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封卿歌点头:“要是当年没有我大哥母亲家中的势力保他,他早死了。不过那时我还小,许多事记不清了。但我知道,花太空和年逍这两个名字,在王府是提都不能提的禁忌。”
“你父……”萧凌恒嘴太快了,“王爷的禁忌不是你大哥吗?”
“大哥…谈不上禁忌吧,”封卿歌眯着眼睛皱着眉头,微微拱鼻,“那顶多是不愿提及,这两个人才是真正的禁忌。”
他压低声音,“比当今圣上还要忌讳的名字。”
萧凌恒今日接收的震惊实在太多,整个人都有些恍惚。封卿歌见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好好跟着学吧。说不定...”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你会成为第二个花太空。”
第51章
次日辰时三刻,萧凌恒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从城北往回走。刚经过西市拐角,就被楚世安“恰好”拦下,硬是拽进了路边的茶楼。
两人在一楼散座落座时,萧凌恒几乎是摔进椅子里的。他整个人瘫在桌边,活像被抽了骨头,连端茶的力气都没有了。
楚世安也不催他,慢条斯理地斟着茶。两人相对无言,只听得邻桌茶客的议论声清晰地传来:
“怪事,今早东城的人怎么都往西城跑?”
“你竟不知?辞家二公子来帝都了,正在西城府上设宴呢,那辞家什么地位?朝中大半文官都受过辞家指点,说是朝堂之师都不为过。他这一来,半个朝堂的官员还不得赶着去拜见?”
“年关将至,这位怎么突然来帝都了?”
“这谁知道呢。”
“那辞二公子年前还走吗?”
“我看啊,一时半会儿是走不了了。”
“何出此言?”
“听说那宅子是他新置办的,这几日连下人仆役都配齐全了,哪像是临时落脚的样子?”
“这下帝都可要热闹了,那些文人墨客还不得闻风而来?”
“嗨,这就不是咱们该操心的事了......”
萧凌恒将这番对话一字不落地听进耳中,他长叹一声,下巴抵在桌面上,抬眼看向对面的楚世安:“故意让我听见的?”
楚世安挑了挑眉,故作自然地转头望向窗外。
萧凌恒终于直起身子:“说吧,这次又想让我做什么?”
楚世安抿着唇耸了耸肩,依旧不发一言。
“只让我知道却不提要求?”萧凌恒气笑了,“这可不像是…那位的作风。”
“真没有。”楚世安终于开口。
萧凌恒眯起眼睛:“那现在跟我说话的,是楚大人呢,还是楚兄?”
楚世安闻言失笑,片刻后,轻声道:“萧兄?”
萧凌恒无奈的轻笑一声,随后狡黠的问:“既然楚兄不知情,那楚大人可知道些什么?”
楚世安将茶盏缓缓推到他面前:“下官的任务只是让萧大人知晓此事,至于其他人领了什么差事…”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就不是下官能过问的了。”
萧凌恒眸光一闪:“所以久言去了?”
楚世安重重地眨了下眼:“任大人好歹算半个文官。”
“可他从未在辞家求过学。”萧凌恒皱眉。
“若是…”楚世安一脸无辜,“收到请帖了呢?”
此刻的城西辞府门前车马如龙,将整条街巷堵得水泄不通。各路官员的轿辇排成长龙,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纷纷下车步行入府,朝中半壁江山的人物几乎尽数到场。
府内前院,辞霁川一袭月白长衫立于人群中央。这位年轻的贵公子举止从容,与往来宾客一一见礼。众官员无不恭敬回礼,丝毫不敢怠慢。辞霁川面上始终带着恰到好处的浅笑,既不显得疏离,又不失世家风范,将每位来客都照顾得周到得体。
任久言随着人流缓步踏入辞府,虽久闻辞二公子大名,今日却是初次得见。前院人头攒动,他好不容易才挤进院内,只见一位年轻公子被众官员团团围住。那人气度清雅,举手投足间尽显文士风骨,想必就是辞霁川了。
任久言正欲上前见礼,奈何人群实在拥挤,根本近不得身。他没得办法,刚要退至一旁等候,忽听人群中传来一声清朗的呼唤:
“任大人?”
