让他迷茫的,显然不是于夫罗的这个称呼,而是河东河内百姓的反应。
  从他们说出的话中,不难让人判断,真正的军情没有向外泄露。百姓以为出事的,也不是兵戈突起的凉州,而是并州。
  可不管问题是因何而起的,他们都义无反顾地赶来了此地。
  按说,他们只要保证自己能吃得上一口饭,对于朝廷的动兵计划,应当是避之不及的,偏偏在陛下这里,情况就有了不同。
  “……这募招精锐,也只多从盐工矿工中募招千人,是不是太少了!”
  “就是!一千人能做什么?”
  “陛下——我等都知道什么叫做知恩图报,您在此地活民数万,我们全看在眼里,您若遇上麻烦,我们必竭尽所能!”
  赵云艰难地带着人,将那些闻声而动的百姓给阻拦下来。他原本也没觉得负责主持招募精锐,戍守河东,为前线有变另做准备,会是什么很难做到的事情,现在却不得不承认,他或许还是有些太年轻了。
  他光知道陛下此番的担当挽救了此地,让人绝不怀疑,纵然此刻天下有两个皇帝,最后的胜利者也一定会是他,却不知道,当危难到来的时候,在这一众百姓中,会掀起远比此前渡河还要惊人的声势。
  “诸位——”赵云振声开口,“且听我一言!”
  “若真到了局势危急的时候,陛下难道会缄默不言,独自承担吗?会只是派出吕将军,而不是令兵马悉数行动吗?”
  被赵云亲自拦下的那个年轻人正欲发问,就听到了赵云按着他肩膀,用令人信服的语气说出的话:“诸位的心意,陛下必能看到,但陛下如今更想看到的,是两郡摆脱大疫后的春耕如常举行!”
  而非此地民意沸腾,横生动乱!
  但即便是被劝了回去,在这募招精锐的名单上,也留下了数千行用于备选的信息,看得刘秉一阵眼热。
  被紧急从洛阳调来的贾诩,就听见了陛下的一句慨叹:“这怎么不叫有失必有得呢?”
  方才,贾诩向刘秉请罪,说早前不该错估了局势,没有提醒陛下对凉州提高警惕,重兵设防,也为贾穆在获知了情况后,真接受了赵云的提议,继续向并州赶来而请罪。
  这小子也真是的。平日里学他保命也就算了,真到了这关系重大的时候,怎么也把他的本事学了个七分呢?
  还没学到剩下的三分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