任久言闻声一怔,抬眼见那公子微笑着颔首示意人群,周围官员纷纷让出一条路来,眼中都带着几分诧异。
“辞二公子。”任久言拱手行礼。
辞霁川含笑回礼:“早闻任大人风骨峻峭,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说话时眉目温润,却自有一派清贵气度。
“二公子谬赞了。”任久言微微欠身,“在下不过一介俗吏,怎敢当'风骨'二字。”
辞霁川轻笑一声,“任大人过谦了。”
他说着抬手示意,“这边请,我们亭中细谈。”
任久言颔首,刚刚抬步,只见辞霁川快步走回人群中央,朝四方团团作揖:“诸位大人见谅。今日寒舍简陋,招待不周。还请先用些茶点,霁川稍后便来陪话。”
说罢,便转身回到任久言身边,做了个“请”的手势:“让任大人久等了,见谅。”
任久言颔首示意。
二人穿过回廊,来到一处临水的六角亭。侍女奉上清茶,茶汤澄澈,映着亭外残雪,别有一番清雅。
“听闻二公子此次入都,是为著书立说?”任久言轻啜茶汤,不动声色地试探。
辞霁川轻抚茶盏边缘:“不敢当的,不过是来整理些家父旧稿。”
他抬眸一笑,眼中似有深意,“倒是任大人,近来为西域之事奔波劳碌,可还顺遂?”
任久言执盏的手微微一顿,辞家素来不涉朝政,这位二公子却对朝中动向如此了解。
任久言滴水不漏:“左不过是协助安排一下帝都内的西域商人,何谈劳碌二字?”
他抬眼望向眼前这位温润如玉的公子:“辞二公子今日邀我前来,可是有什么事?”
辞霁川垂眸浅笑,“任大人可知,这冬日里的蛇,都藏在何处?”
见任久言不语,他又徐徐道:“表面上看是销声匿迹了,实则…都盘在暖处,伺机而动呢。”
任久言听得出来这句话的意思,但他此刻还不清楚对方的底,所以他只能装傻:“二公子是说…?”
“不过随口一提罢了。”辞霁川笑意清浅,“这茶要凉了,任大人请用。”
茶已经换过一盏,亭中却陷入微妙的静默。二人心照不宣地保持着沉默,既不愿说些无关痛痒的闲话,又不敢贸然捅破那层窗户纸,字字句句都只能是试探。
新茶入盏,须臾,辞霁川终于开了口,打破了僵持的局面:“说起来,我前日出府闲逛,帝都新岁,各街尽是朱幡映日、熙来攘往,连东市都出奇热闹。这百官与百姓们都有年味儿。”
任久言颔首而笑,对方的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但他依旧表面温和道:“辞二公子还是虚怀若谷,早听闻浔州最是重礼念俗,此刻的浔州定是锦里飘香、骈阗喧豗吧?”
“任大人才是不矜不伐,”辞霁川依旧笑着应答:“浔州比不得帝都的,更多的还是我这般只会读书之人,难免清冷。”
任久言:“辞二公子过谦了,世人皆知辞府的门,堵的尽是门内的文儒洪流,门外更是门庭若市,天下文士心向往之,怎会冷清?”
“世人谬赞罢了,府内外没什么不同的,只不过是人头顶上的一片天大小不同而已。”辞霁川抬眼望向亭外天色,“倒是帝都这天...前几日下雪,白日里也都是乌云密布的,昨日才见晴,今日又见浮云蔽日。”
任久言微微颔首:“想要云开见日,有时也要看天意。”
辞霁川不动声色的微笑:“也不尽然,世间万事还是…事在人为。”
两人相视一笑,对着彼此心照不宣的目光。三言两语字里行间,他们都已知晓彼此的态度和目的,句句不提政,事事皆是政。
又是半盏茶的沉默,任久言起身踱至廊下,满园红梅在素雪映衬下含苞待放,那点点暗红虽不惊艳,却透着凛冽生机。
辞霁川也随之起身,不疾不徐地跟在任久言身后。二人停在一株梅树前,斜出的枝桠上光秃秃,无一朵花苞,枯枝突兀地横在满园春意间,显得格外扎眼。
任久言正暗自揣度这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只见身后那人伸手将那枝了无生气的干枝折了下来,任久言回身,两人距离不过一肘,任久言看着辞霁川,做出个“请说”的神情。
辞霁川笑笑:“这园子无人时,枯枝败叶倒也无妨。但既然任大人今日驻足于此,它这般模样,就太不成体统了。”
任久言听得懂这话的言外之意,顺水推舟的问:“那依二公子之见,这园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枯枝?”
一阵风袭来,斜展的梅枝随风轻晃,二人终于掀开了那层客套的薄纱,辞霁川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入座。
“你父……”萧凌恒嘴太快了,“王爷的禁忌不是你大哥吗?”
“大哥…谈不上禁忌吧,”封卿歌眯着眼睛皱着眉头,微微拱鼻,“那顶多是不愿提及,这两个人才是真正的禁忌。”
他压低声音,“比当今圣上还要忌讳的名字。”
萧凌恒今日接收的震惊实在太多,整个人都有些恍惚。封卿歌见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好好跟着学吧。说不定...”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你会成为第二个花太空。”
第51章
次日辰时三刻,萧凌恒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从城北往回走。刚经过西市拐角,就被楚世安“恰好”拦下,硬是拽进了路边的茶楼。
两人在一楼散座落座时,萧凌恒几乎是摔进椅子里的。他整个人瘫在桌边,活像被抽了骨头,连端茶的力气都没有了。
楚世安也不催他,慢条斯理地斟着茶。两人相对无言,只听得邻桌茶客的议论声清晰地传来:
“怪事,今早东城的人怎么都往西城跑?”
“你竟不知?辞家二公子来帝都了,正在西城府上设宴呢,那辞家什么地位?朝中大半文官都受过辞家指点,说是朝堂之师都不为过。他这一来,半个朝堂的官员还不得赶着去拜见?”
“年关将至,这位怎么突然来帝都了?”
“这谁知道呢。”
“那辞二公子年前还走吗?”
“我看啊,一时半会儿是走不了了。”
“何出此言?”
“听说那宅子是他新置办的,这几日连下人仆役都配齐全了,哪像是临时落脚的样子?”
“这下帝都可要热闹了,那些文人墨客还不得闻风而来?”
“嗨,这就不是咱们该操心的事了......”
萧凌恒将这番对话一字不落地听进耳中,他长叹一声,下巴抵在桌面上,抬眼看向对面的楚世安:“故意让我听见的?”
楚世安挑了挑眉,故作自然地转头望向窗外。
萧凌恒终于直起身子:“说吧,这次又想让我做什么?”
楚世安抿着唇耸了耸肩,依旧不发一言。
“只让我知道却不提要求?”萧凌恒气笑了,“这可不像是…那位的作风。”
“真没有。”楚世安终于开口。
萧凌恒眯起眼睛:“那现在跟我说话的,是楚大人呢,还是楚兄?”
楚世安闻言失笑,片刻后,轻声道:“萧兄?”
萧凌恒无奈的轻笑一声,随后狡黠的问:“既然楚兄不知情,那楚大人可知道些什么?”
楚世安将茶盏缓缓推到他面前:“下官的任务只是让萧大人知晓此事,至于其他人领了什么差事…”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就不是下官能过问的了。”
萧凌恒眸光一闪:“所以久言去了?”
楚世安重重地眨了下眼:“任大人好歹算半个文官。”
“可他从未在辞家求过学。”萧凌恒皱眉。
“若是…”楚世安一脸无辜,“收到请帖了呢?”
此刻的城西辞府门前车马如龙,将整条街巷堵得水泄不通。各路官员的轿辇排成长龙,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纷纷下车步行入府,朝中半壁江山的人物几乎尽数到场。
府内前院,辞霁川一袭月白长衫立于人群中央。这位年轻的贵公子举止从容,与往来宾客一一见礼。众官员无不恭敬回礼,丝毫不敢怠慢。辞霁川面上始终带着恰到好处的浅笑,既不显得疏离,又不失世家风范,将每位来客都照顾得周到得体。
任久言随着人流缓步踏入辞府,虽久闻辞二公子大名,今日却是初次得见。前院人头攒动,他好不容易才挤进院内,只见一位年轻公子被众官员团团围住。那人气度清雅,举手投足间尽显文士风骨,想必就是辞霁川了。
任久言正欲上前见礼,奈何人群实在拥挤,根本近不得身。他没得办法,刚要退至一旁等候,忽听人群中传来一声清朗的呼唤:
“任大人?”
任久言闻声一怔,抬眼见那公子微笑着颔首示意人群,周围官员纷纷让出一条路来,眼中都带着几分诧异。
“辞二公子。”任久言拱手行礼。
辞霁川含笑回礼:“早闻任大人风骨峻峭,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说话时眉目温润,却自有一派清贵气度。
“二公子谬赞了。”任久言微微欠身,“在下不过一介俗吏,怎敢当'风骨'二字。”
辞霁川轻笑一声,“任大人过谦了。”
他说着抬手示意,“这边请,我们亭中细谈。”
任久言颔首,刚刚抬步,只见辞霁川快步走回人群中央,朝四方团团作揖:“诸位大人见谅。今日寒舍简陋,招待不周。还请先用些茶点,霁川稍后便来陪话。”
说罢,便转身回到任久言身边,做了个“请”的手势:“让任大人久等了,见谅。”
任久言颔首示意。
二人穿过回廊,来到一处临水的六角亭。侍女奉上清茶,茶汤澄澈,映着亭外残雪,别有一番清雅。
“听闻二公子此次入都,是为著书立说?”任久言轻啜茶汤,不动声色地试探。
辞霁川轻抚茶盏边缘:“不敢当的,不过是来整理些家父旧稿。”
他抬眸一笑,眼中似有深意,“倒是任大人,近来为西域之事奔波劳碌,可还顺遂?”
任久言执盏的手微微一顿,辞家素来不涉朝政,这位二公子却对朝中动向如此了解。
任久言滴水不漏:“左不过是协助安排一下帝都内的西域商人,何谈劳碌二字?”
他抬眼望向眼前这位温润如玉的公子:“辞二公子今日邀我前来,可是有什么事?”
辞霁川垂眸浅笑,“任大人可知,这冬日里的蛇,都藏在何处?”
见任久言不语,他又徐徐道:“表面上看是销声匿迹了,实则…都盘在暖处,伺机而动呢。”
任久言听得出来这句话的意思,但他此刻还不清楚对方的底,所以他只能装傻:“二公子是说…?”
“不过随口一提罢了。”辞霁川笑意清浅,“这茶要凉了,任大人请用。”
茶已经换过一盏,亭中却陷入微妙的静默。二人心照不宣地保持着沉默,既不愿说些无关痛痒的闲话,又不敢贸然捅破那层窗户纸,字字句句都只能是试探。
新茶入盏,须臾,辞霁川终于开了口,打破了僵持的局面:“说起来,我前日出府闲逛,帝都新岁,各街尽是朱幡映日、熙来攘往,连东市都出奇热闹。这百官与百姓们都有年味儿。”
任久言颔首而笑,对方的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但他依旧表面温和道:“辞二公子还是虚怀若谷,早听闻浔州最是重礼念俗,此刻的浔州定是锦里飘香、骈阗喧豗吧?”
“任大人才是不矜不伐,”辞霁川依旧笑着应答:“浔州比不得帝都的,更多的还是我这般只会读书之人,难免清冷。”
任久言:“辞二公子过谦了,世人皆知辞府的门,堵的尽是门内的文儒洪流,门外更是门庭若市,天下文士心向往之,怎会冷清?”
“世人谬赞罢了,府内外没什么不同的,只不过是人头顶上的一片天大小不同而已。”辞霁川抬眼望向亭外天色,“倒是帝都这天...前几日下雪,白日里也都是乌云密布的,昨日才见晴,今日又见浮云蔽日。”
任久言微微颔首:“想要云开见日,有时也要看天意。”
辞霁川不动声色的微笑:“也不尽然,世间万事还是…事在人为。”
两人相视一笑,对着彼此心照不宣的目光。三言两语字里行间,他们都已知晓彼此的态度和目的,句句不提政,事事皆是政。
又是半盏茶的沉默,任久言起身踱至廊下,满园红梅在素雪映衬下含苞待放,那点点暗红虽不惊艳,却透着凛冽生机。
辞霁川也随之起身,不疾不徐地跟在任久言身后。二人停在一株梅树前,斜出的枝桠上光秃秃,无一朵花苞,枯枝突兀地横在满园春意间,显得格外扎眼。
任久言正暗自揣度这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只见身后那人伸手将那枝了无生气的干枝折了下来,任久言回身,两人距离不过一肘,任久言看着辞霁川,做出个“请说”的神情。
辞霁川笑笑:“这园子无人时,枯枝败叶倒也无妨。但既然任大人今日驻足于此,它这般模样,就太不成体统了。”
任久言听得懂这话的言外之意,顺水推舟的问:“那依二公子之见,这园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枯枝?”
一阵风袭来,斜展的梅枝随风轻晃,二人终于掀开了那层客套的薄纱,辞霁川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入座。